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4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3/1156

  他能与阴丽华成亲,说白了,这就是一次穷屌丝对白富美的逆袭。
  他迎娶郭圣通,其实也差不多,属空手套白狼,娶的是郭圣通,赢得的是十万真定军。
  刘秀的称帝之路,其中固然有运气的成分,但也有他超高智商、情商的体现,另外,许许多多的人都或有意或无意地帮了他的忙。
  其实,在刘秀帝王之路上,最大的障碍,并不是他的那些敌人们,而是他的大哥刘縯。只要有刘縯还在,皇位就永远不可能落到刘秀的头上,永远都是刘縯的。
  可刘玄和绿林系的人,偏偏就谋害了刘縯,这无形中是帮助刘秀,铲平了他称帝路上的最大的障碍和绊脚石。
  刘秀在河北期间,刘玄是他的敌人,赤眉军也同样是他的敌人,可刘玄的注意力被赤眉军吸引走了,赤眉军成了刘秀的挡箭牌,另一边,赤眉军的注意力,则被长安的刘玄吸引走了,刘玄又成了刘秀的挡箭牌。
  刘玄和赤眉军之间,打得头破血流,不可开交,这恰恰给了刘秀在河北不断最大,不断扩张的天赐良机。
  而刘玄和绿林系的人翻脸,更是直接给了刘秀称帝的契机。
  (本卷完)
第六卷
帝王之路
第五百三十三章
封赏群臣
  刘秀在鄗城称帝,鄗城也因此改了名字,高邑。刘秀称帝之后,接下来便是人们最为期待的封赏。
  邓禹被封为酂侯,吴汉被封为舞阳侯,贾复被封为冠军侯,耿弇被封为好畤侯,寇恂被封为承义厚,岑彭被封为归德侯,冯异被封为应侯,景丹被封为奉义侯,盖延被封为建功侯、铫期被封为安成侯,马武被封为杨虚侯,王霸被封为王乡侯……
  刘秀对麾下这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自然不会吝啬,主要的核心将领们,皆有获得侯爵封号,其次一些的将领们,也都被封为列侯或关内侯。
  高祖祖训,非刘姓者不能为王,刘秀也是严守祖训,对麾下将领们最高的封赏就是侯。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邓禹是诸侯当中唯一的一位万户侯。在豫州与铜马军血战,负伤累累的铫期,也只是食五千户,和邓禹相比,要差上一大截。
  获得了封侯,人们自然是很高兴,但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自己能获得什么样的官职。刘秀封邓禹为大司徒,对此,众人都没有异议。
  大司徒这个职位,以邓禹的功绩,也完全受得起。
  刘秀依照《赤伏符》中的谶语,封王梁为大司空,对此人们也没有异议。
  大司空是掌管水土的,不那么重要,而且王梁的功劳也不小,大家都是老熟人,没人愿意站出来唱反调。
  唯独到了最重要的大司马时,出了问题。
  因为高邑还真有一位名叫孙咸的人。《赤伏符》中的谶语有明确提到,孙咸当为大司马,刘秀也向麾下的众将提到了此事,结果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
  孙咸在己方这里,毫无建树,寸功未立,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做大司马,主掌己方的兵权呢?
  对于这件事,刘秀也是挺为难的。他称帝的法理依据,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于《赤伏符》中谶语。
  谶语中写了刘秀可以做皇帝,他在高邑称帝了,谶语中写了孙咸可以做大司马,他却不让人家做,这未免会落人口实。
  如果《赤伏符》对孙咸的预测不能成为现实,那么,他这个天子,是不是也失去了法理依据?
  在与群臣商议此事的时候,刘秀说出了自己的为难和顾虑。
  他说出这话,基本就是判处孙咸死刑了。只要世上没有孙咸这个人,就可以把《赤伏符》中的这句谶语无限期的往后推,天子也不用再为此感到为难了。
  毕竟《赤伏符》里可没有记录,孙咸到底什么时候做大司马,又是哪一个孙咸来做大司马。
  这次的议事,并没有讨论出个结果。散会后,吴汉、贾复、耿弇、冯异、寇恂等人聚到一起,开了个没有刘秀参与的小聚会。
  聚会中,吴汉首先表态,孙咸断然不能为大司马,如果让孙咸做大司马,他吴子颜第一个不服气。
  耿弇也是此意,对突然冒出来的这个孙咸嗤之以鼻,说道:“我有派人调查过孙咸,孙咸是他的本名没错,不过,他以前是赤眉军的人,后来在赤眉军里做了逃兵,流窜到冀州,这样的人,又如何配做大司马?”
  贾复皱着眉头说道:“可是,《赤伏符》中的谶语已经说了,大司马是孙咸,如果不按照谶语做,陛下也会很为难啊!”
  众人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寇恂一笑,说道:“如果没有孙咸这个人,此事,不就解决了吗?”
  听闻这话,在场众人脸色同是一变,没有孙咸这个人?
  吴汉眼珠转了转,脑中灵光一闪,说道:“子翼的意思是,我们把这个孙咸……”说着话,他的手掌做了个下切的手势。
  寇恂环视众人,说道:“虽然很无辜,但让陛下感到为难的人,那么,他就不再无辜了。何况,伯昭也已经说了,孙咸出身于赤眉,赤眉出身的人,断然不能是我大汉的大司马!”
  他话音刚落,吴汉腾的一下站起身形,转身就往外走。众人一惊,纷纷抬手叫他:“子颜要去哪里?”
