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9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5/1156

  李迟脸色顿变,结结巴巴地说道:“大……大人,这……这……”
  刘秀慢悠悠地说道:“你做得好,有大功,我可助你兄妹二人从李家分出来,自立门户。做得不好,还胆敢向隗嚣通风报信,那么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令妹。”
  说着话,他的目光轻飘飘地向李春月那边扫了一眼。
  李迟身子一哆嗦,噗通一声跪了下来,颤声说道:“大人……”
  “令尊与隗嚣有交情,你进入陇军大营,绝非难事。至于如何找机会见到王遵,把这张绢帛偷偷交给他,那就看你的本事了。”
  刘秀说道:“我向来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能不能抓住这次的机会,李迟,就看你自己的了。”
  李迟脸色变换不定,沉思好半晌,他抬起头,问道:“不知大人尊姓大名?”
  刘秀一笑,说道:“刘秀。”
  李迟和李春月脸色同是大变。刘秀?那……那不就是天子吗?李迟反应极快,立刻向前叩首,声音颤抖地说道:“草民李迟,叩见陛下!”
  李春月也跟着跪地叩首,说道:“民女叩见陛下!”
  刘秀摆手说道:“你二人都起来吧!”稍顿,他正色说道:“朕,一言九鼎!李迟,你可愿助朕一臂之力?”
  李迟这回不再犹豫,大声说道:“草民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刘秀嘴角扬起,说道:“甚好!明日一早,你就出城吧!”说着话,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洛幽,说道:“洛幽,这几日,你贴身照看李小姐。”
  洛幽当然明白刘秀的意思,说是照看,实则是看守软禁,不让李春月离开李府。
  李迟和李春月兄妹也是心知肚明,不过并没有多说什么。
  翌日,按照刘秀的安排,李迟顺着略阳的东城门,出了城邑,直奔陇军和蜀军的大营而去。一路无话,李迟顺利来到大营的辕门外,向守卫表明身份,求见隗嚣。
第一千七十一章
暗中招降
  听说是略阳李家的李迟求见,隗嚣还真接见了他。
  李迟的父亲李忠,和隗嚣算是世交。李家世代经商,家底颇丰。
  当年隗嚣在凉州起事的时候,李忠没有捐赠钱粮。隗嚣称霸凉州之后,对李忠也是投桃报李,给予李家不少的便利,让李家的生意越做越大。
  李迟见到隗嚣后,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自己和小妹留守老宅,结果遭遇暴民洗劫,家中的粮食被抢夺一空,现在家中实在没粮可吃,这次前来,就是想借些粮食。
  听了李迟、李春月兄妹的遭遇,隗嚣眉头紧锁,说道:“现在略阳在打仗,你和你妹妹还留在略阳作甚?你赶快回去,把你妹妹接出城来!”
  李迟连连摇头,说道:“大王,我和小妹不能走,父亲本来就不喜欢我和小妹,如果我和小妹又偷偷跑出老宅,等父亲回来,我兄妹二人就再没有活路了!”
  隗嚣叹了口气,对于李忠的做法,他也颇有微词,同是自己的子女,又何必这般的区别对待。
  他想了想,说道:“行吧,等会我让人给你几石粮食,你带回城去。”
  李迟急忙摆手,说道:“大王,太多了。”
  “哦?”我白送你几石粮食,你还嫌多?
  李迟说道:“现在略阳虽没有封城,但进出略阳,都有贼军搜查,几石粮食,一旦被贼军发现,都得被他们抢走!”
  他这么一说,隗嚣立刻想起来了,确实是这样,汉军对粮食的看管很严,略阳很多粮商想把粮食运出城,结果都被汉军截下抢走了。
  他重重地一拍桌案,说道:“这些汉贼,就是一群蝗虫!”
  稍顿,他看向李迟的眼神柔和了几分,说道:“那……你就少带一些粮食回城,等不够了,再来我这里拿!”
  “多谢大王!”李迟满脸的兴奋之色,向隗嚣拱手施礼。
  隗嚣令人给李迟准备些酒菜,让他下去吃饭。李迟被军兵领到一座营帐里,里面已然摆好了饭菜,没有山珍海味,就是很普通的粗茶淡饭。
  不过作为富家公子的李迟,活像饿死鬼托生似的,甩开腮帮子,这顿吃,把整整一桌的饭菜吃了个精光,就连菜汤都恨不得添光。
  期间,隗嚣还特意过来看看李迟,见他那副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样子,隗嚣对于李迟的说法更是深信不疑。
  吃饱喝足,李迟走出营帐,向外面的官兵打听王遵的住处,说是要前去拜会。
  隗嚣对李迟不错,现在李迟要去见王遵,兵卒们不敢阻拦,有会来事的兵卒还主动把他领到王遵的营帐。
  听闻有个叫李迟的人要见自己,王遵一脸的茫然,他根本不认识李迟,正想说不见,报信的兵卒小声说道:“大将军,这个李迟,可是大王的宾客。”
  王遵一怔,想了想,还是点了头,让兵卒把李迟带进来。
  李迟进入营帐,见到王遵后,立刻自报家门。王遵不认识李迟,倒认识李忠,谈不上有多深厚的交情,但也一起吃过几次酒。
  王遵很随意的和李迟寒暄了几句,问道:“李贤侄来见我,可是有事?”
  “这……”说着话,李迟向左右看了看。王遵凝视李迟片刻,向外挥了挥手,说道:“都先退下!”
