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7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6/1156

  刘永死后,刘纡继位,只不过刘纡继承的不是皇位,而是自封梁王,苏茂、周建这两位刘永麾下的心腹大将,现在也都效忠于刘纡。
  在苏茂和周建的辅佐下,刘纡退至垂惠聚,刘秀派遣俘虏将军马武、都骑尉王霸,率军攻打垂惠聚。
  苏茂和周建率军迎战,双方于垂惠聚的西面,展开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决战。
  此战,马武和王霸这对活宝表现英勇,一举击溃了苏茂和周建率领的大军。
  苏茂和周建带着刘纡,仓皇逃出垂惠聚,一路向东逃窜,跑到佼强驻守的西防。不过他们刚到西防,就赶上骠骑将军杜茂攻打过来。
  刘纡军再次战败,放弃西防,继续向东逃窜,又跑到下邳,寻求董宪的庇护。
  盖延率领着东征军主力,不依不饶,一路向东推进,追击刘纡。董宪在权衡利弊之下,命令麾下的大军,迎战汉军,欲阻击汉军的东进。
  双方于留县城外,展开决战。这一战,是汉军与董宪势力的首次交锋。盖延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再次发挥出了高超的临阵指挥才能,统帅汉军,大败董宪军。
  这一战没开始之前,很多人都抱有幻想,以为以董宪和张步的实力,足可以与洛阳一较高下。
  但这一战打完后,击碎了很多的人的幻想,其中也包括董宪麾下的大将贲休。
  贲休并没有参与留县之战,他奉命驻守在兰陵,巩固兰陵城防。董宪军在留县的作战失利,让贲休觉得董宪大势已去,倘若自己还要继续追随董宪,到最后,只有死路一条。
  思前想后,权衡再三,贲休最终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举城向汉军投降。
  要知道贲休可是董宪的心腹大将,麾下有数万兵马,而贲休驻守的兰陵城,那更是战略要地。贲休突然举城投降,对于董宪势力无异于沉重的一击。
  董宪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亲自出战,集结了麾下几乎全部的兵马,合计二十余万大军,围困兰陵城,欲将贲休置于死地。盖延则率领十万汉军,驰援兰陵。
  至此,兰陵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兰陵之战的形势是,兰陵城内,有以贲休为首的数万降军,兰陵城外,有以董宪为首的二十多万董宪军,把兰陵城团团包围,在董宪军的外面,又有以盖延为首的汉军。
  盖延将兰陵城这里的战报,一五一十的写成奏疏,上报给刘秀。
  刘秀接到盖延的奏疏后,立刻召见了邓禹和贾复。在治国方面,刘秀会重用他自己组建的小朝廷,而在军事上,刘秀还是非常器重自己的这些老兄弟们。
  等邓禹、贾复看过盖延的奏疏,刘秀说道:“眼下,巨卿只有十万兵马,而董宣却有二十多万的兵马。”
  邓禹皱着眉头说道:“贲休已向我军投降,贲休之围,我军不能不救啊!”
  贾复亦是连连点头,贲休一定要救,可问题是,现在董宪人多势众,己方兵力不足,若是与董宪力战,只怕难以讨得便宜。
  邓禹眼珠转了转,脑中突然灵光一闪,说道:“陛下,郯县是东海的郡城,更是董宪的老巢。巨卿在兰陵城外,以微弱之兵,力敌董宪的主力大军,非明智之举,何不来个围魏救赵,放弃救援兰陵,转而去攻郯县,郯县危急,董宪必定会放弃攻打兰陵,只能率军回救,如此一来,兰陵之危自解。”
  听完邓禹的这番分析,刘秀眼睛一亮,面露喜色,他转而看向贾复,问道:“君文,你的意思呢?”
  贾复笑道:“仲华妙计,好一招围魏救赵,现,董宪率军,倾巢而出,郯县必定空虚,巨卿率军趁虚而入,董宪若不回救,巨卿可直捣黄龙,董宪若率军回救,也就解了兰陵之危,此计稳妥,我方稳胜不输啊!”
