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1156

  他这番话,让刘秀十分高兴,赵永这么说,等于是向刘秀表明了自己的归顺之意。
  倘若代郡也能归附自己,那么幽州的西面三郡,代郡、上谷、渔阳,可就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这对他进而控制其它的幽州诸郡,至关重要。
  刘秀连连点头,含笑说道:“眼下河北,贼军四起,民不聊生,即便幽州,亦是贼军横行,赵太守乃地方之贤能,若能守一方之太平,乃地方百姓之福,远胜过到长安任职啊!”
  赵永闻言,心头大喜,急忙向前叩首,说道:“臣谨记大王教诲!臣不应为自己之仕途,而让代郡百姓身陷险境,臣这就返回代郡。”
  刘秀乐呵呵地点点头,说道:“既然赵太守到了邯郸,休息一晚再走也不迟,今晚,我于宫中设宴,与赵太守开怀畅饮。”
  赵永受宠若惊,连忙说道:“大王如此盛情,实在是折煞微臣。”
  刘秀仰面而笑,进一步给赵永吃下定心丸,说道:“以后代郡之事务,还要烦劳赵太守多多费心才是。”
  赵永一脸正色地说道:“请大王放心,微臣回代郡后,定当尽心竭力,为大王治理好代郡,不让大王有后顾之忧!”
  刘秀大笑,连声赞好。
  当晚,刘秀在王宫设宴,盛情款待了赵永。翌日一早,赵永向刘秀辞行,返回代郡。
  可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赵永从代郡出来的很容易,现在想回去,可是没有机会了。
  连耿况都没想到,刘玄送到代郡的并不是一封诏书,而是两份,明面上的诏书,是送给赵永,调赵永到长安任职。
  可同时还有一封密诏,秘密送给了代郡的桑乾令张晔,密诏中言明,倘若赵永没有奉诏行事,张晔可伺机杀掉赵永,取而代之。
  只不过赵永接到刘玄的诏书后,并没有表现出异常,还欢天喜地的要去往长安。张晔怀揣着刘玄的密诏,也就没对赵永下手。
  可谁知赵永在去往长安的半路上,突然改道去了邯郸,面见刘秀,向刘秀表了忠心,而后又被刘秀派回代郡,直接做代郡太守。
  得知消息的张晔,迫不及待的带人占领了郡府,控制了郡城桑乾。
  与此同时,他还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与匈奴私通,他向匈奴人许诺下重金,请匈奴出兵援助。
  另一手,是与起义军五校军私通,同样是许诺重金,请五校军出兵援助。
  张晔不是个傻子,虽说他能趁着赵永不在,控制整个代郡,但想以代郡一郡之地,独自对抗刘秀势力,那无疑是以卵击石。
  但刘玄远在长安,不可能给予他实际上的支持,他要对抗刘秀,就只能求助于外援。
  而距离幽州较近的外援,一个是北方的匈奴人,一个就是河北的起义军五校军。
  张晔想得挺好,但他也犯下一个错误。如果他只求助于五校军,情况还能好一些,但他竟然求助到匈奴的头上,这是幽州诸郡无论如何也忍不了的。
  幽州诸郡,长年与匈奴人作战,不知杀了多少的匈奴人,也不知有多少的将士死在匈奴人的手里,双方的仇恨早已深入骨髓,不可化解。
  现在张晔引来匈奴人,进入汉地,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最先坐不住的就是上谷太守耿况。耿况向幽州各郡的郡府传书,征调各郡的幽州突骑,其一是驱逐匈奴人,其二是平定张晔之乱。
  在对待匈奴人的问题上,幽州各郡同仇敌忾,纷纷向上谷派出兵马。
