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1156

  只不过东山荒秃天资有限,的确不是将帅之料,在刘秀的麾下,也一直没有太大的作为。
  刘秀对东山荒秃这些铜马军出身的将领们,倒也着实不薄,没有卸磨杀驴,更没有鸟尽弓藏,而是封侯的封侯,拜爵的拜爵。
  即便他们不在军中任职,也可领俸禄、食邑,日子过得衣食无忧。
  刘秀在魏郡的馆陶、清渊一带,一下子纳降了二十万众的起义军,这使得刘秀的实力,得到一个质变的飞跃。
  也直到这个时候,刘秀势力在河北,才真正成为一枝独秀。
  就单个起义军而言,已再没有哪支起义军能强得过刘秀的汉军,但若是把河北的所有起义军数量都加到一起,此时人数仍超过百万之众。
  对于刘秀而言,现在河北的起义军,也依旧是他的心腹大患。
  就在刘秀刚刚招抚了铜马军、高湖军、重连军之后不久,真定突然传来噩耗,贾复身受重伤,危在旦夕。
  贾复这次在真定遇险,完全是拜真定王刘杨所赐。流窜进真定的五校军,共有二十多万人,而贾复部加上真定本地的守军,合计还不到十万人。
  双方兵力相差悬殊,这一仗,本来就不好打,可刘杨在战场上又偏偏犯下了冒进的过错,导致刘杨以及麾下的三万多将士,在稿城一带,被二十多万五校军主力团团包围。
  当时,贾复身边的兵马只有两万人,此时杀入重围,营救刘杨,太过凶险。
  如果换成旁人,贾复还得考虑到底要不要救,但现在被困的是刘杨,贾复几乎没有选择,只能全力营救。
  毕竟刘杨是真定王,同时还是王夫人的舅父,倘若贾复现在选择见死不救的话,回去之后,他无法向刘秀交代,也无法向郭圣通交代。
  在这种情况下,贾复率领两万部下,猛攻二十多万的五校军。
  这完全是以卵击石的一战,可贾复硬是率领着两万将士,将五校军的包围圈生生撕开一条口子,与被困的刘杨汇合一处。
  之后,贾复命令副将率领部下,掩护刘杨向外突围,他自己则率领一千奔命殿后。
  刘杨在贾复部下们的拼死作战中,总算是有惊无险地逃了出去,他是出去了,但贾复等人却被困在五校军的重围当中。
  此时,贾复的身边只有一千奔命,一千对阵二十多万,这一仗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第五百一十九章
卷土重来
  贾复为救刘杨,率一千奔命军,被二十多万的五校军团团围困。
  可是刘杨脱困之后,根本没管贾复的死活,带着手下的三万将士,落荒而逃,贾复的两万部下则是折返回来,全力营救贾复。
  此战打得惨烈,贾复统帅的一千奔命,战至到最后,只剩下三百来人,贾复自己亦是身负重伤。
  其中最重也最致命的一处伤口,位于小腹。
  在突围过程中,贾复的小腹被敌军的长矛刺透,肠子都流淌出来,激战当中,贾复将流出的肠子又硬塞了回去,扯下一块布条,缠住小腹的伤口,继续与敌作战。
  激战正酣之际,贾复的另一部兵马赶到,三万援军加上先前的两万马兵,合计五万的汉军,一同猛攻五校军。五校军不敌,被迫撤退,这才解了贾复的被困之危。
  等汉军将士们找到贾复的时候,贾复已经不行了,浑身上下,全是伤口,被四名奔命军抬着,人已是奄奄一息。
  贾复重伤的消息,传到刘秀这里,让刘秀大吃一惊,心头悲愤交加。贾复在刘秀心目当中的分量,完全不输邓禹、朱祐这些亲信,是他最喜爱的部下之一。
  现在贾复身负重伤,危在旦夕,刘秀又哪能不急?他急声问前来报信的校尉道:“君然现在的伤势如何?告诉我实情!”
  校尉低垂着头,小声说道:“回禀大王,将军的状况……很不好!小人离开真定时,将军……将军已整整昏迷了两日,医官……医官们都已束手无策!”
  刘秀原本前倾的身形,好像挨了一记闷锤似的,慢慢瘫坐回塌上。他目光呆滞地看着校尉,久久没有说出话来。在场的众将面面相觑,皆表情凝重,脸色阴沉。
  过了好一会,马武沉声问道:“君然之武力,堪称勇冠三军,麾下又有上千奔命军和五万之众的兵马,又怎会被五校军伤得如此之重?”
  校尉不敢隐瞒,将贾复是如何救援刘杨的,又是如何被困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述一遍。
  马武听后,勃然大怒,转身对刘秀说道:“大王,君然重伤,危在旦夕,皆因刘杨!若非刘杨贪生怕死,弃君然于不顾,君然又何至于受困于敌军当中?”
  刘秀的脸色同样不太好看,放于桌案下的双手,紧紧握成拳头。这次贾复重伤,主要的责任的确在刘杨身上,可是他还真不好对刘杨做出惩治。
  他能在河北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很大程度上就是依仗着刘杨支援他的十万真定军。
  另外,刘杨还是郭圣通的舅父,也相当于他的舅父,他若惩治刘杨,于公于私,都说不过去。
  刘秀沉默许久,对报信的校尉说道:“我听说,君然的夫人已经有喜。”
  校尉急忙欠身应道:“是的,大王!”
