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7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2/1156

  刘秀问道:“秦丰被困黎丘多久了?”
  “回禀陛下,已有数月!”
  刘秀沉吟片刻,问道:“黎丘城内的粮草可还充裕?”
  众将面面相觑。最终还是岑彭开口说道:“黎丘城内的粮草甚多,虽说田戎的数万兵马逃入黎丘,但以黎丘的屯粮来看,秦丰至少还能再坚持数月。”
  刘秀哦了一声,眯缝着眼睛,沉思一会,说道:“明日,我亲自去到城前,劝说秦丰归降!”
  仗打到这一步,秦丰已经没有胜算,可以说投降是秦丰唯一的出路。倘若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损一兵一卒的招降秦丰,刘秀愿意给他活命的机会。
  朱祐眉头紧锁地说道:“陛下,秦丰老贼冥顽不灵,只怕不会听进陛下的劝言。”
  刘秀笑了笑,语气轻快地说道:“只要秦丰还没老糊涂,他会选择投降的。”
  当晚,刘秀正在寝帐中休息,外面传来虚英的召唤声:“陛下!陛下!”
  刘秀从床铺上坐起,看看身边的阴丽华,还在熟睡当中,他披了件衣服,从寝帐中走出来。到了外面,他看眼难掩喜色的虚英,问道:“什么事?”
  虚英将手中的竹简递交到刘秀面前,面带笑意地说道:“陛下,东征捷报!”
  刘秀眼眸一闪,急忙把竹简接过来,展开细看,看罢之后,刘秀慢慢放下竹简,禁不住仰天长叹一声,说道:“天佑汉室,天佑我大汉江山!”
  这封奏疏,是由睢阳传过来的,吴汉亲手所写,内容很简单,东征军现已攻克睢阳,刘永业已被杀。
  吴汉和盖延,率领东征军,攻打睢阳,刘永坚守不出,拼死抵抗。
  汉军难以攻克睢阳,战事也随之被拖延了下来。最近,正是秋收时节,汉军在盖延的主张下,将睢阳周边的庄稼收割个精光。
  要知道睢阳被困数月,城内的粮草已所剩无几,就指望收割睢阳周边的麦子过活,现在汉军抢先一步,把麦子都抢光了,这下被困在睢阳城内的刘永军是彻底傻眼了,士气一落千丈。
  刘永也心知肚明,继续留守睢阳,只有死路一条。
  在被逼无奈之下,刘永选择率军突围,结果吴汉早就算到了刘永的这一招,趁夜出城突围的刘永军,中了汉军的埋伏,数万的大军深陷重围。
  在部将们的拼死冲杀之下,刘永总算是跑出重围,不过汉军穷追不舍,尤其是吴汉和盖延两名主将,亲自上阵,各率骑兵,兜着刘永的屁股追杀上来。
  刘永的部下早已是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没剩下多少人,眼瞅着汉军骑兵追杀上来,己方要全军覆没,刘永的部下庆吾劝他投降。刘永勃然大怒,一边斥责庆吾,一边用马鞭子抽他。
  庆吾被打得心灰意冷,自己和兄弟们为了刘永,与汉军浴血奋战,结果到头来,刘永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
  被刘永打骂的庆吾怒极攻心,直接一挥手中的大刀,接着,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再看刘永,人还坐在马背上,但项上人头已然掉落在地,一道血箭从断脖喷射出来,在空中形成一道血泉。
  周围的众人看着身首异处的刘永,还有手持大刀的庆吾,都惊呆吓傻了,久久回不过来神。
  庆吾也有片刻的愣神,紧接着,他振声喊喝道:“今日,我等已走投无路,若想活命,只能提刘永之首级,去向汉军投降!”
