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536

  章隅怎么都想不到,一切会以这样的方式,迎来一个转折,他还记得那个长相敦厚,但言谈不凡的中年男子这段时间跟他的接触和交流。
  他当然没有那么容易就动摇,总觉得冥冥中有些事情太巧,在约好的咖啡馆对方报出来意的时候,章隅带着戒心,等待对方原形毕露。
  就在与红芍小姑结婚后的那些年,背后所经历的事情,让章隅领教许多,有口蜜腹剑的,表面跟你称兄道弟,跟你说这样的关系什么搞不定,背后还不定转着什么心思,也未必是害你,但最大化利己。
  就是家里面的亲戚,章隅后来才知道让他父母心理阴影也是因为有些亲戚在背后的动作,明里暗里说些不轻不重的风凉话,总之就是充满让他断了这桩并不门当户对婚姻的意图,这些人你要说收了好处?先不说李韵的家庭和她的婆家不会做这种授人把柄的事,恐怕就是他们的帮闲都不屑做,单纯就是不想看到他可能因此走不一样的路而心生不平衡。那些一衣带水一脉相连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全心全意想看到你好。
  凡是最怕比较,有的人可以把我认识某某某和谁家有个了不得的人挂在嘴边,但却未必希望这个人就是他们知根知底要一起置身泥塘里的你。
  章隅的问题是,当年他可能比他的那个普通平凡甚至也有市侩之辈的家族里所有人都走的要快,但并不是谁都可以幸运到接受身边每个人由衷的祝福。
  章隅并非不担心是个陷阱,于是他并不予以答复,而是和对方周旋,但对方看过他的所有东西,对他所提出来的概念很是详尽,这若非真的诚意十足,那就是处心积虑,章隅先把对方底细摸了一下,又通过对方表露的一些细节通过朋友打听印证了一番,确认对方不是挂着羊头卖狗肉,随后故意兴趣冷淡的晾了对方几天,发现对方似乎真的开始收手后,这才释放出一些积极的信号。
  他站在蓉城浣锦路这边,接了几个电话,在他向那边叫林晓松的人提出要求后,他走向了白墙琉璃瓦的那个小院,通过门卫后,走进了B3号院落。
  在一楼的李靖平早隔着半人墙看到他,过来给他开了院门。
  这边炒的几个李靖平拿手家常菜已经做好,招呼姜红芍下来和章隅打了招呼后,就围坐一起吃饭。
  李靖平昨天到的,在蓉城呆两天过过家庭生活后,又会坐司机的车回山海主持工作。本来李靖平这周是不打算过来的,但听到了章隅的消息,就动身准备跟他喝两杯。
  李靖平给两个二两小酒杯斟满酒,笑着问道,“这算是什么,捷报啊……我就说过,你那套研究其实是很先进的,欧美国家的用法也可以酌情拿进来,我曾经让你去山海做试点推广……结果请不动你,这回怎么就动心了?”
  姜越琴微笑看章隅,但其实眼神没有多少波动。她心头是隐约不舒服,以前李靖平看重他学术,她则是想着李韵那边用用他算是给个弥补,都给眼前这个自觉本事不小心气也很高的章隅给拒绝了。
  很少有人敢拒绝她,姜越琴想知道究竟是怎么个情况让章隅愿意把他那套向来敝帚自珍的东西打开龟壳拿出来。一个商业计划?这种不着调的事情太多了,章隅也不是没见过世面,而且他向来很谨慎,就是当年离婚的低谷期都没有偏激到剑走偏锋,想要奋力一搏证明什么,到头来他还是这么熬过来了,这回能够让他点头,蓉城这家本土的公司,看来还是有些本事。
  章隅才说他不去山海,拒绝哥嫂的好意,还是实在是确实做专业可以,做官就当不来了。而且他研究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偏重的不是宏观上面的东西,都是细枝末节,放在行政位置上,是没法做这些技术工作的。但找上门来的人不一样,首先他们就是做互联网,IT软件的,由他章隅出学术和专业技术上的内容,对方只是负责编译生产成软件,加上如今电脑的普及,教育软件可以以学校为单位推广开来,这些包括学校课业管理,学校财务管理……这些软件配合如今的技术进步,足可以在各大学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一个市场,而通过这个市场,也能把他章隅的理念给灌输推广出去。
  对方找准了这个点,是很难拒绝的。
  李靖平询问了几个重要的环节,一是章隅在这件事上所处的位置,如果对方合伙和他建立公司,章隅是在什么地位上。章隅表示对方只是出技术和资金,他把控内核和软件体系的战略方向,由他进行经营,占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李靖平又问,“没让你出一分钱?”
