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1156

  铫期环视一眼众人,低垂下头,不再说话。铫期的为人,并非淡泊名利,只是不太愿意与人相争,现在看到同僚们对自己已有些微词,他便不再主动请缨。
  刘秀沉吟片刻,说道:“子颜、伯昭,你二人各率六千精骑,阻击铜马残部北上。”
  吴汉和耿弇面露喜色,双双插手领命,应道:“末将遵命!”
  刘秀又道:“君然、仲先、巨卿、子卫、第孙!”
  朱祐、盖延、傅俊、祭遵四人齐刷刷插手应道:“末将在!”
  岑彭先是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而后急忙跨步出列,向刘秀插手施礼,说道:“末将在!”
  “君然,我给你五万兵马,仲先、巨卿、子卫、第孙为辅,率部绕过铜马残部,直插清渊。清渊贼兵,若是倾巢而出救援铜马残部,你可避其锋芒,趁机攻占清渊,堵死贼军之归路,倘若贼军未出主力增援,你可率部,阻击贼军之援军!”
  刘秀的战术是两手准备,如果聚集在清渊的贼军出动主力,岑彭部可趁机进攻清渊,来个釜底抽薪,如果贼军未出动主力救援,那么岑彭的任务可变成围点打援。
  要说领兵打仗的本事,刘秀的确是很厉害的,头脑反应敏捷,应变的能力极强,接到云兮阁送来的情报,就这么一会的工夫,他便想好了应对之策,而且把敌人将会作出的种种反应,也都算计到了。
  他的调兵遣将,唯一让人意外的是,刘秀竟然把岑彭命为主将。
  要知道岑彭可是刚刚投靠己方不久,就这么个寸功未立的‘新人’,大王竟然让他指挥五万大军?这未免也太信任岑彭了吧?
  这个信任,既包括对岑彭能力的信任,也包括对岑彭忠诚的信任。
  别说其他人诧异,就连岑彭自己都十分惊讶。他眨眨眼睛,急忙拱手施礼道:“大王命末将为主将,只怕……末将威信不够!”
  岑彭的为人十分高傲,当然,他本身也具备高傲的本钱。
  此时,岑彭并没有虚情假意的故作谦虚说自己的能力不够,而是十分坦诚的表明,他在军中的功劳和威信都不足,担心自己做了主将后,会难以服众。
  刘秀沉吟片刻,对一旁的龙渊低语了几句。龙渊眼眸一闪,最终还是应了一声,转身快步走开。
  他去到附近的马车里,取出一只长长的木匣,而后走了回来。
  刘秀解下自己的佩剑,将赤霄剑放于木匣之内,递给岑彭,一字一顿地说道:“此次君然领兵出战,代我行王事,如有不服军令者,可斩!”
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
  岑彭真没想到刘秀竟能如此信任自己,不仅让自己统帅五万大军,甚至连从不离身的赤霄剑都借给自己,让自己可在军中行王事。
  刘秀的这份信任,让岑彭感动不已,他单膝跪地,双手接住刘秀递过来的木匣子,声音颤抖地说道:“大王厚望,让末将惶恐!末将必不辱大王使命!”
  听闻岑彭这番话,刘秀只微微一笑,伸手把岑彭搀扶起来,意味深长地说道:“此战,我军能否全歼贼军,皆在君然之应变!”
  岑彭正色说道:“大王放心,末将必全力以赴!”
  由于事态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刘秀只能分兵作战。
  他派出吴汉和耿弇,统帅一万两千骑兵,半路阻击铜马残部的北逃。
  又派出岑彭,统帅五万大军,去往清渊,伺机而动。而刘秀自己则率领余下的兵马,继续北上,追击铜马残部。
  等吴汉、耿弇、岑彭相继率军离去,耿纯和刘植二人走到刘秀近前,两人眉头紧锁,说道:“大王让岑将军统帅五万兵马去清渊,恐怕,不妥吧?”
