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6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2/1156

  他和刘秀的身世很像,都是幼年丧父。区别是,刘秀被叔父刘良收养,而朱祐随着母亲,回到刘氏的娘家。
  朱祐的母亲和刘秀同宗,之间常有走动,朱祐也经常跟着母亲,来舂陵拜访亲戚。他和刘秀年纪相仿,当时又都是小孩子,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为最要好的玩伴。
  两人在舂陵,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长大后,又一同去长安求学,成为同窗,再后来,朱祐跟着刘秀,一同揭竿而起,造了王莽的反,这么多年来,两人不离不弃,相互扶持,感情之深厚,远非旁人能比。
  此时,看到一向乐天,没心没肺的朱祐放声大哭,刘秀眼圈也红了,一手搂着朱祐的脖子,一手拍着他的后背,在他耳边低声说道:“是我让阿祐受委屈了!”
  朱祐闻言,更是泣不成声。他本以为自己这次这么丢脸,陛下肯定会责骂自己,可见面后,陛下非但没有一句埋怨,反而还把自己被俘的过错揽到他自己身上。
  过了好一会,刘秀的心情才渐渐平复下来。他放开朱祐,先是揉了揉红彤彤的眼睛,接着又拍了拍朱祐的肩膀,乐呵呵地说道:“好了好了,别哭了,阿祐这不是平安无事地回来了吗?都多大了,还像小时候一样!”
  朱祐老脸涨红,抬头看眼刘秀,紧接着又羞愧地低下头。刘秀笑道:“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我以前败过,这次阿祐也败了,我这心里,倒是舒服了不少啊!”
  听闻这话,朱祐边抹着眼泪,边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刘秀对朱祐的感情,不会因为他战败了,被俘了,而发生任何的改变。同患难,难,同富贵,更难。刘秀做人不忘本这一点,的确是难能可贵。
  在场的众人,看着先是相拥而泣,而后又破涕为笑的君臣二人,心中亦是连连感叹,陛下和朱祐的感情,是真的深厚啊!
  就连对刘秀和朱祐都喜欢不起来的邓奉,在旁看着亦是羡慕不已。
  直到这个时候,刘秀目光一转,才看向邓奉。此时的邓奉,上身赤膊,被五花大绑着,看着他这副模样,刘秀扬了扬下巴,似笑非笑地道:“元之近来可好啊?”
  他这话,既有胜利者的居高临下,也有对邓奉不自量力的嘲讽。邓奉吞了口唾沫,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说道:“罪臣愧对陛下隆恩,特来向陛下……负荆请罪!”
  刘秀对邓奉的感情很复杂,按理说,有邓晨这层关系在,他两人之间的感情应该非常亲近才对,不过又因为阴丽华的关系,两人的交情,又始终没能达到交心的地步,始终存在个心结。
  即便有心结,刘秀在面子上还是过得去的,封邓奉为破虏将军,对其委以重用。可邓奉对他的回报,则是狠狠打了他一记耳光,在南阳起兵造反。
  还是那句话,不管邓奉是因为什么原因造的反,总之,他是造刘秀的反,而刘秀并没有亏待过邓奉。站在刘秀的角度上来看,邓奉此举,就是恩将仇报。
  杀邓奉,有太多的关系存在,刘秀下不了这个狠心,放了邓奉,刘秀还没有宽容大度到,人家都造了自己的反,他还能不当回事,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刘秀凝视着跪在地上的邓奉,久久都是一言不发。
  这时候,吴汉突然跨步出列,向刘秀拱手说道:“陛下,邓奉于南阳造反,导致南阳战祸不断,生灵涂炭,微臣以为,陛下当处死反贼,以儆效尤!”
  邓奉身子一震,缓缓抬起头来,看向吴汉的眼神就如同淬了毒似的。
  对上邓奉的眼神,吴汉眼中的杀机更盛,此贼断不可留!
