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1156

  见刘庆咳嗽得厉害,谢躬正要点其他的将领去处死这些青犊军,刘庆压下咳嗽,拱手说道:“请大人将这些反贼,交于末将,末将要亲手送他们上路,以消心头之恨!”
  “可刘将军的伤势……”
  “大人放心!末将并无大碍!”
  “既然如此,那么,处置贼军之事,就由刘将军去办吧!”
  “多谢大人!”刘庆一躬到地。
  以张通为首的青犊军残部,一个没跑掉,最终全部被刘庆坑杀。就连坑杀他们的大坑,都是刘庆逼迫着青犊军,让他们自己挖出来的。
  张通部的全军覆没,对于青犊军而言,也是个不小的打击,其余那些流窜在魏郡的青犊军部众,再不敢四处乱窜,纷纷向魏郡的南部移动。
  只要稍有不对,他们便可第一时间撤离魏郡,返回河内。
  刘秀和谢躬率军,一路南行,不日,抵达魏郡的郡城,邺城。
  魏郡太守陈康亲自出城迎接,见到刘秀和谢躬后,陈康毕恭毕敬地向他二人分施一礼,说道:“下官魏郡太守陈康,拜见萧王!拜见谢尚书!”
  谢躬向他挥了挥手,示意他免礼。等陈康直起身形,谢躬问道:“最近魏郡境内,贼军猖獗,不知邺城的情况如何?”
  陈康面色一正,说道:“回禀谢尚书,前段时间,贼军确实猖獗,甚至都频频出现在邺城附近,欲对邺城图谋不轨。可自从萧王和谢尚书在钦山取得大捷后,贼军无不闻风丧胆,其猖狂的行径也收敛了不少,眼下,已有数日未在邺城附近发现过贼军的身影!”
  说到这里,他又满脸堆笑地说道:“这都是托萧王和谢尚书的福啊!下官代邺城百姓,多谢萧王和谢尚书!”说着话,他再次深施一礼。
  谢躬乐呵呵地点了点头,刘秀深深看了一眼陈康,也没有多说什么。
  陈康给他的印象就是个官场的老油条,这样的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并不可靠。
  刘秀很奇怪,对于这样的人,谢躬竟然没有及时把他替换掉,还继续留他在魏郡太守这么重要的位置上,谢躬的用人之术,还是有待商榷。
  他这么想,就真的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了。刘秀既有名望,又有威望,很得士族阶层以及读书人的拥戴,所以前来投靠刘秀的能人贤士,络绎不绝,数量极多。
  吴汉杀了苗曾,刘秀立刻便把曾做过他主簿的朱浮派到了幽州,让朱浮接任幽州牧。
  耿弇杀了韦顺、蔡充,刘秀根本不用担心上谷郡和渔阳郡会群龙无首,耿况和彭宠这两位原太守,都是现成的人选。
  所以在刘秀这里,他从来没有为无人可用这个问题发过愁。
  而谢躬那边则是恰恰相反,虽说他是朝廷的人,但在河北这里,支持刘玄的人并不多,肯投靠谢躬的人更的少得可怜。
  谢躬现在真的是没人可用,如果他罢免了陈康的官职,他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接任魏郡太守之职。
  刘秀和谢躬率军抵达邺城后,没有再马上离开,留在邺城做休整。
  不日,谢躬的夫人秦子婳也来到了邺城。
  得知此事后,在一次的议事中,刘秀还特意开谢躬的玩笑,说道:“谢尚书领兵打仗倒是有趣,家眷还要跟随,谢夫人可是忧心谢尚书会在外拈花惹草不成?”
  谢躬闻言,老脸顿是一红,连忙摆手说道:“萧王说笑了。”
  他话锋一转,岔开话题,说道:“萧王,目前魏郡境内之贼军,都已南下至荡阴一带,据报,有十数万众!”
  荡阴,就是现场的汤阴,位于魏郡和河内郡的交界附近。青犊军各部在荡阴云集,目的很明显,收缩兵力,欲与汉军在荡阴打一场大决战。
  刘秀点了点头,说道:“青犊军现在是打算在荡阴,与我方决一死战!”
  谢躬吸了口气,下意识地问道:“萧王以为,魏郡之贼军,有实力能与我军相抗衡?”
  刘秀摇了摇头,只要仗还没有打完,就很难说谁能笑到最后。
  他说道:“这一战,对于贼军而言,是打得打,不得也得打!毕竟在钦山,他们折损了数万人,若是一仗不打,就这么逃回去,他们无法向首领交代。”
  谢躬边听边点头,觉得刘秀分析的有道理。
  刘秀继续道:“贼军把决战的地点选择在荡阴,也很有意思。倘若这一战他们打赢了,那自然最好,不仅立下了大功,而且还可以顺势控制住整个魏郡,其势力甚至可顺势向北扩张到赵郡、广平郡、清河郡。倘若他们打输了,倒也没关系,他们还可以跑嘛。过了荡阴,再往南去,便是河内。他们随时可以逃回河内的老巢。”
  原来是这样!难怪贼军各部,都回缩到荡阴,原来贼军还有这样的算计!谢躬恍然大悟,在佩服刘秀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道:“这群贼子,果真是狡诈。”
  “是啊,贼军狡诈,可不是那么容易平定的。”刘秀扭了扭脖子,颈骨发出咯咯的脆响声。
  伤势未愈的刘庆开口问道:“萧王,那么荡阴这一战,我们要不要打?”
  刘秀乐了,反问道:“贼军已经在荡阴摆出了欲与我军决战的架势,刘将军以为,我军是该避战,还是该与之决战?”
  刘庆想都没想,立刻说道:“我军当然该与之决战!”