  刘秀一笑,说道:“在南阳,我与君然交锋多次,还曾在君然手中吃过大亏,君然治军之能,我亦敬佩。”
  耿纯和刘植相视苦笑,他俩倒是不质疑岑彭统兵打仗的本事,而是对他这个人不放心。刘植说道:“岑彭刚刚投靠到大王麾下,对大王之忠心,还有待时日啊!”
  刘秀摆了摆手,含笑说道:“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然启用了君然,自然就信任君然的忠贞,就像我信任伯山、伯先一样!”
  耿纯和刘植闻言,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不过心里还是没底。这时,马武和铫期走了过来,前者哈哈大笑道:“耿将军、刘将军不用担心,岑彭这个人,平日里是傲慢了些,但却是个死脑筋,他一旦效忠于谁,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以前岑彭效忠于王莽,可给没少给柱天都部吃苦头,如果最后不是弹尽粮绝,顾虑宛城城内的十余万百姓,岑彭也不会向刘縯投降。
  听了马武这番话,刘秀亦是仰面大笑,认同道:“子张所言极是。”
  刘秀和他的先祖刘邦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应该就属自信这方面上的差异。
  刘邦能得天下,韩信功不可没,可以说在军中的威望,韩信都以凌驾于刘邦之上,功高盖主,让刘邦深感忌惮,最后选择杀了韩信。
  而刘秀则不然,我既然肯用你,就会选择信任你,肯放心大胆的把兵权交到你手里,即便你对我生出二心,要反我,我也不怕,因为我有信心能收拾你。
  正是出于这份自信,在刘秀这里,从没出现过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情况。
  刘秀麾下的能人异士那么多,加上连年征战,功高盖主的人多了去了,像邓禹、吴汉、贾复、耿弇等人,随便挑出一个,都在军中拥有自己的嫡系,一呼百应。
  而刘秀对他们,始终都没有提防之意,一直给予重用和重信。
  也是因为有君臣之间的这份不猜忌,像邓禹、吴汉等这些千古留名的将帅,一直都对刘秀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在驭人这方面,刘秀要远胜过刘邦。
  当然,刘秀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只不过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在后文会有提及。
  吴汉和耿弇,率领着一万多骑兵,快马加鞭,将正向清渊县方向逃窜的铜马军残部拦阻住。
  铜马军上下都心知肚明,己方只有逃到清渊,与高湖军、重连军乃至别部的弟兄们汇合一处,才有求生的机会。
  此时,面对着汉骑兵的堵截,铜马军倒是又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劲头,向吴汉部和耿弇部,发起了猛攻。
  可是步兵对阵骑兵,与步兵对阵步兵的战法是完全不一样的,铜马军恰恰缺乏对阵骑兵的经验,在发起进攻的时候,迎面撞上了骑兵的反冲锋。
  步兵对抗骑兵,首先要求的就是齐整的阵型,而这个方面,又恰恰是铜马军所欠缺的致命弱点。
  一盘散沙般的铜马军,光有一股子冲劲,一膀子力气,可是撞上骑兵冲阵,就如同握起来的拳头正撞在刀尖上。
  在吴汉和耿弇的统帅下,一万多幽州突骑配合默契,作战娴熟,将十万之众的铜马军冲得七零八落,全军大乱。
  东山荒秃和上淮况急忙收拢兵力,全军龟缩成一团,严防死守,再不敢发起主动进攻。
  铜马军不再发起进攻,吴汉和耿弇也随之按兵不动,没有率部去硬冲铜马军的铁桶阵。双方的战事,陷入僵持。
  吴汉和耿弇不在乎战事这么拖下去,他们的任务就是阻止铜马残部北上,现在铜马军被吓得原地不动,这正和他二人的心意。
  他俩能拖得起,可铜马军拖不起,后方的探子像走马灯似的,把刘秀军的动向源源不断的传给东山荒秃。
  眼瞅着刘秀部距离己方越来越近,而己方又被吴汉和耿弇的骑兵压制得动弹不得,这么下去,己方就得被活活困死在这里。
  东山荒秃派出百余名精锐将士,分散开来,分头向北突围,去往清渊求援。
  这百余名精锐将士,大多都被吴汉和耿弇麾下的骑兵劫杀,只有几人侥幸逃过骑兵的追击,一路跑到清渊。
  目前,高湖军、重连军以及铜马军别部,合计二十万大军聚集在清渊。
  接到东山荒秃发来的紧急求救书信,高湖军首领赵归、重连军首领齐蓦、铜马军别部主将张淮,聚集到一起,商议该如何应对。
  张淮的意见很简答,现在大将军被困,十万弟兄,危在旦夕,己方必须倾尽全力去救援。
  不过赵归和齐蓦皆有顾虑。他们现在可是在清渊,周围都是归附于刘秀的郡县,一旦己方全力营救铜马军,清渊被周围郡县的官兵攻破怎么办?
