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1156

  经过此战之后,洛阳的朱鲔、李轶等人,对赤眉军在无任何想法,更不敢再主动去迎战赤眉军,加上这个时候刘秀又突然攻占了河内,两人便开始在洛阳召集兵马,精力也随之放在了北方的河内郡。
  刘秀的调令,很快传到了冯异和王梁的手里。冯异奉命,离开真定,南下到河内,驻守在孟津。
  与此同时,冯异还被刘秀封为孟津将军,对河内和魏郡的两郡兵马,拥有调动权。
  王梁也奉刘秀之命,去到野王县,担任野王令。
  冯异和王梁二人的到来,总算是缓解了寇恂这边的压力。只是,寇恂才刚刚松了口气,洛阳的兵马便突然越过黄河,进入河内,直逼温县。
  且说刘秀部。
  赵归主动向刘秀请缨,要去劝降铜马军和重连军,刘秀应允。赵归一个随从都没带,就他自己一个人,骑着马去到了铜马军和重连军的驻地。
  现在铜马军和重连军已如同惊弓之鸟,看到有人向己方紧接,距离好远,巡逻的军兵便大声叫喊道:“来者止步!报上姓名!”
  “我是赵归!”赵归勒停马,大声回道。
  听闻来人竟是赵归,巡逻的兵卒都愣住了,赵将军不是在清渊吗?怎么来这了?难道是清渊的援军到了?可是向赵归的身后观望,空空如也,一兵一卒都没有。
  这队巡逻兵快速向赵归跑过去,到了近前,定睛一看,来人还真是赵归。
  铜马军和高湖军常有往来,铜马军的兵卒自然也都认识赵归,为首的队长向赵归插手施礼,说道:“小人不知是赵将军,刚才冒犯,还望赵将军恕罪!”
  赵归现在哪里有时间和他们这些兵卒计较,他问道:“大将军和上淮将军可在营内?”
  众兵卒面面相觑,皆垂下头。赵归不解地问道:“怎么了?出了何事?”
  兵卒队长小声说道:“大将军身负箭伤,原本还只是小伤,可一直没来得及救治,现在伤势恶化,大将军危在旦夕。”
  赵归倒吸口气,他没想到连东山荒秃都身受重伤,有性命之危。他说道:“快带我进营!”
  对于铜马军来说,赵归可不算外人,巡逻队队长在前领路,小心翼翼地问道:“赵将军,你是怎么进来的?外面不都被官兵封锁了吗?”
  赵归没有回答他的疑问,只一个劲的催促他走快一点。他不说,队长也不敢多问,把赵归一直领到中军帐外。
  铜马军的中军帐,就是个临时搭建的小窝棚。队长进去禀报,时间不长,上淮况、齐蓦、张淮等人纷纷走了出来。
  举目一瞧,见外面的来人还真是赵归,众人都是一脸的惊讶,问道:“赵将军,你……你怎么来了?”
  赵归扫视众人一眼,轻叹口气,扬头说道:“我们进去说吧!”说着话,他率先走进中军帐,其余众人面面相觑,呆愣片刻,也都纷纷跟了进去。
  小窝棚里,又闷又热,空气中还飘着一股难闻的汗臭味。
  赵归皱着眉头,向里面一瞧,只见东山荒秃正躺在里面,身下垫着一层干草,脸色煞白,双目紧闭,上身没有穿衣服,缠裹着厚厚的布条。赵归走上前去,弯下腰身,关切地打量东山荒秃一番,小声呼唤道:“东山将军?东山将军?”
  他连续呼唤了好几声,躺在那里的东山荒秃才算有点反应,他慢慢挑起眼帘,双目空洞地看向上方,嗓音沙哑、有气无力地问道:“是……是何人在叫我……”
  赵归张了张嘴巴,没说出话来。东山荒秃竟然伤得如此之重,自己站在他的面前,他都认不出来了。
  他转回头,看向上淮况等人。上淮况苦笑着摇了摇头,表示现在东山荒秃的情况很不乐观。
  齐蓦和张淮双双走上前来,急声问道:“赵将军,你不驻守清渊,怎么来到这了?你是怎么进来的?率军杀进来的?清渊现在如何?”
