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9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0/1156

  对于刘秀的计划,铫期、祭遵、来歙的面色都有些凝重。祭遵说道:“陛下,如此战法,是不是太过冒险和激进?”
  铫期也认为刘秀的计划未必可行。
  他说道:“略过街泉、秦亭、陇关这三处要地,直击略阳,我军的粮草补给很难跟上,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深入敌境腹地,的确……太过冒险。”
  刘秀揉着下巴,说道:“根据公孙提供的情报,略阳是敌军重要的囤积地,里面不仅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而且还囤积的大量的军备、辎重,我军若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地占领略阳,对隗嚣军的士气,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稍顿,他又道:“另外,我军还可把略阳囤积之物资,作为本方之补给!”
  听起来,刘秀的计划不错,但做起来,可不会如此轻松。
  来歙说道:“陛下,就算我军真的出其不意,攻占略阳,劫获敌军之物资,但势必会把大批的敌军吸引过来,如此,我军将深陷重围,难以脱身啊!”
  刘秀说道:“倘若如此,真把敌军的主力吸引到略阳,我军便可凭借略阳之城防,坚守一段时日,在此期间,我军之主力,可进击略阳,与我部里应外合,同敌决一死战!”
  铫期、祭遵、来歙相互看看,这么听起来,这个计划似乎还是可行的。三人不再多言,齐齐向刘秀拱手施礼,说道:“微臣听陛下调遣!”
  诸将无人再反对,刘秀的计划便敲定下来。
  汉军在汧县休息了一日,第二天的早上,全军起程,离开汧县,进入汉阳地界。
  刘秀这支汉军的动向,隗嚣那边打探得清清楚楚。他们并不知道刘秀在这支两万人的汉军里,只知这支汉军的主将是来歙、祭遵。
  得知这支汉军进入汉阳,街泉、秦亭、陇关三地的守军数量开始增加。
  三地守军都已做好抵御敌军的准备,可令他们颇感意外的是,汉军并没有如他们预料的那样,大举来攻,而是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他们不知道这支汉军进入汉阳后,究竟跑到了哪里,就连最精锐的探子,都未探查到这支汉军的具体去向。
  消息很快传回到上邽。隗嚣听后,一脸的茫然,一支两万人的敌军进入汉阳地界后消失了?这也太诡异了?
  他问前来的报信的探子道:“街泉、秦亭、陇关附近,都未能发现敌军踪迹?”
  探子连连点头,拱手说道:“回禀大王,街泉、秦亭、陇关三地我们已经查遍了,并未发现敌军的踪影!”
  隗嚣眨了眨眼睛,看向左右的部下,问道:“你们可知,贼军究竟在玩什么花样,他们到底跑去了哪里?”
  不管敌军的数量是多是少,只要知道敌军具体在哪,隗嚣的心里就能有个底。
  可现在的问题是,这支只有两万人的敌军,竟然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消失不见,这让隗嚣的心立刻悬了起来。
  隗嚣麾下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并不比隗嚣多,他们也同样不清楚这支汉军跑哪去了。
  王元皱着眉头说道:“陛下,这会不会是刘秀小儿的疑兵之计?这支贼军或许根本没有进入汉阳,而是偷偷藏了起来,其目的,是想以此来探明我军之动向?”
  他说得这种可能性,当然不能排除,只不过隗嚣的心还是悬着的,他喃喃说道:“刘秀用兵,不能小觑,他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派出一支兵马,进入汉阳,这支兵马,一定是有所图!只是……”刘秀到底在图谋什么呢?一支两万人的兵马,进入汉阳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隗嚣实在百思不得其解。
  王孟接话道:“大王,要不要将驻扎在上邽的兵马,分派到街泉、秦亭、陇关三地?”
  王元摆手说道:“不妥!我军主力,驻扎在上邽,可以不变应万变,贸然分兵,让敌军掌握我军之部署,于我军十分不利!”
