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6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5/1156

  “微臣谢陛下隆恩!”刘隆神情激动,声音颤抖,向前叩首。
  细数洛阳朝廷的三路远征军,西征军应该说是最惨的,全军的主帅邓禹,非但没有得到奖赏,反而还把自己大司徒的头衔打没了,从大司徒降为右将军。
  南征军算是不好不坏,仗打得不顺,但也没付出太大的伤亡,大司马还是大司马,没有赏,也没有罚。
  唯一受到刘秀嘉奖的就是东征军,盖延由将军升为大将军,马武、刘隆、王霸,前二者都是都尉,后者是偏将军,现在也都被提正了,获得了正式的将军封号,捕虏将军、诛虏将军、讨虏将军。
  军中的主将、副将皆受到封赏,心中自然更加高兴。
  王霸起身后,向献宝似地说道:“陛下,臣等回京之时,把睢阳皇宫里的金银珠宝也都带了回来,现就放置在殿外……”
  他话音未落,马武啧了一声,不悦地说道:“睢阳的那个破宅子也能叫皇宫?普天之下,只有一座皇宫,就是在洛阳,在天子脚下,其它的那些,充其量叫行宫。”
  说完话,马武又瞪了王霸一眼。后者气恼地回瞪了他一眼,大声说道:“我一时口误罢了,陛下还没说什么,何须你来多嘴?”
  “你说刘永的住处是皇宫,就是对陛下的大不敬!”
  “对陛下敬与不敬,那都在心里,又岂能以一句失言做断定,我看你就是在无事生非,挑拨离间!”
  这两位,你一言我一语,各不相让,当着刘秀的面又吵了起来,刘秀听得脑仁疼。他转目看向一旁的盖延,后者摇头而笑,颇感无奈地说道:“平时就是这样。”
  刘隆在旁大点其头,表示盖延说得没错。
  刘秀禁不住哈哈大笑,好在他只参与了西征和南征,没有参与东征,不然这一天到晚的,非得被这两人吵死不可。
  他站起身形,边往外走边说道:“我们还是去看看你们从睢阳带回的宝物吧!”
  一听这话,马武和王霸二人果断的放弃争吵,跟在刘秀的身后,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刘永经营豫州多年,搜刮的金银珠宝不计其数,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也挺多。
  在大殿外面的广场上,放置着不下上百口之多的箱子。打开箱盖,阳光照射进去,都灼人的眼睛,里面当真是亮晶晶的,各种金银器皿,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珠宝。
  王霸打开好几口箱子,在其中的一个箱子里翻了翻去,找出来一只大大的锦盒,来到刘秀近前,把锦盒的盖子打开,里面装的是十二颗东珠。
  这十二颗东珠,不仅大如鸽子蛋,最稀奇的是,每颗珠子的颜色还不一样。
  有的是偏白,有的是偏黄,还有的偏红、偏黑。
  王霸正要讲述它的来历,马武把盒子接了过来,说道:“陛下,这十二颗东珠可是宝物,据说刘永当初为了凑齐这些,可是花费了重金啊!”
  刘秀好奇地从中拿出一颗,仔细看了看,果然是又大又圆,而且色泽均匀、柔和,这一颗珠子,便属世间罕见,能把这十二颗珠子凑到一起,堪称价值连城。
  他点点头,赞叹道:“的确是宝物啊!”这种东西,连刘秀都没见过,不得不令人感叹,刘永生活之奢华。
  刘秀把手中的珠子放回到盒中,又好奇地看向其它的宝物。对这些宝物,刘秀是稀奇归稀奇,但并不是很看重。
  他一连看了几口箱子,感觉里面的金银珠宝都差不多,便没有再往下看的欲望了。
  他对盖延、王霸、马武、刘隆四人说道:“你们先回府休息一下,梳洗一番,傍晚,来皇宫赴宴!”
  盖延、王霸、马武、刘隆四人齐齐拱手施礼,异口同声道:“微臣告退!”