  刘秀听后,仰面大笑,抚掌说道:“围魏救赵!妙计、妙计!”
  贾复补充道:“陛下,微臣以为,在攻董宪的同时,还应出兵张步,如此一来,可将张步牢牢牵制住,不至于让张步和董宪合兵一处。”
  邓禹认同道:“君文言之有理,倘若让张步和董宪合兵一处,对我方将十分不利。”
  刘秀揉着下巴,认真想了想,问道:“二君认为,以何人出兵张步最为稳妥?”
  邓禹想了想,说道:“陛下,以前大司马曾和微臣提起过,陈俊可平太山郡(泰山郡)。”
  陈俊也是刘秀麾下的大将,战功彪炳,当初他是得到刘嘉的推荐,追随刘秀,跟着刘秀在河北南征北战,为刘秀打下河北根基,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不过刘秀麾下的将星太多,像吴汉、邓禹、贾复、岑彭、耿弇、盖延、冯异、铫期、马武等等,当真称得上是将星璀璨,很多有能力的将领,其光芒都被他们掩盖住了。
  听闻是吴汉举荐陈俊,刘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子昭(陈俊字子昭)确可胜任!”
  刘秀在和邓禹、贾复商议后,分别给盖延和陈俊下诏。给盖延的诏书,是告诉他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趁着董宪后方空虚之机,放弃救援兰陵,直接出兵郯县。
  在给陈俊的诏书中,刘秀任命陈俊为太山郡太守,率军五万,行大将军事,进攻太山郡境内的张步势力。在诏书中,刘秀还特意提到,太山郡各县之官员,陈俊可直接任命。
  且说盖延,接到刘秀的诏书后,立刻召集众将进行商议。
  汉军大营,中军帐。等众将都到齐了,盖延当众宣读诏书。等盖延读完,众将面面相觑,谁都没有马上说话。
  纸上谈兵是纸上谈兵,实战是实战,两者并不能相提并论。
  刘秀、邓禹、贾复在洛阳商议得很好,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来解兰陵之围,而真要应用到实战当中,可不是那么容易执行的。
  出兵进攻郯县,那就等于是孤军深入,是要求己方的十万将士,以孤军之力,长驱直入地攻到董宪势力的腹地。
  如果一切顺利,这个战术当然没问题,可问题是,真的能一切顺利吗?真的不会遇到丝毫阻力吗?一旦己方进攻受阻,再想要撤出来,可是难如登天。
  到那时,己方十万弟兄被困敌方腹地,上天无路,下地无门,何解?
  洛阳那边,是上嘴皮子一碰下嘴皮子,很容易就把战术制定出来了,而盖延这边,是实际执行者,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十万人的命。这可是十万人啊!
  作为全军统帅,盖延需要为下面每一名弟兄的性命负责。盖延缓缓放下刘秀的诏书,幽幽说道:“围魏救赵!好一个围魏救赵啊!”
第八百四十章
公然决裂
  陛下的诏书下得很容易,可真要去实施,又谈何容易。盖延暗叹口气,环视在场诸将,问道:“诸位将军以为如何?”
  在场的众人谁都没有接话。天子下诏,让己方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可是其中的风险太大,但他们又不能说天子的诏书不对。
  就在众将沉默不语的时候,庞萌突然开口问道:“大将军,陛下只送来这一份诏书?”
  盖延被庞萌突如其来的一句话给问愣住了,下意识地说道:“是啊!只有这一份诏书!”难道陛下还派人送来了密诏不成?
  庞萌眉头紧锁地问道:“陛下没有给末将送来诏书?”
  上次,他可是给陛下送去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还有那么多的美人,陛下传书东征军,没有理由不提及此事,也没有理由不给自己下诏啊!