  没等刘秀说话,严光拱手说道:“陛下,邓奉主动来降,说明已有悔悟,还望陛下看在往日的情分上,饶过邓奉这一次。”
  耿弇出列,拱手说道:“臣启陛下,反贼若不能诛灭,此先例一开,以后岂不人人都要效仿?”
  吴汉和耿弇,一个是渔阳郡官员出身,一个是上谷郡官员出身,两人以前的交情就好,投靠到刘秀之后,这两位,就差没穿一条腿的裤子了。
  朱祐看看吴汉和耿弇,再瞧瞧邓奉,向刘秀躬身说道:“陛下,邓奉乃柱天都部之元老,当年追随大哥,南征北战,立功无数,陛下不看旁人的面子,也得看大哥的面子啊!”
  一直以来,朱祐和刘秀一样,都叫刘縯大哥。他们虽不同姓,但之间的感情,也和亲兄弟差不了多少。
  邓奉没想到,朱祐竟然会真的帮自己说话。他看向朱祐的眼神,柔和了许多,其中也隐隐含着感激之情。
  吴汉和耿弇,都主张杀邓奉,严光和朱祐,则主张放过邓奉,刘秀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挥手说道:“先将邓奉收押起来!”
  伏黯答应一声,挥手叫过来两名羽林卫,将跪在地上的邓奉拉起,带走。
  吴汉见状,面露急色,说道:“陛下,邓奉绝不能放啊!”
  许多将官也跟着出列,齐齐跪地,向刘秀进谏道:“陛下,我军有多少弟兄亡于邓奉之手?倘若邓奉不死,军中弟兄,心中怨气难平啊!”
  坚镡也跪地进谏道:“陛下,佞臣贼子,断不可留,否则后患无穷尽!”
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为难
  但凡是亲历南征的汉军将士,无不对邓奉恨之入骨,一想到那么多的同袍兄弟战死在南阳,将士们就恨不得把邓奉碎尸万段。
  而且吴汉的态度十分明确,就是要杀邓奉,将士们也都愿意卖大司马一个顺水人情。
  刘秀看看跪下一片的众将,他目光一转,又看向邓禹,问道:“仲华,你以为呢?”
  邓禹和邓奉之间没有私怨,而且两人还是本家,对邓奉到底是要杀还是要留,邓禹一直没做过表态。
  现在陛下问到自己的头上,邓禹无法再继续保持沉默。
  他琢磨了一会,说道:“微臣以为,邓奉之罪,诛灭九族亦不为过,但邓奉又的确有功于汉室,故,暂时收押邓奉,带回洛阳,再做商议,微臣以为十分稳妥。”
  邓禹这是在打太极,他的话说了等于没说,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邓禹也的确不太好做出表态。
  邓奉和汉室的关系错中复杂,一层套着一层。他若说该杀邓奉,会得罪一批人,他若是不该杀邓奉,同样会得罪一批人。
  邓禹思前想后,觉得自己还是别做这个出头鸟了,毕竟现在他自己的头上还顶着一大堆的弹劾呢。
  他会打太极,刘秀也会接太极,后者顺着邓禹的话说道:“是啊,要如何处置邓奉,还是等回到洛阳之后再议吧!”
  就内心而言,刘秀是不愿意杀邓奉的,而且他也向严光承诺过,只要邓奉肯主动投降,他可饶邓奉一命。
  刘秀为人,一向看重诚信,对严光这样的至交,他更不愿意出尔反尔。
  随着邓奉的投降,这场爆发在南阳,耗时将近一年的战争,终于宣告结束。
  占据南阳,沆瀣一气的邓奉势力、延岑势力、董訢势力,被御驾亲征的刘秀,一举击败,土崩瓦解。
  南阳之战过后,董訢率部投降,延岑败逃南郡,邓奉率部投降,以刘秀为首的洛阳朝廷,于建武三年,公元二十七年,正式收服了南阳。
  经过这么多年的天灾人祸,南阳早已是千疮百孔,刘秀在南阳施行了一系列的利民政策,帮助南阳复兴百业,休养生息。
  因为南阳是帝乡的关系,建武朝廷中的王侯、功臣,很多都是出自于南阳,现在南阳被收服,朝中这些南阳贵胄们也纷纷回到家乡,在南阳置业置地。
  刘秀时期,汉室江山有两个地方是最难治理的,一个是洛阳,那里是帝都,全国权贵聚集的地方,另一个就是南阳,这里是帝乡,也是权贵云集之地。
  邓奉、延岑、董訢在南阳的作乱被平定,但事情还远没有结束。
  刘秀等人回到中军帐后,纷纷落座。刘秀看向岑彭,说道:“君然!”
