汉天子(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1156

  刘钧白了他二人一眼,边向自己的马车走去,边说道:“你二人先到我的府上坐坐吧!”
  “多谢刘太守!多谢刘太守!”孙仓和卫包点头哈腰地连连赔笑。
  一路无话,刘钧把孙仓和卫包带到自己的府内,而后,他令人准备了酒菜,款待孙仓和卫包。
  在吃饭的过程中,刘钧向他俩询问了不少关于邯郸以及严奉部、彭宁部的情况。
  只要是孙仓和卫包知道的,一律是知不无言。
  刘钧可不是傻子,他问的很多问题,他自己都是知道答案的,就是想听听孙仓和卫包如何回答,以此来判断他二人是真降还是诈降。
  结果刘钧还挺满意,孙仓和卫包的回答,和他知晓的情况差不多。等到孙仓和卫包酒足饭饱了,孙仓这才从怀中掏出那张羊皮卷,恭恭敬敬地递交给刘钧,同时小心翼翼地说道:“刘太守,为了绘制这张地图,我兄弟二人可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啊!”
  刘钧知道他在邀功,晃了晃手里的羊皮卷,淡然一笑,说道:“只要里面的消息不假,你二人的功绩,我自然会记在心里!”
第四百一十九章
心怀鬼胎
  孙仓和卫包满脸的喜色,异口同声地说道:“刘太守,小人绘制的图,绝对不假,倘若刘太守不信,可即刻派人去查。”
  刘钧淡然一笑,展开羊皮卷,低头细看。
  羊皮卷里绘制的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安险的城防图,彭宁部驻扎在城中的何处,安险东南西北四城的城防情况,兵力多少,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另一部分是粮草囤积地的位置。刘钧定睛细看,喃喃说道:“是在蠡城?”
  蠡城以前叫蠡县,后来因为人口越来越凋零,便取消了它县的编制,目前归属于陆成县。蠡城位于中山和涿郡的交界处附近,彭宁军是从涿郡进入的中山,把不显山不露水的蠡城作为粮草囤积之地,是很有可能的。
  看罢孙仓和卫包绘制的草图,刘钧将其卷起,收好,说道:“你二人先暂时住在驿站,过段时日,本太守再给你二人安排住处!”
  “小人遵命!”孙仓和卫包向刘钧拱手施礼。
  等孙仓和卫包离开后,刘钧再次把羊皮卷拿了出来,重新看了一遍。刘钧的心腹,郡府的主簿,也就是主记事掾史张义,向刘钧欠了欠身子,问道:“大人,要不要把这张图送交到大司马那边?”
  刘钧想了想,说道:“还是先派人去蠡城打探一番吧!”现在他还无法确定这张图究竟是真是假,倘若是假,他等于是谎报军情,出了问题,责任可就大了。
  张义点点头,赞道:“大人英明!”
  刘钧说道:“行远(张义字),此事你派人去办,务必要尽快打探清楚,蠡城到底有无彭宁部的粮仓。”
  如果彭宁军的粮仓绘制得没错,确实是设在蠡城,那么安险的城防图十有八九也不会错了。
  这个道理,张义自然明白,他拱手说道:“下官即刻去办!”
  “嗯!”
  当晚,孙仓和卫包又来到刘钧的府邸。听下人来报,孙仓和卫包求见自己,刘钧不耐烦地问道:“他二人有何事?”
  下人说道:“孙先生和卫先生说,有紧急军情要向大人禀报!”
  刘钧皱了皱眉,沉吟片刻,说道:“带他二人进来。”
  “是!”下人答应一声,快步走了出去,时间不长,孙仓和卫包被仆人领了进来,见到刘钧,两人一躬到地,说道:“小人拜见刘太守!”
  刘钧扫视两人一眼,似笑非笑地问道:“听说,你二人又有军情要向我禀报?”
  孙仓正色说道:“小人突然想起离开安险时,有遇到彭宁身边的侍卫,据侍卫说,彭宁正打算偷袭卢奴!”
  听闻这话,刘钧身子一震,倒吸了口凉气,问道:“此话当真?”
  “事关重大,小人不敢妄言!”孙仓正色说道。
  刘钧幽幽说道:“彭宁不是正在安险,与大司马对阵吗?又怎么会来偷袭卢奴?”
  孙仓说道:“刘太守有所不知,彭宁故意装出一副要正面与大司马决战的姿态,暗中却要悄悄分兵,偷袭卢奴,只要卢奴一破,大司马失去了根基,此战必败!”
  “原来如此!”刘钧恍然大悟地喃喃嘀咕了一声。
  恰在这时,孙仓和卫包二人的肚子都咕噜噜地叫了起来。
  两人老脸一红,不约而同地低垂下头。刘钧也有听到他二人肚腹的打鼓声,问道:“你俩晚上还没有吃饭?”
  孙仓尴尬地笑道:“实不相瞒,刘太守,我二人逃得匆忙,身上并未带钱财和贵重之物,中饭和晚饭,我二人都还没吃呢!”
  刘钧愣了片刻,笑了,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说道:“这倒是本太守疏忽了。”说着话,他对一旁的下人道:“让厨房准备些酒菜,端送上来!”
  “是!大人!”