  在场众人终于反应过来,相互看了看,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
  现在刘永都死了,他们再抵抗下去已然毫无意义。就这样,庆吾提着刘永的人头,带着残存下来的将士,主动向追杀上来的汉军投降。
  这一战,汉军大获全胜,不仅攻破了睢阳,还得到了刘永的项上人头。唯一可惜的是,让苏茂、周建二人趁乱逃走。此战过后,吴汉立刻上疏,向刘秀报捷。
  刘永可以说是刘秀最大的心腹大患,刘秀对刘永的忌惮,甚至要远远超过霸占蜀地的公孙述。
  很简单,刘永和刘秀一样,都是刘氏宗亲,都有资格继承汉室,都有资格称自己为汉室正统。
  刘秀打王郎,可以高举着汉室大旗,打赤眉,可以高举着汉室大旗,打邓奉、打彭宠,乃至剿灭诸多的地方起义军,他都可以高举着汉室大旗。
  唯独打刘永,刘秀扛起的这面汉室大旗不好用了。两人同为汉室后裔,为何你刘秀就是正统,他刘永就不是正统呢?这在道理上就说不通。
  所以在征讨刘永的战斗中,刘秀无法站在名正言顺的道德制高点上,只能是硬着头皮打。现在刘永死了,这如同搬掉一座压在刘秀心头上的大山,他怎能不激动?
第七百九十三章
城外相会
  刘永的死,等于是除掉了唯一一个能在汉室正统这方面与刘秀竞争的对手。
  作为与刘秀同时期存在的地方豪强,刘永手中也掌控了大量的资源。
  在赤眉军西进,攻占长安之后,刘永几乎接管了赤眉军留下的全部地盘,控制着豫州、青州、兖州、徐州接近个州府,而在当时,刘秀所掌控的只有幽州、冀州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郡。
  刘永只有刘秀这么一个敌人,而当时刘秀外有强大的赤眉势力、刘永势力,内又有彭宠、邓奉的造反作乱,可以说刘永与刘秀相比,占据了天时、地利等一系列的有利因素。
  可是明明手握着一把好牌,刘永却偏偏给打崩了。刘秀的强大,那只是次要因素,刘永失败的真正主因,还是出在他自己身上。
  刘永缺乏刘秀那种杀伐决断的魄力,对于地方割据势力,如张步势力、董宪势力,他没有想过去征服,而是采用许下承诺,让他们主动归附于自己的怀柔政策。
  在张步、董宪都同意向刘永效忠之后,刘永便对这两股势力放手不管了,导致刘永、董宪、张步这三方势力,从来都没有完全融合到一起。
  看起来,刘永好像坐拥四个州府,势力庞大,如日中天,可实际上,刘永真正能掌控的只有豫州这么一个州。当以刘秀为首的洛阳军大举进攻豫州,汉军长驱直入,直逼睢阳的时候,只有刘永一人在孤军奋战,而张步、董宪都是一副事不关己,作壁上观的态度。这也成了刘永战败被杀的直接原因。
  看完吴汉传来的战报,刘秀也是难掩脸上的喜色,将竹简卷起,对虚英说道:“好了,回去休息吧!”
  “是!陛下!”
  刘秀蹑手蹑脚的回到寝帐。他刚坐到床上,阴丽华睁开眼睛,嗓音沙哑地问道:“陛下,出了什么事?”
