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4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0/1156

  王郎听了这话,鼻子都快气歪了。他连连拍打桌案,怒声呵斥道:“严鸣,朕现在是让你去运粮,没有推你上刑场!”
  严鸣吓得一缩脖,哆哆嗦嗦地耷拉着脑袋,小声嘀咕道:“现在出城运粮,和上刑场又有何区别。”
  王郎都恨不得起身,上去踹他两脚。他凝声说道:“这是朕的旨意,严鸣,你可是要抗旨不遵?”
  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了王郎一眼,见他脸上凶相毕露,活像要吃人似的,虽说严鸣和王郎以前有些交情,但现在他也不敢再推三阻四,只能硬着头皮,颤声说道:“臣……臣领旨就是。”
  严鸣奉命,向李育军押运粮草。这次,严鸣押运的粮草并不多,只有一万石,队伍的规模小了许多,目标自然也更小,更不易被人发觉。
  可是最终,严鸣也未能把这一万石粮食运成功送进李育军大营。
  走在半路上,他们再次遭到幽州突骑的袭击,运送的粮草被抢个精光,伤亡惨重,而挂着左冯翊空头衔的严鸣,也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死在混战当中。
  得知消息的王郎,彻底惊呆了。他算计到了一切,提前在邯郸城内囤积下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并留下重兵防守,为了防止李育和张参生出二心,还特意控制了他们的军粮,可他千算万算,就是没算计到己方会在运粮上出现问题。
  邯郸和李育军大营,只咫尺之遥,但邯郸满城的粮食,就是运送不到李育军的手里。现在,王郎也没了注意,对此一筹莫展。
  比王郎更急的是李育和张参。
  军中的粮食每日都在大量的消耗,可邯郸的粮食却迟迟运送不过来,现在眼瞅着全军就要断粮了。
  这两天,李育连续派人去往邯郸催粮,但他望眼欲穿的粮食,就是不见踪影。张参找到李育,两人核计对策。
  张参说道:“陛下不是不想给我们送粮,而是根本送不过来,刘秀军的骑兵,神出鬼没,来去无踪,从邯郸送出来的两拨粮食,皆被刘秀军抢走,还折损了吕恒和严鸣两位大人。”
  这些情况,李育当然也清楚,但他现在不想听这些理由,他只想要粮。
  他说道:“军中粮草,已所剩无几,过了今日,明日便要断粮,无粮可用,全军上下,岂不大乱?”
  张参眉头紧锁,沉吟了许久,他幽幽说道:“邯郸虽有十万大军,但陛下绝不会把这十万大军派出城,为今之计,也……也只有我军亲自去往邯郸,接军粮了!”
  说完这话,他瞄了一眼面色凝重的李育。目前,他们的营寨与邯郸之间,隔着刘秀军大营。
  他们若去往邯郸,得先绕过刘秀军大营才行,可刘秀军又不是木头桩子,会眼睁睁看着他们绕营而过吗?一旦刘秀军出营求战,己方又如何应对?
  李育的脸色变换不定,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这么做太冒险了。他眯缝着眼睛,幽幽说道:“现在刘秀军迟迟不敢强攻邯郸,皆因我部的存在,我部在刘秀心中,早已成为眼中钉,肉中刺。现在我部龟缩在营内,刘秀尚且不敢率军来攻,一旦我军出营,刘秀断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张参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李育继续道:“刘秀之所以连续偷袭我军的粮道,其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劫走粮食,更是要逼我军出营一战!”
  这个因素,张参也想到了,他眼珠转了转,说道:“邯郸城内可有十万大军,倘若陛下能……”
  他话没说完,李育打断道:“不用指望陛下!刚才你也说过了,陛下不可能把邯郸的十万守军派出城,哪怕我们活生生战死在邯郸城下,城内也未必会出来一兵一卒援助我等!”
