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5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9/1156

  刘秀抬手点了点董宣,气得半晌没说出话来。过了好一会,他深吸了两口气,说道:“你不是把张范乱棍打死的吗?来人,将董宣杖毙于殿内!”
  一直站在一旁,沉默无声的伏黯抬头看看刘秀,欲言又止。伏黯和董宣并没有私交,不过他对董宣这个人的印象很好,刚正不阿,执法森严,这样的人被处死,对朝廷而言,可算是莫大的损失。
  他想劝说几句,但看天子正在气头上,他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陛下对湖阳长公主这位皇姐,可是敬重得很,这次长公主受了这么大的委屈,陛下不可能不为长公主出头,不然的话,皇家的威严何在?
  再者说,这次董宣也的确是做得有些过头了。
  把人从公主的马车里硬拽出来,再当着公主的面,把人给活活打死了,就凭他的所作所为,没有被满门抄斩,已算是陛下仁慈了。
  刘秀一声令下,站立两旁的羽林卫齐齐喊喝一声,各提着木杖,向董宣走过去。董宣环视左右,而后抬头看向刘秀,大声说道:“陛下,请听微臣一言!”
  看着冲着自己,梗梗着脖子的董宣,刘秀都差点气笑了,他点了点董宣,说道:“说!你还有什么话,现在就给我都说出来!”
  董宣说道:“陛下英明神武,使得大汉江山,得以复兴,可天下十三州,陛下只占十之二、三,大业未成之际,却放纵家奴,草菅人命,暴虐于此,世人离心,陛下之大业,岂不要半路夭折?微臣只区区一洛阳令,死不足惜,但汉家江山夭折于此,微臣痛心!”
  说到这里,董宣猛然站起身形,昂首说到:“不用烦劳陛下杀微臣,微臣自裁就是!”
  说着话,董宣腰身向前一弯,冲着一旁的大殿柱子,一头撞了过去。
  伏黯看得清楚,吓了一跳,想都没想,直接把腰间的挂着的印绶拽了一下,手臂向外一挥,甩了出去。印绶正打在董宣的膝弯处,让董宣奔跑出去的身子一踉跄。
  他虽然未能阻止董宣,但把董宣撞柱子的力道卸掉了不少,即便如此,大殿里还是响起咚的一声闷响,董宣脑门结结实实地撞在柱子上,只顷刻之间,鲜血从他脑门流淌出来,把他的大半张脸都染成血红。
  见状,刘秀忍不住站起身形,手指着在场的羽林卫,大声喝道:“拦住他!快拦住他——”
  在场的羽林卫纷纷把手中的木杖扔掉,一拥而上,把还想挣扎着爬起,继续撞柱子的董宣给死死摁住。
  董宣刚才的那番话,有打动到刘秀,也让刘秀心中感触极大。董宣欲撞柱自尽,更是让刘秀大吃一惊,也让他意识到,董宣这个人,自己绝不能杀。
  他从御座上走下来,到了董宣近前,低头仔细看看,好家伙,头破血流。他禁不住在心里挑起大拇指,赞叹一声真狠啊!董宣不仅是对旁人狠,对他自己也够狠。
  如果不是有伏黯及时拦了他一下,他是真打算把自己的脑袋撞碎啊!
  刘秀背着手,在董宣面前来回走动。董宣则被两名羽林卫扶着,坐在地上,眼睛瞪得滚圆,身子一动也不动,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被撞傻了。
  走了好一会,刘秀才停下脚步,转头说道:“张昆!”
  “奴……奴婢在!”张昆回神,急急答应了一声。像董宣这样的狠人,张昆以前也没见过,今天他算是开了眼界。
  刘秀皱着眉头,又瞧瞧董宣,轻叹口气,说道:“你去把长公主请过来。”
  “是!陛下!”张昆应了一声,一溜小跑的出了大殿。时间不长,刘黄在两名贴身侍女的搀扶下,走了进来。
  看到满头满脸都是血的董宣正坐在大殿里,刘黄的脸上露出一缕得意之色。这就是和自己作对的下场!董宣也不看看自己是谁,她可是长公主,天子的亲姐姐!
