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1156

  本就被郡军打得晕头转向的王郎军,此时再听闻己方主将已死的消息,斗志锐减,军心大乱,许多兵卒也不再拼命了,不管不顾的掉头就跑。
  一千对三千,刘秀这边本应该处于绝对的劣势,但在实际的交战当中,这一千郡军,对三千多的王郎军却不可思议地形成了碾压之势。
  之所以会这样,固然和刘秀以及麾下部将们的勇猛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刘秀这边的战术运用得当。
  申平一部在卢奴全军覆没,这让彭宁一部自然而然地认定中山郡军都在卢奴,安险对面的郡军大营,只是一座空营。
  可进来之后,他们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里不仅不是空营,而且还给他们设下了埋伏。
  这时候的彭宁一部,就已经处于晕头转向的状态。他们搞不清楚郡军的主力到底在哪,好像既在卢奴,同时又在南岸大营,中山郡军神出鬼没,似乎无处不在。
  两军交战,既是在拼生死,更是在打心理,可以说在心理战这方面,双方还没正式交手,王郎军就已经先输了。
  以彭宁为首的王郎军没有想到郡军这边是分兵作战,其实也可以理解。
  王郎没称帝之前,他的心腹,像彭宁这些人,都只是江湖中人而已,即便有读过些兵书,也只是知道些理论上的知识,纸上谈兵可以,真到实际交战当中,没几个能拿得出手的。
  可刘秀不一样,他是真的把书本理论与实际结合到了一处。
  而且自舂陵起兵,他跟着大哥造反以来,刘秀就没打过几场以多打少的仗,他经历过的战斗,大多都是以少打多,以弱战强,是彻彻底底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旁人看来,以两千打七千本身就已经很难了,倘若再分兵作战,那无疑是自取灭亡。可习惯了以少打多的刘秀,还真就敢这么干,而且干起来还得心应手。
  彭宁比刘秀年长许多,但就战场经验而言,他和刘秀的差距,就如同刚刚蹒跚学步的孩童和生龙活虎的成年人。
  刘秀部与彭宁部的交战,是把兵者诡道运用到了极致。
  借着孙仓、卫包的计谋,刘秀这边来了个将计就计,还不仅是一计,而是连环计,一气呵成的顺了下来,把彭宁部一步步地引进了全军覆没的绝境当中。
  彭宁战死后,接下来的战斗也彻底失去了悬念,战场上的局面,完全变成了一边倒。除掉有少量的王郎军侥幸逃走外,大多数的王郎军要么被杀,要么缴械投降。
  经此一战,七千余众的彭宁部,竟然被只有区区两千人的刘秀部全歼。这一战,不仅吓坏了身在邯郸的王郎,也让河北诸郡大为震惊。
  这时,河北诸郡也不得不开始正视先前被王郎追杀得犹如丧家之犬的刘秀,心里也禁不住暗暗嘀咕,自己倒向王郎那一边,究竟是条出路,还是一条死路。
  此战对刘秀而言,意义非比寻常,不仅让他在河北打出了名声,而且还直接导致了一个后果,幽州的上谷郡和渔阳郡都决定站在刘秀的这一边。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两郡支持
  上谷郡会站在刘秀这一边,算是顺理成章之事,并没什么好稀奇的。上谷太守耿况,本来就打算向刘玄俯首称臣,还派出自己的儿子耿弇去往长安朝见。
  只不过王郎在邯郸的突然称帝,让事情发生了变数。
  对于己方到底该支持刘玄,还是该支持王郎,耿况和手下的心腹官员也做了一番商议。
  上谷长史景丹,态度十分明确,他一针见血的指出,王郎的称帝缺乏根基,难以长久。
  在郡府里,长史可不是小官,除了太守、都尉,最大的官就是郡丞和长史,两者平级。
  景丹说王郎缺乏根基,不单单是指他底子薄,无法与刘玄为首的更始朝廷相比,另外他的称帝还缺乏合法性。
  他说自己是成帝之子,就真是成帝之子了吗?
