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1156

  “对!主公!我们到谢躬军大营去抢粮!”
  “主公……”
  这次,众将大多都站在吴汉这一边,都支持己方到谢躬军去抢粮的建议。
  刘秀面无表情地问道:“我们去和谢躬军拼个两败俱伤,好让王郎坐山观虎斗,坐享其成?”
  他一句话,把在场众人都说得哑口无言。邓禹瞄了一眼刘秀,心思转了转,露出义愤填膺的表情,说道:“欺人太甚,谢躬实在是欺人太甚!”
  朱祐咬牙切齿地接话道:“主公,我早就说过,刘玄心思歹毒,不足为信,倘若我等再忠于刘玄,早晚有一天都要被他害死,干脆主公就带着我们大家反了吧!”
  以前,刘秀麾下的官员,并不是人人都希望刘秀去登顶帝位,有那么一些人,还对刘玄存在幻想。
  可是这次的事,让那些对刘玄抱有幻想的文官武将们,算是彻底绝望了。
  我们是在为你征战厮杀,帮你去平定叛乱,可是当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却袖手旁观,落井下石,我们凭什么还帮你去打仗?凭什么还为你去和敌人拼命?
  “主公,反了吧!”中军帐里,不管是武将,还是文官,无不是异口同声道。
  刘秀眉头紧锁,脸色一沉,呵斥道:“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谁都不可再言,违令者,杀无赦!”
  人们蹿起来的火气,被刘秀压制了下去。但只是压制,而不是熄灭,压制的越狠,等到爆发的时候,爆发力也越强。这,也是刘秀最想要的。
  若说此时的刘秀,毫无进取之心,那是不可能的。刚刚造反的时候,刘秀的确没想过称帝,一心只想着辅佐自己的大哥。
  大哥死后,刘秀也没有称帝之心,而且也没有那个外在条件。到了河北,压在自己头顶的那座大山终于消失了,刘秀颇有一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觉。
  这时候的刘秀,也没有称帝的心思。可随着中山、上谷、渔阳三郡的投靠,尤其是在刘秀和刘杨成功联姻之后,这时的刘秀,野心才开始真正迅速膨胀起来。
  只是称帝这种话,他自己不能说,得让麾下的将士们去帮他说,称帝这种事,他自己也不能做,得让麾下的将士们强推着他去做。
  刘秀这个人,做事周全,所思所想,面面俱到,他是既想要实的,也想要虚的,既想要至高无上的皇位,也想要仁义闲德的好名声。
  普天之下,恐怕再没有谁的野心,会比刘秀更要大了。
  翌日,刘秀军彻底断粮了。全军将士,全都窝在自己的帐篷里,要么躺着,要么坐着,一个个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同时对谢躬乃至刘玄的恨意也越发浓烈。
  绕过巨鹿城,冒着后勤补给被断的风险,这个命令是刘秀下达的,现在全军断粮,刘秀自然要承担全部的责任。
  可现在的情况是,近在咫尺的友军明明粮草充足,却不肯分给己方一粒粮食,人们怨恨的焦点自然而然便集中在谢躬的身上。
  秦子婳还是太小看刘秀了,她以为自己成功算计了刘秀,但从未想过,是不是刘秀正在将计就计的反过来算计着她,以及她的夫君谢躬,乃至谢躬背后的刘玄。
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
  就在谢躬和秦子婳都认为刘秀军即将发生大乱子,而刘秀军的将士们也濒临绝望的时候,事情突然发生了转机。一支规模浩大的粮商队伍突然来到刘秀军的大营。
  这支粮商,规模得有两千人之多,其中一半是运粮的,一半是押粮的。队伍中的马车之多,站在队伍的前头,看不到队伍的末尾。每辆马车上都装着满满的粮食。
  谁都没想到,在刘秀军已经断粮,眼瞅着要大难临头的时候,会突然出现这么一支规模空前的粮商。听闻探子的禀报,谢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喃喃说道:“这不可能!刘秀军的后路已经被王郎军切断,上谷、渔阳、中山、真定、信都诸郡的粮食,根本运送不过来!”
  报信的探子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这支运粮队,不是从北方来的!”
  “什么?”
  “据说是从颍川来的粮商!”
  “颍川?”谢躬不自觉地张大嘴巴,一脸的震惊和茫然。颍川距离河北,虽不至于千里迢迢,但路程也不近,颍川的粮商怎么会突然来到河北卖粮?
  再者说,现在河北兵荒马乱,又是王郎造反,又到处都是起义军,哪个粮商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敢运粮到河北贩卖?又有哪个粮商,能凑齐这么多的粮食?