  隗嚣也认同王元的说法,他沉思许久,开口说道:“继续打探!只要这支汉军还在汉阳,就必须得把他们的行踪给我找出来!”
  这支把隗嚣及其大臣们搞的晕头转向的汉军,现在就在街泉和秦亭之间的群山峻岭当中。
  这一大片的山区,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山林。
  刘秀本以为越过这片山林,即便谈不上有多容易,但也不至于太困难,可实际行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想简单了,林中,遍布着荆棘和草藤,简直是寸步难行。
第一千六十六章
攻伐略阳
  这日,晌午,队伍于山中歇息。刘秀坐在一颗大树底下,拿出水囊,咕咚咚地喝着水。
  黑毛趴在刘秀的身边,懒洋洋的,有些无精打采。黑毛通常都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行动,这几日,黑毛跟着刘秀,白天一直在行军赶路,这让黑毛很不适应。
  好在对于黑毛来说,丛林就如同它的家,走在丛林里,黑毛多少也能舒服一些。
  刘秀灌了几口水,然后从洛幽那里拿过来一个小盆子,倒了些水,放在黑毛的面前,然后抬手抚摸着黑毛的毛发,说道:“记住我们走的这些路,没准回撤的时候,还需要你来领路呢!”
  黑毛抬头看眼刘秀,接着又低下头,用舌头有一下没一下地舔着水。
  龙渊把吃食取过来,递给刘秀一块干粮和一块牛肉,而后又将一大块的生肉放到盘子里。
  黑毛只是低头闻了闻,便将头扭到一旁。刘秀摇头笑了笑,说道:“这些日子,我们可是把黑毛的嘴都养刁了。”
  还没等龙渊接话,黑毛慵懒的站起身,又瞥了一眼面前的生肉,调头走开了。刘秀也不拦着它,说道:“不要走得太远,我们一会还要继续赶路。”
  “嗷呜——”黑毛低叫了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
  时间不长,黑毛的身影就消失在附近的林子里。来歙、铫期、祭遵带着一名向导过来,众人齐齐施礼,说道:“陛下!”
  刘秀摆了下手,看向向导,问道:“我们还得走几日能出这片山林?”
  向导是名三十多岁、皮肤黝黑的壮汉,他是三辅边界的猎户,在第一次汉阳之战时,他就给汉军做过向导。他正色说道:“陛下,估计还需两日。”
  稍顿,他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边在地上勾画,边讲解道:“出了山林,再往前,便是荒山,寸草不生,难以隐藏行迹,到了那里,我们就得加快速度行进……”
  刘秀听得认真,边听边点头,做到心里有数。等黝黑汉子讲完,他拿起水囊,又喝了一大口水,然后晃了晃,水囊里面已经空了,他问道:“附近可有水源?”
  他的水都喝光了,估计下面将士们的水也都喝得差不多了。黝黑汉子说道:“再往前走三、四里地,我们能路过一条小河,河水很干净!”
  “嗯!”刘秀点点头,不再多问。
  来歙、铫期、祭遵三人,围在黝黑汉子的四周,继续向他打听附近的地形。
  等刘秀草草吃完午饭,休息得差不多了,准备继续起程的时候,黑毛也刚好回来了,同时还叼回来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
  见状,龙渊、虚英等人不约而同地瞪大眼睛,惊喜交加道:“黑毛还捡回一只兔子!”
  黑毛看眼龙渊等人,又瞧瞧它盘子里的那块生肉,嘴巴一松,放下兔子,脑袋高高扬起。龙渊挠挠头,嘀咕道:“我怎么感觉,黑毛看我的眼神是带着蔑视呢!”
  刘秀乐了,说道:“你给黑毛的肉已经不新鲜了。”
  现在已是十月中下旬,天已经转凉,但过了这么多天的生肉,当然早已谈不上新鲜,对于黑毛来说,这种快要变质的肉,它不爱吃,也不屑去吃。
  龙渊禁不住笑了出来,感叹道:“这黑毛畜生,真是快要成精了!”
