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校对)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536

  新闻社的人不说,大家也都在猜测,普遍的认知是个被港台娱乐带偏的中二少女,又不失文采,以此作为一席舞台,挥洒泼墨。但这个人应该就是高二年级的。
  因为很简单,高一的学生属于地皮没踩热,没办法接触到学校社团核心,还比较规矩的,高三的学习压力在那里,都没工夫玩,能够在学校里玩得最开的,参加各种社团搞活动的,都属于高二的学生,而且这个笔名“朝花”的人,对高二年级的人最为熟悉。
  张平给程燃递来的这期天照新闻,简单的装饰流苏线条上的排行榜上,他程燃赫然在列,原来是长相排名上,他居然进入了学校前十之列。
  但除此之外,在其他譬如学习排名,艺能排名上,都是其他人的名字。
  占据全部风云榜排名前列的,还是姜红芍和一个叫朱旭的。
  最后在张平的示意下,程燃看到了那上面一则叫“学生心目中最般配一对”的栏目上,写了几对人名,大概是学校里比较醒目出名的。
  首当其冲的赫然是:姜红芍、朱旭。
  张平从旁道,“新一期的天照新闻,这一期据说出了五十份,每个班就两张!还是去年成立的,现在办的是越来越搞怪了!居然把姜红芍和朱旭拉成一对!但他们两个确实还是学校里出镜率比较高的……不能落下啊老铁,你和姜哥关系这么好,哥们儿我肯定顶你啊!”
  程燃愕然,在以前的学校里,程燃当然对于这种国重学校素质教育优先,学生社团办报纸的情况,也仅属于听说。现在来到十中,算是亲眼见识了这东西的存在。关键是整个学校的那种宽松氛围,似乎什么都可以娱乐娱乐,不要太严肃。
  程燃最后还是把报纸推还给他,哭笑不得,“什么乱七八糟。”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必等我
  天照新闻其实就是一个爱好新闻社团的作为,学校的多媒体室外面挂了个投稿箱,每隔一段时间社员拿钥匙打开信箱,把投稿信件给整理起来,结合校园热点编排内容,加上学生的投稿,在多媒体教室的电脑上打字排版,而接下来只需要跟多媒体室老师交代一声,申请点纸张,利用多媒体室的打印机,一份校园内部流传的小报纸就成形。
  这上面的内容,是没有老师参与的,甚至有时候老师之间也会过手翻翻,感慨一下学生时代。
  程燃注意到有一份传到了姜红芍那边,同桌魏舒碰了碰她手肘,然后给她看了报纸,姜红芍手拿着报,眼睛注视着那一版排行榜的内容,笑了笑,报纸还给了魏舒。
  她手还持着笔,继续写字。似乎这些内容,对她来说引不起兴趣。
  下午放学,姜红芍并不忙着离开,而是走过来问程燃,“中午那道题,想明白了吗?”
  中午他们做了一些题,最后一道函数题,姜红芍讲解到一半,差不多就是上学人陆续到教室的时候了,程燃也就说自己先求解,显然下午的时候她还惦记着,这过来询问。
  程燃点点头,“还是介值定理在趋向无穷时为正,因此0为一个极小值点。从这个方向突破,就能求得解了。”
  姜红芍道,“是啊,其实这题求出函数在负无穷到某个值x为单调递减,某个值x到正无穷为单调递增。函数X为0就出来了,但问题是求得这里最多得到三分之二的分数,这题还有个小尾巴,你也可以认为是陷阱,就是要证明函数在X时候的值不能小于零。如果心思不够缜密,这里就会丢分。”
  这题对普通学生来说就是个难题,对于好学生来说,就有尾巴陷阱,但在姜红芍面前,出题人的一点小心思都漏不过去。
  程燃不失赞赏笑道,“年级第一就是年级第一,等闲出题人的设限根本绕不过你,明察秋毫啊。”
  姜红芍象征性笑笑,把随身的一个笔记本拿出来,“这上面有四道物理题,我最近刷题的时候觉得很有代表意义,这是江苏的试卷,电磁上面新的出题方式,两道我解了你可以参考,两道你回去看一下,如果还能举一反三,以后这种类型,大概就难不倒你了。”
  小本子是姜红芍的“武功秘籍”,总结一些题型的东西,到了她这种程度,出题人只要露出苗头,她就能知道一道题想要考什么,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和步骤来求解。
  没有归纳汇总相当门类大量题目的火候,是不敢论断的。
  而用笔记本记录代表性的题目和解题思路,这是她一直以来的学习习惯,初三毕业前夕程燃就见识过了。
  程燃翻开看了一下,不光字体,排版,构图,可以用艺术来形容,就算是在制作了三国杀的程燃面前,姜红芍这份物理题的摘抄解答的手书,看着就让人觉得笔走龙蛇,兰心蕙质。
  只是看着姜红芍的目光,程燃拿着她还带着馨香的笔记本,道,“就这么怕我追不上你?”
