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7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1/1156

  城头上的守军根本不敢露头,要么躲在箭垛下,要么躲到城墙底下。董宪亲自登上城门楼,举目望向城外。
  城外汉军的兵力并没有多到令人眼晕的地步,但汉军的气势十分高涨,擂鼓声仿佛爆豆一般,旗帜如林,绣带如海。一块块战斗方阵,有条不紊地向前突进着。
  身在城门楼内的董宪,正伸长脖子张望着,忽然轰隆一声,一块石头砸在城门楼的墙壁上,爆发出巨响声,就连地面都为止震颤。
  董宪身子摇晃着,不由自主地后退两步。
  麾下众将急忙上前,将董宪搀扶住,人们劝说道:“大王,这里太危险了,大王还是回城内吧!”
  董宪推开众人,摆了摆手,说道:“此战,刘秀是要和我决一死战啊!”
  等到汉军方阵推进到距离城墙不足五十步远的时候,汉军的抛石机停止了进攻。董宪深吸口气,大声喊喝道:“全军迎敌!”
  原本躲在城墙下的董宪军兵卒纷纷登上城墙,弓手们一个个捻弓搭箭,对城外推进过来的汉军方阵展开齐射。
  嗡!一面黑云从城头上腾空,在空中画出一面弧线,呼啸着砸入汉军阵营当中。
  哚、哚、哚!汉军方阵组成的盾阵,在其盾面上,由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长起一层黑草,时不时的也有汉军兵卒中箭倒地。
  董宪军的箭阵,无法阻止汉军的推进,很快,走在最前面的方阵已经来到城墙近前,方阵中的弓箭手由城下向城上放箭,普通兵卒则搭起云梯,向城头上攀爬。
  对于汉军发起的攻势,董宪军这边也是沉着应对,滚木、礌石、火油、箭矢,但凡能用上的守城武器都用上了。
  就在双方展开全面激战的时候,攻城的汉军背后突然跑来一支骑兵。
  骑兵冲锋到城墙近前,突然来了个急转弯,横向在城墙前奔驰,与此同时,骑兵们纷纷端起弩机,对准城头,齐齐射出弩箭。
  啪、啪、啪!弩机的弹射之声连成一片,一长面弩箭从骑兵队伍中飞射出去,掠向城头。
  许多正在高举着滚木、礌石、火油的董宪军兵卒躲闪不及,被射上来的弩箭钉在胸膛、脖颈、面部,一时间,惨叫声四起。
  有些中箭的兵卒没能把滚木、礌石、火油投掷出去,反而都砸在自己身上。
  尤其是被火油浇在身上的兵卒,疼得满地打滚,只眨眼的工夫,身子就被烫得不成人形了。
  这支骑兵,便是由马武和王霸统领的攻城游骑兵。
  不要以为骑兵在攻城战中便失去了用武之地,骑兵的高速移动,再配合上弩机,可以对守城的将士造成极大的杀伤和威胁。
  游骑兵一走一过之间,将城墙上的董宪军兵卒射倒了一排人。
  就连站在城门楼内的董宪都有受到波及,有一支弩箭从城门楼的窗户射进来,几乎是擦着董宪的脸颊飞射过去,倘若再偏差一点,这支弩箭就得钉在他的眉心上。
  “大王小心——”一名将领急忙上前,拉着董宪连连后退,远离城门楼的窗口。
  董宪惊魂未定的吁了口气,抬起手来,摸了摸自己的脸颊,火辣辣的疼痛。
  汉军的攻城太猛了,而且攻城的理念十分先进,不是单纯的用步兵一窝蜂的向城头猛攻,而是配合骑兵作战。
  刘秀麾下的骑兵,大多是幽州突骑,幽州突骑长年的敌人正是匈奴。
  匈奴人攻城,采用的就是步骑结合的战术,幽州突骑在匈奴人身上也学会了这个战术。
  只不过匈奴人生产力低下,缺乏铁器,缺乏大型攻城武器,即便采用步骑结合的战术理念,但对汉人城邑的实际威胁也不是很大。
  而汉军不同,铁器早已在汉军当中广泛应用,各种各样的大型攻城武器,一应俱全,再配合上游骑兵协助作战,对敌人造成的杀伤力极大。
  游骑兵风驰而过,城头上的董宪军兵卒倒下一片,守军大乱,趁此机会,汉军把攻城车推到城门前进。
  攻城车挂着一根粗粗的圆木,圆木的前段是金属头,兵卒们拉扯圆木,用金属头撞击城门,会对城门造成极大的破坏。
  轰隆、轰隆、轰隆——
  汉军兵卒控制着攻城车,开始对昌虑城门展开持续的撞击。
  即便是身在城门楼里的董宪,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脚下一下接着一下的震颤。攻城车圆木每一次撞击城门,都像是一把锤子在砸击他的心头。
  董宪吞了口唾沫,急声说道:“用火油!用滚木、礌石,毁了敌军的攻城车!”