  “微臣在!”岑彭插手施礼。
  刘秀说道:“邓奉已降,邓奉军的残部,需要有人去接收,此事,就由君然你去处理吧!”
  稍顿,他又提醒道:“这些南阳的老兵,有愿意加入我汉军的,可编入我军治下,有不愿意加入我汉军的,可收缴其武器和甲胄,就地遣散就是。”
  岑彭点头应道:“微臣记下了。”
  刘秀和岑彭的对话刚告一段落,吴汉欠身说道:“陛下,邓奉造反期间,南阳各县,有不少人明里暗里的资助邓奉,也有不少人,心甘情愿的为邓奉做事,与朝廷为敌,微臣以为,诸如此类,都应进行清算才是。”
  听闻这话,刘秀沉默未语。岑彭想了想,躬身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大司马言之有理,这类心怀叵测,暗藏祸心之徒,当及早诛之,永绝后患!”
  见岑彭支持自己,吴汉底气更足,拱手说道:“陛下,南阳之乱,皆因有这些不臣于汉室的害群之马,陛下若对此类贼子心慈手软,日后,南阳还会再生祸端。”
  刘秀沉吟了一会,扬头说道:“严光、坚镡!”
  “微臣在!”严光和坚镡急忙起身,向刘秀躬身施礼。
  刘秀说道:“此事,就由你二人去处理吧!”
  看得出来,吴汉是一心想把这个差事争取过来,但刘秀不能如他的愿。
  吴汉对邓奉,那是恨之入骨,恨屋及乌,对于和邓奉有关系的一些人,吴汉是绝不会心慈手软的。
  如果真把这个差事交给吴汉去做,不知得有多少人要枉死在吴汉的手里。
  刘秀从来都不是个杀心重的人,南阳已经死了太多的人,现在战事已经结束,得饶人处且饶人吧!这也是刘秀决定让严光和坚镡去处理此事的主要原因。
  严光是修道之人,刘秀的性格就够柔和的了,严光比刘秀更柔和。不过让性情太过柔和的严光全权处理此事,也不太妥当,所以刘秀又想到了坚镡。
  坚镡为人公正,做事一板一眼,刚直不阿,他刚好可以弥补严光的不足之处,此事交给这一柔一刚两个人,再适合不过。
  见陛下没有把此事交给自己去处理,吴汉大失所望,他再次提起邓奉的事,说道:“陛下,邓奉乃南阳之乱的罪魁祸首,此贼断不可留,只要邓奉还活一天,南阳之隐患,就多存在一天啊!”
  见吴汉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要杀邓奉,严光眉头紧锁,说道:“大司马,邓奉肯主动投降,就表明他已有悔过之意!”
  吴汉嗤之以鼻,说道:“严先生,邓奉之所以会主动投降,是因为他已经走投无路,插翅难飞,不投降,就是死,他是迫不得已,才不得不投降!”
  “陛下以仁德治天下,才引来天下有识之士,竞相辅助陛下,仁德乃大汉之根基!”
  “严惩反贼,诛杀叛逆,这并不与陛下的仁德发生冲突!”
  吴汉和严光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不下。刘秀做出头痛的样子,揉了揉额头,向两人摆手说道:“好了,好了,我已经说过了,此事等回到洛阳再议!”
  见刘秀露出不耐烦之意,吴汉和严光不约而同地停止争辩,一同向刘秀躬身施礼,退回到自己的坐席。
  刘秀说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我也乏了,得回寝帐去休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2/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