  他的那一套说词,什么被成帝瞅一眼,天降金光,宫女怀孕,偷逃出宫,生下王郎,本名叫刘子舆等等这些,根本经不起推敲。
  和根正苗红的刘氏宗亲、汉室后裔刘玄相比,王郎这个自称刘子舆的成帝之后,完全站不住脚,也不会被天下百姓所承认。
  王郎之所以在河北这里,得到各郡各县的俯首称臣,皆因有河北三王在给他撑腰。可是这河北三王也不是铁板一块。
  目前来看,真正支持王郎的,只有赵王刘林和广阳王刘接,而最具实力的真定王刘杨,非但他自己没去邯郸向王郎俯首称臣,而且也没给邯郸派去一兵一卒。
  他仅仅是在口头上表示,自己愿意尊崇王郎为天子。
  刘杨这空口无凭的一句话,说白了,到了关键时刻,屁用都没有。王郎要是露出颓势,估计第一个叛逃王郎的,肯定就是他刘杨。
  景丹向耿况做了一番详细的分析,把刘玄和王郎之间的优劣,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听完景丹这番分析,耿况的心里已经有了决定,而后他又去询问功曹史寇恂的意见。
  在郡府里,功曹史也不是小官,仅次于郡丞和长史。
  寇恂的意见和景丹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他的态度是,己方既不要支持刘玄,也不要支持王郎,而应该去支持刘秀。
  表面上看,寇恂的意见似乎和景丹没有区别。
  刘秀是刘玄册封的行大司马事,支持刘秀了,也就等于支持刘玄了,可是此时,在寇恂的心里,他已经不再把刘秀和刘玄归放在一起。
  用寇恂的话讲,刘玄嫉贤妒能,任人唯亲,支持刘玄,对己方没有任何的好处,弄不好,耿况的太守之位都坐不安稳。
  而刘秀完全不同,礼贤下士,所过之处,士皆归之。
  另外,刘秀的德行要比刘玄高得多,知恩图报,性情温和,现在刘秀正处于逆境之中,己方若是在这个时候帮了刘秀,以刘秀的性情,必会对耿况感恩戴德,日后刘秀功成名就,耿况也会前途无量。
  耿况的两位心腹,景丹和寇恂,都是希望他站在刘秀这一边,支持刘秀与王郎对抗。恰在这时,耿弇也回了上谷郡城沮阳。
  耿弇把他此行的经过向父亲讲述了一遍,最后说明,他已拜刘秀为主公,并被封为偏将军,劝父亲随他一同投靠刘秀。
  耿况本就有心支持刘秀,现在听闻儿子已经投靠刘秀,并且被刘秀收留,还封为偏将军,耿况大喜,也更加坚定了投靠刘秀的决心。
  不过仅凭上谷一郡之力,支持刘秀对抗王郎,还是显得势单力薄。
  在耿弇和景丹的建议下,耿况派寇恂去往渔阳,约见渔阳太守彭宠,商议两郡联手,共同支持刘秀。
  说来也巧,寇恂在去往渔阳郡的时候,正好遇到了王郎派往渔阳的使者。
  对于幽州诸郡,王郎也十分重视,毕竟幽州突骑,名扬天下,能得到幽州诸郡的支持,也就等于掌控了幽州突骑,这会让他在以后争霸天下的道路中,得到一个大大的助力。
  双方碰上之后,相互询问了一番。
  寇恂先报上自己的姓名和官职。一听他是上谷郡长史,王郎使者顿时面露傲色,向寇恂表明,自己乃天子使者,现出使渔阳,接下来便要出使上谷。
  听完对方的身份,原来是王郎派出的使者,正准备去往渔阳和上谷进行招抚。
  寇恂点了点头,心里嘀咕,你也别去了,就在这吧!在场众人,无论是寇恂的手下,还是王郎使者的手下,谁都没想到,寇恂突然拔剑,一剑直接把使者给劈了。
  将使者劈倒在地后,寇恂紧接着又是一剑,斩下使者的首级,而后高高举起,冲着使者的手下人振声喊喝:“如有抵抗者,杀无赦!”