  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上谷便集结起一直三、四千人的军队,耿况任命自己的儿子耿舒为主将,统帅上谷以及幽州诸郡的联军,出兵征讨代郡。
  耿舒是耿弇的亲弟弟,说起来,耿况的这两个儿子,一个比一个善战,耿弇是统兵打仗的帅才,他这个弟弟耿舒,也不遑多让。
  奉父亲之命,耿舒率领幽州军,从上谷郡直接突进到代郡。
  由于耿舒来的速度太快,张晔重金请来的外援,五校军还没有到位,匈奴也只是派来三千匈奴军,已做试探。
  如果代郡这里的战事顺利,匈奴会派出更多的兵马进入代郡,到那时,他们要的可不仅仅是钱了,而且还要代郡的土地。
  代郡的匈奴军,正好碰上了耿舒统领的幽州军。
  幽州军向来善战,尤其是碰到匈奴人之后,将士们一个个就像是打了鸡血,得到了buff加成似的。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以为耿舒为首的幽州军,高举着大汉的旗帜,对在代郡相遇的匈奴军展开了猛攻。
  双方的兵力其实大致差不多,匈奴军有三千多人,幽州军也是三、四千人左右,可一仗打下来,幽州军将匈奴军杀得大败,横尸遍布山野。
  只此一战,幽州军斩首匈奴军两千余众,逃走者仅数百人而已。
  耿舒统帅的幽州军,大败匈奴军,消息很快也传到邯郸,刘秀闻之大喜,立刻封耿舒为复胡将军。
  张晔最大的依仗匈奴人被耿舒打败,郡府震惊,当耿舒率领兵马,长驱直入,抵达代郡郡城桑乾的时候,张晔麾下已无兵可派,全都跑光了。张晔自知无力抵抗,光着膀子,然后给自己来个五花大绑,出城投降。
  对于张晔,耿舒倒也没客气,直接下令,斩首示众。张晔及其同党,悉数被杀,耿舒重新夺回代郡的控制权,而后,赵永才得以回到桑乾,继续做他的代郡太守。
  自己能重新回到代郡做太守,太靠耿舒相助,赵永自然对耿舒感恩戴德,于桑乾盛情款待耿舒以及他麾下的将士们。
  张晔是死了,不过张晔在生前重金许诺过的五校军可还在,当五校军赶到代郡的时候,代郡这里的战事已经结束,张晔之乱也被耿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张晔许给他们的重金,自然也没法去要了。
  正所谓贼不走空,五校军都到了幽州,又哪有空手而归的道理?
  代郡这里有耿舒,看起来不太好惹,五校军调转矛头,直接去攻上谷郡,打算趁着上谷兵力空虚,攻破上谷郡城,抢一把大的,然后再走。
  这次五校军可是倾巢而出,由首领高扈亲自统帅,全军将士,算上随军眷属,总共二十多万人,围攻上谷郡城沮阳。
  耿况能培养出耿弇、耿舒这么善战的两个儿子,他自己又岂是等闲之辈?面对二十多万的五校军,耿况并不惊慌,镇守在郡城,沉着迎战,于城内征召壮丁,抵抗五校军的攻城。
  二十多万人的五校军,一连攻了五日,硬是没能打下沮阳。
  连续五天的攻城,导致五校军上下疲惫不堪,可恰在这时,耿舒又率领幽州兵,回救沮阳。
  在耿况和耿舒父子二人的里应外合下,五校军大败,最终仓皇退出上谷郡,一路向南逃窜。
  随着五校军败走,由张晔引发的代郡之乱,才算彻底告一段落。不过此事之后,五校军和刘秀势力的仇恨也算是彻底结下了。
  在代郡之乱中,耿舒表现出了极高的统帅天赋,而耿舒也的确是非常善战,尤其是对阵匈奴人乃至其它蛮夷的时候,战力似乎会自动加成似的,在以后与匈奴人的征战中,耿舒也是屡破匈奴。
第四百七十八章
局势变换
  在耿况、耿舒父子俩平定张晔之乱期间,刘秀和谢躬在邯郸也爆发了较大的分歧。
  分歧点就在于赵国郡太守的问题上。刘秀的意思是,刘林为赵王,理应治理赵国,而谢躬的意思是,刘林这个赵王可不是刘玄册封的,而是伪天子王郎封的,当然不被承认,说白了,现在的刘林就是白丁,凭什么治理赵国郡,赵国郡太守,理应由朝廷来任命。
