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1156

  如此厚颜无耻之举,他实在做不出来。
  岑彭屡次劝说韩歆投降,结果屡次都被韩歆拒绝。韩歆于怀城城内,一边组织郡军,一边招募壮丁,积极备战,横下心来,要与刘秀军死战到底。
  没过几日,刘秀军抵达怀城。刘秀军并非顺风顺水过来的,而是一路打过来的,沿途所遇到的各路贼军,包括青犊军残部、尤来军残部等等,皆被一一剿灭。
  人家打仗,是越打兵力越少,刘秀打仗,则是兵力越打越多,从邯郸出发时,刘秀统帅的是十万兵马,而现在刘秀麾下的兵马,已快接近十五万之巨。
  人过一万,无边无沿,人过十万,扯地连天。
  十五万的大军,出现在淮阳城外,放眼望去,汉军兵马,漫山遍野,已经看不到地面,目光所及,全都是人。
  人山人海,覆盖了凹地,覆盖了山丘,仿佛要覆盖世间的一切。
  原本还坚持主战的韩歆,在看到汉军的阵势之后,心底里那股昂扬的斗志,瞬时间化为了绝望。
  没法不绝望,十五万大军所组成的海洋,仿佛只要往前一涌,就能一下子淹没整个怀城。
  听到十五万这个数字,和亲眼看到十五万大军的场面,那完全是两种感念。也直到这个时候,韩歆才明白,为何一向刚烈的岑彭,会一再主张自己向刘秀投降。
  是啊,这场仗,根本没法打,不投降又能怎么办呢?死守怀城,抵御刘秀军,恐怕到最后,死的不仅是守城的郡军和壮丁,连城内的百姓,也要跟着遭殃。
  韩歆在自知无力抵抗的情况下,下令守军,打开城门,向城外的刘秀军投降。
  对于怀城的投降,刘秀一点也不意外,怀城总共还不到一万的兵马,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己方十多万的大军,韩歆举城投降,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不过让刘秀意外的是,竟然在怀城遇到了‘老熟人’岑彭。说起来,当初他随大哥在舂陵起事,可没少和岑彭打交道,也有好几次在他的手里吃了亏。
  后来岑彭投靠了大哥,双方化敌为友,传为一段佳话。
  当刘秀得知怀城的官员当中还有岑彭的时候,既惊又喜,心头思绪,亦是感慨万千。
  他坐在马车里,撩起帘帐,问站在车旁的邓禹道:“仲华,大哥过世,已快两年了吧?”
  邓禹看到刘秀眼圈泛红,眼神顿是一黯,缓缓点下头,说道:“是啊,是快两年了。”
  刘秀下意识地握紧拳头,喃喃说道:“杀兄之仇,不共戴天,秀真没用,至今还无法为兄报仇,一雪兄长之冤屈!”
  邓禹轻轻叹口气,说道:“大王……”
  刘秀摇头笑了笑,苦笑。他扬头说道:“带岑彭来见我。”
  “是!大王!”邓禹传令一旁的侍卫,让侍卫速速把岑彭带过来。
  岑彭是五花大绑着走过来的。不是刘秀的人把他捆绑起来,而是他自己绑的。当然,怀城郡府的所有官员,都是这副形象,自负绑绳,以示臣服。
  走到马车近前,看到坐在车内的刘秀,岑彭神情激动,二话不说,屈膝跪地,说道:“罪将岑彭,拜见萧王!”
  刘秀起身,从马车内走了出来,转到岑彭身后,亲手把他身上的绳子解开,然后将岑彭拉起,问道:“君然别来无恙?”
  他一句话,差点把岑彭问哭了。
  刚刚起身的岑彭又再次跪下,带着哭腔,哽咽着说道:“大将军对鹏,有不杀之恩,恩重如山,鹏没齿难忘!大将军无辜蒙冤,是鹏无用,未能保大将军之周全!还请萧王降罪于罪将!”
  岑彭说的大将军,自然就是指刘縯。他不称呼刘縯为大司徒,而称呼刘縯为柱天大将军,就等于是说,他只认同舂陵起义军,而不认同更始朝廷。
  刘秀见到岑彭,本就是心绪澎湃,现在又听到他对大哥的这般称呼,刘秀再忍不住,眼泪流淌下来。他别过头去,以衣袖遮面,不让周围众人看到他流泪的样子。
  见状,龙渊跨前一步,向刘秀拱手施礼,说道:“大王,我军未到怀城之前,岑将军曾屡次劝说韩歆投诚,可见岑将军对大王,对大将军,都是有情义的。”
  龙渊向来有分寸,身为刘秀身边的近卫,他很少有为人说话的时候,不过现在他掌管着情报,需要把自己所掌握的情报如实讲出来。
  另外,龙渊对岑彭的印象也的确是很好,所以在讲出情报的同时,也顺便为岑彭美言了几句。
第五百零一章
出头之鸟
  龙渊继续说道:“另,河内太守韩歆,本不愿投降,屡次拒绝岑将军的劝告,欲在怀城,与大王死战到底。”
  刘秀用衣袖擦了擦脸颊,收拾一番自己的情绪,接着,他淡然一笑,慢条斯理地问道:“为何现在,他又肯降了?”
  龙渊正色说道:“皆因看到我军兵多将广,军容强盛,气势如虹,韩歆自知无力抵抗,才不得不降。”
  刘秀冷笑出声,说道:“既然如此,韩歆其人,断不可留。”
  还没等龙渊接话,岑彭急忙向前叩首,说道:“大王!末将愿归顺于大王麾下,还望大王收留!”