  在场的兵卒纷纷躬身施礼,退出营帐。等到营帐里只剩下自己和王遵两个人,李迟疾步上前。
  王遵被吓了一跳,下意识握住肋下佩剑,冷声问道:“你要做什么?”
  李迟摆手说道:“大将军不要误会,小人并无恶意。”
  说着话,他快速提起袍襟,从靴筒里掏出一卷绢帛,毕恭毕敬地递给王遵,低声说道:“大将军,这是陛下托小人送来的。”
  陛下?王遵下意识地接过绢布,没有立刻展开,而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李迟。哪个陛下?是成都的陛下,还是洛阳的陛下?
  他一肚子的疑问,但却不开口说话,只是一瞬不瞬地看着李迟。李迟吞了口唾沫,又向前凑了凑,压低声音,说道:“是大汉的天子,托小人送来这份绢帛!”
  王遵身子猛然一震,拿着绢帛的手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不过他的目光依旧是落在李迟的脸色,而且越来越犀利。
  李迟知道此事关系重大,甚至是决定着王遵的生死,他小声说道:“小人可以全家性命担保,所言句句属实!”
  看着他坚定又坦荡的双眼,不知过了多久,王遵才收回目光,看着手中的绢帛,一点点的将其慢慢展开。
  这块绢帛就是一长条,场面的字也不多——顺天道,归正途。落款是个‘秀’字。
  别看就这么几个字,但刘秀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十分明确,邀王遵背弃隗嚣,投靠汉室。王遵看罢之后,二话没说,立刻找出火折子,吹着,然后将绢帛点燃。
  直至这块绢帛化为灰烬,王遵的心都在嘭嘭嘭的快速跳动着。他缓缓抬起头来,尽量抑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问道:“李迟,这可是陛下亲手所写?”
  “正是!是当着小人的面,陛下亲手所写!”
  王遵身子抖动的更加厉害,眼圈不由得泛起红晕。王遵和隗嚣不一样,他追随隗嚣,揭竿而起,南征北战,征伐疆场,其目的就一个,辅佐汉室。
  当初隗嚣决定归顺洛阳,王遵兴奋的数日睡不着觉,后来隗嚣背叛洛阳,投靠成都,王遵气得七窍生烟,在家中不知骂了隗嚣多少次,是个糊涂虫,净干糊涂事。
  可以说,早在隗嚣决定尊崇公孙述为天子的那一天,王遵就已经和隗嚣离心离德。
  只不过他想告老还乡,隗嚣不同意,王元、王孟等人也都不同意,王遵推辞不过,也就只能继续留在隗嚣的身边。
  现在刘秀亲自修书,邀请他归顺大汉,王遵能不激动,能不兴奋吗?他尽量不让自己的激动表现在脸上,慢条斯理地问道:“李迟,你……”
  李迟很机敏,知道王遵在顾虑什么,他正色说道:“小人给大将军送来这份书信,就是在拿性命冒险!小人对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好!我且信你!”王遵沉吟了片刻,说道:“你带我向陛下哨句口信:汉室乃天下之正统,凡有识之士,皆以匡扶汉室为荣,遵虽不才,亦愿为汉室进献绵薄之力。王氏世代,深受汉家恩泽,祖上之光耀,遵片刻不敢忘。若陛下不弃,遵愿为陛下鞍前马后,万死不辞!”王遵的祖父、父亲,都曾是汉室官员。
  说完话,王遵伸手入怀,掏出一块玉佩,递给李迟,说道:“此佩,可作为遵之信物。”
  这么重要的一封回信,而且还是给天子的回信,应该用笔来写才对。可王遵不敢,用笔写下这番话,那就是铁证如山,落到隗嚣的手里,他有十颗脑袋都保不住。
  安全起见,他只能口头叙述自己的心意。
  即便李迟是细作,跑到隗嚣那里去告状,那也只是他的一面之词,自己还有得辩解,至于这块玉佩,也不能作为铁证,他可以反过来说是李迟从他这偷走的。
  以他的身份地位,只要没有铁证落入人家的手里,即便是隗嚣也轻易动不了他。
  听完王遵的这番话,李迟很是激动,连连点头,正色说道:“大将军放心,小人一定把大将军的话带到。”说着话,他把王遵送他的玉佩塞进靴筒里。
  王遵看得直咧嘴,这是可他王家祖传的信物,就这么被李迟放进鞋壳里了……他清了清喉咙,提醒道:“李迟,万不可把玉佩踩坏。”
  李迟连连点头,还乐呵呵地拍了拍鞋子,说道:“大将军放心,放在这里最安全。”
  “嗯……”王遵干笑两声,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目光一个劲的向李迟的鞋子上扫。
  李迟离开大营事,带走了一大包裹的干粮。而后,他原路返回,顺着东城门,回到略阳城内。
  进了李府,他见到洛幽,把王遵的玉佩,以及王遵托他捎的口信,一并转告洛幽。
  洛幽听后,立刻离开李府,去见刘秀。
  军营,中军帐。听了洛幽的转述,刘秀以及麾下的众将,都是喜出望外。王遵同意投靠己方,这可是件大喜事。
  铫期笑道:“王遵可是隗嚣的大将军,是最早跟随隗嚣的心腹大将之一,王遵倒戈,这对陇军士气的打击可不小啊!”
  祭遵亦是连连点头,说道:“此消彼长,现在隗嚣想打下略阳,可就更难了!”
  来歙眼珠转了转,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倒是可以让王遵暂时留在陇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5/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