  姜红芍愣了一下,道,“并不是啊……其实我觉得你很聪明,就是有时候会大意。如果能把细节注重好,下次会提高的。”
  老姜也不总是古灵精怪,也会有这样诚恳的一面。
  已经放学了,教室里剩下的人寥寥无几,还略带温度的一缕夕阳余晖穿过有很多划痕和年月斑驳的玻璃窗,照在两人面前的桌子上,光痕在渐褪,但姜红芍的眼睛却很明亮。
  程燃突然动了想看她局促的小心思,道,“我108名啊,别人也在进步,我再提高,又能高在哪去,和你第一名比起来,隔着好几座山峰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句话很好,不是么。”姜红芍道。
  “话是这样说,可就算登山运动员,哪怕意志坚决,也有天赋好差之分,体能强弱之别,我可能费尽心力能征服这座山,可对于一些人来说,已经征服了好几座大山了吧。”
  姜红芍道,“我会帮你,甚至……可以停下等你。”
  程燃看着她,她的瞳孔被光染成琥珀,晶莹剔透。
  程燃道,“我原以为你很成熟,怎么说出这么不成熟的话?你不是一个人,你身上还有父母,甚至家族的寄望。你停下来,他们怎么办?而且陷我于不义,我这么自私啊?”
  “什么跟什么呀……越说越离谱,”姜红芍笑,“我是说爬山的话,停下来等等你这个菜鸟,顺便休息看看风景,不好啊?”
  “我也说的是爬山啊。”
  程燃看着这个光影中遗世独立的女孩,笑道,“你尽管往前走,不必回头。看我能不能弯道超车到你前面去。”
  姜红芍一副乖乖巧巧的样子点点头,“好啊好啊……我等着呢。”
  在程燃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姜红芍的手掌五根纤指伸出轻轻拍捋了两下他的头发,“前提是,程燃同学,先脚踏实地,把今天的题回家解了吧,明天我检查噢……乖。”
  程燃眼珠放大的时候,她的手又像是猫一样敏捷的收回,不待程燃反应过来,就这么背着包转身,身姿袅袅出门去了。
  ……
  浣花小院。饭菜已经做好,李靖平来蓉城开几天会,所以这段时间都有回家,姜红芍还没回来,他和妻子坐在小院外面,面对着潺潺流水。
  李靖平终于开口,“上一次峨眉山,陆炜到来,真是爸的意思?”
