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四万年/星域四万年(校对)第28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2/2843

  “谁还管那个啊?”
  张大牛兴奋地手舞足蹈,“谁还管《修真四万年》是结尾还是烂尾,这不重要,反正你的意思是,只要我使劲想使劲想,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我就想,在某个平行宇宙里的某个我,可以创作出一部非常卖座,非常热门,超级赚钱的当红网文,别的都不用管,反正就是火,我就真有可能写出来?然后就可以日进斗金,香车美女,嘿嘿嘿嘿了?”
  “呃……”
  李耀愣了半天道,“理论上,无穷宇宙,无穷希望,一切皆有可能么,也、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吧?”
  “收到,明白!”
  张大牛周身顿时爆发出了无穷的气势,嗓音都粗壮了三分,“那就来战吧,让这道该死的洪潮,看看人类的力量,接下吧,这便是我最强烈的执念啊!”
  张大牛高举双手,向李耀输送他无穷无尽的执念。
  不止是他,其余所有的觉醒者还有天外来客,听到了李耀和他的对话,同样激荡神魂,和李耀产生共鸣。
  在无比强劲的神魂共鸣中,笼罩在轮回狱外面的时间褶皱,终于皲裂,爆破,轰然崩塌。
  “这,这是——”
  地球上所有的英灵们,同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天空仿佛一下子“消失”了,他们直接暴露在璀璨至极的星海中。
  亦在瞬间,以浮光掠影,信息洪流的方式,觉醒了无数世代的记忆,包括被卷入轮回狱之前,叱咤宇宙,咆哮星海的光荣和梦想。
  “原来……”
  英灵们面面相觑,纷纷攥紧拳头,露出微笑,“我们已经沉睡了太久太久,是时候起来战斗,决定,我们自己的命运!”
  ……
  以无尽星海为战场。
  无数个被封印的“平行地球”,就像是璀璨的珍珠般环绕在洪潮和抵抗者们周围。
  日月星辰,都被狂舞的战焰干扰,显得黯然失色。
  亿万公里长的电弧和烈焰,将黑暗真空分割成纵横交错的棋盘,或者说,孤注一掷的擂台。
  以李耀的“超神兵·追梦者”为核心,亿万英灵,纷纷聚集,和不远处仿佛盘踞着半个宇宙的洪潮,冷冷对峙。
  在这如梦似幻的宇宙战场上,李耀高高举起了名为“希望”的战刀,朝洪潮跨出第一步。
  “我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李耀死死盯着洪潮,一字一顿道,“这场战斗,也是你一直在期盼甚至引导着的吧?你的‘时光倒流大阵’还缺乏最后一点能量,只有我们之间的‘终极对决’,才有可能激荡出足够的能量,完成你那既邪恶又愚蠢的计划。”
  “没错。”
  洪潮变成了三头六臂,犬牙交错的银白色怪物,朝抵抗者们龇出了尖锐的牙齿,“你终于明白了,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你们没有半点机会的。”
  李耀笑了,又进一步,战刀举得更高更直。
  “你知道吗,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吹嘘‘一切尽在掌握’的对手,但最后,他们统统都失败了,这恐怕不是巧合,而是某种必然。”
  李耀冷冷道,“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能够被绝对掌控的只有死物,人类的意志和心灵,更是永远不可能被奴役,掌控和操纵,那些自信能掌控一切的家伙,往往会自我毁灭在‘失控’上!”
  “我和他们不同,我早已不再是人类,我就是这个宇宙本身。”
  洪潮回应,“我掌控了近乎无穷的‘量子能’,我挥手就能释放出无数‘平行宇宙裂变链式反应能’,根据我的精确计算,在这片多元宇宙海里,我拥有99.9999%的胜率,你的胜率只有亿万分之一!”
  “不,不是亿万分之一,而是50%,还记得‘薛定谔的猫’吗,死或生,永远是50%。”
  李耀微笑,自信满满,跨出第三步,仿佛一步就跨越了好几个星系,将无数行星化作脚下的尘埃,“我甚至觉得,我们的胜率远远超过50%,应该说我们必胜无疑,而你只有亿万分之一的渺茫机会才对,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从你选择‘时光倒流’的那一刻起,你就丧失了面对未来的勇气,一旦遇到稍微难缠点的敌人,你就会习惯成自然地想着是否可以‘断线逃跑’再‘重新开始’,这样动不动就‘悔棋’甚至‘掀桌’的无赖,怎么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所以,你的失败,早已注定,你当然不是人类,但也绝不是什么‘准神级文明’,归根结底,你就是一只贪生怕死的缩头乌龟而已。”
  “你这样的乌龟王八蛋,没资格成为我们的敌人,快点儿把脑袋伸过来乖乖受死,别妨碍我们进军更加辽阔的未知宇宙!”
  “你这卑贱的蟑螂!”