  谢躬一脑门子的问号,百思不得其解。
  这支规模浩大的粮商,当然不是心血来潮,莫名其妙的跑到河北来卖粮,而是事先接到刘秀的调令,专程来到河北,为刘秀送粮的。
  运粮队的主事者,不是别人,正是何鲁。
  早在刘秀率军进入颍川作战的时候,便结识了颍川当地的大粮商何鲁,而何鲁则因为受到刘秀的恩惠,心甘情愿地拜在刘秀麾下。
  刘秀收下何鲁后,并没有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而是让何鲁继续在颍川做粮商,刘秀则于暗中给予他极大的扶持。
  当时刘秀的大哥刘縯还活着,刘秀暗中扶持何鲁,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培养一条属于自己的粮道,为将来大哥成就大业铺平道路。
  结果昆阳之战结束后没多久,刘縯突然被刘玄所害,刘秀也被剥夺了兵权,先是被软禁在宛城,后来被调到洛阳做监工,他暗中扶持的何鲁,也暂时派不上用场。
  但刘秀和何鲁之间一直没断过联系,他把自己在颍川和汝南缴获到的许多钱财,都偷偷运到了何鲁的手里,让他尽可能多的去收购粮食。
  这次他与王郎的决战,刘秀早就预判到王郎会在巨鹿城布下重兵,己方若强攻,实难取胜,不如直接绕过巨鹿城,让王郎军在巨鹿城坚固的城防化为泡影。
  可是绕过巨鹿城,己方将要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会被切断。
  这时候刘秀想到了何鲁,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他暗中派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的赶到颍川,让何鲁把他所能囤积的粮食,统统运送到河北。
  何鲁倒是听话,接到刘秀传来的命令后,立马组织人手,把这一年收购到的粮食统统聚拢到一起,集中运往河北。
  单凭他自己,想要运送这么多的粮食到河北,恐怕还没到地方,只是走在半路上,就得被抢个一干二净。
  不过刘秀在颍川给何鲁留下不少的人脉,何鲁也正是通过刘秀留下的这些人脉,组织起上千人的壮丁,护送着运粮队,从颍川一路来到河北。
  何鲁经商多年,为人十分机敏,也特别懂得生存之道。
  没到河北的时候,他打的是刘玄的旗号,过了黄河,进入河北境内,他立刻改换成王郎的旗号。
  在北河这里,打着王郎的旗号,的确让运粮队成功避开了许多起义军的骚扰。
  其实以何鲁一行人的速度,早就该到了,只是在半路上,他又突然接到刘秀传来的消息,让他找隐蔽之地,先休息几日,然后再赶路。
  何鲁不明白刘秀的意图,但刘秀有令,他必须得遵从。这也正是运粮队迟迟未到的原因所在。
  世界上最大的仇恨,不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而是饥饿。
  饥饿能让人们变得疯狂,饥饿能让人们抛弃生死,甘愿提着脑袋,揭竿而起,饥饿能让人们抛弃道德,放下廉耻,变身成野兽,不惜同类相食。
  刘秀正是巧妙的利用这一点,把麾下将士们的刻骨仇恨引到谢躬以及刘玄的身上。
  他采用的手段,远远称不上光明正大,但话说回来,由古至今,但能凡成大业者,又有谁能称得上是君子?
  何鲁运送来的粮食,一下子解决了刘秀军最大最迫在眉睫的难题,这让全军上下,无不欢欣鼓舞。看着那一车车的粮食不断涌入己方大营,整个营地都为之沸腾。
  人们感觉,跟着刘秀这位主公,简直像犹如神助一般,每次身陷绝境,几乎都快看不到希望了,但每次又都能化险为夷,平安度过危机。
  如果这都不算真命天子的话,那么什么才算真命天子?
  其实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刘秀所创造的一个个神话,其中确实是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为人早就的。
  就在刘秀军兴高采烈接收粮食的时候,谢躬也忍不住闻讯赶来,一探究竟。上次他来,刘秀军大营还充斥着死气沉沉的气氛,而现在,完全被欢呼雀跃所取代。
  看着营中将士们脸上既兴奋又激动的笑容,这是无论如何也装不出来的。
  这时候,谢躬的脑袋都在嗡嗡作响,恶人他已经做了,可他这个恶人做的,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他等于是白白做了一回恶人。
  此时的谢躬,已隐隐觉得自己似乎被刘秀算计了。
  他来到中军帐,时间不长,被龙渊请了进去。中军帐里的人可不少,刘秀以及麾下的众将都在,何鲁以及他带来的几名心腹也都在。
  原本其乐融融的中军帐,随着谢躬走进来,欢声笑语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都是在冷眼睨着他。
  谢躬暗暗苦笑,他向刘秀拱手施了一礼,说道:“下官拜见武信侯。”
  “谢尚书不必多礼。”刘秀乐呵呵地看着他,慢条斯理地说道。
  “下官听说,有支从颍川来的粮商,到了武信侯大营。”谢躬说话时,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何鲁等人身上。
  在场的众人,他大多都认识,只有何鲁这几人眼生得很,而且他们还都是普通百姓的打扮。
  刘秀笑了笑,向何鲁摆摆手,说道:“何先生,这位是尚书令谢尚书。”说着,他又介绍何鲁道:“这位便是谢尚书想见的颍川粮商,何鲁何先生!”
  谢躬转头看向何鲁,上下打量他一番,幽幽说道:“何鲁?以前从未听说颍川有何先生这么一位大粮商,不知何先生贩卖的这些粮食,都是从哪弄来的?”
  “这和你谢尚书有关系吗?”没等何鲁说话,坐在一旁的吴汉嗤笑出声,说道:“何先生是粮商,不偷不抢,就愿意来到河北,就愿意把这些年积攒下来的粮食白白赠予我军,这有什么问题吗?”
  这么多的粮食,又哪里是一个普通粮商能囤积下来的,能囤积这么多粮食的粮商,又岂能是默默无名之辈?
  此事,里里外外都透着蹊跷。谢躬对刘秀说道:“武信侯,这位何先生,行驶诡谲,其中恐怕另有隐情,我想带他回营,查问一二。”
  何鲁闻言,脸色顿是一变,急忙看向刘秀。刘秀淡然一笑,慢悠悠地说道:“谢尚书有什么问题,不必问何先生,尽管问我就是。”
  谢躬莫名其妙地扬起眉毛。刘秀含笑说道:“何先生一直都是我的属下。”
  听闻这话,谢躬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他恍然大悟。
  难怪颍川会突然出现何鲁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粮商,原来他是刘秀的属下,看来,刘秀早就开始在颍川布局了,他这是想干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