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8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7/1156

  邓禹点了点头,说道:“好!我即刻入宫,去见陛下!”
  京师军,也就是俗称的中央军,是直接管朝廷管辖的军队。
  像西征军、南征军、东征军这些,都属京师军。邓禹要调京师军入京,也得需要得到天子的首肯才行,倘若私自调兵,那可是重罪。
  董宣和张贲面露喜色,急忙起身,躬身施礼,说道:“下官多谢右将军!”
  邓禹一笑,说道:“我尽量说服陛下,调动三千兵马入京,助县府封锁东北郭区的个个出入口,如此,两位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甚好!”董宣连连点头。张贲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喜笑颜开道:“三千兵马,足够用,足够用了!”
  邓禹没有耽搁时间,换了身衣服,去往皇宫,求见刘秀。
  得知邓禹求见,刘秀立刻召见了他。邓禹见到刘秀后,把董宣和张贲来找自己帮忙的事,向刘秀讲述一遍。
  刘秀听后,忍不住笑了,说道:“董宣、张贲倒是聪明,知道找仲华帮忙。”
  邓禹说道:“以县府目前的人手,想全面排查东北郭区,的确十分困难,调派一些京师军入京协助,微臣以为最为稳妥。”
  刘秀想了想,问道:“仲华认为调多少兵马入京最为合适?”
  邓禹说道:“微臣算过了,需要三千兵马。”
  刘秀没有多做考虑,说道:“只要能把事情办妥,五千以内的兵马,可不经禀报,随仲华调遣。”
  五千兵马虽不算多,但刘秀却给了邓禹自由调派权,这可是对邓禹莫大的信任。
  邓禹二话不说,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说道:“微臣谢陛下隆恩!”
  刘秀虽然把邓禹的调兵权上限提高到五千,但邓禹还是只调动三千兵马。在邓禹看来,三千兵马已经足够用了,没有必要调动五千人那么多。
  再者说,调动那么多兵马入京,也的确不太好,百姓们看了会感到恐慌,大臣们知道了也会说他的闲话,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让言官在朝堂上斥责自己。
  别看言官没有实权,但在朝堂上可是很厉害的,上可斥责天子,下可斥责文武大臣,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厉害,要问言官这辈子最大的追求是什么?那就是只求一死,能名垂青史。
  洛阳附近便有京师军大营,长年驻扎于洛阳附近的京师军,通常都不会少于十万,这是守卫国都的最后一道防线,即便是刘秀御驾亲征,也不敢把洛阳的兵力都带走,会尽量让洛阳的兵力维持在十万左右。
  等邓禹率领着三千兵马入京后,洛阳县府这边,董宣和张贲带上五百名县兵,与邓禹汇合。县兵在前,京师军在后,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赶到东北郭区,而后,在邓禹的指挥下,县兵的引导下,三千京师军分散开来,将东北郭区的个个出口,全部封死。
  外面的人可以往里进,但进去之后,就别想再出来了。个个出口处,都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和弩射手,最前面的几排,都是重盾兵,以重盾组成的钢铁墙壁,将出口封死。
  随着各处的京师军准备就绪,前来报信的兵卒如同走马灯似的,一个接着一个。
  张贲的随从拿着地图,在他面前展开,他拿着毛笔,一有人来报信,他就在地图上勾画一下。
  时间不长,地图的周边已被他勾画满了小圈圈。
  他仔细数了一遍,确认无误,随即将毛笔向手下人一抛,走到邓禹和董宣近前,拱手说道:“邓公、董县令,东北郭区的所有出入口,皆已完成封锁。”
  邓禹满意地点了点头,转目看向董宣。到了这里,邓禹的工作就算完成的,接下来是进入郭区,执行具体的排查工作,那就不归他管了。
  董宣深吸口气,向四周望了望,周围既有大批的县兵,也有大批的京师军。董宣向邓禹欠了欠身,说道:“右将军,我们现在可以进郭区了吗?”
  “董县令客气了。董县令要怎么做,就尽管去做,并不用征求我的意见。”
  话是这样说,但邓禹的官职在那里摆着呢,董宣做出什么决定,即便是出于礼貌,也得先征求一下邓禹的意思。
  听闻邓禹的答复,董宣再次欠了欠身,而后向前一挥手,说道:“进!”
  邓禹、董宣、张贲率领的京师军、县兵,轰隆隆的进入东北郭区。那么多的京师军,还有那么多的县兵,云集在东北郭区的四周,东北郭区内的百姓能不好奇吗?
  此时,郭区内的百姓纷纷走出家门,云集在大街小巷上,相互之间,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随着大批的京师军和县兵进入,街头上的百姓们立刻作鸟兽散,有的直接跑回家,有胆大的,躲进街边的店铺里,探着脑袋向外张望。
  走在最前面的几名县兵,都是一边敲打着铜锣,一边扯脖子大喊道:“县府排查户籍,大家都回家中等候!县府排查户籍,大家都回家中等候!”
  汉代时期,户籍制度已经很严格了,官府也经常会派人下来核查百姓们的户籍。只是像今日这么大规模的核查,还真是实属罕见。
  那些躲藏在店铺里看热闹的百姓们,纷纷走出来,各回各家。时间不长,这一整条的街道几乎都看不到行人了。
  董宣一边走着,一边向邓禹讲解道:“东北郭区的正中央,有一座高阁,名叫七碗楼,总共有三层,站在上面,差不多可以观察到整个东北郭区的状况。”
  邓禹点了点头,问道:“董县令,我们现在就是去你说的那座七碗楼?”