  刘秀指指黑毛叼回来的死兔子,说道:“行了,把兔子收起来,作为黑毛的晚饭!”
  正如黝黑汉子所言,向前走了四里多地,前方出现一条小河。河水并不宽,走到河水的中央,也才勉强莫过膝盖而已。
  到了河水近前,汉军将士们纷纷捧起河水,大口的喝着,顺便把水囊灌满水。
  另有兵卒去伐树,准备在河面上搭桥。
  这么浅的河水,即便不用搭桥也可以走过去,只不过如此一来,会让将士们湿了脚。长途跋涉,需保持脚部的干燥,不然的话,很容易磨破脚皮。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是大军长途跋涉的规矩。两天后,以刘秀为首的汉军将士终于走出这片山林,再往前看,植物开始变得稀疏,山上、地上,全都是黄土。
  虽说失去树木的掩护,但行军的速度也快了许多。这支两万人的汉军,出其不意的从街泉、秦亭之间穿行了过去,直奔略阳。
  当略阳方面得到汉军正在接近的消息时,汉军距离略阳已不足五十里。
  略阳守军大惊失色,现在他们若想撤离略阳,倒是也来得及,但想带走略阳城内的物资,那无论如何是没时间了。
  守军的主将只能硬着头皮,下令关闭四门,与此同时,派人赶往上邽,向隗嚣禀报敌情,请隗嚣出兵增援。略阳派出的人还没到上邽,汉军已先抵达略阳城下。
  略阳守将名叫陈望,来歙还真认识这个人。
  他经常往返于洛阳和凉州之间,隗嚣麾下的大多数将领,他都见过面,有些私交深厚,有些是点头之交,他和这个陈望,便属后者。
  汉军抵达略阳后,来歙向刘秀主动请缨,想去劝服陈望归降。刘秀稍做沉吟,便点头同意了,他提醒来歙,说道:“来大夫,要多加小心!”
  来歙向刘秀拱了拱手,而后未带一兵一卒,只身一人骑着马,来到略阳城前,向城头上大声喊喝道:“我是来歙,陈将军可愿出城与我相见?”
  守军知道,来歙可是洛阳朝廷的太中大夫,也是刘秀十分看重的大臣。
  一听来人是来歙,城头上的箭手们纷纷抬起弓箭,陈望向他们挥挥手,沉声说道:“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许放箭!”
  说着话,他转身向城下走去。时间不长,城门打开一条缝隙,陈望也是只身一人,从城内骑马跑出来。
  他来到来歙近前,两人相距三步远时,他一勒缰绳,停了下来,向马上的来歙拱了拱手,说道:“来大夫,多日不见,别来无恙!”
  来歙拱手还礼。他二人虽无深交,但对陈望这个人,来歙还是有些了解的。
  陈望与王遵的关系特别好,属莫逆至交,而王遵又是一心向着洛阳朝廷的,以此推断,来歙觉得陈望这个人是有机会被己方争取过来的。
  他意味深长地说道:“当年,隗嚣投靠汉室,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雀跃,认为再不用受兵戈之苦,可现如今,隗嚣厚颜无耻,叛汉投述,使得三辅、凉州,再无安宁之日,令人痛心。歙素闻陈将军之大名,知陈将军高义,故前来劝说陈将军,弃暗投明,回归正途!”
  见陈望眉头紧锁,脸色阴沉难看,来歙又说道:“莽贼篡汉,祸乱天下十余载,天下百姓,无不人心思汉,光复大汉江山,乃为正道,亦是天道,实属大势所趋,凡逆天行道者,皆为螳臂当车,陈将军高义,理应辅佐明君,再创大汉之盛业!”
  来歙是文官,又是刘秀钦点的外交官,那口才,当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且他说出来的话,让人听了还觉得很有道理,很有说服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0/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