  刘秀说道:“大姐,刚才,我已经重重地惩处了董宣,张范之事,就到此为止吧!”
  刘黄先是一怔,紧接着皱起眉头,说道:“陛下,董宣还活着!”言下之意,阿秀,你不是应该杀了他吗!
  刘秀苦笑,杀董宣,他现在还真舍不得!这么个一根筋,又硬骨头的官员,满朝文武,还真找不出来几个。
  杀董宣,如同朝廷在自残。他不好意思向大姐解释什么,转头看向董宣,沉着脸说道:“董宣,你还愣在这里作甚?还不过来向长公主赔礼认错!”
  董宣终于回魂,呆滞的目光也有了神韵,他先是看看刘秀,又瞧瞧刘黄,跪坐在地,一声没吭。
  刘黄气得七窍生烟,气呼呼地看向刘秀,不满地说道:“陛下!皇帝!你也看到了,董宣直到现在还不知悔改!”
  刘秀一个头两个大,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董宣,眼中都快着火了。我现在已经不杀你了,只要你去想公主服个软,认个错,这还不行吗?
  对于死脑筋的董宣,伏黯都忍不住扶额。
  他走上前来,向手下人使个眼色。有机灵的羽林卫立刻会意,几乎是架着董宣,走到刘黄近前,然后把他强行摁跪在地,压着他的脖子,让他给刘黄磕头认错。
  董宣双手往地上一撑,就是不肯低头,更不肯磕头认错。两名羽林卫,使出了全力压着他的脖子,硬是没能把他的脑袋摁到地上。
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补
  董宣宁死都不肯给刘黄磕头认错,最后连刘秀都拿他没辙了,向两名羽林卫挥了挥手,示意二人不用再逼董宣。
  他轻叹口气,说道:“先把董宣带至偏殿,把头上的伤口包一包。”
  伏黯快步上前,来到董宣身边,架着他的胳膊,把他从地上拽起,然后搀着他,快步向外走去,同时又向周围的羽林卫使个眼色,人们纷纷捡起庭杖,跟着伏黯和董宣,鱼贯走出大殿。
  到了外面,伏黯忍不住松了口气,看着董宣,意味深长地说道:“董县令,今日你可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啊!”
  陛下一向重情重义,对家人,更是好的没话说,这次董宣竟然招惹上长公主,而且还是对长公主如此的不敬,伏黯都以为董宣这次死定了,没想到,陛下最后竟然压下了火气,饶了董宣一命。
  董宣听闻伏黯的话,正色说道:“下官无错!既然无错,下官又为何要认错!下官可以死,但绝不会厚颜无耻的做出违心之举,摇尾乞怜!”
  伏黯看着一本正经的董宣,差点笑出来,也不知道该骂董宣死脑筋,还是该赞他运气太好。
  他也就是在洛阳,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当官,倘若换成在旁人手下做官,以董宣这一根筋直肠子的性格,都不知道要死上多少个来回了。
  他叹口气,拍了拍董宣的胳膊,说道:“走吧!我帮你包扎下伤口!”
  董宣恍然想起什么,倒退两步,毕恭毕敬地向伏黯深施一礼。伏黯一怔,不解地问道:“董县令这是作甚?”
  “刚才多亏光禄勋出手相救,下官多谢光禄勋的救命之恩!”董宣并非不明事理,不知好歹的人,一码归一码,伏黯救了他,他就得向人家真诚道谢。
  伏黯笑了笑,摆手说道:“并非是我救你,而是陛下在救你!”
  董宣正色说道:“陛下乃明君圣主,自然不会残害忠良……”
  “行、行、行!”伏黯打断董宣的话,摆手说道:“我们去包扎伤口!”他带着董宣,向偏殿走去。
  正殿内。刘黄难以置信地看着刘秀,问道:“阿秀,你就这么把董宣放了?”
  刘秀摊着双手,无奈地说道:“不然,又如之奈何?”
  刘黄气鼓鼓地看着刘秀,眼圈一红,哽咽着说道:“当年阿秀不为官,尚且敢收留逃犯,官府不敢前来抓捕,现在阿秀贵为天子,却反而不如从前。”
  说到这里,刘黄还伤感地用袖口擦了擦眼角。
  当年把逃犯收入家中,养成门客的人是刘縯,而非刘秀,不过刘秀一向和大哥穿一条腿裤子,说此事和刘秀有关,倒也没错。
  听着大姐的抱怨,刘秀叹息一声,苦笑道:“大姐,做天子,和做百姓不一样啊!”