  洪潮勃然大怒,咬牙切齿。
  但面对李耀的讥笑,它又说不出针锋相对的反驳之词,只能老调重弹,“你根本不知道……”
  不等它说完,李耀已经跨出最后一步。
  而那柄贯彻星海的战刀,也高举到了极限。
  雪亮的刀刃反射着亿万群星的光芒,更像是亿万英灵最辉煌的意志和最动人的希望。
  李耀知道。
  人类文明曾经犯下多少错误,走过多少弯路,造成多少罪孽和悔恨,他都知道。
  洪潮的强大,“大肃清协议”的冷峻,“快子崩塌”的绝望,“奇点尊主”的诡谲和“万古吞噬兽”的狂暴,他也从刚刚洪潮发送过来的信息狂流中了解了一些,即便无法计算,至少可以想象。
  前路多么艰难,远方多么黑暗,辉煌要用多少鲜血来铸造,荆棘要用多少牺牲去磨平,这些,他知道,统统都知道。
  但是,回不了头了,时光的长河浩浩荡荡,奔流到无尽的宇宙深处,他们只能仗剑高歌,一路向前,永远回不去的。
  挥别过去,暂时也别管未来。
  现在,此刻,就是这一秒。
  他的背后是众志成城的亲友团和亿万英灵、亿万同胞,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将战刀、利剑以及铁拳,挥舞到了极限。
  在他前方,是深邃的宇宙,蕴藏着无限危机和希望的群星。
  阻隔在他和群星之间的洪潮,就像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石子。
  而他手中的战刀,如同他胸膛深处狂跳的心脏一样,已经滚烫到了不得不发的程度。
  于是,秃鹫李耀直面洪潮,劈出这一刀,发出最后的吼叫:
  “放马过来吧,宇宙!”
  【修真四万年,正传,完结,撒花】
一切都是最好的结果
  按惯例,还是说两句吧。
  昨晚写完正传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整个人真是筋疲力尽,头昏眼花,好像身体被掏空,变成一个索然无味的贤者。
  和大家说了要早点休息,但躺在床上却怎么都睡不着,不知是兴奋,喜悦,亦或是某种淡淡的失落。
  看群里和书评区,朋友们都热火朝天地交流着,很多人表达了对《修真四万年》的不舍,也有人觉得结束太快,太突兀了,咱们明明还可以继续水三五千章,至少是三五百章的,更有很多人说,“修四”陪伴了他们非常重要的一段时光,或是从中学到大学,或是从大学到社会,也有可能从单身到家庭,从某人的孩子变成了某人的父母,三年多的时间里,或感动,或悲愤,或诧异,或激情四射,“修四”里的那些人,已经变成了亲人,那些事,也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或是梦里。
  没错,大家的感受,亦是老牛的感受,甚至,请相信,老牛比你们每一个都更加舍不得将“修四”完结,恨不得再写三五年,十年八年,一辈子。
  正如早先一篇感言所说,三十四五岁,或许是一个网络写手最好的黄金岁月——各方面条件成熟了,身体又不算太差,脑力和体能都勉强跟得上,能坚持住高强度的更新和动不动就熬夜,时光一去不复返,下一个三年,还能不能像现在这么玩命,老牛真是不知道啊!
  所以,怎么可能不失落呢?从一五年三月到一八年七月,整整三年零四个月,1215天,1023万字,平均每天8419字,连琢磨带码字,真是要用七八个小时甚至十来个小时才能完成,无论孩子住院还是自己住院都没有一天中断过,《修真四万年》的世界,真是融入了我的血和骨,神和魂,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要硬生生把这部分挖掉,丢开,继续大步向前,这是何等的痛苦,又是何等的残忍。
  这里不是在叫苦叫累,虽然回过头来看,不能说完全不累,但当时,和这么多朋友一起沉浸在“修四宇宙”中,一起去闯荡,去冒险,去激荡热血和挥洒战焰,这是何等痛快的事情,哪里顾得上苦和累?
  对老牛而言,码字已经变成了呼吸和心跳一样自然而然的本能,总不能说“我住院期间还坚持心跳,多么勤劳”,“小孩住院期间还坚持呼吸,多么努力”,这太荒谬了,对不对?
  总之,我的意思是,当你投入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竭尽所能写出了上千万字的小说之后,实在很难组织起一两千个字,来描述此时此刻的感受,或许,把大家的感受凝聚到一起,就是老牛此刻的所思所想吧?
  要不然,先来说说结尾。
  结尾是个大问题。
  上千万字的小说,千头万绪,无数人物,无数深坑,恐怕不管怎么结尾,都会有人不满。
  也的确有朋友说,这么结尾是否有些仓促,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包括对抗洪潮之战,也可以正面描写,洋洋洒洒三五十章至少不成问题。
  是,老牛说,大家的意见很对,真要写,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摊开来写,至少我们可以写李耀又得到了某种更高层次力量的帮助,领悟了玄之又玄而且更玄的宇宙至理,一拳把洪潮打爆,再带着妻儿老小归隐山林,泛舟湖上,逍遥自在——这么写完全没问题,对不对?
  但我还是觉得,真这么写,就失去“修四”的味道了。
  人类和洪潮之战,输赢,真的重要吗?
  从一开始,从七名修真者为了拯救群众挺身而出,从山海派修真者关雄万里狂飙,一骑当千,抵挡兽潮的那一刻起,大家就应该明白,在“修四宇宙”里,胜负输赢,从来不重要。
  重要的是,爽不爽,讲不讲义气,痛不痛快,刺不刺激,念头通不通达,有没有将自己的信念贯彻到底。
  永生的缩头乌龟,终究只是缩头乌龟,面对洪潮或者更高层次力量,敢于勇敢挥出战刀的人类,却永远是骄傲的,荣耀的,大写的人类!
  无论面对何等级数的强敌,敢于勇往直前,挥出战刀的我们,胜率永远是一半一半,死或生,输或赢,塌缩或者爆炸,50%对50%,究竟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人类胜利,洪潮溃败,平行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某个平行地球上,还是生活在“人类暂时失败,时光倒流回亿万年前”的本源地球上——这一点,将由你们,所有的“观测者”来决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2/28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