  刘秀点了点头。等他们四人离开,刘秀又令内侍,宣少府朱鲔入宫,将这些金银珠宝全部收入府库。
  那一盒东珠,刘秀倒是没有收起来,另外,他又从这些宝物当中选了一顶凤冠和一只长命锁。
  凤冠看起来很大,好像很沉重的样子,实则是由金丝钩织而成,无论是放在手上,还是戴在头上,都让人感受不到沉重感。
  这顶凤冠的做工,可谓是巧夺天工,用金线勾勒出来的凤凰、仙鹤、花朵等,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那只长命锁是由纯金打造,上面镶嵌着七彩的宝石,做工精致,精美绝伦。
  刘秀令内侍,把凤冠送到长秋宫,把长命锁送给许汐泠。
  郭圣通是皇后,佩戴凤冠,再合适不过。许汐泠刚刚诞下刘秀的长女刘义王,给这位襁褓中的长公主配上长命锁,也再合适不过。
  刘秀对自己选的礼物还是很满意的。郭圣通看到刘秀派人送来的凤冠,欣喜不已,还把长秋宫中的大宫女们都叫过来,一同欣赏。
  这顶凤冠的价值不在于它耗费了多少金子,而是它的做工太精美,不知道得是什么样的能工巧匠能打造出如此精美的凤冠。
  就在众宫女们啧啧称奇的时候,其中有一人突然开口说道:“听说陛下送给阴贵人的是十二东珠。”
  郭圣通脸上的喜色顿是一僵,转头看向那名说话的宫女,问道:“什么十二东珠?”
  那名宫女身子一震,急忙屈膝跪地,说道:“婢子失言,请皇后恕罪!”
  “本宫在问你,什么十二东珠?”
  宫女小心翼翼地说道:“婢子也是听送凤冠的内侍说的……”随即,她把那盒十二颗东珠绘声绘色地向郭圣通描述了一番。
  听完宫女的话,郭圣通的好心情顿是消失得无影踪,陛下送给自己的凤冠,价值恐怕不还不如送给阴丽华十二颗珠子中的一颗吧!
  想到这里,郭圣通哪里还有半点好心情,一脸的阴郁,看着摆在桌案上的凤冠,她抬起手来,真想一巴掌将其打飞出去,不过,她终究还是没有这么做,只是厌烦地挥了挥手,说道:“把凤冠放起来吧!”
  郭圣通的一名心腹大宫女向其它人说道:“你们都先退下吧!”
  众宫女纷纷向郭圣通福身施礼,退出大殿。等他们离开,那位名叫翠儿的大宫女说道:“皇后也不必气恼,在婢子看来,这顶凤冠,可比那什么十二东珠贵重得多,普天之下,也只有皇后可以佩戴这顶凤冠!”说着话,翠儿将凤冠拿起,轻轻放在郭圣通的头上,喜笑颜开道:“皇后快看看,这凤冠戴上去有多美!”
  翠儿的话,倒是让郭圣通的心情舒缓了不少。她把住头顶的凤冠,向一旁指了指,翠儿步伐轻快地取来铜镜,跪在郭圣通面前。
  后者对照着铜镜看了看,还别说,戴上凤冠的她,整个人都显得雍容华贵了不少。
  她一会向左侧头,一会向右侧头,边照着镜子,边喃喃说道:“这顶凤冠的大小正合适,就像是工匠专为本宫量身打造的一样。”
  其实凤冠的后面是有带子的,可松可紧,谁戴了都会很合适。翠儿笑吟吟地说道:“皇后说的怎么那么对,这顶凤冠,就注定是皇后的!”
  她们说的是凤冠,实则暗指的是皇后的位置。翠儿笑道:“当年陪着陛下打天下的可是皇后,这顶凤冠,陛下不赐给皇后,还能赐给谁呢?”
