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4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5/1156

  落座后,邓禹乐呵呵地说道:“今日,李育军全军覆没,王郎势力,元气大伤,现只剩下邯郸一座孤城,已是我军囊中之物。”
  “别忘了,还有那些谢尚书!”
  “主公担心他会抢功?”
  “功劳我可以统统都让给他,但只有一条,王郎的皇宫,我军一定得抢先占领!”刘秀正色说道。
  通过王郎囤积的粮草,便可判断出来,王郎在河北没少搜刮钱财,邯郸皇宫里,有王郎的全部家当,那是多少的钱?
  打仗,归根结底,打的就是钱。招兵买马、筹集粮草、扩充实力,样样都需要用钱。有钱走遍天下,没钱寸步难行,在争霸的这条路上,这句话也同样适用。
  现在刘秀手里有兵有将,但最缺的就是钱,如果能把王郎搜刮的钱财全部占为己有,那可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
  邓禹多聪明,一点就透,听完刘秀的话,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没错!邯郸皇宫,绝不能让给谢躬军,我军一定得赶在他们的前面,牢牢控制住!”
  这时候,龙渊突然开口说道:“主公,既然这个谢躬如此碍事,我们何不妨找机会除掉此人?”
  刘秀问道:“如何除掉?”
  “属下以为,可暗中行刺!”
  刘秀揉着下巴,沉吟片刻,问道:“可有把握?”
  龙渊正色说道:“若属下去做,可有六七成的把握。”
  刘秀想了想,最终还是缓缓摇头,否决道:“不行,太冒险了!”
  深入谢躬军大营,行刺谢躬,就算行动成功,真杀掉了谢躬,想要全身而退,也几乎没有可能,这是下下之策,己方现在也没必要去冒这个险。
  翌日,刘秀军对邯郸做了一次试探性的佯攻。
  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如雨下,滚木礌石,仿佛不要钱似的,如同雪片一般从城头上砸下来。见守军抵抗甚是凶猛,刘秀没有再坚持攻城,下令鸣金收兵。
  过了两天,刘秀军再次对邯郸城发起进攻,只不过这次的攻城,就是弓箭手站在城外放箭。
  射入城内的箭矢,几乎每根上面都绑着布条,取下来,展开,布条上面皆写着:凡能取下王郎首级者,可既往不咎,且赏万户侯。
  刘秀采用的依旧是攻心战术,从王郎势力的内部进行分化。
  李育和张参的全军覆没,还有儿子王熙被杀,这接连不断的打击,让王郎的精神几乎崩溃。
  现在,刘秀军又射入城内这么多挂着蛊惑布条的箭矢,王郎变得越发神经兮兮,无论看谁,都感觉对方像是要对自己图谋不轨,甚至连他最信任的刘林、刘接,他都开始提防起来。
  刘林和刘接自然也感觉出了王郎的反常,现在他俩都预感到,倘若再继续跟着王郎,怕是要大难临头。
第四百六十九章
人心思变
  刘林和刘接私下里商议,如何应对当年的局面。
  刘接一肚子的怨气,唉声叹气地说道:“说起来,还是真定王聪明啊,表面上支持王郎,背地里又支持刘秀,两面讨好,既保存了自己,还能赚到最大的便宜!”
  刘林深吸口气,眼帘低垂,脸色越发的阴沉。他也没想到王郎竟然如此没用,明明已经控制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区,最后却被只身前往河北的刘秀所击败。
  刘接看了刘林一眼,正色说道:“现在王郎只剩下邯郸这么一座孤城,实难长久,赵王,我们得赶快想好应对之策啊!”
  刘林苦笑,说道:“事到如今,我们还能有什么应对之策?”
  刘接眯了眯眼睛,意味深长地小声说道:“赵王,刘秀军不是已经说了吗,只要能取下王郎的首级,以前的事,可既往不咎。”
  见刘林脸色一变,刘接幽幽说道:“现在王郎连你我都提防,显然是不再信任任何人,眼下,人心思变,都在为自己谋划出路,你我……可不能坐以待毙啊!”
  刘林叹口气,摇头说道:“可是,你我和别人不一样,王郎能在河北称帝,能坐上天子的宝座,是你我大力扶持,硬把他推上去的,刘秀能放得过旁人,但能放得过你我吗?”
  实际上,那个真正把王郎推上帝位的人,就是他刘林,刘接也是在王郎称帝之后,才来的邯郸。
  不过王郎能那么快的控制河北诸多郡县,刘林、刘接的确都功不可没。
  刘接眼珠转了转,说道:“邯郸虽为孤城,但粮草充足,守军也有八万之众,刘秀军若想强攻邯郸,就算最终能成功,其伤亡也会极大,这,应该不是刘秀愿意看到的。”
  刘林眨了眨眼睛,问道:“广阳王的意思是?”
  刘接说道:“倘若我们能助刘秀一臂之力,让刘秀兵不血刃的拿下邯郸,就算以前有再大的过错,也足以将功补过了!”
  刘林脸色顿变,惊讶道:“广阳王是要杀王郎?”
  此话一出口,刘林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当初王郎可是被他一手推上皇位的,现在王郎是君,他是臣,为了保命,他又要调过头来,去杀王郎,那他刘林成什么人了?他在河北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刘接正色说道:“献出邯郸,并不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去杀王郎,城内的八万守军,可大多都是你我二人的部下啊!”
