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8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0/1156

  她眼圈一红,哽咽着说道:“次元身体孱弱,他又如何能受得了军中之苦?”
  刘秀微微一笑,轻轻揉了揉刘伯姬的头顶,问道:“现在军中再苦,还能有当年我们起事的时候苦吗?那时候,我们连马都没有,我骑牛,次元靠两条腿。现在次元贵为前将军,麾下将士,不计其数,就算苦点、累点,也苦不到、累不到次元的头上。”
  “可是三哥,次元做了前将军,就要……就要上战场杀敌的啊!”这才是刘伯姬最为担心的。
  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上到战场,不管你是将军还是兵卒,运气不好,就有可能被抬下战场,马革裹尸。
  刘秀不以为然地笑道:“伯姬太小看次元了!次元率军打仗的本事,不次于朝中的任何一员大将。伯姬就把心安安稳稳的放在肚子里吧!”
  “三哥……”
  “好了,伯姬不要再说,这件事情,我已经决定了。这既是次元的意思,更是我的意思!”刘秀板起脸来,不容拒绝地说道。
  刘伯姬鼓着腮帮子,憋了半晌,方说道:“我可以同意让次元转做前将军,但有一点,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
  刘秀笑问道:“什么事?”
  “三哥别要派次元去打公孙述。”刘伯姬正色说道:“以前,我曾拜托严先生为次元卜过一挂,次元五行缺水,越往东越兴,越往西越衰,再者说,蜀地险峻,易守难攻……”
  不等她把话说完,刘秀忍不住哈哈大笑,向刘伯姬摆摆手,打断小妹后面的话,说道:“伯姬,你想得太远了,短时间内,我并无攻蜀之意。”
  正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要打蜀地,刘秀得倾全国之力,可是眼下,天下初定,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这破烂不堪的天下,已再经受不起战祸之苦。
  刘秀的确有打算,在平定了张步之后,安下心来,休养生息,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几天安生太平的日子。
  不打仗了,起码在短时间内,他希望不要再发生战乱,死的人已经实在太多、太多。
  刘秀的话,让刘伯姬稍感安心,她说道:“三哥可答应我了,不能反悔!”
  说着话,她伸出小手指头。刘秀见状,再次被逗得大笑,和刘伯姬勾了勾小手指,又宠溺地揉了揉她的头。
  吴汉和盖延回京,刘秀亲自出城相迎。吴汉和盖延,先定刘永,再定董宪、庞萌,战功赫赫,为汉军的东征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秀把吴汉和盖延接入皇宫,于光明殿设宴,为吴汉和盖延接风洗尘。
  朝中大臣,基本都有来参加,包括董宣和张贲二人在内。
  看着被众多武将,如群星捧月一般的大司马吴汉,张贲又是敬佩又是羡慕,感叹道:“做官能做到吴公这般,位极人臣,此生无憾矣!”
  董宣白了他一眼,小声说道:“不要去羡慕你远远无法企及的人,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比什么都强。”
  “陛下当年还羡慕过执金吾,还倾慕过阴家小姐呢,最后不也美梦成真了?”张贲愤愤不平地嘟囔道。
  董宣一笑,反问道:“你觉得你和陛下能比吗?”
  一听这话,张贲顿是泄了气,摇头说道:“我说县令大人,你就不能不打击下官吗?”
  “我是想让你清醒一点!以你现在的仕途,足以光宗耀祖了!”
  “这倒也是!”听闻这话,张贲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
  他端起一碗酒,起身向吴汉那边走过去。吴汉身边的人太多,张贲费了好大的劲,才算挤进人群里,来到吴汉近前。
  看着坐在席子上,喝得面色通红的吴汉,张贲躬身说道:“大司马东征,战必胜,攻必克,大壮我汉室声威,下官在此敬大司马一碗酒!下官先干为敬!”
  说完,也不管吴汉有没有听清楚他的话,想不想搭理他这个小县尉,张贲一仰头,把一大碗的酒水都灌进肚子里。
  别的大臣喝酒都用杯子,张贲倒好,用碗装酒。不过还别说,他这倒是合了吴汉的脾气。
  吴汉虽为大司马,但任职期间,在洛阳没待上几天,大多时候都是在军中度过。
  先是南征,后又东征,带着汉军将士,南征北战。
  在军中,他和部下们喝酒都是用碗的,没谁会文绉绉的用杯子喝酒。吴汉含笑看向张贲,问道:“不知阁下是?”
  张贲急忙拱手施礼,说道:“下官洛阳尉张贲。”
  “原来是张县尉。”吴汉推开桌上的酒杯,拿起酒壶,倒了一大碗的酒,向张贲敬了敬,而后,他也将碗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见状,周围的将官们纷纷说道:“我们也换碗喝酒!”
  张贲是小混混出身,身上颇具江湖气息,这一点倒是很投军中将领们的脾气。
  别的大臣都很难融入进武将的圈子里,张贲一过来便如鱼得水,和众人打成一片,称兄道弟。
  当刘秀回到大殿里的时候,正看到众将官们在拿着大碗,相互敬酒,而张贲也混在人群当中,与吴汉等将官推杯换盏,喜笑颜开。看到刘秀回来,众人纷纷回到各自的坐席,张贲也躬着身子,一溜小跑地回到座位上,他对身边的董宣笑道:“董县令,我看吴公这个人很不错啊,待人很是随和!”