  李育和张参能官拜大司马、大将军,自然都是王郎的心腹,既然是心腹,自然也对王郎这个人十分了解。听了李育的话,张参忍不住长叹了一声,摇头苦笑道“邯郸与我部,近在咫尺,邯郸十万大军,我部十余万大军,合计二十余万,却被刘秀区区十万人吓得动弹不得,甚至连粮草都运送不过来。”
  说到这里,张参无力地扶住额头。现在他的感觉仿佛被困在沙漠中,已经处于被渴死的边缘,可是明明能看到前面就是水源,但就是爬不过去。
  翌日,李育军断粮。三日后,李育军营内都开始屠杀战马,就这样过了五天,李育军终于坚持不住,他派人给王郎发出最后一封求救信。
  信中,李育言明,全军已断粮多日,军心动荡,不能再等,他将统帅全军将士,向邯郸进发,倘若陛下还能念及昔日之情,望能派兵,出城接应。
  李育的这份书信,既像是求救信,又像是绝别书。王郎看罢书信后,深受感动,不由得声泪俱下。
  可是让他派兵出城接应李育军,他不能,也不敢。
  邯郸城内只有这十万守军,也是他最后的护身符,派出城去接应李育军,万一谢躬率军来攻怎么办?又万一全军覆没了这么办?以后谁还能保护他?
  兵熊熊一个,强熊熊一窝。王郎贪生怕死,下面的大臣们也没比他强到哪去。
  当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怕,胆子可以比天还大,可是当他什么都有的时候,便会瞻前顾后,怕死,怕失去这得来不易的一切,胆子比针鼻还小。
  这是人性,也完美诠释了王郎等人此时的心态。
  李育和张参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只能率领着全军饥肠辘辘的将士们,行出大营,向邯郸方向进发。
  和他们预料中的一样,得知李育和张参终于熬不住了,率领全军出营,刘秀大喜,当即下令,全军出营,阻击李育部。
  两军一个是由北向南进发,直奔邯郸,另一个是由西向东进发,堵截对方。两军于邯郸城北五里的地方遭遇。
  现在两军的士气已经不能相提并论。以刘秀为首的汉军,将士们士气高亢,一个个腰板挺直笔直,杀气腾腾,气势如虹。
  另一边,以李育、张参为首的王郎军,则是一个个盔歪甲斜,有些底层的兵卒,已经饿得站都站不稳,两眼昏花,身子来回直打晃。
  两军的战场,距离邯郸只有五里,只要站在城头上,便能望见双方交战的战场,可是拥有十万大军的邯郸城,就是城门紧闭,一兵一卒也没出城做接应。
  刘秀军严阵以待,并不主动发起进攻。现在急的人不是他,拖延的时间越长,对李育军越不利。
  此时,李育和张参坐镇中军,两人骑在马上,都在伸长脖子,望着刘秀军背后的邯郸城。
  现在他俩多么希望能从邯郸城内杀出一支大军,配合己方,前后夹击刘秀军。
  两人望眼欲穿,可惜,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两人什么都没等来。
  李育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禁不住仰天长叹一声,说道:“也罢!今日之战,于你我而言,或许就是一场死战。”
  张参心头发酸,眼圈湿红,说道:“事到如今,我等,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李育不再等了,向前一挥手中的令旗,大声喝道:“传令全军将士,擂鼓,进军!”
  随着李育一声令下,王郎军的阵营里响起了一阵阵的擂鼓声。不知是错觉,还是和王郎军的内部气氛有关,此时军中的擂鼓声,似乎都显得有气无力。
  鼓声响起,前排方阵的兵卒们,开始齐齐向前行进,紧接着是第二排方阵,第三排方阵。
  十多万人的王郎军,内部的小方阵有上百块之多,上百块的小方阵又组合成一块铺天盖地的大方阵。
  齐齐向前推进,光是轰隆隆的脚步声便已传出去多远,声势惊人。
  刘秀望着向己方推进过来的王郎军,他嘴角勾起,说道:“困兽之斗!”说着话,他侧头道:“擂鼓!”
