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4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1156

  犬射是山阳县旁边的一座小镇子,山阳县是尤来军的老巢,犬射是青犊军的老巢,两者近在咫尺,比邻而居,所以青犊军和尤来军的关系向来不错,常有来往,也经常一起配合。
  这次青犊军要为孙礼报仇,向尤来军求助,尤来军没有找借口推辞,直接派出十万兵马,援助青犊军,只不过他们增援的这十万兵马也没派上用场,只走到半路,便被汉军吓了回来。
  刘秀推测,己方大军若去攻打犬射,一定会惊跑山阳的尤来军,尤来军绝不会死心塌地的与青犊军联手,与己方死战到底。
  跑路的尤来军,向南逃窜的可能性不太大,如果他们渡过黄河,便跑到洛阳一带去了,那不是自己找死吗?所以尤来军最大的可能性是向北逃窜。
  刘秀建议谢躬,率军北上,半路阻击向北逃窜的尤来军,不需要将尤来军击败,只需挡住他们北逃的路线就好。
  而他自己则率领部下,先攻克犬射、山阳两地,然后再调头北上,与谢躬军联手,夹击尤来军,彻底剿灭青犊军和尤来军这两股贼军。
  只要消灭了河内的贼军,就等于安定了魏郡,魏郡安定了,就等于为冀州创造出一个稳定的南部粮仓,这对于冀州的整体稳定,至关重要。
  对于刘秀的战略分析,谢躬深以为然,并没有多想,便同意了刘秀的策略。
  随后,汉军开始兵分两路,确切的说,应该是兵分三路,只不过第三路军特别隐秘,连谢躬都不知道。
  表面上看,以刘秀为首的汉军,向西南推进,直扑犬射和山阳,以谢躬为首的汉军,则是向西进发,欲半路阻击将会向北逃窜的尤来军。
  而在私下里,刘秀交给吴汉一个秘密任务,让他率领五千突骑,悄悄返回魏郡,直奔邺城。
  且说刘秀军,从朝歌南下,长驱直入,向犬射和山阳快速行进。当刘秀军的先锋部队路过修武县的时候,遭遇到一股尤来军的兵马。
  这支刘秀军的先锋部队,以耿弇为首,景丹为辅,兵力三千,是清一色的幽州突骑,遭遇的尤来军,有万余众,皆为步兵。双方于修武县境内,展开了一场交锋。
  这一战,耿弇和景丹率领着三千突骑,带头冲锋,向敌军的方阵展开了骑兵冲锋。此战打的,如同教科书一般。
  由耿弇和景丹统帅的三千骑兵,在战场上仿佛化成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而一万之众的尤来军,就如同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
  尖刀刺在肥肉上,骑兵践踏着步兵,透阵而过。只一轮骑兵冲锋,便把尤来军的万人方阵给冲散了,接下来,完全是骑兵对步兵的单方面屠杀。
  尤来军大败,万余将士,活着逃走的还不足千人,残部仓皇跑回到山阳,与尤来军主力汇合。吓破了胆的尤来军残部,把汉军描述得犹如天神下凡一般。
  汉军的主力部队还没有打过来,尤来军就已经在士气上折损了一大截。当耿弇和景丹率领着先锋军接近山阳和犬射的时候,果然如刘秀所料,尤来军完全没有和青犊军携手作战的意思,而他们选择撤退的路线,也和刘秀预料的一模一样,向北逃窜。
  只不过刘秀没有预料的是,尤来军逃窜的速度太快,甚至都快过了去半路劫杀他们的谢躬军。
  谢躬军还没抵达事先预定好的阻击地点,便听说尤来军已经跑过去了,现在还在往北仓皇而逃,看起来,似乎要逃到林虑一带。
  林虑县,那是河内郡最北面的一个县,可见尤来军已经被刘秀军吓到了什么程度。
  听闻这个消息的谢躬都傻了,这尤来军跑路的速度也太快了吧,己方紧赶慢赶,都未能赶上他们跑路的速度。
  向报信的探子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尤来军是被刘秀部的三千先锋军吓跑的。
  谢躬听后都差点气乐了,尤来军足足有十多万人,竟然被三千人给吓得落荒而逃,贼军就是贼军,看起来人多势众,但皆为乌合之众,完全不堪一击。
  刘秀的目标是青犊军和尤来军的老巢,可是功劳也不能让刘秀一个人全都占了,谢躬决定,全军北上,直扑林虑,打算在林虑将尤来军一举歼灭。
  犬射和山阳,本是青犊军和尤来军的大本营,鼎盛时期,这块弹丸之地聚集着数十万众的起义军。
  而现在,尤来军跑路,孙礼部在魏郡被全歼,孙登部停留在怀城一带张望,犬射和山阳,只剩下孙冒这一部只五万人的残兵败将。
  当刘秀率军抵达犬射的时候,孙冒部内部正发生着严重的分歧,有些人主张战,有些人主张逃,还有人主张降。
  青犊军的内部,连是战是撤还是降都没统一意见,刘秀军的进攻已经开始了。
  犬射不是城邑,只是个小镇子,外围没有城墙,只有两米高的土墙,至于滚木、礌石、抛石机、弩机等等的城防武器,那是统统都没有。
  这种程度的城防,又哪里能抵挡得住刘秀亲自统帅的大军?