  听闻他的话,盖延鼻子都快气歪了,这种话,庞萌已经不是在自己面前说起一次两次了,每次见面,他都要问一句天子有没有给他下诏。
  自己是东征军的主将,天子诏书不传给自己,还能越过自己,直接传给庞萌吗?这简直是笑话。
  大战在即,局势如此紧张,庞萌不想着如何作战破敌,心里光瞎捉摸这些有的没的。盖延没好气地说道:“没有。”
  “陛下真的没有给末将下诏?”
  “我已经说了,没有!”
  庞萌的脸色阴沉下来,怒视着盖延,说道:“大将军能否把诏书让末将一看!”
  盖延强压怒火,还是把诏书递给了庞萌。
  后者接过来,定睛细看。诏书的开头是,‘制诏虎牙大将军延’。
  庞萌是平狄将军,在东征军里,除了盖延就属他了,正常情况下,刘秀的诏书应该写成‘制诏虎牙大将军延、平狄将军萌’,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刘秀疏忽了,只写了盖延,而未写庞萌。
  看罢诏书,庞萌的脸色越发难看,他将诏书递还给盖延,转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低垂着头,一声未吭。
  按理说,自己把从刘永行宫里缴获的大量金银珠宝以及美女都送到洛阳,天子是应该下诏表彰自己的功绩。
  可现在,天子表彰的诏书非但一直没来,就连给东征军的诏书里,也只提盖延,却不提自己。
  之所以会这样,只有一种可能,有人向天子进献谗言,说了自己的坏话。而能干出这种事的人,恐怕也只有一个了,就是自己面前的这位虎牙大将军盖延。
  一直以来,庞萌都是很受刘秀喜爱的,刘秀当众赞赏庞萌,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以庞萌的能力和功绩,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原本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现在,他感觉事情有变。
  他认准了盖延是妒贤嫉能,生怕自己的地位会超越他,在天子面前屡次进谏谗言,构陷自己,这才导致天子对自己生出不满的情绪,既不给自己下诏,也不在东征军的诏书里提及自己的名字。
  庞萌这个人,其实哪都挺好,就是心思太过敏感,遇到点事情,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疑神疑鬼,说白了,就是心胸太小,缺乏大将该有的度量。
  盖延白了庞萌一眼,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他转目看向其他诸将,问道:“诸位将军都认为陛下的围魏救赵战术可行吗?”
  一名将领清了清喉咙,说道:“大将军,围魏救赵之战术,恐怕……不可行!”
  盖延问道:“为何?”
  那名将领皱着眉头说道:“东海郡乃董宪的老巢,董宪势力,早已根深蒂固,我军贸然深入,变数太多。另,东海郡乃隔绝我大汉和张步的屏障之地,张步绝不会让东海有失,我军若深入东海,弄不好,董宪还没率军回救,张步已先派军增援,到那时,我军将会陷入到被董宪军和张步军两面夹击的境地,有全军覆没之危!”
  他的这番话,说进众将的心坎里,他们也认为贸然深入东海,太过冒险,董宪和张步早已达成结盟,而且东海之后,就是张步的势力范围,东海郡于张步而言,就是天然屏障,张步能让自己的天然屏障有失吗?
  在场众将纷纷点头,附和道:“没错!以当前之局势,我军绝不能贸然深入东海!”
  “还望大将军明断!”
  一直沉默不语的庞萌,环视一眼在场诸将,朗声说道:“陛下已经下诏,要我东征军奉诏行事,你们现在可是要抗旨不遵?”
  刚才说话的那名将领皱着眉头说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话难道庞将军没听过?”
  本来就心情不佳的庞萌,一听这话,勃然大怒,气道:“陛下乃用兵之奇才,战不胜,攻必克,难道陛下之才,还不如汝等?你们能想到的凶险,难道陛下会想不到?”
  庞萌这么说,就等于是拿着天子强压众人,这自然激起众人不满的心理。一名将官意味深长地说道:“之所以会有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是因为天子远在千里之外,根本不了解战场的局势,即便了解一些,也是过时的情报,所以,天子的授命,往往是不合时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6/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