  过了也就两盏茶的时间,有仆人把做好的饭菜和酒水端送进来。刘钧已经吃过饭了,没有再动碗筷,陪着孙仓和卫包饮酒,顺便向他二人打探更多的军情。
  孙仓和卫包都是精明之人,没有把彭宁军和严奉军那边的情况一下子全盘托出,而是像挤牙膏似的,只有等到刘钧问到了,他二人才会说出详情。
  这饭顿,他们由傍晚一直吃到深夜,最后,刘钧微醺,孙仓、卫包则是酩酊大醉。
  看孙仓和卫包二人都已醉倒在饭桌旁,想走也走不了了,刘钧让仆人准备两间客房,把他二人送到客房暂住一宿。
  三更天,原本已经醉的不省人事的孙仓和卫包,双双起床,悄无声息地走出各自的房间,到了外面,两人对视一眼,然后轻车熟路的直奔刘钧的书房而去。
  到了书房,两人把房门打开一条缝隙,侧身闪了进去。很快,他二人便在书房里找到了刘钧的太守印绶。
  卫包从怀中掏出一块绢布,铺在桌案上,模仿着刘钧的笔迹,写下一封手谕,而后又用太守印绶,在绢帛上盖上印章。
  处理妥当,他二人把绢帛收起,悄悄退出书房,回到各自的房间。等到四更天已过,也就是凌晨三点多钟,他二人装模作样的起床,向外走去。
  这回两人没有再躲躲藏藏,而是光明正大的往外走,很快便遇到了巡逻的家仆和护院。
  他二人一脸的不好意思,说昨晚和太守大人喝酒喝多了,竟然冒失的住在太守大人的府内,实在是过意不去,现在要回驿站,等到天亮,再来向太守大人道谢。
  孙仓和卫包这么说,家仆和护院也不好阻拦,目送着两人离开。
  他俩出了刘钧府后,根本没回驿站,而是直接去了北城。
  到了北城门这里,两人立刻被看守城门的军兵和衙役拦住。
  此时,孙仓和卫包已一改缩头缩脑的模样,腰板挺得笔直,大摇大摆地走上前去,高昂着下巴,趾高气扬地说道:“立刻打开城门,我二人要出城办事!”
  看守城门的军兵和衙役们都差点气笑了,城门官走上前来,冷笑道:“这城门是你们想开就开的吗?这些天,郡城已经封城,别说现在是深夜,就算是白天,城门也不会开!”
  “你好大的胆子!”孙仓正要发怒,卫包向他摆摆手,慢条斯理地从怀中掏出绢帛,向城门官面前一递,面无表情地说道:“我二人有太守大人的手谕,难道,你敢抗命不成?”
  城门官吓了一跳,急忙接过绢帛,展开细看。果然,这的的确确是太守大人的手谕。
  其实卫包模仿的笔迹远没到天衣无缝的地步,若让有才学的人来分辨,看个两眼就能看出问题。不过让一个军兵出身的城门官来分辨刘钧的笔迹,那实在太强人所难了,他能把字认全,能看出手谕像是刘钧亲笔所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手谕上面还清清楚楚地盖着太守印章,这还能有假?
  看罢这份手谕后,城门官再不敢有轻慢之意,规规矩矩地把手谕递还给卫包,拱手说道:“小人不知两位先生有太守大人的手谕,刚才多有冒犯,还请两位先生恕罪!”
  孙仓不以为然地挥了挥手,说道:“好了,我们可没时间在这里耽搁,赶快打开城门,放我出城!”
  “是!”城门官躬身应道,而后,命令手下的兵卒,打开城门。
  看到城门一点点的打开,吊桥缓缓放下,孙仓和卫包的眼中皆闪现出晶亮的光彩,二人对视一眼,孙仓往外走去,卫包则留在原地没动。
  临出城门之前,孙仓还特意叮嘱道:“城门暂时不要关,等我回来!”说完话,他顺手把一名兵卒手中的火把拿走。
  到了城外,孙仓又走出百余米,然后开始摇晃起火把。
  黑漆漆的夜幕当中,那一点火光来回摇动,异常醒目。
  城门官站在城门洞里,好奇地往外张望,看到远处那点跳动的火光,他一脸不解地问道:“卫先生,孙先生这是?”
  卫包冷冷瞥了他一眼,面露不悦之色,沉声说道:“该你问的问,不该你问的就不要问,倘若坏了太守大人的大事,你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城门官吓得缩了缩脖子,再不敢多言一个字,还下意识地倒退了两步。
  身在城门内的军兵们没有看到,随着城外孙仓摇晃火把,滱水的对岸,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军兵。
  这些军兵还都穿着黑色的王莽时期的军装,随着军中主将的一声令下,人们一窝蜂的涌上滱水,踩着结成冰的河面,快速向对岸冲去。
  放眼望去,河面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少说也得有两三千之众。这些军兵顺利过了滱水后,直奔距离岸边不远的卢奴城奔去。
  等到人们跑到自己近前,孙仓一手高举着火把,一手抽出肋下的佩剑,大声喊喝道:“兄弟们随我杀入城内!”
  孙仓在前领路,人山人海的军兵在后面跟随,人群仿佛潮水一般,直奔大敞四开的北城门蜂拥而来。
  外面的兵马距离城门已不足五十步远,城内的军兵才意识到不好,城门官身子哆嗦个不停,结结巴巴地问道:“卫……卫先生,外面好像来了许多的兵马!”
  即便看不清楚,也能听清楚那轰隆隆的脚步声。
  卫包一脸的平静,还特意向城门官摆摆手,柔声宽慰道:“不必紧张,来的都是我们自己人!”是他的自己人没错,但绝不是卢奴城的自己人。
  当城外的军兵距离城门不足二十步时,城门官也终于看清楚了对方的模样,那哪里是自己人,全都是王郎军啊!
  城门官踉踉跄跄地倒退了几步,而后尖叫出声,转身就往城内跑。城门官带头一跑,看守城门的军兵们哪还会留下来等死?
  人们纷纷大叫着,一并向城内逃去。卫包也不去阻止,这些兵卒根本无关紧要,甚至连刘钧都无关紧要,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中山郡城,卢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