  “没事,快睡吧!”刘秀把竹简放在一旁,拍了拍阴丽华的玉臂,柔声说道。
  阴丽华听后,重又闭上眼睛,再次进入梦乡。
  刘秀躺在床榻上,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刘永死了,豫州群龙无首,张步、董宪势力,也失去了天然屏障,接下来,己方大军可乘胜追击,进取对张步和董宪。
  想到这里,刘秀看看身旁的阴丽华,又翻身坐起,高抬腿轻落足地走出内账,到了外账,他拿出一张帛诏,唰唰唰地写下一封诏书。
  诏书的前半段,他着重表彰了吴汉和盖延的功绩,并对斩杀刘永、弃暗投明的庆吾赞赏有加,封他为侯。
  在诏书的后半段,刘秀责令吴汉率王梁、陈俊诸将,进军东郡,剿灭东郡境内的敌方势力以及有敌方起义军,另又责令盖延,彻底消灭刘永的残余势力,包括董宪、张步二贼。
  他的诏书写了两份,一份传给吴汉,一份传给盖延。汉军的这次东征,吴汉和盖延都是军中主将,而且刘秀给吴汉和盖延的命令也不一样,诏书传给其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太合适,刘秀便不厌其烦地写了两份诏书。
  刘秀觉得自己想得已经够周到了,不过还是引来一人的不满,庞萌。
  庞萌是绿林军出身,原为王常的部下,隶属绿林军中的下江系。刘秀和王常的关系特别好,自然而然的也就和下江系的绿林军将领相处融洽。
  后来刘玄派谢躬到冀州压制刘秀,庞萌便是谢躬的下属之一。
  再后来,谢躬被杀,庞萌顺理成章的归顺刘秀。庞萌这个人,虽说有点小心眼,但性情比较温和,为人也很忠厚,颇得刘秀的赏识。
  刘秀曾说过,可以托付六尺之孤,可以托付一县百里之地,非庞萌莫属。
  通过刘秀对庞萌的评价,也能看出刘秀对庞萌的喜爱。庞萌颇受圣宠,这让军中将士们都眼红不已。
  原本温和忠厚的庞萌,人也渐渐飘了起来,在军中指手画脚,说一不二,就连主将盖延,他也越来越不放在眼里。
  这自然引起了盖延对庞萌的强烈不满。刘秀的诏书传到大营,盖延召集众将共看,却唯独不找庞萌。
  而在刘秀的诏书当中,也的确没有提到庞萌只言片语。天子诏书,总共就那么几句话,提到的自然都是主将,不可能把下面的普通将官都挨个提一遍,表彰一遍。
  但庞萌知道此事后,心中却是大为不满。
  他倒不是生刘秀的气,而是生盖延的气,认为肯定是盖延在私下里向陛下告了自己的状,向天子进了谗言,所以天子才会在诏书中对自己只字未提。
  打下睢阳,斩杀刘永,自己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倘若不是盖延说了自己的坏话,天子不可能不表彰自己。
  刘秀的宠信,并没能让庞萌变得兢兢业业,反而让他整个人都膨胀起来。
  就连刘秀在诏书中没有提到他,都使得他认定是盖延给自己穿小鞋,向天下进谗言,说自己的坏话。
  在这种心理的作祟下,他对盖延越发的看不顺眼,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是越来越大。
  恐怕刘秀自己都没想到,他的诏书,竟然会给盖延和庞萌之间埋下决裂的种子。
  翌日。黎丘城外汉军大营,中军帐。
  刘秀召集众将,宣布了刘永被杀的好消息。众将听后,无不喜形于色,但很快,人们的喜悦又都消失。人家吴汉和盖延的东征,已经大获全胜,攻克睢阳,斩杀贼首刘永,可己方的南征,直到现在,还被秦丰拖在黎丘,两者之间的差距,让在场诸将的颜面多少有些挂不住,包括岑彭、朱祐等人在内。
  朱祐腾的一下站起身形,大声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我军当即刻强攻黎丘,擒下老贼秦丰!”
  他话音刚落,在场诸将纷纷起身,插手施礼,说道:“陛下,微臣愿打头阵!”“微臣愿打头阵!”
  环视一圈主动请缨的诸将,刘秀微微一笑,说道:“今日,我要去往城前,和秦丰相见!”
  “陛下,微臣以为,对秦丰这个老匹夫,已没什么可说的了,干脆就直接打吧!”朱祐义愤填膺、急不可耐地说道。
  刘秀说道:“黎丘虽未弹丸小城,但城高墙坚,易守难攻,且城内敌军数量众多,强攻起来,我军的伤亡必然不小,此战,能不打就尽量不要打。”
  别看刘秀自舂陵起事以来,一直在征战,不过刘秀并非好战之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看了那么多的生生死死,他也实在是打够了,如果能不发生交战,能以言语劝降秦丰,这是最好不过的了。
  众人都能领会刘秀的心思,互相看了看,最终纷纷坐了回去,异口同声道:“陛下英明,陛下仁德!”
  刘秀在岑彭、朱祐诸将的簇拥上,带着数千兵马,从汉军大营里出来,直奔黎丘的西城门而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2/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