  现场指挥汉军攻城的人,并不是刘秀,而是邓禹。邓禹将汉军分成三路,分从犬射的北面、东面和南面发起进攻。
  围城不围死,攻城攻三面。留下一面不打,这叫网开一面,其目的,就是为消磨守军的斗志,故意给守军留出一条退路,让守军能看到求生的希望,守军抵抗的斗志便不会再那么强烈。
  在汉军的三面强攻之下,孙冒军完全没有抵挡之力,最后迫不得已,孙冒只能率部从犬射的西面撤退。
  邓禹是给犬射网开了一面,只是这一面,也不是那么好跑的。在孙冒带着部下,从犬射逃出来时,遭遇到早已等候多时、蓄势待发的汉军骑兵。
  耿弇和景丹这两支骑兵,由孙冒部的两翼冲杀进去,将孙冒部搅了个大乱。孙冒部不敢恋战,人们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跑。
  可是步兵的两条腿,又哪能跑得过骑兵的四条腿?
  耿弇、景丹率领着骑兵,兜着孙冒军的屁股追杀,青犊军的将士是跑一路,死一路,就连孙冒的背后,都中了两支弩箭。
  孙冒趴在战马上,带着残兵,一口气跑出十多里,确定汉军没有再继续追杀,他这才忍痛勒停战马,再清点麾下将士的人数,他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原本的五万将士,现在已连五千人都不到,即便是剩下的这不到五千人,也大多是丢盔弃甲,披头散发,浑身的血迹,其状惨不忍睹。
  坐在马上的孙冒感觉一阵天旋地转,侧身从马背上栽了下来。好在周围的众将以及随从们手疾眼快,及时把孙冒接住,没让他一头摔在地上。
  孙冒两眼猩红,颤声说道:“杀弟之仇,二十多万兄弟,我孙冒与刘秀,势不两立……”他话还没说完,又吐出一口老血。
  身受两处箭伤,再加上着急又窝火,让孙冒再支撑不住,就此一病不起。他这场病,再未痊愈过,没过多久,便一命呜呼。
  孙冒死后,其弟孙登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青犊军的首领。
  孙登麾下,可是有十多万的大军,他完全可以赶在汉军抵达之前,先一步进入犬射。
  可他偏偏选择了驻足不前,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孙登对孙冒是故意见死不救,其目的,就是想成为青犊军的首领。
  一个人的钝感力,也是他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的钝感力,字面理解是迟钝力,往更深层的理解是一个人的抗击打能力。
  没有人一下子就能获得成功,人生中,难免会有起起落落。
  孙冒在钝感力方面,明显是不如刘秀。只经历这一次的惨败,便让他一蹶不振,一病不起,最终一命呜呼。
  而刘秀的钝感力无疑是极强的。
  起兵造反时,二哥、二姐的被杀,他扛住了;形势好转,大哥却突然遇害,他自己也被刘玄软禁,失去了一切,他也抗住了。
  好不容易离开了刘玄,去到河北,结果河北又冒出个王郎称帝,以十万食邑悬赏他的脑袋,逼得他如同过街老鼠,险些被活活饿死,他还是抗住了。
  刘秀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优秀的特质,而这些,恰恰是他能获得成功的基础。
  在刘秀率军大破犬射的同时,魏郡邺城,吴汉率领着五千幽州突骑,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邺城城外。
  看到这么多的骑兵突然来到邺城,守城的军兵们不知道怎么回事,急忙关闭城门,拉起吊桥,如临大敌。
  吴汉从己方阵营里走出来,单枪匹马地来到城门前,扬头冲着城头的守军大声喝道:“我乃吴汉吴子颜,让陈太守出城与我说话!”