  刘秀点了点头,说道:“刘将军所言,也正是我心中所想。”说着话,他看向谢躬,问道:“谢尚书的意见呢?”
  谢躬正色说道:“贼军如此猖狂,我军又岂能避而不战,向贼军示弱?萧王,下官以为,此战我军必须得打,而且,必须得打赢!”
  刘秀转头看向龙渊,问道:“云集在荡阴的贼军兵力具体有多少?”
  龙渊说道:“据报,有十五、六万人,不过,其中有部分是贼军眷属,不能算作可战之军!”
  刘秀说道:“贼军进入魏郡,是来洗劫的,家眷不会带得太多,这十五、六万人中,家眷应不会超过两万。”
  谢躬认同刘秀的判断,他皱着眉头说道:“如此说来,贼军之兵力,与我军相差无几!”
  己方若是以多打少,他还有信心,可现在的情况是,敌我双方兵力相当,这让谢躬的心里有些没底。
  他面色凝重地问道:“贼军兵力如此之多,而且河东的援军,也随时可能抵达荡阴,此战,于我方可是凶险万分啊!”
  刘秀淡然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打仗,无论孰强孰弱,无论是大仗还是小仗,就没有不凶险的,就没有不死人的。既然决定要打,那么就得下定决心,与敌军死拼到底,绝不退让!”
  谢躬深以为然,重重地点了下头,说道:“萧王所言极是,下官受教了!”
  他深吸口气,看向自己麾下的众将,振声说道:“此战,我军将士当与贼军死战到底,不成功,便成仁!”
第四百八十九章
接受谄媚
  议事之后,谢躬别过刘秀,回到自己在邺城的临时府邸。
  见他回来,秦子婳关切地询问这次议事的内容。谢躬对秦子婳没有任何的隐瞒,把议事的决定向她讲了一番。
  听闻要与青犊军在荡阴展开大决战,秦子婳眉头紧锁,沉吟好一会,她细心叮嘱道:“两军交战之时,夫君切不可莽撞,更不可冲在前面打头阵。”
  见谢躬不解地看着自己,她继续道:“夫君可让萧王先破敌,夫君率部,随后掩杀贼军即可。”
  她轻轻叹口气,意味深长地说道:“在邯郸,夫君和萧王多有争执,水火不容,这次与萧王一同出征,当小心提防,以备不测。”
  谢躬仰面而笑,说道:“为夫与萧王,虽政见不合,立场不同,但对萧王的为人品行还是了解的,萧王是君子,而非宵小之徒。”
  刘秀的野心大归大,但他的德行和品行,谢躬都是很认同的,他可不认为刘秀会使用宵小手段,暗中对付自己。
  秦子婳的脸上露出苦笑,感觉自己的夫君实在太天真了。现在刘秀和刘玄争的可不是一件东西,一个人,也不是一城一地,而是整个天下。
  古往今来,凡逐鹿天下者,又有哪一个能配得上君子之称?哪一个不是一肚子的算计?秦子婳意味深长地说道:“夫君莫忘苗曾、韦顺、蔡充三人的前车之鉴。”
  谢躬愣了一下,脸色也为之一变。
  琢磨了片刻,他摇摇头,说道:“苗曾心胸狭隘,十足一小人,眼睁睁看着冀州贼军四起,却不肯出手援助,萧王杀他,也实属无奈之举。”
  见自己的夫君现在都开始替刘秀辩护了,秦子婳忍不住暗叹口气。刘秀这个人着实是厉害,连自己的夫君和他接触时间长了,都会对他生出好感。
  她好奇地问道:“夫君可是打算站在萧王那一边?”
  谢躬说道:“当然不是!陛下于为夫恩重如山,知遇之恩,没齿难忘,为夫又岂能背弃陛下,站在萧王那一边?”
  秦子婳提醒道:“既然夫君不打算站在萧王那边,现又不断为萧王说话,这很危险。”
  谢躬眨眨眼睛,疑惑道:“为夫有为萧王说话吗?”
  秦子婳正色道:“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陛下与萧王,早晚必有一战!夫君既然对陛下忠心耿耿,就当小心提防萧王才是。”
  谢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为夫知道了。”
  秦子婳已经不是第一次提醒谢躬提防刘秀,最好是能敬而远之,但每次谢躬都没太往心里去。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对刘秀的为人是有了一定的了解,用品行兼备来形容,并不为过。
  可是谢躬忽略了一点,刘秀是要争天下的人,而正人君子,只能辅佐于人,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坐到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对于这一点,秦子婳看得比谢躬透彻。
  邺城是魏郡的郡城,也是魏郡境内最大最繁华的城邑。尤其是当前,邺城城内几乎是人满为患,坐在街道两旁乞讨的流民,简直比街道上的行人还要多。
  起义军在魏郡虽然猖獗,但还没有猖獗到进攻郡城的地步,相对而言,邺城既安全,又稳定,魏郡百姓在自己的家乡生活不下去,要迁徙,首选的地点就是邺城。
  魏郡太守陈康为谢躬安置了一座临时府邸,为刘秀也安置了一座府邸,两座府邸的规格都差不多,距离郡府都很近。这日,陈康前来拜访刘秀。
  按理说,陈康已效忠于刘玄,是刘玄的人,应该远离刘秀才对,可陈康却三不五时的前来拜访问候。
  他的心思,刘秀多少能猜出一些,像陈康这种官场上的老油条,大多都是这样,他们不会死吊在一棵树上,而是骑在墙头,看到那边风大就往哪边倒。
  如果一时间感觉不出来哪边风大,他们便会两边讨好,左右逢源,为自己的将来留下一条退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