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皇族(精校)第4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1/1104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方云诗句做罢,又往上登了数阶,直接走到了茅屋门帘下:“说吧,第三道题是什么?”
只不过片刻时间,方云便过了两关,走到了门帘下。甚至可以透过门帘,直接看到他的身影。屋中人终于免不了有些呼吸急促。第三道题迟迟没有给出,似乎在冥思苦想。
方云也不着急,好整以暇地等着最后一道题目。自己这个外公,刻板守旧又心高气傲。这次自己连破他两道自以为极难的题目,对他这种认为方家父子都是莽夫,不识诗仪文章的人来说,必然是个打击。
“呼!”
就有此时,一阵风吹动门帘,涌入茅屋中。方云感觉到,屋中人身躯蓦然颤动了一下,随即耳中听到一个声音:“好!第三道题便以咏风为题。你若对出,便直管进来。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这是第三道题,你既然做诗,那么第一句中,就以三字破题。诗句讲究对仗工整。既然以三字破题,则其诗句都必须含有一个数字。你做诗吧。”
方云闻言心中顿时一震。风,无形无相,用来咏物,比之“梅”和“竹”要难一些。不过,方云既然能做出“咏梅诗”、“咏竹诗”,要做一首“咏风诗”,虽然有点难度。却也不是问题。但是,每一句诗里加上一个数字,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三首咏风诗的难度,立即大上百倍不止。方云虽然自恃才思敏捷,但是听到要做一首“咏风诗”。每一句话里面不能带“风”字,同时每一句里面又必须有一个数字,还要以三字破题。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你若是做出这首诗,我从此不在方家人面前提‘莽夫’二字,也不再提‘诗词文章’四字。我给你一炷香时间,你慢慢想吧。”
屋中苍老的声音道,随即响起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片刻之后,一阵檀香的气味飘了出来,居然是真的点了一炷香火。
方云眉头紧皱,冥思苦想。他的大脑,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一个个诗句掠过脑海,又迅速被他否定。
每句诗中加一个数字,这个要求令方云想出来的许多句子,全部不适用。时间慢慢的过去,方云的眉头越皱越紧。
“还剩下半炷香!……”
屋中冰冷的声音提醒道。
方云站立在门帘外一动不动,脸色略略有些苍白。手心里更是渗出了汗珠。第三道题在屋里屋外之间,竖起了一道高高的大墙。
题目很难,但方云没得选择。这已经不是单单的文斗那么简单。若是做不出来,以外公的脾性,恐怕立即断绝了所有回转的余地。
方云并不认为,一个二十多年坚持不肯承认自己子女的腐儒,在对待自己的事情上,会有多么的宽容。虽然方云也怀疑,屋里那位自己也不一定做得出来,但这道题目,他只是出题人。做题的人是自己。
“这件事情,关系到大哥和福康公主的幸福。我万万不能失败!”
方云心中暗自道。
时间慢慢流逝,片刻之后,屋中声音再次响起:“还只有一点香头。你若做不出,便回去吧。至于方林之事,不要再提。如此鲁莽、自大,无法无天,无视朝廷律法的人,就算立下再大功劳,也只是莽夫,做不得王侯!”
方云听他一再提及“莽夫”,心中震怒不已,脱口道:“莽夫,莽夫……再怎么莽夫,也一个是你的女婿,一个是你外孙。若我们是莽夫,你又是什么?”
“哼!很多年前,我就已经将你母亲逐出家门了。你们方家父子,与我又有什么瓜葛。”
茅屋内哼一声道。
“即无瓜葛,弹奏文书又是怎么回事?你也是读过圣贤书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种道理,你应该不会不知道。平鼎侯和镇国侯几句话,你就信以为真。头脑发热,跑去弹劾自己的外孙。你又可曾听过我们方家父子之言?为人长辈者,当仁、当慈,你扪心自问,你这也算是为人长辈者该做的事?”
方云恨声道。
“不用多说了。时间已到,你若是做不出诗来,从来哪来,还是滚回哪里去。我二十年前,既然能将子女逐出,也不在乎一个外孙。”
茅屋中人震怒道。
“谁说我做不出来。你听好了。”
方云顿了顿,开口道: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句诗,句句都是写风,但句句都没有一个风字。并且以三破题,且每句中都含有一个数字,分别是“三”、“二”、“千”、“万”,正合刘正勋的要求。
一首诗吟罢,方云掀起门帘,跨过门槛,一步踏入到了茅屋内。入目所及,一个身穿青色儒衣,略显破旧的老者,正盘坐在一个蒲团上。
老人两鬓霜白,额头皱纹密布,给人苍老之感。他的表情,古板、严肃、不苟言笑。脸上肌肉,松弛僵硬,就好像一块块僵硬的石头,似乎很长时间,脸上都没有换过严肃、古板之外的表情。他的嘴唇紧抿,给人一种固执、刻守已见,不易说服的感觉。
“这就是母亲恋恋不忘的外公吗!”