  他二人现在是满肚子的疑问,想连珠炮似的发问。赵归看了二人一眼,低垂下头,长叹一声,说道:“清渊……已被汉军占领!”
  “什么?”他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无不大惊失色,清渊丢了?那己方岂不要被彻底困死在这里,再无出路?
  “清渊……清渊怎么会被汉军占领的?”
  “是我……献城向汉军投的降!”赵归说道。
  人们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赵归向刘秀献城投降了,然后现在他又跑到己方大营来,他这不是疯了吗?张淮脸色阴沉地说道:“赵将军,你这个笑话,可不好笑!”
  “我没有在说笑!”赵归说道:“不然,你们认为我一个人,又怎么能通过汉军的封锁,来到这里的?”
  “你……”一瞬间,张淮眼珠子因充血而变得涨红,他抬手握住佩剑的剑柄,作势要拔剑。赵归按住他的手臂,说道:“张将军,且先听我把话说完!”
  上淮况眯缝凝视着赵归,向张淮那边摆了摆手,示意他先不要轻举妄动。他凝声问道:“赵将军,你想说什么?”
  “投降吧!”
  “你再说一次!”上淮况两眼闪烁出骇然的精光,一字一顿地说道。
  “即便上淮将军要问我一百次,一千次,即便要杀了我,我还是要说,投降吧!”赵归毫不退缩地对上上淮况凶狠的眼神。
  “你当我真不敢杀你?”上淮况上前一步,一把抓住赵归的衣领子,咬牙说道:“我和东山真是看错了人,竟然把你这贪生怕死、厚颜无耻的小人当成兄弟!”
  赵归斩钉截铁地说道:“正因为我把东山将军、上淮将军、齐将军、张将军你等都当成了兄弟,才一人来此,劝你等投降!”
  上淮况眼中的凶光更盛,脸颊的横肉突突直蹦,其状像是恨不得把赵归生吞活剥了似的。赵归心里也怕,但他明白,现在怕也没用,必须得把他要说的话说完。
  他说道:“铜马、重连二军,虽有二十万众,但过半都是疲惫不堪的残兵败将,现被困于此,人困马乏,粮草皆无,孤立无援,又如何能抵御得了如狼似虎的汉军?负隅顽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上淮将军,这可是二十万人啊,是我们的二十万弟兄啊,你真的就忍心,眼睁睁看着二十万兄弟死在面前吗?”
  张淮箭步上前,狠狠推了赵归一把,厉声喝道:“赵归!你以为我们都像你一样,贪生怕死?会像你一样,向那刘秀小儿摇尾乞怜,俯首称臣?”
  赵归反问道:“不然还能怎么办?你们自己说,现被困于此,除了投降,我们还能怎么办?强行突围?即便杀出去了,我们又能去哪?”
  张淮气得浑身直哆嗦,但赵归的质问,他也回答不了。
  齐蓦低垂下头,眼中不自觉地流露出绝望之色。如果赵归不降刘秀,如果清渊还在己方手里,己方真的还有一线希望,起码努努力,突围到清渊,也可暂时保命。
  而现在赵归投降,清渊落入刘秀之手,对于己方而言,这仗真的没法再往下打了。
  见众人都没有说话,赵归喘息了几口气,意味深长地说道:“萧王仁善,待人宽厚,又贵为王公,还是天下皆知的反莽豪杰,我等向萧王投降,并不丢人,而且以后定能得到萧王的善待和重用,又何乐而不为呢?”
  张淮乐了,气乐的,他抬手指着赵归的鼻子,怒骂道:“厚颜无耻!好你个厚颜无耻的赵归!我今日就杀……”说着话,他又要拔剑。
  可就在这时,躺床草甸子上的东山荒秃突然开口说道:“张淮……莫要伤赵归……”
  “大将军!”人们看到东山荒秃费力地向前挺着脖子,一副要坐起来的样子,众人纷纷惊呼出声,围拢上前,说道:“大将军伤势未愈,快快躺好!”
