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御山河(校对)第1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4/1573

  到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月了。杨纪一直没有他的音信,没想到这个时候收到了他的消息。
  “等了这么久,终于有消息了。”
  杨纪心中突然变得急迫起来。当初王泰和自己约定,等回去之后,就会极力向朝廷推荐自己出任“苍墟城”的将军,去实现自己在文试策论中提到的平定苍墟城混乱的方法。
  这件事情如果做好了,对自己就是巨大的功绩。而且能够极大的节省自己从“武举人”到“封将”的时间。
  仕途之中,年轻就是资本。一个年纪轻轻,成绩斐然的将军,在仕途上就是巨大的资本。就平步青云,进入核心的入场票。
  如果二三十,三十多才能做一个普通的武将,恐怕自己一辈子都只能徘徊在低层的武将中的。
  “时势造英雄”,这样的机会是很难遇上的。自己已经拿到了“武举人”的功名,如果再在“苍墟城”做出业绩,就能省去别人需要十多、二十年才能获得的成绩。
  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拧开金属筒的盖子,杨纪从里面取出一张长长的,卷得圆圆的信纸来。迅速瞧了一眼,杨纪立即扫到了王泰的专属将军印章。
  这种东西是假冒不了的。
  “字示杨纪:
  琅琊郡一别,已有数月,别来无恙?……”
  第一行熟悉的字迹,就看得杨纪眼热无比。
  “不知道苍墟城的事情怎么样了,他这个时候来信,难道是已经成功了?”
  杨纪心中激动无比。
  战胜张仆之后,自己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王泰这道“东风”这个时候就来的。王泰在军方的老将军,声音能够直达天听。
  而且在王泰身后,还有一位军方的大人物支撑。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王泰给杨纪的感觉,一诺千斤,说一不二,他即然说了推荐他去苍墟城,这件事情就一定会办成。
  继续往下看去,果然,王泰提到了“苍墟城”的事,杨纪心中大喜,这件事情果然有眉目了。
  不过只是看了数行,杨纪心中就沉下去,而且脸色越来越差,最后捏着信纸,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怎么了?”
  房间里传来一个苍老的问询声,声音中透着点点关切。杨纪抬起头来,只见一道熟悉的身影站在身旁。铁冠派“张长老”不知什么时候走进了房间里,目光正看着自己。
  杨纪沉吟片刻,没有太多的犹豫。就把手中的信纸递了过去。铁冠派的三大长老是少数一些杨纪可以信任的人。
  王泰这件事情也没有必要瞒着他们。
  和杨纪想像的不同,王泰将军这封信不是来通知万事就绪,让他准备去经略苍墟城的。恰恰相反,王泰将军是来告诉他一个坏消息的,——事情出了变卦!
  琅琊郡一别,杨纪和王泰约定之后,就各奔东西,进行着各自的准备。杨纪积极的提升实力,同进参加洲府中的“举人试”。
  而王泰也践诺着他诺言。
  回到帝京城,王泰叙职之后,就开始按照约定,动用各种关系,积极的为杨纪经略苍墟城奔走、运作。其中就包括向各位军部的将军、王侯、大佬推荐杨纪写的那篇平定“苍墟城”的文章。
  “苍墟城”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边陲城池,或者某个陷入混乱的问题城池。如果仅仅是这样,天下间这样的城池可以找出成千上万个,苍墟城也就看不出有什么特殊之处了。
  杨纪的文章也就没有丝毫的特异之处,更加不值得将军王泰这么大力去推荐了。
  “苍墟城”只是一个小城池,但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的战略意义非常特殊。它是深入蛮族疆域最深的地方,也是遭受袭扰最厉害的地方。
  在那里的将军和士兵死亡率特别高。
  最多的一年,朝廷就曾经派谴出了七位将军前往那里,全部被蛮族高手行剌在那里。“苍墟城”是大汉皇朝的前营岗哨,更是朝廷在西边的纵深行营。
  它所面临的困难,都极具代表性。
  如果杨纪能够解决了“苍墟城”的困境,那么西北边陲几十上百座这样的城池面临的困扰,也能同样迎刃而解。
  更重要的是,大汉皇朝在西北的蛮族疆域已经几百年没有什么大的进展了。如果杨纪能够解决苍墟城的问题,那么朝廷后顾无忧,就又能够以“苍墟城”为前进营地,进一步的向蛮族疆域纵横前进,拓展势力和影响。
第四百二十三章
唯一的方法
  这是一翻大棋,涉及到大汉皇朝在西北异族上的整体军事战略,极具价值。如果杨纪能够成功,就将成为军方的贵人,这将是一个天大的功劳,以后前途似锦,贵不可言!