  刘秀正色说道:“你立刻赶回真定,转告君然,倘若贾夫人生子,我女将来必嫁之,倘若贾夫人生女,我子将来必娶之!”
  他此话一出,在场众人同是心头一震,满脸的震惊之色。虽然刘秀一直没有做出过明确的表态,但在众人的心目当中,大王将来肯定是要在河北称帝的。
  那么现在王夫人肚子里的这个孩子,若是男孩,就是嫡长子,大王称帝后的皇太子,若是女孩,便是嫡长女,大王称帝后的长公主。
  现在大王和贾复定下了儿女亲家,这可不是件小事。
  刘秀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表态,其一是为弥补他对贾复的愧疚。
  倘若冯异还在真定的话,贾复这次未必会受这么重的伤,是他临时把冯异抽调到河内,贾复的受伤,自己也是有责任的。
  其二,他是希望能给予贾复求生的欲望,帮他平安度过这次难关,倘若实在没能挺过去,有自己承诺的这桩婚事,贾复也能走得安心,不会在弥留之际,还在忧心他自己的家人。
  报信的校尉神情激动,跪地叩首,说道:“小人一定把大王的话转告给将军!”
  “快去吧!”刘秀向校尉挥了挥手。后者起身,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刘秀看了看周围的众人,说道:“你们也都下去吧!”
  “末将告退!”众人齐齐向刘秀施礼,而后,马武又说道:“大王,吉人自有天相,相信,贾将军必能逢凶化吉,顺利渡过难关!”
  刘秀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等人们全部离开,营帐里只剩下刘秀一个人,他眼圈湿红,眼泪掉了下来。
  贾复是最早跟随他的兄弟之一,随他南征北战,当初他打宛城,被岑彭率军所困,是贾复拼死冲杀进来,护着他杀出重围。
  打从那次之后,刘秀便视贾复为自己的膀臂,而且他也深知贾复作战刚猛,在贾复的作战理念里,就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也正因为这样,他一直把贾复留在自己的身边,让他待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这次贾复在真定重伤,让刘秀感觉自己的心仿佛被狠狠切了一刀,整个心都在滴血、抽疼。
  因为刘杨的过错,导致贾复重伤,命垂一线,刘秀是没有惩治刘杨,但心底里,他对刘杨已然生出不满的情绪。
  刘杨自己也深知贾复是刘秀的心腹爱将,这次贾复因救他而重伤,刘秀能不怨恨自己吗?
  这个时候,刘秀和刘杨之间便开始生出了裂痕,也为将来两人的彻底决裂,埋下隐患。
  贾复重伤,对于五校军而言,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五校军上下,兴奋无比,而且大肆宣扬此事。
  没过几天,尤来军、大枪军、五幡军,进入常山郡,逼近郡城元氏。很显然,这三路起义军是收到了五校军重伤贾复的鼓舞,进入常山,欲在常山占下一席之地。
  还是那句话,河北的起义军,不是只有铜马军一支,而是有大大小小几十支。
  刘秀虽然先平定青犊,后又收服铜马、高湖、重连,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河北起义军的数量依旧十分众多。
  像尤来军、大枪军、五幡军,乃至五校军,都属于河北众多起义军中的一部分。
  当年那么富饶的河北,素有天下粮仓的美誉,现在却变成十村九空,饿殍遍野,四处流民的惨状,不是没有原因的。
  人人都去参加起义军,起义军的数量达到数百万之众,这么多人游手好闲,他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又用什么?一切都靠抢!
  明明自身就是起义军出身,而刘秀还在河北这里,四处镇压起义军,原因就在这儿。
  如果不能彻底平定河北的百万起义军,河北这里,将民不聊生,百业尽废,永无宁日。
  尤来军、大枪军、五幡军欲攻取常山郡城元氏,这是刘秀不能容忍的,加上贾复重伤,五校军在真定闹得更厉害,刘秀当即决定,立刻出兵北上,直取常山。
  常山,这里是赵云的老家。赵云对敌时,常喊一句:我乃常山赵子龙!
  常山不是一座山,赵云也不是从山上跑下来的,常山是一个郡,而且是冀州最大的一个郡,郡内有十三座县城,包括元氏、高邑等地。
  其实以前真定也属于常山郡,只不过后来被封了郡国,由真定王世代掌控着。
  这次刘秀发兵二十万,其中有十万是他原有的兵马,另外的十万,则是从铜马军中挑出来的。
  铜马、高湖、重连三军被刘秀收服,二十万的兵马,刘秀并没有照单全收。
  兵马贵精不贵多。对于其中的一些老弱病残,刘秀给他们分发钱粮,让他们返回各自的老家种地。
  对于一些不愿意留在汉军,不愿意被汉军的军规军纪约束的人,刘秀也没有强留,依旧是给他们分发钱粮,让他们离开。
  去掉这些人,二十万的起义军,只剩下十五万人左右,刘秀又从中挑出十万的精锐,分派给部下的将领们,然后他率领众将,北上常山。
  尤来军曾经打败过谢躬军,与大枪军、五幡军相比,尤来军的兵力更多,大战的经验也更丰富。
  得知刘秀率军北上的消息,尤来军和大枪军、五幡军,分兵两万,南下中丘,欲在中丘抵御刘秀军。
  中丘县位于常山的最南面,也是刘秀军北上的必经之路。率先进入常山的,是刘秀亲帅的前军。
  刘秀亲自率领的前军将士,共有五万兵马,其中有两万是骑兵,战力可谓十分强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