  姜母点点头,“我爸从他小时候就很喜欢他,这点你不是不知道……”
  李靖平沉默了半晌,道,“爸的身子……”
  “柳高说在峨眉山的时候挺好,但往后肺病又犯了,这边医疗条件有限,医疗组还是让他回京城去治疗了……”
  话题有些沉重,李靖平道,“爸是不希望自己有一天离开过后,腥风血雨吗……”
  “爸的眼界格局都很开阔,我想他肯定已经平静看待生死……但也有些事物,可能也会是他的牵挂……大哥那边,你我,还有红芍。”
  李靖平道,“有时候觉得,咱们家红芍,其实肩膀上的担子,挺沉。像是你以前都不用本名,单化名一个“薇”字,但你那时候还有大哥,爸身体健康,还不用想太遥远……可这种时候,红芍,可就担负起了太多的东西。”
  姜母轻声道,“这个世界上,一个人不能选择的只有两种事物,一为出身,二即运势。”
  “谁叫红芍……是出身自我们这样的家庭呢。重担,只有她承受着,作为父母,有时候觉得,既不亏欠她,又亏欠着。但她的懂事和成熟,让我这个做母亲的,有时候也觉得……有点心疼。”
  房门那边传来开门的声音,姜红芍进门,和他们打了招呼,换鞋去她的房间放书包了。
  李靖平夫妇适时停止了交谈,起身回屋,姜红芍出门,洗手上桌。
  李靖平就着好菜,搓着手从酒柜里取出一瓶地方上的高粱好酒,在姜母的瞪视下,他又向姜红芍控诉,自家女儿到底还是最亲的,帮忙说项,姜母才不得已放他只能喝二两的酒盅两杯,再多就不行了。
  李靖平得逞般冲姜红芍眨眼,饭桌上,又进入了其乐融融,仿似普通家庭的温馨时刻。
第一百二十九章
迎来波澜
  一夕之间,十中大叶榕之间就挂起了红色条幅,上面是“欢迎教育专家孙萧先生到校演讲”,就连逸夫楼外面都有海报。
  早上两节班主任孙晖的语文课,结束的时候孙晖收拾,宣布道,“明天下午班会课时间,全班到阶梯大教室听专家讲座……”
  台下传来学生们的一时窸窸窣窣的动静,有打听的,有振奋的,有惊讶的,孙晖又道,“都不能缺席,明天还有媒体的记者会过来,你们啊,多听一下这些还是有好处的……”
  孙晖一走,班上的学生少部分出门透气,其他的则留在原位,教室里传来嗡嗡嗡的讨论声……前排的郝迪转过头来,一群人凑在一起,郝迪道,“听说这个专家很有名……”
  张平点点头,“孙萧啊,现在名气大得很,到处演讲……我妈现在就拿这个跟我说事,现在就是觉得以前对我太娇生惯养了……”
  一群人纷纷哀嚎控诉。
  “一样一样的。我们家上个星期聚会,饭桌上还把我和我弟提起来说了好一通。”
  “狗屁专家!”
  “也不能这么说,有的还是有道理的,可以去听一听,兼听则明嘛。”
  此时这种纷纷扎推的情况,十中上下大致如此。
  程燃倒是知道这个“教育专家”,不光是这个时候出名,一篇中日夏令营较量,可以说是轰动整个国内教育界,经久不衰,让八零后整整一代人蒙上心理阴影,影响还波及九零后,甚至在未来的父母亲戚朋友的朋友圈,这篇文章甚至类似这种行文的风格,都有着病毒式传播的能力。
  譬如类似的一个段子,说是“曾经有教育家做了一个实验,给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一杯水,让他们不用火就让水沸腾起来。中国小孩拿水在太阳下晒了一天,没有如愿。而聪明的美国孩子拿来四杯25度的水混合到一起,轻松地把水温升到了沸腾的100度。僵化的思维,落后的体制永远无法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大科学家。”就是以此讽刺孙萧这种把中国孩子和别国孩子拿在一起比较,有的甚至完全杜撰,从各个方面指出中国孩子的差距和不足的偏激行为。
  每个人的学生生涯中都有“别人家的孩子”,而这个教育专家的这则文章就可以说是中国学生面前“别人家孩子”的巅峰,这个年代对中国教育造成的那种自卑心理,很有当年美利坚指责那批年轻人是“垮掉了一代”的杀伤力。
  这算是个时代印记。没想到这么个人居然演讲到十中来了。当然不止这个时期,甚至未来二十年,这个孙萧都一直活跃在国内教育界,冠以“著名教育专家”的名头,到处演讲出书。
  其实程燃对于此的态度,还是这属于时代的一部分吧。
  尽管这个教育专家所推崇的内容有失偏颇,不顾事实指责中国的教育,中国家长和中国孩子,但放在年代推动的角度,还是刺痛了当时一些人的自卑心,让很多人生出爱国情绪,迎头追赶。
  不过这孙萧的名气,还是让程燃有些意外的,和张平出教室去食堂大楼买水的路上,能看到学生会和社团的学生跑上跑下,前往逸夫楼大阶梯教室布置会堂,还有学生说起和孙萧相关的事情。
  去年《人民日报》,今年《光明日报》都对孙萧进行了专访,而他目前还是《少年儿童研究》的杂志主编。这么一个光环加持,名头正火热的人,到十中来演讲,这个时期的十中学生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对于经过主流官方媒体报道,有正经头衔的名人,特别是教育界名人,还是自下而上的仰望和尊敬的,普遍对这场演讲是振奋和期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