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1156

  吴汉拖戟,策马冲入人群当中,一走一过之间,虎威亮银戟在空中画出一个圆环。
  再看他四周的侍卫,皆是喉咙被利刃撕开,一圈的血箭,齐刷刷向正中央的吴汉一人喷洒。
  他扬起头来,仰天大笑,仿佛在接受鲜血的洗礼似的。
  此时的吴汉,从头到脚,再到胯下的战马,变得更红了。
  吴汉的残暴完全与他的形象成正比,他的外在形象有多好,他的内在性情就有多残暴。吴汉自投靠刘秀之后,跟随着主公,南征北战,战必胜,攻必克,横扫天下,战功赫赫,武功盖世。
  就以功绩来说,无人能出其左右,可他始终都被邓禹压着一头,坏就坏在他残暴的性情上。此时的吴汉,还只能算是处于残暴的初级阶段,远没到顶峰时期。
  攻上来的侍卫有数十号人,可是就在眨眼的工夫,便被吴汉一人杀倒了大半。
  剩下的那些侍卫,瞪大着眼睛,看着满头满脸满身全是血的吴汉,无不吓得魂飞魄散,这些堪称严奉身边最忠诚的部下,作鸟兽散,仓皇逃窜。
  严奉也吓得差点没从战马上栽下去,他多一刻都不敢耽搁,拨转马头,催马就跑。
  吴汉哼笑出声,嘴角扬起,拖着虎威亮银戟,随后便追。一名部将从侧面冲杀过来,还想挡住吴汉。
  后者单手一挥战戟,将对方双手劈砍下来的大刀弹飞出去,紧接着一戟刺出,正中对方的胸膛。
  噗!戟尖由那名战将的前胸入,在其背后探出头来。后者惨叫一声,都不等他栽下战马,吴汉将手中的长戟向前一甩,挂着戟尖上的尸体径直地向严奉飞去。
  嘭!咚——
  战将的尸体重重撞在严奉的背上,他身子向前一扑,直接从马背上滚落下来。
  落地后,又向前翻滚出好远,才算停下。严奉的头盔也不知道掉到了哪里,他披头散发的从地上站起。
  突然间,耳畔旁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他扭头一瞧,没看到是谁冲着自己跑过来,只看到一道寒芒闪现。咔嚓!战马掠过,长戟横扫,人头弹飞,血喷如泉。
  无头的尸体向后踉跄两步,然后直挺挺地摔倒在地。
  吴汉一拉缰绳,拨马跑了回来,用虎威亮银戟插起严奉的断首,哈哈大笑,傲然说道:“无能鼠辈,插标卖首,也配与你吴太公(吴爷爷)一战?”
  看着正在赏玩严奉断头的吴汉,周围的王郎军哪里还敢上来作战,人们就如同见到洪水猛兽似的,跑得一个比一个快,只恨爹娘少给自己生了两条腿。
  环视四周,见附近的王郎军都在败逃,吴汉将插在战戟上的断头随手向旁一丢,拖着长戟,追杀其余的王郎军将士。
  贳城一战,以严奉为首的王郎军大败,主将严奉被杀,麾下的三万将士,伤亡大半,另有数千人被俘,最终逃走的王郎军,连四千人都不到。
  这一战,吴汉和耿弇都打出了自己的名号。
  双戟战郎营,春风亦生寒;光照十二州,万骨何人怜?
第四百三十五章
劝说真定
  严奉部战败,刘秀军在巨鹿郡的北部,一下子攻占了安乡、安定、临平、贳城四地,名声大噪,声威大振。
  贳城之战过后,前来投奔刘秀的人开始激增,其中最为显赫的便是信都郡昌城的刘植。
  当初刘秀巡抚河北的时候,刘植就想投靠刘秀,他正在昌城坐等刘秀到来的时候,王郎突然在邯郸称帝,重金悬赏刘秀。
  这时候,刘秀东躲西藏,刘植也找不到刘秀人在哪里。他和同族宗亲们一商议,干脆就反了。
  刘植带着同族宗亲以及门客,上上下下总共数千人,杀了昌城县令、县尉,一举占领了昌城。
  刘秀在贳城与严奉部决战,身在昌城的刘植听说了此事,立刻带领着兄弟刘喜、刘歆等数千人,前来贳城,投奔刘秀。
  只不过他们来晚了一步,当他们抵达贳城时,这里的战事已经结束,刘秀军大获全胜,将严奉麾下的三万大军杀得一败涂地,严奉自己也被吴汉砍杀。
  虽然没能赶上战事,不过刘秀对于刘植一众的到来,给予了极大的礼遇,敬为上宾,这让刘植等人都颇为受用,也越发的坚定投靠刘秀的想法。
  别人打仗,通常都是兵力越打越少,而刘秀打仗则恰恰相反,他的兵力总是越打越多。
  就拿现在来说,没与严奉决战之前,刘秀的兵力只有万余人,可是打完这一仗后,刘秀的兵力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激增到了两万。
  光是刘植一部的投靠,便让刘秀的兵力增长了四千余众。
  这日,刘秀和麾下众将齐聚他在贳城的临时府邸。大堂内,众人相互的寒暄。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都把耿纯写成了耿弇的父亲,这纯碎是瞎扯淡。
  耿纯是巨鹿郡人,放到现代,他是河北人,耿弇是挟风郡人,放在现代是陕西人,虽说两人都姓耿,但八竿子打不着。
  不过两人同殿称臣倒是真的。
  众人寒暄过后,纷纷落座。王霸看了看左右,率先开口说道:“主公,贳城之战,我军大获全胜,王郎元气大伤,我军当趁胜出击,南下直取巨鹿城,进而夺取整个巨鹿郡,先拿下巨鹿,再拿下广平,之后便可直取邯郸!”