  而朝廷方面,也将取得几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大进展!
  王泰之所以对杨纪那篇文章如此看重,原因就是这个。所以,到了京城之后,王泰也是大力推荐。
  只不过,看出苍墟城战略意义的,远不止杨纪一个。也不止是王泰一个!
  特别是当王泰在帝京城中的大力宣扬杨纪那篇文章的时候,一方面故然推高了杨纪这个无名小卒在军方和帝京城中的知名度,但是另一方面,王泰宣扬的杨纪策论文章中的一些观点,也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想要挣这份天大功劳的,远不止杨纪一个!
  而且王泰还提到了一个杨纪没有注意到的官场细节。朝廷每三年一届,每一届都会产生上百的“武举人”。
  十年,就会有四五百个“武举人”。而武道强者的寿命是长的。经年累月的下来,朝廷累积下来的“武举人”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但僧多粥少,大汉皇朝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官爵、将军去册封。所以也就产生了一个择扰录取的原则。
  只有那些最优秀的,实力最强的“武举人”才会得到册封,成为大汉皇朝的“武将”。但即便是如此,这些“武将”的数量也是极为庞大的。
  大汉皇朝依旧没有那么多的军队供这么多的“武将”去统领。所以也就产生了“实力武将”和“虚权武将”,或者说是“名誉武将”的区别。
  在民间,又管那些不能领兵,只是领着武将俸禄的武将叫做“无权将军”。其实对朝廷来说,根本没有这个区别。
  朝廷方面更愿意把这种权力阶层叫做“强力武将”和“替补武将”。
  后者是前者的替补,只有当者出现“空缺”的时候,后者才能够成功替补上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掌握实权的“武将”!
  大汉皇朝武风隆盛,高手如云,顶级的高手实在是太多了。
  导致在“实权将军”的竞争上非常激烈,因此这种“替补武将”的数量非常之多。就连那种军方的世家,都积累了不少的“替补武将”。
  “苍墟城”涉及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东西:
  那个地方虽然危险,但是“苍墟城”的镇守武将却是一个极有份量的“实权将军”。因此看中这个位置,想要镀一层金身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世家、勋贵、门阀,那些家中养着大量“替补武将”的势力,纷纷对这位位置觊觎的很。
  在这件事情上,杨纪面临着极其残酷的竞争!
  事情和杨纪、王泰最初商量的情况,完全大相径庭!
  在信里,王泰提到了一个中肯,但是却很残酷的建议:
  除非杨纪能够在武科举中脱颖而出,夺取到第一名“武解元”的功名,否则的话,这件事情恐怕很难实现。
  ——这个念头,是在他收到本届武科举的主考官周潼的一封信之后产生,——在信里周潼对王泰看中的这个学生大加赞赏。
  军方的圈子太小了,杨纪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王泰和周潼这两个帝京城中的名宿远比自己所知的熟悉。
  并且周潼告诉了王泰自己参加武科举的事!
  天下的高手太多了,“武举人”更多,每一届都累积出数百个。
  王泰在信中提到,杨纪想要和这些人竞争,从中脱颖而出担任“苍墟城”的镇守,仅仅是一个“武举人”的功名是远远不够的。
  甚至“三甲”的功名也不行!
  除非杨纪拿到一个“武解元”的位置,才能在这次追逐出,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天下的“武举人”虽多,但“武解元”却永远数得过来!
  只有这样,杨纪才能和那些军方、世家、勋贵、门阀中豢养的大量“替补将军”相竞争。
  在信里,王泰告诉杨纪,让他不要灰心。无论怎么样,他都会全力去运作,以促成他和杨纪约定的那件事。
  但就连杨纪都感觉得出来,王泰在信里流露出一种极度的悲观。很显然,就连王泰自己都知道,这件事情太过苛刻,希望渺茫。
  “这件事情对你很重要?”
  一旁,张长老将目光从信纸上移开,扭头看着杨纪,问询道。
  “嗯。”
  杨纪点了点头:
  “如果能够成功,我就至少可以节省十年的时间!这样的机会,并不总能遇上。”
  这一次遇到了出身帝京城的将军王泰,同时又是西北边陲的主战派,杨纪才有这种机遇。
  正常的情况下,杨纪晋身三甲之后,大约一到两年就能获得册封武将。但这个武将却有极大的概率是没有手握兵权的“无权武将”,或者说是“替补武将”,挂个衔而已。
  这并不是杨纪的实力不够,或者不够优势,只是“实权武将”满了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4/15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