  “正是!”
  邓禹没有再多问。别看邓禹家已般到洛阳,但东北郭区,他还真没来过。平日里,邓禹的活动区域就是在城区以内,郭区是他甚少能接触的地方。
  七碗楼,算是东北郭区内最知名的酒舍之一。外面看,这座楼阁建造得辉煌大气,进入其中,里面的装饰也十分豪华,所选用的木料以紫檀为主,其中还有楠木。
  在当时,楠木已经是十分昂贵的奢侈品,可不是寻常人家能买得起的。
  七碗楼的掌柜,是位看起来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头发斑白,相貌平平,不过脸上没有多少的褶子,让他看起来能更年轻一些。
  见到外面来了许多的军兵,掌柜的急忙出了酒楼,点头哈腰地连连施礼。
  张贲走上前去,先是打量一番掌柜的,然后又向里面望了望,扫视了两圈,他收回目光,又落回到掌柜的脸上,问道:“你是这里的掌柜?”
  “正是!正是!”“叫什么名字?”“草民吕阖。”
  “户版拿于我看!”张贲面无表情地伸出手来。
  掌柜的躬了躬身,然后快步走进酒舍,从柜台的下面,取出自己的户版,毕恭毕敬地递给张贲。张贲接过来,一边看着,一边对照着掌柜的,感觉掌柜的模样和户版上描述得差不太多,许多特征都能对得上。查看完户版,张贲抬起头来,说道:“户版上说你偏胖,可你现在看起来,似乎也不太胖嘛!”
  自称吕阖的掌柜急忙躬身说道:“最近这段时日,天气炎热,草民食欲不佳,可能是有消瘦一些。”
  张贲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将户版还给掌柜。
  户版上记录的体型,的确经常会出现变化,有的人可能由胖变瘦,也有可能由瘦变胖,这些都是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只要大多数的信息能符合上,基本就没错了。
  张贲举目又看向酒舍的伙计,说道:“去去去,都把自己的户版拿出来,排好队,挨个检查!”
第九百一十七章
乔装而来
  在张贲的命令下,酒舍里的伙计纷纷拿着户版出来,逐一接受检查。县兵们全部核查完毕,确认没有问题了,邓禹、董宣、张贲等人这才鱼贯进入酒舍内。
  众人一同上到三楼,三楼这里,四周的一圈都是包厢,打开窗户,可以看出好远,正中央是一座大厅,空间很宽敞。
  邓禹、董宣、张贲等人走进西南角的一间包厢内,打开窗户,可以看到西、南两个方向。
  县兵是由东北郭区的西面进入,逐步向南和东、北推进,举目望去,东北郭区的西面,鸡飞狗跳,人喊马嘶的,好不热闹。
  董宣望了望天空,日头高悬,他正色说道:“右将军,估计今日要忙活一晚上了。”
  邓禹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道:“只要能有收获,哪怕再熬上两晚、三晚都是值得的。”
  董宣正色说道:“这次多亏有右将军出手相助,不然,只靠我们县府这点人手,不知道得排查到什么时候呢。”
  邓禹笑道:“董县令客气了,这次的排查,也是在为中秋之夜做准备,只要中秋当晚能一切太平,我们现在辛苦些,也并无关系。”
  董宣连连点头,拱手说道:“右将军所言极是!”
  他们正说着话,楼阁的下面突然一阵大乱。董宣皱了皱眉头,转头看向张贲。后者会意,向邓禹拱手说道:“邓公,下官下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见邓禹点了头,张贲快步下楼,来到一楼。
  他举目一瞧,只见酒舍的外面站着一群人,另有一群县兵端着长矛,逼住他们。张贲面露不悦之色,七碗楼已经被戒严,还有什么人这么不长眼,非要往里闯。
  他快步走了出去,到了楼外,分开手下的县兵,从人群当中走出来,张贲刚要说话,但看清楚对面的模样,他脸色顿变,不由自主地张大嘴巴,说道:“陛……”
  这群人,为首的是位看起来二十多岁的青年,相貌英俊,身材高挑,身穿锦缎,气质不凡,这位不是别人,正是刘秀,和他一起的还有洛幽、花非烟以及龙渊、龙准、龙孛,虚英、虚庭、虚飞等人。
  见到张贲要叫出自己的身份,刘秀向他摆摆手,含笑说道:“张县尉,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张贲多机灵,一听这话,立刻意识到陛下不想暴露身份,不想被人知道他在这里,他急忙改口说道:“原来是刘公子,失敬、失敬,快快快,里面请,里面请!”
  说着话,他躬着身形,向旁侧了侧身,同时对手下的县兵呵斥道:“不得对刘公子无礼,速速退下!”
  县兵们被训斥的莫名其妙,也不清楚这位被县尉大人敬为上宾的‘刘公子’究竟是何许人也。人们不敢多问,纷纷向张贲躬了躬身形,向两旁退让。
  张贲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地摆摆手,说道:“刘公子,请!”
  “请!”刘秀向张贲也摆了下手,而后迈步向酒舍内走去。
  刘秀身边的这些人,也不是张贲能比的。每从他面前走过去一位,张贲都要点头哈腰一次。在场的县兵和京师军都看得一愣一愣的,心中越发的好奇。
  见状,刘秀停下脚步,回头召唤道:“张县尉!”
  听闻刘秀的召唤,张贲立刻快步上前,躬身说道:“陛……刘公子!”
  刘秀问道:“右将军和董县令也在这里?”
  “是的,陛……刘公子,邓公和董县令都在三楼的包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7/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