  在董宪的指挥下,董宪军兵卒纷纷向城下倾泻火油,或者投掷滚木、礌石。
  攻城车也不是毫无防御,在攻城车的顶部有小棚子,虽然只是皮制的,但也可以抵御一般大小的滚木、礌石砸击。汉军的攻城车顶着滚木礌石,继续撞击城门,攻城车的附近,则聚满了弓箭手,对向攻城车投掷滚木礌石的敌军给予最大的杀伤,也是在最大限度的保护己方的攻城车。
  城门内,为了降低攻城车的冲击力,无数的兵卒聚集在城门洞里,用一根根的木头桩子把城门顶住,另有许多兵卒以肩膀顶着城门,攻城车每一次撞击城门,城门一震,城门洞里的众人也都跟着一晃。
  眼瞅着滚木、礌石无法破坏汉军的攻城车,有两名董宪军兵卒合力抬起一大锅滚烫的火油,来到箭垛前,正准备把火油倒下去,突然间,城下飞射上来数支箭矢,正中一名兵卒的手臂和胸膛。
  那名兵卒惨叫一声,倒在地上,这一锅的火油未能倒出去,反而都洒在他的身上。那名兵卒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只顷刻间,城头上弥漫开炸肉的焦香味。
  一次不成,就来第二次,第三次,在董宪军的多次尝试下,终于把一大锅的火油倾泻了出去。火油浇在攻城车的棚子上,对攻城车不会造成破坏,但接下来落下的火把,却让攻城车一瞬间变成了火车,控制攻城车的十多名汉军都有受到波及,人们浑身是火的四处乱窜,满地翻滚,周围的同袍们帮着他们扑打火焰。
  城头上掉落的滚米、礌石又将人们一个个的砸倒在地。不过投掷滚木礌石的守军也很快被城外飞射上来的箭矢射中,一个接着一个的扑倒在地。
  攻城战打到这一步,已然变成了消耗战,看谁的意志力更坚韧,看谁更能消耗得起,看谁的抗击打能力更强。
  汉军的攻城,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深夜。不过在董宪军的拼命死守之下,汉军虽然给守军造成极大的伤亡,但却始终未能撕开昌虑的城防。
  翌日早上,汉军打次对昌虑发起四面围攻。不过这一次,汉军的攻势更加凶猛,各种各样的大型攻城武器,都被搬运上来,除了抛石机、攻城车,还有箭楼和冲车。
  箭楼是高度与城墙持平,细高条的楼车,顶端有平台,弓箭手可以站在平台上,箭矢的平射就能杀伤到城墙上的守军,箭楼的下面有四个轱辘,靠人力推拉便可移动。
  冲车是专门用来破坏较薄弱的城墙,使城墙发生坍塌,也是较为常见的攻城武器。
  随着箭楼和冲车的上阵,汉军给昌虑守军造成的杀伤更大,这一整天激战下来,双方都是死伤惨重,只不过汉军依旧未能撕开昌虑的城防。
  虽说汉军在进攻昌虑时,已经动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攻城武器,但昌虑的守军数量太多,有接近十五万众,而且董宪也的确不是泛泛之辈,他的临阵指挥和兵力调动,都非常高效。
  刘秀给汉军众将的命令是三日必须破城,现在两天的激战打下来,己方始终未能攻破昌虑城防,这让汉军的火气都大了起来。
  等到了第三天,汉军已是毫无保留,无论是大的攻城武器还是小的攻城武器,只要能用上的,全部拉上战场,无论是作战兵,还是后勤兵,只要是能喘气,能杀敌的,全部调派上战场。
  战斗到了第三天,在西城指挥作战的盖延都亲自上阵了。他一马当先的冲在前面,指挥麾下将士,用攻城车全力撞击城门。
  城头上飞落下来的滚木、礌石仿佛雪片一般,纵然攻城车有棚子做保护,但不到一刻的工夫,一辆攻城车就被砸个稀巴烂。
  一辆车毁了,盖延立刻又调上来第二辆,继续撞击城门。第二辆毁了,再调派上来第三辆、第四辆。
  仗打到现在,汉军已经是不计成本的在攻城,人们的脑中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攻破城防。
  昌虑守军连续砸毁汉军七、八辆之多的攻城车,只见城门前,被拖到一旁的破碎攻城车七零八落。
  眼瞅着又一台攻城车被砸毁,盖延咬了咬牙关,大吼道:“再上一辆攻城车!”