  朱祐闻言,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大声说道:“末将附议!”
  刘秀转头看向吴汉和耿弇,问道:“子颜和伯昭以为如何?”
  前者想都没想,向刘秀拱手说道:“只要主公有令,末将可即刻率兵南下,直取巨鹿城!”
  耿弇也跟着说道:“末将愿与子颜携手,共克巨鹿城!”
  听闻吴汉和耿弇都支持己方立刻南下,攻取巨鹿城的建议,王霸和朱祐兴奋地咧开嘴,冲着他二人连连点头。
  刘秀没有立刻说话,琢磨了一会,转头又看向邓禹和寇恂,问道:“仲华和子翼也认为我军当南下攻取巨鹿城?”
  邓禹含笑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寇恂则是面色一正,欠了欠身子,说道:“主公,属下以为,现在出兵南下,还为时尚早。”
  先取巨鹿,再取广平,最后可直取邯郸,这说起来容易,真想做到却很难。首先,王郎势力还称不上元气大伤,主力仍在,麾下的将士比己方要多得多。
  其次,己方的势力范围还远远没有得到稳固,急于冒进,有后方生乱之险。他微微皱着眉头,说道:“目前,对我方威胁最大最直接的,并非王郎,而是真定!”
  现在刘秀部已经占了中山郡和巨鹿郡的北部,而真定国,就夹在中山和巨鹿之间。真定国的区域是不大,只弹丸之地,但人口众多,兵力也多,足有十多万之众。
  刘秀率军南下的时候,一旦真定国突然发难,后方告急,在前方作战的将士必定军心大乱,有全军覆没之险。
  吴汉一拍桌案,大声说道:“主公,我军可先平定真定!”
  刘秀没有接话。真定并不好打,真定王刘杨一直对王郎虚与委蛇,可王郎的军队东征西讨,却始终不敢碰一下真定。
  由此也能看得出来,在王郎最兵多将广的时候,都对真定忌惮三分。
  何况现在,己方的兵力总共才两万人,而真定王刘杨坐拥十多万的大军,就实力来说,双方相差太过悬殊。
  就在刘秀暗暗琢磨的时候,耿纯欠身说道:“主公,属下以为,与真定王不宜兵戎相见,可以尽量拉拢!”
  耿纯和真定王刘杨,沾些亲戚。刘杨的母亲耿氏,和耿纯是本家。论辈分的话,耿纯算是刘杨的外甥。
  当然了,他二人的亲戚关系比较疏远,谈不上有多深厚的交情。耿纯不建议对刘杨动武,完全是站在己方的立场上考虑。
  己方目前的兵力有两万,刘杨的兵力有十万,两万对十万,本就不好打,哪怕最终己方打赢了,也是元气大伤,到时王郎军攻打过来,己方还拿什么去应对?
  再者,刘杨对王郎一直都是口头上支持,实际上,他没有给过王郎一兵一卒,显然,刘杨和王郎并不是同一条心,对这样的人,己方应该竭尽所能的争取才是。
  等他说完,还没等旁人说话,刘植躬身说道:“主公,属下以为,伯山言之有理。目前,我方若对真定王动兵,只会让王郎坐享其成,我方应当争取把真定王拉拢到我方这边。另,属下与真定王有些交情,属下愿出使真定,劝说真定王投靠主公!”
  刘秀闻言,眼睛顿是一亮。寇恂说对了,现在对于刘秀而言,心腹大患就是真定。
  这个弹丸之地,夹在中山和巨鹿之间,却坐拥十万大军,它若是倒向王郎那一边,对己方将构成巨大的威胁,反过来说,它若是能倒向己方这一边,可以将己方的实力,瞬间提升到与王郎鼎足之势。
  所以这个真定王刘杨,到底是支持己方,还是支持王郎,至关重要。刘秀向前探着身子,问道:“伯先出使真定,可有把握?”
  刘植字伯先。刘秀问他的把握,不是劝说刘杨的把握,而是他出使真定,会不会有性命之忧。
  毕竟现在刘杨口头上还是支持王郎的,而刘植已投靠己方,他和刘杨已是分属两个阵营。
  刘植一笑,拱手说道:“主公放心,值对此行,很有把握。”
  刘秀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倘若伯先能说服真定王,我方平定河北之乱,将不再是件难事了!”
  刘植并未说谎,他和刘杨的确是有交情。刘植的刘家,是信都郡的豪强大族,族人众多,门客好友更多,声望、地位极高,称得上是一呼百应。
  王郎在邯郸称帝,刘植都敢在昌城造反,还成功占领昌城,让郡府拿他无可奈何,可见刘植在信都郡的实力有多强。
  至于刘杨,那更是真定国的土皇帝,坐拥十万大军,于真定说一不二。同为河北豪强,两人相距也不远,之间有交情,再正常不过。
  刘秀采纳了耿纯和刘植的意见,派遣刘植,出使真定,拜访刘杨,希望能劝说刘杨,倒向己方这边。
  不日,刘植奉命离开贳城,前往真定国的都城,真定城。
  说真定国是弹丸之地,并不为过,整个真定国,就四座城邑,一个是真定城,另外三个是锦曼、肥累、稿城。
  以四座城,能养活得起十多万大军,可见刘杨把真定国治理得如何。刘杨本人,一不太会用兵,二也不是以谋略见长,但他治理地方的能力,绝对算是出类拔萃。
  得知刘植来访的消息,刘杨十分高兴,亲自迎出自己的王府,见到刘植,拱手说道:“伯先今日怎么如此得闲,来到真定了?”
  刘植连忙一躬到地,说道:“伯先拜见真定王!”
  “伯先太客气了,快快快,里面请、里面请!”刘杨十分热情的把刘植请入自己的王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