  她这句话把郭圣通哄开心了,咯咯地笑了起来,看着头顶上的凤冠,怎么看怎么顺眼。
第七百四十二章
风波又起
  刘秀给郭圣通送了一顶凤冠,给阴丽华送了十二颗东珠,给许汐泠送了一条长命锁,算是给后宫的三位嫔妃都顾及到了。
  当天晚上,刘秀在皇宫里设宴,既是庆祝东征军的凯旋而归,也是为盖延、马武、王霸、刘隆等将士接风洗尘。
  这次宴会的规模很大,朝堂中,俸禄比两千石以上的大臣都有来参加,另外,大臣们的正妻,以及嫡子嫡女也都有受邀入宫。
  只不过男人们的宴席在前宫,女人们的宴席在后宫,男女不同席,这是正规宴会的规矩。
  宴会中,刘秀先是表彰了盖延、马武、王霸、刘隆等东征军众将士的功绩,当然,他也没忘邓禹的西征军和吴汉的南征军,对他二人及麾下将士也同样提出表彰。
  听闻刘秀的夸奖,邓禹和吴汉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人家东征军是连战连捷,凯旋而归,可自己呢?与东征军相比,可是要差上好大一截啊!
  刘秀的心情很好,几乎把军中的将士们夸了个遍。
  业已升任大司徒的伏湛微微皱起眉头,向刘秀欠了欠身,说道:“陛下,东征的战事虽然顺利,但贼首刘永尚在,陛下也不能不防啊!”
  大司空宋弘拱手说道:“大司徒言之有理,只要刘永尚存,东部郡县便难有安稳之日。”
  诸将本来都很高兴,可这两位说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众人的头顶上。刘秀眼帘低垂,淡然一笑,说道:“今日是庆功宴,可不议政务,只谈风花雪月就好。”
  说着话,刘秀看向一旁的张昆,说道:“可让舞姬入殿!”
  张昆躬身应了一声,正要宣舞姬入殿,伏湛正色说道:“且慢!陛下,微臣以为,当趁热打铁,及早铲除刘永,永绝后患才是!”
  宋弘接话道:“现在刘永逃到兖州,若是得到张步的大力支持,刘永在兖州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刘秀暗暗皱眉,今天他在皇宫举办宴会,既是庆功,也是想好好放松一下,可伏湛和宋弘一个劲的把话题往政务上引,这让刘秀也有些不厌其烦。
  他慢条斯理地说道:“此事,可等到明日早朝再议。”
  伏湛正色说道:“陛下,眼下正是铲除刘永的好机会,陛下万万不可错失良机啊!”
  还没等刘秀说话,东征军的将官之一庞萌开口说道:“不知大司徒所言的良机,又是何良机?”
  庞萌原本是谢躬的部将,后来谢躬被杀,庞萌便投靠了刘秀。庞萌这个人低调谦逊,颇受刘秀的赏识,他在刘秀这里原本担任侍中一职,盖延率军东征,刘秀把庞萌也派了过去。东征结束后,庞萌也受封为将军,封号为平狄,也就是平狄将军。
  虽说在军衔上,他和马武、王霸、刘隆这些将领持平,都是有封号的将军,但实际上,他的身份还是要差上一截。
  马武、王霸、刘隆都是有侯爵爵位在身的,马武是杨虚侯,王霸是淮陵侯,刘隆是竟陵侯,即便不拿俸禄,光拿食邑,也足够一家人锦衣玉食的了。
  伏湛看了庞萌一眼,没有理会,对刘秀说道:“陛下,刘永有豫州作为根基,张步还会以他马首是瞻,现在刘永失去了豫州的根基,张步对刘永,必生二心。微臣以为,陛下可派一得力之能臣,去往兖州,招抚张步,只要张步肯降我大汉,刘永势必成为俎上之鱼肉。”
  听完他这番话,盖延、马武、王霸、刘隆、庞萌等将相互看看,皆紧锁眉头。
  目前,刘永是失去了豫州根基,但忠于刘永的人还是有的,现在都在向兖州云集。
  另外,占据兖州的张步,肯接受己方的招降吗?己方得给他许下多大的重诺,他才肯降呢?
  他们想到的问题,刘秀也想到的。后者沉吟片刻,问道:“大司徒以为,派何人去招抚张步,最为稳妥?”
  伏湛正要说话,这时候,光禄大夫伏隆欠身说道:“陛下,微臣愿往兖州,招降张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5/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