  吴汉打个哈哈,说道:“突然想到还有些事情没有做完,我先去处理一下,你们继续聊,不用管我。”说完话,他风风火火地走了。
  冯异无奈地看眼寇恂,意味深长地说道:“子翼刚才说了,孙咸是无辜之人。”
  吴汉虽然嘴上没说,但表现得特别明显,他是非常想要大司马这个职位的。
  现在偏偏冒出个孙咸,成了他的拦路虎,他心里能不急躁呢?寇恂偏偏当着他的面说出这种话,这不等于是鼓动吴汉去杀孙咸吗?
  寇恂苦笑,意味深长地说道:“我刚才也说了,凡是让陛下感到为难的人,他就死得不无辜。公孙,你真的认为陛下会愿意让孙咸做大司马吗?”
  冯异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
  孙咸只是一游民,在高邑又怎么可能躲得过舞阳侯吴汉的追捕?吴汉没费多大的劲,便把孙咸生擒活捉,以他是赤眉细作为由,下令处死。
  可怜这位孙咸,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连自己为什么要死都不知道,便被吴汉快刀斩乱麻的杀了。
  得知此事的刘秀,只是口头上训斥了吴汉一句,然后便没有了下文。孙咸死了,可大司马还得选出来。刘秀让群臣推荐大司马人选,群臣的意见分成了两部分。
  文臣们大多都推荐景丹为大司马,武将们则大多推荐吴汉为大司马。景丹是河北名将,才华出众,让他治理地方,他是一把好手,让他领兵打仗,更是游刃有余。
  早在王莽时期,景丹就已经受到朝廷的重用,他做到了上谷郡二把手的位置。文臣们认为,大司马是全军表率,需文武双全才是,景丹是最适合的人选。
  武将们推举吴汉,原因就很简单了,能打啊!吴汉领兵作战,还从未有过失利的时候,这么一位常胜将军不做大司马,那么还有谁能配做大司马?
  文臣、武将对大司马的人选出现了分歧,争执不下,最后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刘秀身上,让刘秀来定夺此事。
  说起来,吴汉和景丹的能力都很出众,两人也都可胜任大司马,论仁德,景丹要强过吴汉,论功绩,吴汉又要强过景丹。
  刘秀思前想后,沉默了许久,方开口说道:“无论是治军还是声望,子颜和孙卿不分伯仲,皆可胜任大司马之职。不过子颜有建策之功,且先后诛杀苗曾、谢躬,并收编他二人的部下,就功绩而言,子颜更大,故,我以为子颜当为大司马!”
  听闻这话,吴汉强压心中的激动,立刻起身离席,向前叩首。
  刘秀继续说道:“按照旧制,骠骑大将军与大司马职位相当,我以为,子颜为大司马,孙卿可为骠骑大将军!”
  景丹闻言,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急忙离席,向前叩首。
  刘秀环视在场众人,含笑问道:“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群臣异口同声道。
  刘秀笑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此事就这么定了吧!”
  吴汉和景丹再次向前叩首,异口同声道:“谢陛下隆恩!”
  确定下来的三公,邓禹为大司徒,吴汉为大司马,王梁为大司空。
  而后,刘秀又封,贾复为执金吾,岑彭为廷尉,耿弇为建威大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
  除此之外,还有冯异为孟津将军,盖延为虎牙将军,坚镡为扬化将军,刘植为骁骑将军等等。
  把群臣都加封完,群臣一同向刘秀叩首谢恩。
  刘秀称帝后,并没有立刻定都,只是暂时住在高邑。他暂住高邑期间,首先派人把身怀六甲的郭圣通接过来,另外又派人去南阳,接阴丽华来河北。
  当然,刘秀也没忘记自己的大姐和小妹。他派人去到宛南的白水村,接大姐刘黄来河北,然后又派人给李通送去书信,邀请李通带上他的妻子,也就是刘秀的小妹刘伯姬,来河北任职。
  刘秀的大姐刘黄,其实是个挺苦命的女人,父亲过世得早,她得抚养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后来他们被叔父刘良收养,可刘良就只个小县令,家里远没到大富大贵的地步,一下子增添了这么多口人,生活变得很是拮据。
  大姐为了不给叔父家添麻烦,才主动随母亲去到白水村居住,以务农为生。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刘黄总算是时来运转,刘秀做了皇帝,她这个村妇,也一跃成为一国之公主。
  李通和刘秀算是老朋友了,两人一同在汉中平蛮,后来一同起事,一同征战,只不过刘玄的称帝,打乱了这一切。
  由于李通的堂兄弟李轶、李松,都是刘玄的心腹,所以刘玄对李通还是不错的,大封异姓王的时候,把李通也捎带上了,封李通为西平王,还让李通镇守荆州。
  阴丽华能在南阳安然无事,固然和邓奉的竭力保护有关,但也离不开李通的庇护。
  收到刘秀的书信后,李通喜出望外,连犹豫都没犹豫,什么官职、王爵爵位,统统都不要了,带上全家老小,直奔河北而去。
  李通来的是最快的,和刘秀在高邑相见。
  刘秀和李通、刘伯姬已有两年没见,甚至连李通和刘伯姬的婚礼,他都没能去参加,不是他不想去,而是当时他被刘玄软禁着,根本走不了。
  此时看到李通和刘伯姬宛如一对璧人,虽然一路北上,风尘仆仆,但看得出来,李通的日子过得不错,把小妹也照顾得很高,疼爱有加,刘秀心中感慨万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3/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