方云望着不远处的老人,默默想道。他的身上,依然有大儒的风范,只是身躯微佝,霜白的头发也微有些凌乱。现在的外公,与其说是一个大儒,不如说更像一个普通的老人。
方云仔细地打量着他。眼前的人,不管是母亲,还是淮安城里那位舅舅,和这位外公都没有太大相似的地方。事实上,不管是母亲还是舅舅,都不可能这样的古板守旧。如果真要说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就是自己这位外公的固执,成功遗传给了自己的两位子女。
母亲为了和父亲在一起,毅然背离了外公的意见。嫁给了父亲;至于舅舅,直接弃文从商,选择了外公最不喜欢的行业。并且做出决定后,便不悔改,九头牛都拉不回!
方云打量自己外公的同时,刘正勋也在打量着他。他没有想到,方云居然在最后关头,居然破解了这道难题。就算是他自己,自问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来。这除了要有高深的诗词修养,还要有一份急智。
刘正勋仔细的打着门帘处的少年,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外孙。方云外表唇红齿白,容貌清秀、俊美,和华阳夫人极为相似。
看清方云的容貌,刘正勋脑海中下意识的掠过一道人影,心中没来由的一软。不过,这也只是一刹那。目光一聚,蓦然变得无比凌利。刘正勋声色俱厉,一声暴喝道:“孽障!还不跪下!”
方云在茅屋下跪过,这次进到屋内。听他如此厉喝,反而不跪了。眉头一挑,冷声道:“你既然不承认我母亲,我为何要跪?”
“哼!我让你跪下,并不是因为你不敬长辈。周朝律历,大将军级别严禁擅离驻地,否则以重罪论处。你身为朝廷大将军,却为了一已私利,擅离军营,返回上京城来,这已经是违反了周朝律历。还不跪下!”
方云听他足不出户,却连自己做了朝廷大将军都知道。越发肯定,这后面有人捣鬼。不过,他也不怕。
“哼!说到违反朝廷律历,先得治你的罪!!”
方云盯着自己的外公,目光犹如刀剑。
这一言,顿时激起千层浪。刘正勋顿时勃然色变,怒斥道:“放肆!”
第四百九十二章
离去
方云神色从容,对于自己这位外公的反应,毫无意外:“你既然谈到朝廷历法。我且问你,你现在所任何职?六部商议王侯册封,你以什么身份掺和其中。王侯册立,自有六部官员审查,就算他们不审查,也还有资政阁和议政阁的各位大人。再往上,还有三公。”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职。你即已交出权利,退隐山野。此事便合该有其他大人处置。他们都还没发表意见,你就越过诸位大人,向六部上文书,此举置儒家其他大人于何地,置三公于何地?置儒家列位大人于何地?真要论起来,就凭这点,就能治你个暨越擅权,扰乱朝政的罪名!”
方云说罢,衣袖一抖,目光直视老人,咄咄逼人。
“你!——”
刘正勋心中震怒,便却哑口无言。方云一句“不在其位,不谋其职”。正好扣中了他弱点。大周朝历代的大儒离职之后,一般都会选择退隐。极少插手朝廷,因为那样会对继任者造成影响。
刘正勋若还是元士,那做什么事情,都是权利范围。不过,离职就不一样了。王侯册立的商议阶段,一般是六部官员先做出裁决。然后征询其他官员意见的。
与武侯册立不同。方云也只是在兵家、儒家表态,朝廷分发文书之后,才上奏的文书。而且武侯关系重大,地位和权势远在王侯之上,所以征询的范围的也极大。但是普通王侯的册立,一般只征询兵、儒两家官员的意见。并不会征询普通人。否则的话,朝廷一百多位王侯,人人弹劾像什么样。
如今方林的王侯册封还在商议,册立文书还没发下。刘正勋在六部商议阶段,就上奏文书,进行弹劾。在程序上,是有些愈规矩。
刘正勋乃是周朝大儒,本来这些规矩不会不知道。只是,退隐多年。思想还一时没从元士的角色中转换过来。而且太过想当然,潜意识里依然认为方林是自己的外孙。自己这么做,是大义灭亲。情理可原。
“镇国侯跟我说,你唇枪舌剑,极善狡辩。我本来还不信。今日一看,果然如此。我在六部商议阶段,上奏文书,虽然有违朝廷礼数。不过,国体为重,匹夫为轻。我既然知道他品行不端,又岂能容他占据王侯之位。你也不用多废辱舌了,回去吧。任你巧舌如簧,我也不会收回上奏文书。”
刘正勋嘴唇蠕动,沉声道。
“哼!好一个国体为重,匹夫为轻。”方云冷笑:“你也不用扯什么幌子了。你不就是爱惜羽毛,害怕我大哥方林,败坏了你的名声,才上奏的这封文书吗?你还真以为你是大义灭亲?告诉你,别人只会以为你老糊涂了!”