  一名将官来到盖延近前,喘息着说道:“大将军,我军……我军现在只剩下三台攻城车了!”
  盖延眼眸闪了闪,凝声说道:“我军的攻城车用光了,就去向大司马去借,向王将军去借!”
  下面的将官暗暗咧嘴,这个时候,南城、北城的攻城车估计也快不够用了,他们能借给己方吗?他小声嘀咕道:“只怕,只怕大司马和王将军都未必肯借……”
  “那就去抢!”盖延拉了拉领口,一字一顿地说道:“今日之战,必须给我攻破西城城门!”
  又一辆攻城车被推到城门前,攻城车两旁的汉军兵卒齐齐用力,拉动圆木,而后全力向前推,圆木的金属头重重地撞击在城门前,发出轰隆一声巨响。
  进攻方的汉军,几乎耗光了全部的攻城车,而城内的守军也不轻松,顶住城门的木桩子都不知道折断了多少根,木桩子不够用了,现在全部靠人力在顶。
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力一击
  单纯要靠人力想顶住攻城车的撞击,那是不可能的。眼瞅着顶住城门的木桩子一根接着一根的被震断,顶住城门的兵卒也越来越吃力。
  有一名兵卒队长挤出城门洞,跑上城门楼,向镇守西城的主将报告,城门已经快扛不住了。镇守西城的主将名叫李晔,董宪之心腹爱将。
  李晔听了兵卒队长的禀报,急声说道:“赶快加固城门,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敌军攻破城门!快去!”
  喝走报信的兵卒队长,李晔又对周围的将士大声喊道:“把城头上的滚木、礌石、火油都运过来,毁掉敌军的攻城车!立刻毁掉敌军的攻城车!”
  在李晔的指挥下,城门洞上方砸落下来的滚木、礌石更多了,很快,汉军的这一辆攻城车也被砸损。
  在附近的盖延咬了咬牙关,怒声说道:“调集弓箭手,将城头上的敌军给我压住!箭楼!攻城车!继续给我顶上去!”
  李晔命令手下将士,将大量的滚木、礌石、火油囤积在城门上方。盖延这边,命令手下将士,将更多的箭楼和攻城车顶上来。
  最先移动过来的是两辆箭楼。箭楼虽移动缓慢,但守军想阻止箭楼的移动,也很困难。
  一支支的火箭从城头上射出来,钉在箭楼上,箭楼平台上的兵卒们将一桶桶的水浇下去,熄灭火箭上的火焰。
  两辆移动过来的箭楼,没过多久的工夫,便已如同刺猬一般,从上到下,插满了箭矢。
  等到箭楼距离城墙只有十数米远的时候,城头上箭如雨下,拉着箭楼的汉军兵卒被射倒一片。
  但倒下一批汉军,涌上来更多的汉军,有些汉军接过绳索,继续拉扯箭楼行进,有些兵卒则是高举着盾牌,组成盾阵,帮着同伴格挡城头上飞射下来的箭矢。
  同一时间,城下的汉军弓手们也不停的将箭矢射向城头,城头上的守军时不时地有人中箭倒地。
  就在这般的拉锯战中,箭楼终于到了城墙近前。箭楼顶端的普通兵卒顺着梯子爬下去,弓手们则顺着梯子爬上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1/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