  做百姓,只要胆子够大,便可以为所欲为,但做皇帝,有许多方面需要考量,有许多因素需要顾虑。
  刘黄自然也能看出刘秀的为难,但她就是觉得心有不甘。堂堂公主,皇亲国戚,凭什么被一个外臣如此欺负,而且这个外臣还只是个县令。
  刘秀是好话软话说了一好大通,才总算让刘黄渐渐消了火气。而后他又令内侍,取了内府的许多金银珠宝,送于大姐,这才让刘黄作罢,回了公主府。
  送走大姐,刘秀再次召见董宣。现在,董宣脑门的伤口已经被包扎好,缠着好厚一圈的绷带,不过精神头很好,一点也不像头部受伤的样子。
  看着神清气爽,步伐矫健的董宣走进大殿里,刘秀哭笑不得,这次他对董宣的态度软化了许多,说道:“董县令奉公严法,做得很好!”
  董宣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说道:“微臣只是行分内之责,不敢受陛下夸奖!”
  看着叩首的董宣,刘秀立刻想到刚才董宣在大姐面前,死活不肯磕头赔罪的样子。他令张昆取来笔墨,在帛召上唰唰唰的写下三个大字:强项令。
  写好之后,刘秀乐呵呵地让张昆把帛召送给董宣。后者接过来,定睛一看,面露喜色,再次向前叩首,大声说道:“微臣谢陛下赏赐!”
  强项令的意思就是,脖子非常硬的县令!打死不低头,宁死不叩首。
  董宣对于天子赐给自己的这个封号,欣然接受,恨不得马上回到县府,把天子赐的帛召裱起来,挂在县府的大堂上。
  见董宣看了自己送他的封号,喜形于色,刘秀也忍不住笑了出来。他又令张昆从内府提出三十万钱,重赏董宣。
  董宣的为人,值得敬佩,而刘秀的心胸,则更加令人敬佩。董宣得罪了刘秀的大姐,把刘黄气得跑进皇宫里告御状,又哭又闹。
  刘秀最终非但没杀董宣,反而还赐了董宣强项令的封号,另外又奖赏他三十万钱。像董宣这种性情的官员,能遇到刘秀这样的皇帝,也的确是他的运气好。
  对于刘秀赐的封号,董宣欣然接受,对于刘秀嘉奖的三十万钱,董宣是一钱都没留下,带回到县府,全部分给了县府的官员和衙役。
  刘秀不杀董宣,反而还大大嘉奖了董宣,当然也有他自己的考量。
  其一,董宣严格执法,做得并没错,倘若因此杀了董宣,这完全是昏君所为。其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业未成,急需天下归心,绝不能因为一个家奴,而让汉室法度蒙尘,失了民心。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秀的性情偏柔和,能不杀的人,他会尽量不杀,能不严惩的人,他会尽量将其放掉,这样的性格,会被人夸赞仁义,宽宏大量,但一味的宽松,也很难治理好国家。
  所以刘秀需要有一批官员能和他的性情进行互补,而能和他性情互补的官员,那绝对都是酷吏。
  董宣便是酷吏当中的典型。心狠手辣,铁面无私,冷酷无情,无论是谁,只要触犯了法度,犯在他的手里,那就只有一个结果,一切皆依法来办,找谁都没用。
  所以说,董宣在洛阳任职期间,没人会去官府击鼓鸣冤,做官都做到了这个份上,恐怕连后世的包拯也比不过他。
  当然,董宣之所以能在权贵遍地的洛阳做到铁面无私,严行法度,也全靠有刘秀这个天子在他的背后撑腰。
  说白了,这君臣二人,就是一个做红脸,一个做白脸,一个在幕前,一个在幕后,一个严,一个松,一个狠,一个柔,配合得那叫一个张弛有度。
  有刘秀这么一个深明事理又开明大度皇帝治理,洛阳乃至汉室天下,想不兴盛也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9/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