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5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6/1156

  以前许多参加起义军的农民,在被刘秀军活捉之后,都被放回家乡。这些人回到自己的家园,又开始重新种地,以前许多荒废的田地,现在又能看到了庄稼。
  刘秀对此还是颇为高兴和自豪的。路经魏郡时,刘秀情绪高亢,与阴丽华各骑一匹马,并肩同行。
  他指着路边的庄稼,乐呵呵地说道:“以前这里的耕地,皆已荒废,村子里的人,也都跑得无影无踪,现在,总算是又有人回来种地了!”
  看着刘秀脸上的笑容,阴丽华也乐了,说道:“这都是阿秀的功劳!”
  刘秀仰面而笑,摆了摆手,意味深长地说道:“如果有安生的日子可过,还有谁愿意提着脑袋去造反,去过刀口舔血的生活。”
  自他称帝以来,曾多次下诏,释放奴隶,并且规定,凡任意杀伤奴隶者,皆可治罪。
  刘秀所施行的政策,看起来和王莽的政策似乎也没什么两样,都是要废除奴隶制度。
  可是朝廷的一项政策推行下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王莽施行的废除奴隶政策,由于其它政策的执行不利,导致全国的奴隶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许多底层百姓生活不下去,怎么办?只是卖妻卖子,贱卖为奴。
  在全国那么多反莽的起义军里,奴隶都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团体。王莽一心要废除奴隶,但最反王莽的,又恰恰是奴隶,不得不说,这太讽刺了。
  刘秀正是便吸取了王莽执政时的教训,在废除奴隶的同时,分耕田地,大幅削减赋税,百姓们只要肯劳作,不仅能活得下去,还能生活得很好。
  如此一来,整个社会的劳动力便得到充分的调动,耕种全面复兴,荒废的百业,也都跟着渐渐复苏。
  眼下魏郡,乃至整个冀州、幽州,以及河内、河东、河南,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看到大片的良田恢复耕种,刘秀心情大好,回头向后面招招手。李通和龙渊催马上前,异口同声道:“公子!”
  刘秀问道:“前方是何地?”
  龙渊说道:“前面是馆陶。”
  刘秀哦了一声,对身边的阴丽华笑道:“当初,我军正是在馆陶击败了铜马,又是在馆陶和清渊之间,劝降了二十万众的铜马!”
  也正是在这一战之后,让刘秀拥有了一个‘铜马帝’的美名。
  看着刘秀脸上流露出来的骄傲,阴丽华也是与有荣焉。她说道:“此战,丽华虽未在夫君身边,但也能想象到,这一战的波澜壮阔。”
  李通不解地问道:“当时陛下……公子的大军也没有二十万,怎么能逼得二十万的铜马军投降呢?”
  刘秀一笑,说道:“此战,君然功不可没啊!”
  岑彭投靠刘秀以来,出手的次数不多,但每次出手,都能起到奇效。
  他劝降清渊城,导致铜马军走投无路,只能向刘秀军投降;岑彭只身进入洛阳城,劝降朱鲔,以朱鲔为首的二十万众洛阳军向刘秀缴械投降。
  只这两件事,不知让刘秀军少伤亡了多少人,又平添了多少的生力军?刘秀的天下,就是靠着这些得利的部下们,一点一点打下来的。
  他们正往前走着,只见前方的道路上聚集了好多的人。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刘秀对阴丽华说道:“丽华,你先回车上。”
  阴丽华向前面望了望,有些担忧地说道:“夫君多加小心!”
  “嗯!”刘秀点下头,目送着阴丽华坐回到马车里,他继续催马前行。
  道路上,有一群手持长矛、棍棒的汉子在拦路设卡,为首的一人,皮肤黝黑,一脸的络腮胡,短眉毛,向上立着,下面一对大环眼,闪烁着咄咄逼人的凶光。
  黑脸大汉双手掐着腰,站在道路的中央,冲着被堵住去路的百姓们大声嚷嚷道:“我们五校军,一向是帮着百姓打官军的,我们和官军拼死拼活,你们是不是也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啊?”
  说着话,他手指着一名穿着麻衣麻裤的庄稼汉,说道:“你,愿不愿意加入我们五校军?”
  那名庄稼汉是运粮到馆陶城贩卖的。看到黑脸大汉指向自己,他吓得缩了缩脖,连连后退。
  现在刘秀称帝,河北这里施行的都是刘秀的政策,官府征收的税赋很低,百姓们在缴纳了赋税后,剩下的收成,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可以卖掉,换些日常所需的用品。既然有安稳的好日子可过,为何还要加入起义军去和官府拼命?
  见庄稼汉一个劲的后退,黑脸大汉气不打一处来,他快步上前,一脚将庄稼汉踹翻在地,怒骂道:“没用的东西!”
  说着话,他向左右喝道:“将其拿下,带过去!”
  随着话音,立刻有两名大汉走到庄稼汉近前,将其从地上拽起,拖着他向路边走去。
  在路边,还有数十名百姓打扮的青年坐在地上,周围有几名端着长矛的汉子在看押着他们,看得出来,这些百姓都是路过这里,被他们抓下的壮丁。
  刘秀在河北称帝后,愿意加入起义军的人数已经大幅缩减,反而起义军的内部,不断出现逃兵。
  为了维持自己的兵力,起义军也不得不采取强硬的手段,四处抓捕壮丁,来补充自己的兵源。
  这里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这种事情在河北各地都在普遍发生,只不过被刘秀一行人恰巧撞见,还是第一次。
  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李通怒火中烧,低声说道:“公子,这些贼军,肆意妄为,简直无法无天,可恶至极!”