  守城的军兵们同是一怔,吴汉?吴汉不是跟随萧王去河内平叛了吗?怎么突然返回邺城了?
  以为前线有紧急军情,军兵们不敢怠慢,让吴汉在城外稍等,人们跑进城内,去向太守陈康禀报。
  得知吴汉突然返回邺城的消息,陈康也是吓了一跳,急忙出了太守府,急匆匆地赶了过去。
  到了城门这里,见城门已然关闭,他喝令左右,打开城门。
  随着城门打开,陈康骑着马,跑了出来,到了城外的吴汉近前,他勒停马儿,向吴汉拱手说道:“吴将军怎么突然返回邺城了,可是前方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成?”
第四百九十八章
釜底抽薪
  吴汉下马,走到陈康近前,嘴角扬起,露出两排小白牙,他嘿嘿一笑,说道:“陈太守,实不相瞒,我是来接收邺城的!”
  陈康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接收邺城?这是什么意思?邺城也没被贼军占领啊!自己可还是魏郡的太守啊!他结结巴巴地问道:“呃,吴将军,你……你说接收魏城,这是何意?”
  吴汉一笑,慢悠悠地说道:“邺城,现在只是长安的邺城,而不是大王的邺城,汉这么说,陈太守可能听得懂?”
  陈康愣了片刻,猛然惊醒过来,刘秀……刘秀这是要反啊?想到这里,他不由自主地连退两步,转身就要往城内跑。
  吴汉也不追他,站在原地,动也没动,乐呵呵地说道:“陈太守可以躲进城内,可以关闭城门,甚至可以命令城头上的守军,把汉射杀在城外,可是,你真的敢吗?汉就站在这里,你真的敢杀我吗?”
  已经转过身形的陈康,腿都已经抬起来了,却迟迟未能迈出去。
  见状,吴汉这才迈步,不紧不慢地走到陈康的身后,微微弯下腰身,贴近陈康的耳边,一字一顿地说道:“在荡阴,大王能扫平孙礼等十余万贼军,在朝歌,大王能扫平孙冒等十万贼军,陈太守,你以为你这区区千把人驻守的邺城,能挡得住大王几个时辰?一个时辰,还是半个时辰?或者一盏茶,一炷香?”
  陈康身子哆嗦得厉害,豆大的汗珠子顺着他的鬓角流淌下来,脸色白得已毫无血色。
  吴汉冷笑出声,说道:“刘玄昏庸,荒淫无道,长安朝廷,更是奸臣当道,闹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陈太守真的打定了主意,要死忠于这样的朝廷?”
  陈康脸颊上的汗珠子更多了,他急忙转过身形,看向吴汉,颤声说道:“本官……本官……”
  吴汉说道:“大王有令,只要陈太守肯献出邺城,以后,陈太守还是魏郡之太守,倘若陈太守执迷不悟,死忠于刘玄那个昏君……”
  说到这里,他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而是抬起手来,轻轻拍了拍陈康的肩膀。
  陈康激灵灵打个冷颤,双腿抖个不停,身形摇晃,摇摇欲坠。
  恰在这时,城门内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有一骑从城内飞奔出来。吴汉举目一瞧,脸上的笑容又加深了几分。
  跑出城的这位,不是旁人,正是谢躬麾下的大将,刘庆。刘庆听闻吴汉突然撤回邺城的消息,也认为前方可能出了什么大事,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