  很快,刘秀军这边也响起了鼓声,与王郎军的鼓声相比,刘秀军的鼓声敲得震天响。
  “嗬——”个个方阵的将官们,纷纷发出喊喝之声,而后刘秀军的方阵也开始向前推进。双方逆向而行,很快便相距不足百步。这已经进入到弓箭手的射程。
  军中的箭手们纷纷捻弓搭箭,向对面的敌军射出箭矢,与此同时,兵卒们也都纷纷举起盾牌,准备好抵御敌军的箭射。
  刘秀军的箭阵,是结结实实地砸进王郎军的阵营内部,箭阵落下,密集的如同黑色雨点,噼里啪啦之声,不绝于耳,时不时有人中箭,惨叫着扑倒在地。
  而王郎军的箭阵,则是砸在了刘秀军的边缘。一半的箭矢砸入刘秀军的前排,另一半的箭矢则落在方阵的外面。
  要知道阵营前排的兵卒,都是重盾兵,盾牌又大又厚重,箭阵射进重盾兵的阵营里,杀伤力实在是微乎其微,基本全被盾阵挡了下来。
  在古代的军队中,弓箭手的地位,相当于现代部队的特种兵,属于稀缺兵种,待遇自然也要强过普通兵卒。
  可是现在,连王郎军的弓箭手都有气无力,下面的普通兵卒的状况,也就可想而知。
  意识到这一点,刘秀军的将士们士气更盛。人们的眼中闪现出精亮的光彩,向前推进的速度也变得更快。
  李育和张参都不是无能之人,双方只是较量箭阵,就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差距,等会将士全面接触,己方哪里还有胜算?
  两人的目光又不约而同地再次投向邯郸城,在心里默默祈祷,王郎能派兵来援。
  哪怕他不把十万大军都派出来,只派出一两万人,也可让刘秀部收尾难顾,不仅能大大减轻己方的压力,甚至还有可能反败为胜!
第四百六十四章
早有应对
  李育和张参还没有等到邯郸城内的援军,两军前排的方阵已先碰撞到一起。随着咚咚咚的闷响声,双方的前排兵卒提着盾牌,相互碰撞,巨响之声,不绝于耳。
  紧接着,从盾牌的后面刺出来一根根锋利的长矛,有些长矛刺在对面的盾牌上,有些长矛则顺着盾牌的缝隙,刺入人群当中。
  一时间,人们的喊杀声、惨叫声,连成一片。
  战斗刚刚开始的时候,双方拼得势均力敌,还看不出来孰强孰弱,这时候战场上的局面也是最血腥的。
  前排的盾兵死光了,后排的长矛兵继续往前顶,没有盾牌格挡对面的武器,双方伤亡的人数都成直线上升。
  密集的方阵站列,前排的兵卒哪怕是闭着眼睛,把手中的长矛刺出去,都能捅在对面的敌人身上。随着双方将士伤亡的不断加剧,战斗也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
  看到前面拼杀的异常惨烈,留在本阵的奔命们,无不瞪大眼睛,齐刷刷地看向自己的主将贾复,异口同声道:“将军——”
  贾复明白麾下兄弟的意思,他点点头,深吸口气,拨马向刘秀跑了过去,到了刘秀近前,他插手施礼,说道:“主公,请准末将出战!”
  刘秀看了贾复一眼,说道:“贾君莫急,再等一等。”这已经是贾复第二次来向刘秀主动请缨出战,可是得到的答复还和第一次一样,依旧是让他再等一等。
  他也不清楚主公究竟要自己等什么。他清了清喉咙,说道:“主公,前方战事惨烈,弟兄们伤亡惨重,还是让末将出战吧!”
  “再等等。”这回刘秀没有看贾复,目光深邃地观望着前方战场。
  刘秀不肯让他出战,贾复也没办法,只能返回本阵。
  见麾下的兄弟们都在眼巴巴地看着自己,贾复苦笑着摇了摇头。见状,奔命郎们无不是心急如焚,忍不住擦拳磨掌,还一个劲的跺脚。
  邯郸城内。此时,王郎就在北城门楼内,邯郸朝廷的大臣们也都在这里。
  望着城外的战场,人们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五里的距离,算不上远,但也不近,他们想看清楚战场上的细节,那是不可能的,只能看到双方的交战已经全面展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0/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