  赵国这个地方,面积很大,但却地广人稀,境内只有三座城邑,一个是襄城,一个是易阳,再一个就是邯郸。
  刘秀和谢躬对于让谁来治理赵地这件事,各持己见,争执不下,互不相让。
  其实,刘秀对刘林的印象很一般,甚至称得上非常之厌恶。
  王郎在河北的作乱,归根结底就是刘林一手造成的,还有刘林提出决堤河水,淹没河东的意见,也足见此人心思之歹毒。
  刘秀之所以为刘林据理力争,争取让他来治理赵地,主要是做做样子罢了。
  其一,可以进一步拉拢刘林、刘接、刘杨等河北的刘氏宗亲,让河北这里的刘氏宗亲都能站在自己这一边,对自己给予支持。
  其二,他知道此事谢躬一定会极力反对,如此一来,亦可进一步让河北这边的刘氏宗亲与刘玄产生分歧,进而让他们更加远离更始朝廷。
  做到刘秀这个位置,考虑的已经不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整体的全局。
  他想在河北彻底站稳脚跟,离不开河北刘氏宗亲们的支持,而且河北刘氏宗亲这股势力,也是他完全可以争取过来的。
  刘秀极力为刘林争取赵地的治理权,这不仅让刘林大受感动,也同样让河北的刘氏宗亲们大受鼓舞。
  以前,河北的刘氏宗亲,大多以河北三王马首是瞻,可是刘林心眼太小,没有容人之量,刘接心计太深,就连周遭的同族宗亲也经常算计,而刘杨则是胸无大志,偏居一隅,缩在真定国,不太管事,可以说能量最大的河北三王,都不太得人心。不过刘秀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点,让刘氏宗亲们终于找到了主心骨。
  赵地的管理者之争,最终还是随着刘玄的诏书传到邯郸,而告一段落。刘玄当然不可能把赵地的管理权让给刘林,在刘玄眼中,刘林和刘秀就是穿一条腿裤子的。
  刘玄的这封诏书,任命谢躬,行冀州牧事。也就是说,让谢躬兼任冀州牧。既然谢躬兼任冀州牧,那么对赵地的太守,谢躬便有任命权。
  这封诏书,无疑是直接否定了让刘林来接管赵地。得知此事后,刘林和刘接第一时间入王宫,面见刘秀。
  见面之后,刘林恨得咬牙切齿,狠声说道:“我刘林一族,世代为赵王,可刘玄竟如此对我,实乃欺人太甚!”
  刘秀叹息一声,站起身形,在大殿内来回踱步,颇感无力地说道:“倘若只我和谢尚书相争,我还可坚持己见,但现在,天子下诏,我也无可奈何啊!”
  刘林气得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气,在河北,在赵地,在邯郸,他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窝囊气?
  他怒声说道:“萧王,反了吧!刘玄昏庸无道,祸乱天下,他也配为天子?当今天下,也只有萧王可为天子!”
  刘秀脸色一变,摆手说道:“赵王慎言!”
  刘接接话道:“萧王,我以为赵王言之有理,刘玄荒淫,朝野混乱,长安城内,民不聊生,只有萧王为帝,方为天下百姓之福!”
  刘玄做天子,刘林不被封王,他刘接也同样不被封王,两人都是空挂着赵王、广阳王的头衔,根本不被人承认,这样的日子,他俩实在是过够了,只有刘秀登基,才能改变现状。
  刘秀看看刘林,又瞧瞧刘接,叹息一声,说道:“现在之河北,并非我一人之地。”
  听闻这话,刘林和刘接都敏锐地嗅到刘秀态度的变化。以前提出让他在河北称帝,刘秀都是严词拒绝,而现在,他只是强调他还没有完全控制河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