  和传闻中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司马,完全不同。
  董宣耸耸肩,他对这些事情都不太关心,董宣为官的准则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守好自己的摊子,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行了,至于其它,不用管,不用问。
  他的性子,以及他的作风,注定了他的仕途不会有太大的上升空间,而在这点上,张贲可和董宣截然相反,他野心勃勃,对现状并不满足,想要得到更多,也想要走得更远。
  刘秀落座后,看向吴汉和盖延,说道:“此次我军能顺利收服兖州、徐州,大司马和虎牙皆功不可没,来、来、来,我们大家一起敬大司马和虎牙一杯!”
  天子发话了,大臣们哪会不积极响应,人们纷纷端起杯子,齐声说道:“敬大司马!敬虎牙大将军!”
  吴汉和盖延将酒具换成杯子,含笑说道:“陛下盛赞了!臣等能在兖州、徐州连战连捷,皆是受陛下之庇佑,军中将士,上下一心,天下百姓,人心归顺,如此,臣等方能做到百战不殆!”
第八百八十八章
人选难定
  吴汉这个高帽戴的,让刘秀很是舒服,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对于吴汉的奉承,在场的大臣们都习以为常,别看吴汉上到战场和杀神一般,但在刘秀面前,极善于阿谀奉承。
  要说对吴汉表现最为惊讶的,莫过于坐在末位的张贲。
  他看得一愣一愣的,他一直以为像吴汉这种征战沙场,百战百胜的大将军,必是真性情的铁血汉子,没想到,在陛下面前也是极尽吹捧之能事。
  刘秀对吴汉说道:“子颜好不容易回京,就安下心来,好好休息一段时日。”
  吴汉欠身说道:“谢陛下体谅。”
  说起来,吴汉真就是一直在征战,不是打邓奉,就是打刘永、打董宪,再不就是平定地方上的贼军,幽州、冀州、荆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司隶,都快被他打遍了。
  要说刘秀麾下大臣,打仗打得最多的,非吴汉莫属。
  云台二十八将,吴汉能排在第一位,三公之首的大司马,吴汉一做就是一辈子,其地位无人能撼动,这都是靠实实在在的功绩累积出来的。
  三公中的大司徒、大司空都经常换人来做,只有大司马的职位,那当真是雷打不动,一直都是他吴汉吴子颜。
  当然了,吴汉能坐稳大司马的位置,也不是全靠他过人的功绩,他自身的情商也非常高。
  在刘秀面前,吴汉从不居功自傲,看似很能奉承刘秀,实则这又何尝不是高情商的表现。
  归根结底,刘秀是君,吴汉是臣,臣子要能力有能力,要功绩有功绩,甚至都达到功高盖主的地步,这难免不会让君王心生忌惮。
  如果自己再不表现得弱势一点,那真就离倒霉不远了。
  刘秀是明君,吴汉也是贤臣,正因为这样,他君臣二人才会彼此默契,彼此信任,共同开创出光武盛世,将经历了王莽之乱的汉室天下,又延续了两百年。
  饭后,刘秀留下吴汉和盖延。他们君臣三人一同去到清凉殿议事。
  盖延是最早跟随刘秀的心腹之一,情同手足,吴汉是帮助刘秀打下江山的左膀右臂,三人的关系太熟了,私下里,他们也都很随意。
  刘秀慵懒的坐在席子上,一条腿伸直,一条腿弯曲,坐的很是随意,他拿着茶杯,慢悠悠喝了口茶水,问道:“子颜、巨卿,你二人以为,青州之战事如何?”
  盖延说道:“倘若董宪还在,张步和董宪,互为唇齿,乃朝廷的心腹之患,现董宪已死,只剩张步,已不足为虑。”
  吴汉含笑说道:“伯昭打青州张步,多则半年,少则三月,足可平定!”
  盖延说道:“张步其人,只有小才,并无大略,他充其量可为一方之枭雄!现,建威(耿弇为建威大将军)率铁甲十万,横扫青州,不在话下。”
  听了吴汉和盖延的话,刘秀露出笑容。吴汉接话道:“何况,山阳王梁,可为伯昭之后援,琅琊陈俊,可为伯昭之策应,张步以一州之力,实难抵御。”
  何况现在张步还没有占领青州全境,青州太山郡已然在己方的掌控之中。
  刘秀点点头,话锋一转,说道:“前段时间,公孙在长安大破十万蜀军。”
  吴汉和盖延相视而笑,说道:“此战之战报,微臣也都仔细看过了,说起来,还是陛下配合公孙,演出了一场好戏啊!”
  刘秀仰面而笑,过了片刻,他说道:“本以为此战可让公孙述有所收敛,可前几日,蜀地密探回报,延岑屯兵数万于汉中。”
  汉中的北面就是长安,屯兵于汉中,目的很明确,依旧是对长安虎视眈眈,汉中境内之敌,随时可以发兵北上,直取长安。
  吴汉眉头紧锁地说道:“现在,张步已不是朝廷的心腹之患,而公孙述才是心腹大患啊!”
  盖延拱手说道:“陛下,微臣愿率军,在汉中与延岑决一死战!”
  他话音刚落,吴汉也拱手说道:“陛下,此战微臣愿往!”
  刘秀看看吴汉,又瞧瞧盖延,没有立刻说话。吴汉和盖延对视一眼,拱起的手慢慢放了下去。
  朝廷在西面,不是没有主将的,人家征西大将军冯异还在呢,他们请缨出战,这算怎么回事啊,让冯异知道,心里肯定会不痛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0/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