方云说话,一针见血,直指本心。刘正勋听了这句话,全身颤抖,脸色气得一片煞白:“混帐!”
方云瞥了一眼,一步步逼了过去:
“当年你以为我父亲出身草莽,门不发户不对为由,要拆散我父亲。其实,你这么做,为了一已私欲,想要维护刘氏家族书香世家之名。为了这个‘名’,你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再后来,舅舅弃文从商,你认为这败坏门风。又是为了这个名,将他逐出家门。甚至为准他用‘刘’姓。因为这个,你又失去了自己的儿子。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儒家又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连做一个父亲都不合格,又凭什么去尽臣子之道?”
“人伦之道,乃是天下最大的道理。你为了名声,连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都可以舍弃。试问这样薄情寡恩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尽君臣之道,又有什么资格谈论国体为重,匹夫为轻?”
方云一言触及到了刘正勋心底的逆鳞,刘正勋顿时气得脸都紫,嘴唇都颤抖起来,他手指着门外,道:“你,你……你给你滚出去!”
方云又怎么可能会这个时候离开。老头子气焰嚣张,向来认为天大地大他最大,不打压打压他一番,他又怎么可能听得别人的话。方云得势不饶人:“你口口生生不认你的女儿,外孙。那你现在的‘大义灭亲’又是为什么?大周朝这么多大儒,镇国侯、平鼎侯凭为什么不找其他人,却偏偏找上你。如果你不是我和大哥的外公,你真的以为,你有资格让镇国侯、平鼎侯来求你?如果你不是我名义上的外公,你以为我会千里迢迢赶到这里来吗?”
“实话告诉你。我其实非常不想来见你!你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一点,值得我尊敬的地方。我十多年来,每年十月初九,都要看到母亲摆上香案,沐浴焚香,默默祈祷。一整天都会以泪洗面。我后来才知道,十月初九,正是二十多年前,你将她赶出家门的日子。”
“你如此刻薄寡恩,不为人父。我母亲却天天惦记着你,为你沐浴焚香,祈求你平平安安,长命百岁。并希望获得你的原凉。但你扪心自问,你到底做了什么?如果不是为了母亲,你以为我偷偷过来求你?我问你,你知道我什么时候生的吗?你知道孙世堃是谁吗?你知道他长得什么样吗?你知道你还有个儿子叫孙仲荣吗?你知道他为了你一句,从来不敢踏足上京城吗?”
“你以为镇国侯是贵族,出身高贵。你知不知道,他是因为在军中争不过我父亲,又怕我大哥封侯,方家势大才来找你的?你说我大哥无法无天,把世子许权绑在旗杆上。那又知不知道,我大哥为什么这么做?世子许权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大哥方林与皇室福康公主相爱。当初人皇和武穆约定,福康公主金枝玉叶,不可能嫁给普通人。大哥只有封侯,才能迎娶福康公主。就为了这个约定,他隐姓埋名,投身军名,在边荒立下赫赫战功,才有了今天。眼看终于夙愿得成,有情人终成眷属,你却偏偏插上一脚。你真的以为,我大哥在乎这个王侯之位?你又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有道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你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因为镇国侯和平鼎侯随便一句话,你就相信了,还冒冒然上书弹劾自己的外孙!你还真的以为,你什么都知道了吗?”
刘正勋盘坐在地上,神色剧震,开始是极度震怒。但自从方云提及,华阳夫人每年十月初九都要沐浴焚香之后,怒气突然消散不少,整个人沉默不少,目光十分复杂。
天地人伦之道,乃是一切大义道理的根本。就像心里再坚固的人,听到这些,也会心中有所触动。
“你母亲……”刘正勋犹豫了一下,目光有些恍惚:“真的,每年十月初九,都……沐浴焚香……”
方云也没在意,随口答道:“当然,这种事情,还能做假不成?”
刘正勋立即沉默了不少,目光闪动。没要知道他想什么。
方云回过神来,感觉到茅屋内不同寻常的沉默,微一沉索,立即明白过来,冷笑一声道:“不妨再索性告诉你一件事。二十多年来,每天接济你的那些村民,其实都是舅舅和母亲授意的。只不过,怕你发觉,所以不敢送的太频繁。你的房屋,没有你的同意,更是不敢修葺。只有每次实在破败的不像样了,才会大胆修葺一会。这么多年,你就没有发觉吗?你如果自己觉得怀疑,可以出去找那些村民印证一下。”
“你每个月都会出去几天,去山间散步。我问你,看到那些田间的老人,儿孙满堂,你有什么感受?当别膝下子孙缠绕,你独自居住在这又旧又破的茅屋里,又有感受?”
“哼!你刚进来的时候,你出了个对子来考我。现在,我也送你一个对子。”
方云说罢,袖袍撩起,一根手指伸出,对着地面虚划,便见一缕极细的刀气射出,随后一行文字显现在地板上:“寿至耄耋,喜今世儿孙满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1/11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