第五百一十五章
权势之道
  东山荒秃向众人摆了摆手,断断续续地说道:“扶我做起来!”
  众人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东山荒秃,让他坐起。东山荒秃原本涣散的目光现在稍微有了点焦距,他看向赵归,有气无力地问道:“赵归,是刘秀派你来劝降我等?”
  赵归正色说道:“其实,此行是我向萧王求来的。”他环视在场众人,说道:“萧王对在河北作乱之义军,深恶痛绝,而萧王在与大将军作战期间,麾下将士的伤亡也不在少数,按照萧王的本意,并不打算纳降,是我一再恳求,萧王才同意了此事。”
  张淮嗤笑出声,怒道:“这么说来,我们还得感谢你了?”
  赵归摆了摆手,说道:“我视诸位如手足,兄弟之间,不必谈感谢。”张淮还要说话,赵归继续道:“我也不需要诸位兄弟的感谢!当初大家一同揭竿而起,反莽反朝廷,还曾许下承诺,同生死共进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无论到什么时候,我赵归绝不会只顾自己活命,而不管弟兄们的死活。”
  张淮凝视着他,深吸口气,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转头看向东山荒秃。
  赵归也看向东山荒秃,毫无预兆,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声音颤抖地说道:“大将军伤势严重,倘若再不做医治,真的会有性命之危!大将军,为了自己,也为了下面的二十万弟兄,还是降了吧!”
  东山荒秃缓缓闭上眼睛,过了许久,他才慢慢挑起眼帘,呆呆地看着地面,问道:“我等若降,刘秀,刘秀他当真不杀我等?”
  赵归面色一正,急忙说道:“萧王亲口承诺,不杀降军之一兵一卒。大将军,萧王名声在外,向来言而有信,既然萧王这么说了,就绝不会食言。”
  东山荒秃又沉默半晌,摇头而笑,是苦笑。
  他目光缓慢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说道:“高湖已降刘秀,清渊业已被刘秀所占,事到如今,我军已陷绝境,别无出路,诸位兄弟,以为如何?”
  他虽未把话说得太直白,但众人都明白,大将军是在问自己关于向刘秀投降之事。
  张淮第一个站出来表态,狠声说道:“大将军,我等与刘秀小儿,仇深似海,势不两立!我等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要与刘秀,死战到底!”
  齐蓦低头垂首,沉默未语。上淮况则是仰天长叹一声,说道:“况听大将军的!”
  东山荒秃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们还愿听我的,那么,就传我将令,全军,向刘秀投降!”
  “大将军——”东山荒秃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皆是大惊失色。人们呼啦啦地跪下一片,很多人都忍不住抱头大哭。
  张淮一边哭着,一边哽咽着说道:“当初我等追随大将军揭竿而起,大将军曾说过,我等起事,当置生死与度外,现如今,大将军又怎能要我等向刘秀不战而降?”
  东山荒秃看着泣不成声的张淮,眼圈也红了,说道:“我等并非不战而降,而是已经打的太久、太久了,我累了,弟兄们也都累了。现在,我军身陷绝境,四面楚歌,战必死,降苟活。我东山荒秃,早已将自己之生死抛到九霄云外,可是,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二十万的弟兄们跟着我一同赴死。”
  “大将军!”张淮跪着往前爬,伏在东山荒秃近前的草甸子上,放声大哭。
  东山荒秃抬起手来,无力地拍了下张淮的肩膀,然后对上淮况说道:“传我的命令吧!”
  高湖军的献城投降,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被困于馆陶和清渊之间的铜马军,足足有二十万之众,最终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由东山荒秃授意,全体将士,向汉军投降。
  铜马军是河北规模最大又最为善战的一支起义军,在河北众多的起义军当中,铜马军可谓是极具代表性和标志性。
  他们向刘秀投降,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
  刘秀有个别号,名为铜马帝。他这个铜马帝别号的由来,正是出自于铜马军身上。由此可见,铜马军的投降,对于刘秀而言,意义有多么的重大和非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