  护送使者的那些王郎军兵卒,无不心头大骇,吓得脸色顿变,看着高举着使者首级的寇恂,无一人敢反抗,全部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寇恂就是带着使者的脑袋,去了渔阳郡的郡城,渔阳城。
  现在的渔阳城,正处于争论当中,争论的焦点,正是归属于谁的问题。更始皇帝刘玄,是根正苗红,高祖之后,汉室后裔,实力也大,可问题是,他远在长安呢。
  王郎的实力是不如刘玄,但他可在邯郸,与己方近在咫尺。现在王郎有河北三王的支持,又有那么多的郡县归附,己方想独自对抗王郎的招抚,无疑于以卵击石。
  渔阳郡府的官员,大多都劝说太守彭宠归顺王郎。只有一人除外,吴汉吴子颜。
  吴汉可算是彭宠的铁杆心腹。
  和彭宠一样,吴汉也是南阳人,当初他是跟着彭宠一同来的渔阳,两人一同创业,一同经营,关系自然是非比寻常。
  后来彭宠成了渔阳太守后,自然也没忘吴汉这兄弟,任命他为安乐县令。
  安乐县就在渔阳的旁边,中间只隔着一条阳乐水,阳是指渔阳,乐是指安乐,阳乐水的名字,也是根据这两城的名字而来。
  吴汉这个人很有意思,明明性情冲动火爆,争强好胜,但偏偏相貌生得极好,单看外表的话,那就是一副翩翩君子的好形象。
  他武力超群,骁勇善战,不管面对多强的敌人,多么众多的敌军,他从来都是面不改色,但他又不是单纯的武夫,足智多谋,胸怀乾坤。
  当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英杰辈出,能做到文武双全的将领不在少数,但要说其中的佼佼者,吴汉吴子颜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吴汉的意见和其它官员都不一样,他态度十分明确,支持刘秀。至于吴汉为什么强烈建议彭宠支持刘秀,原因很简单,也和他的性格有关,现在支持王郎的人已经那么多了,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你现在归顺王郎,这算是什么功劳,谁能记得住你?
  反之,支持弱势的刘秀,打败了王郎,那才是不世之功,可扬名天下,名垂青史。
  这就是吴汉的心中想法,彭宠问他为何支持刘秀,他也是这么回答的。支持王郎得天下,没功,支持刘秀得天下,大功,封侯拜相,前途无量。
  听完吴汉的话,在场的官员们都差点气乐了,支持王郎还是支持刘玄,这可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不过彭宠却对吴汉的说词深以为然。彭宠和吴汉的关系,不是其他人能比的,吴汉一句话的分量,也要比其他人重得多。
  虽说彭宠当时没有表态己方到底是该支持刘秀,还是该支持王郎,但他的心里,已经开始向刘秀这边倾斜。
  恰巧在这个时候,寇恂来到渔阳,面见彭宠,把渔阳、上谷两郡联手,共同支持刘秀的意见提了出来。
  听闻上谷郡也支持刘秀,彭宠当场便露出喜形于色的表情,两眼都闪着亮光。
  在场的渔阳官员们还是老一套的说词,纷纷表示反对,认为王郎势强,刘秀势弱,王郎不仅有三王支持,而且冀州的大多数郡县都已归顺王郎。
  而刘秀现在有什么?就一个中山郡在支持他,而且中山郡境内的许多县还倒向了王郎。
  在他们看来,刘秀的灭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己方绝不能登上刘秀这条沉船,白白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吴汉环视众人一眼,冷哼一声,愤愤不平地说道:“真是一群无胆之鼠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