  刘秀笑了笑,伸手把岑彭拉了起来,说道:“岑将军投靠于我,不能算归顺,而应算回归。”
  说着话,他转头看向龙渊,说道:“龙渊,将韩歆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他话音未落,岑彭再次跪地叩首道:“大王,末将有一事相求,韩歆对末将,有收留之恩,韩歆本身也是南阳之名士,还望大王能饶过韩歆,末将感激不尽!”
  刘秀看着跪地叩首的岑彭,微微皱眉,对于岑彭为韩歆求情这件事,他有些不高兴。
  见刘秀沉默未语,岑彭保持着跪地叩首的姿态,继续说道:“大王,韩歆之名望、能力,皆有过人之处,在河内任太守期间,虽境内贼军四起,举步维艰,但韩歆仍能恢复河内之农耕,有功于河内百姓,倘若大王执意要杀韩歆,恐怕会引起河内百姓之民怨,也会折损大王之威望,还望大王开恩啊!”
  刘秀这回不是微微皱眉,而是变成了眉头紧锁。他面露不悦之色,问道:“岑将军可是在威胁我?”
  岑彭急忙说道:“末将不敢,还请大王明鉴!”
  刘秀凝视着岑彭,过了好一会,他再次把岑彭搀扶起来,对龙渊说道:“把韩歆带过来。”
  “是!大王!”龙渊应了一声,同时眼中流露出忧色,深深看了岑彭一眼。
  刚才岑彭说的话虽然客气,但其中的确透着威胁之意。
  其一,是拿他自己的归顺做要挟,其二是拿河内的百姓做要挟。现在敢这么要挟大王的,可没有几个,也可看出岑彭与韩歆的交情的确深厚。
  没过多久,龙渊把韩歆提了过来,同时还让人抬过来一口箱子。
  刘秀和韩歆认识,只不过两人之间没有多少交集,也自然谈不上交情。
  见到刘秀后,韩歆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说道:“韩歆拜见萧王。”
  刘秀对韩歆的态度,可比对岑彭冷漠得多。他表情淡漠地看着韩歆,一字一顿地问道:“韩歆,听说你本是主张与我军死战到底的?”
  韩歆闻言,心头一惊,下意识地看向站于一旁的岑彭。刘秀冷笑出声,说道:“你不用看岑将军,这些事,不用岑将军告诉我,我自然会查得一清二楚。如果不是岑将军在这里苦苦为你求情,你以为,你还有见到我的机会?”
  听完刘秀这番话,韩歆意识到自己误会了岑彭,老脸顿是一红,他垂首说道:“歆深受天子知遇之恩,对陛下尽忠,理所应当。”
  刘秀笑出声来,摊开双手,笑问道:“韩歆,你现在献出怀城,这也叫为刘玄尽忠?”
  韩歆正色说道:“萧王大军,来势汹汹,兵多将广,非怀城一地所能敌!既然无力抵抗,又何必徒增伤亡,还让城内百姓,遭池鱼之殃。故,歆举城向萧王投降。歆并不畏死,只求萧王,莫伤怀城之百姓。”
  刘秀走到韩歆近前,眼帘低垂,目光冰冷地俯视着他。过了半晌,他目光一转,看向龙渊令人抬来的那口箱子,问道:“韩歆,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韩歆正色说道:“是歆送于萧王的礼物。”
  “哦?”刘秀嘴角扬起,韩歆说得很好听,摆出一副忧民之态,但做的事却很下作,想要重金,买他自己的一条命。
  他也想看看,韩歆到底要用多少金银珠宝来还他自己的性命。
  他向龙渊扬扬头,说道:“把箱子打开。”
  龙渊应了一声,走到箱子近前,将箱盖掀开。
  在场的众人,皆以为箱子里装的是金银珠宝,包括刘秀在内,可是人们探头向箱子里面一看,其中没有一金一银,连枚铜钱都没有,有的全是一卷卷的竹简。
  刘秀走到箱子近前,看到这一箱子的竹简,他也是一怔。转头看了韩歆一眼,而后,弯下腰身,拿起其中的一只竹简,看了看书名,放到一旁,然后又拿起一只竹简,看罢书名,放到一旁。
  看着看着,刘秀蹲下身子,把箱子里的竹简逐一看了一遍。
  这些书籍,皆为名著,其中包裹《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等等。
  看罢之后,刘秀眨了眨眼睛,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周围众人也都看清楚了书名,面面相觑,一脸的茫然。他们没想到,韩歆所谓的献礼,就是这么一箱子普普通通的书,更没想到,主公看罢之后,还会大笑。
  刘秀当然要笑。
  这些书籍,都是关于历史的,描写古代先贤的。
  韩歆没有携带金银珠宝出城,而是带着这么一箱子的书出城,作为送给自己的礼物,就是在提醒自己,要以史为鉴,当效仿古代的先贤们,戒骄戒躁,以德为政。
  这一手玩得高明啊!刘秀在大笑的同时,也不得不敬佩韩歆的聪明才智。他把拿出箱子的书籍,一一摆放了回去,然后把箱盖盖好,对龙渊说道:“收起来。”
  而后,刘秀向韩歆点了点头,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走到韩歆近前,说道:“先生要对秀说的话,秀都听见了。刚才秀有失礼之处,还望先生莫要怪罪。”
  说话之间,他把韩歆身上的绑绳解开,伸手把他从地上搀扶起来。
  韩歆的这一手,的确是很漂亮。当然,也多亏他投降的对象是刘秀,而非其他人。
  倘若是其他人,看到韩歆给自己送来这么一箱子书,估计会以为韩歆是在故意戏弄自己,鼻子都得气歪了,非当场杀了他不可。
  而刘秀则不然,立刻看出韩歆送这些书的深层含义,并深以为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