  他们二十万大军的补给,可都在清渊,一旦清渊有失,都不用刘秀来围剿他们,他们自己就先垮了。
  张淮仔细想了想,认为赵归和齐蓦的顾虑也不是没道理,他眉头紧锁地问道:“那么,赵将军、齐将军以为我方现在当如何?难道对于大将军的求救,坐视不理?”
  “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否则,我们现在也不会在清渊了!”听闻这话,张淮的脸色缓和了一些。
  赵归继续说道:“我们需分出两部兵马,救援东山大将军,留下一部兵马,镇守清渊,如此,方可做到万无一失!”
  张淮点点头,赞同道:“可依赵将军之见!”
  他们三个人商议出结果后,立刻开始行动。赵归率领本部主力,留守清渊,齐蓦和张淮,带领他二人的各自部下,去解铜马军被困之危。
  刘秀派吴汉、耿弇堵截住铜马残部,这等于是把一道难题扔给了起义军方面,而起义军以分兵应对,等于把这道难题又扔给了岑彭。
  目前岑彭面临着两个选择。第一,他率军进攻以齐蓦为首的重连军和以张淮为首的铜马军别部。
  不过这两支兵马的兵力,要在十万人往上,己方以五万打十多万,并不好打,即便赢了,也是惨胜,伤亡太大,在岑彭看来,己方去攻齐蓦和张淮属下策。
  第二个选择,自然是攻清渊。不过留守清渊的是高湖军主力,也有数万人之多,他们有清渊的城防做依托,占有地利优势,己方若想强行攻破清渊城,绝非易事,在岑彭看来,强攻赵归,也属下策。
  无论打齐蓦、张淮,还是打赵归,都非良策,但己方这五万大军,又不能不动,此时岑彭颇感为难。
  现在以岑彭为首的五万汉军,就躲藏在清渊附近的一座小山坳里,山坳的外面便是官道,两地相距不到五里。
  以齐蓦和张淮为首的起义军,正在山坳外面的官道上快速行进。
  见岑彭迟迟没有下达进攻的命令,朱祐、盖延、傅俊、祭遵等将领纷纷地走到岑彭近前。
  祭遵率先开口说道:“岑将军,贼军距离我部,相距不到五里,现在正是主动出击的好机会!”
  朱祐大点其头,接话道:“我军突然杀出,定能杀贼军一个措手不及!”
  岑彭看了众人一眼,沉默未语。就连沉默寡言的傅俊,此时都忍不住开口问道:“岑将军可是想攻取清渊?”
  如果岑彭的目标是清渊城,那么己方让过这支贼军,倒也属正常。可是听了傅俊的话,岑彭还是沉默不语。
  见状,在场的众人皆怔住了,岑彭既不想打增援的贼军,也不想打留守清渊的贼军,那他到底想干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