  原来都是五校军余孽!刘秀眯了眯眼睛。
  当初五校军也是有数十万之众,在上谷郡,被耿况重创了一次,后来在真定,又被贾复重创了一次,现在五校军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其残部逃窜到魏郡和清河郡一带,其行径与以前相比,非但没有收敛,反而越发暴虐,四处抢掠,以前他们还只是抢钱、抢粮,现在连人都要抢。
  黑脸大汉目光一转,又看向另一名如同村夫打扮的庄稼汉。这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斗笠遮挡住大半的脸,只露出鼻尖和刚毅的下颚。黑脸大汉走到他近前,上下打量一番,用剑鞘在他头上的斗笠敲了敲,问道:“你呢?愿不愿意加入我们五校军?”
第五百五十九章
路上巧遇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豪杰又岂与贼军为伍?”那人开口说道。
  黑脸大汉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勃然大怒,他猛然挥手,用剑鞘直接打掉那人头上的斗笠。
  随着斗笠掉落,这人的模样也随之显露出来。
  他三十左右岁的年纪,古铜色的皮肤,天庭饱满,细眉狭目,鹰钩鼻子,唇薄如剑。
  此人的长相称不上英俊,倒也不难看出,但却给人一种阴森森、冷冰冰之感,尤其是一对细长的眼睛,波澜不惊,仿佛一潭死水,看人的时候,射出两道幽光,让人打心底里生出死死的寒意。
  看清楚这人的长相,黑脸大汉怔了怔,紧接着,他将剑鞘压在对方的肩膀上,一边拍打着,一边阴阳怪气地说道:“竖子口出狂言,我看你是不想活了!”
  那人也不说话,犹如深潭般的眼眸就那么直勾勾地看着黑脸大汉。
  倘若对方服个软,黑脸大汉或许也就作罢,可对方是这样的态度,他自觉被扫了面子,下不来台,冷声说道:“你想死,老子今天就成全你!”
  说话之间,他把手臂向回一收,作势要拔剑。
  结果他的剑只拔出一半,忽觉得手臂一嘛,随着啪的一声,拔出小半的剑身又退回到剑鞘里。
  黑脸大汉睁大眼睛,下意识地向自己的左右看了看,然后难以置信地看向对面的那人。
  那人缓缓开口说道:“不要动不动就拔剑!剑若出鞘,必要见血!”
  黑脸汉子眼中顿时闪现出两团怒火,怒声吼道:“今日老子活劈了你!”说着话,他又要拔剑,结果这次他连三分之一的剑身都未拔出来,人已向后倒飞了出去。
  噗通!黑脸大汉足足摔出三米开外,才一屁股坐到地上,然后贴着地面,又向后倒滑出半米多远,身子才算停下来。
  此时再看黑脸大汉,黑脸都快被憋成了红脸,在他的小腹处,多出一只清晰的鞋印。
  他挣扎着还想起身,可是人根本没能站起来,跪在地上,哇的一声吐出口老血。
  他一手支着地,一只手缓缓抬起,指向那名蓑衣汉子,从牙缝中挤出一句:“给我……杀了他!”
  与黑脸大汉一起的几名汉子,如梦方醒,其中的四名大汉,两人端着长矛,两人提着棍子,箭步流星地向蓑衣汉子冲了过去。
  他们冲上来的快,倒下的更快,是被蓑衣汉子连续甩出的四脚硬生生踹出去的。
  噗通、噗通——
  四名大汉,几乎同时仰面朝天地倒在地上,紧接着,哇哇哇的各喷出一口血水。
  蓑衣汉子是如何出的脚,他们谁都没看清楚,即便是位于人群后面的刘秀等人,也只是隐隐约约地看了个大概。
  此人好高强的武艺!看到蓑衣汉子的出手,就连龙渊、龙准、龙孛以及虚英、虚庭、虚飞等人都禁不住绷紧了神经,不约而同地向刘秀这边靠拢过来,将他保护在其中。他们六人竟一同流露出如临大敌的姿态,这是刘秀以前也很少见到的情况。
  蓑衣汉子十分敏锐,似乎感受到背后的气息不同寻常,他半转回头,向后扫视了一眼。
  刘秀等人都骑着马,即便站于人后,也格外醒目。蓑衣汉子的目光从他们身上一扫而过,那一瞬间,龙渊等人都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蓑衣汉子的目光并没有在他们身上多做停留,因为又有十数名大汉各持家伙,向他冲了过来。
  其中一人手持长矛,分心便刺,蓑衣汉子的手随意向外一挥,手指探出,指尖正弹在矛杆上,就这么一弹之力,让平刺过来的长矛顿时沉了下去。
  噗的一声,长矛刺在地面上。持矛的大汉大惊失色,还没等他拔矛再攻,蓑衣汉子的脚已然点在他的小腹。
  咚!这位也倒飞了出去,摔出三米开外,身子在地上佝偻成一团。蓑衣汉子双手背于身后,身形一晃,闪入人群当中,根本没有出手,只是双脚向外连踢。
  他每一次的出脚,都能精准地踢中一人的肚子,只眨眼工夫,围攻上来的十数名大汉皆趴到地上,一个个抱着肚子,疼得满地翻滚,惨叫声不断。
  到目前为止,这人算是刘秀所见过的,武艺最精湛的一位。他不同于吴汉、贾复、铫期、马武、盖延等那些的猛将,他不是以力制敌,完全是靠着精湛的武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让敌人丧失战斗力。
  把这十几名五校军的军兵全部打倒,蓑衣汉子看向四周的百姓,说道:“大家快走吧……”
  他话音未落,忽听一声怒吼:“谁都不许走!”刚刚被他踹得吐血的黑脸大汉颤巍巍地从地上站起,他站在那里,两条腿都在不停的打颤,身子亦是摇摇欲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6/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