  言下之意,只要他俩命令手下人,打开城门,放刘秀军入城,便可万事大吉。至于王郎,自然会有刘秀去动手。
  刘林的脸色变换不定,思前想后,疑问道:“刘秀真的能会放过你我二人?”
  王郎称帝之后,之所以能开出十万户的天价悬赏刘秀的脑袋,他二人可是功不可没,在刘林看来,刘秀恐怕早已对他二人恨之入骨。
  刘接正色说道:“我们可以派人去和刘秀谈嘛!”
  “如同刘秀不同意呢?”
  “那我们就去和谢躬谈!”刘接意味深长地说道:“谢躬虽然兵少,刘秀兵多,但谢躬是刘玄的心腹,背后的人也是刘玄,只要谢躬肯护佑你我二人,刘秀也拿你我没有办法。”
  刘林思前想后,缓缓点了下头,觉得刘接的办法还是不错的。
  两人经过一番密谋后,时隔一日,便分别向刘秀军大营和谢躬军大营,各派出一名心腹部下,作为使者,分别与刘秀和谢躬商谈他二人倒戈之事。
  出使刘秀军大营的人,名叫刘相,是刘林的从弟,和刘秀自然也是宗亲。
  刘林和刘接派刘相出使刘秀军大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宗亲之间,更容易说得上话。
  至于出使谢躬军大营的人,身份比刘相要差上一些。相对而言,刘林和刘接都更加重视刘秀对自己的态度。
  得知刘林、刘接派使者来求见自己,而且还是河北这边的刘氏宗亲刘相,刘秀那么聪明,立刻便猜出刘林和刘接的心思。
  他对刘相很是客气,亲自出了中军帐,迎接前来拜访的刘相。
  刘相与刘秀年纪相仿,比他大不了几岁,中等身材,相貌平平,不过气质较为儒雅,给人一种很柔和的感觉。
  见面之后,刘相急忙拱手施礼,说道:“刘相见过大司马!”
  刘秀含笑,拱手还礼,说道:“相兄可是稀客,快,里面请!”
  “大司马先请!”
  刘秀把刘相让入中军帐。进来一瞧,里面的人可不少,一边坐着的全都是顶盔贯甲的武将,另一边坐着的都是文官,两边皆坐着好几排人。
  落座之后,刘秀笑问道:“这次相兄来到我军大营,是单纯来拜访叙旧,还是有事相商?”
  刘秀初到邯郸的时候,和刘相见过面,刘相还特意在府上设宴款待过他,当时两人想谈甚欢,说起来,他俩也算是有些交情。
  刘相长叹口气,向刘秀拱手说道:“我此次前来,是代赵王和广阳王向大司马道歉的!”
  “哦?”刘秀故意装糊涂,不解地问道:“相兄此话怎讲?”
  刘相一脸的尴尬之色。当初从兄刘林本想推刘秀称帝,但刘林向刘秀提出决堤河水的建议后,被刘秀一口拒绝,这导致刘林认为刘秀是妇人之仁,难以成就大事,才改而去支持王郎。
  现在想想,当初从兄的决定太过草率,也太过儿戏了。他说道:“赵王和广阳王不该……”
  他才起了个话头,刘秀突然打断道:“王郎妖言惑众,逆天而行,于邯郸挟持赵王、广阳王,造反称帝,实属大逆不道,罪无可恕,人神共愤,死不足惜,相兄不必代赵王和广阳王向我道歉,真正的罪魁祸首,只有王郎一人!”
  刘秀的这番话,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对于王郎在邯郸称帝这件事上,他完全把始作俑者刘林和刘接摘除出去,只把王郎视为罪魁祸首。
  刘相听闻这话,眼睛顿是一亮,暗道一声大事可成!他反应极快,立刻接着刘秀的话头说道:“大司马言之甚善!王郎称帝,赵王和广阳王亦是深受其害,受王郎之威胁,不得不为他做事,大司马能体量,当真是胸怀若谷,古今一人!”
  “哈哈!”刘秀仰面而笑,说道:“相兄言重了,秀可不敢当啊!”
  刘相正色说道:“王郎倒行逆施,罪无可恕,对此,赵王和广阳王皆深有所感,故,二王想在城内做内应,助大司马一举攻克邯郸,擒杀反贼王郎!”
  刘秀说道:“倘若赵王和广阳王真能与我军里应外合,助我军一举拿下邯郸城,二王非但无过,反而立有大功,秀自当向陛下禀明赵王和广阳王之功绩!”
  刘相二话不说,站起身形,向刘秀深施一礼,说道:“相在此,代赵王、广阳王,多谢大司马!”
  稍顿,他又意味深长地说道:“当然,也希望大司马能言而有信!”
  刘秀也跟着起身,拱手说道:“人无信则不立!秀之为人,向重诚信,但凡秀许诺之事,必能说到做到!还望相兄回去之后,能劝慰赵王和广阳王宽心!”
  刘相乐得差点直拍大腿。刘秀为人,的确重视诚信,几乎从未听说过刘秀有出尔反尔的时候,这也是刘秀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地方之一。
  他喜笑颜开道:“如此,相回邯郸后,一定把大司马的话带到!”
  刘秀含笑点了点头,又向刘相摆了摆手,示意他落座,接着,又让人准备酒菜,他乐呵呵地说道:“当初在邯郸,相兄于府中,摆下盛宴待我,今日相兄来我军营,我却只有粗茶淡饭待之,还望相兄海涵。”
  “哎呀!”刘相连忙说道:“大司马太客气了,让相真有些无地自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5/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