  章隅摇头,“只需要我的知识产权授权。而对方前期投入一百万。”
  姜越琴沉吟道,“以知识技术换入股,给你百分之四十股份,不低。甚至可以说很有诚意。因为毕竟这个教育软件不是没你不行,市面上不是没有,只是你的加入可以做得更好。这么看来,对方很精明,而且眼光也很精准。准确评估把握住了你的价值,开价也很难让你拒绝。”
  想了一下,姜越琴道,“这个人以前做过什么此类成功软件和事例吗?”
  章隅道,“找上我的人是打算跟我联合创业,那人叫林晓松,以前是深城一家电信三产公司的总经理,我研究过他的报道和一些发表的文章,曾经以一己之力,说服地产商建立了深城第一家宽带小区,他到蓉城来创业,正找到了我的项目,这个人身材魁梧,能言善辩,但我觉得他不是背后真正主事的人,也只是前期跟我接触的。”
  章隅这话是对姜越琴说的,因为林晓松的相关信息,他也早知会了李靖平,李靖平显然也是查过了。
  李靖平从旁接口,“这个林晓松确实是个人才,但这么一个人,专业也不是做软件IT的,所以他应该不是一个人,背后应该还有人,或是一个团体,这个人更像是负责那种说服,公关,销售的能才角色。他不是这个项目真正的主导者。”
  姜越琴眼睑半垂道,“只有他和你相接触,你就被说动了?没有见过项目的其他人?”
  章隅点点头,“只是他一个,带来的信息就让我很难拒绝,我也托李哥这边帮我确认了一下,对方透露出来的信息没有作伪。但是我只是表达了可以进一步合作,当然会和他背后的那些人再多接触一下,最后才能确认是不是真的可以合作。”
  “能把你都给说动做教育软件下海经商,这个林晓松还真是有些本事,换句话说,人家事先的准备工作也做的很细致,对你也调查得很详尽……”姜越琴淡淡道,“能让这么一个人物都加入的团体,背后也肯定不简单。觉得有前途的话,你可以做一做。那就等着你做出一番事业来。”
  章隅点点头,“暂时还没定,他背后的人,我也真想看一看。”
  李靖平和他碰了一杯,“无论怎么说,这算是好的开头,值得庆祝!”
  章隅端起杯子和李靖平碰杯。
  饭桌氛围融洽,姜越琴虽然方才分析冷静,言语平和,但心底还是叹了一口气,李靖平没能让章隅去山海,连姜越琴抛出在她身边打熬历练未来必然鹏程的枝头章隅都不肯歇,到头来,这个章隅还是被一群精确把握到他个人理念价值的人挖走了,这或许算得上时代的进步,有了计算机,有了软件业的发展发达,令一些繁琐的流程管理工作都可以交予计算机来做了,类似章隅这样的人就有了用武之地。
  这算是社会进步带来的资源再配置吧。
  换句话说,若是李靖平把他放在山海搞教育,自己让他从政进仕途,未必就是章隅能做好的,说不定还会毁了他。
  只是不用说,章隅这事肯定会拿给两边家族都知道了,毕竟当年章隅和李韵的婚姻,家族都看在眼里,原以为章隅会死皮赖脸,结果反倒是他主动解除,这事虽然让一些人松了一口气,但也无异于踩到家族里一些要面子的人的痛脚。
  姜越琴很清楚家族里有的人是不允许这种损害的,因为家族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张脸面,也是利益的所在,这颜面有损,对他们利益来说也是损伤,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一个不高兴,打个电话调动的关系网络,就可以让一个人仕途升迁无望打入冷宫,而对方甚至根本不知道得罪了谁,怎么得罪的。
  章隅工作上没能出什么问题,兴许也有她和李靖平依然和章隅走得近的原因,毕竟即便和李韵离婚后仍然不把章隅当外人,他们也不是没有防备那种可能。
  而现在章隅的动静,肯定是瞒不过仍然还关注他的家族这边的。
  当然,章隅走的路就不是体制这些了,既然下海进入另一个领域,那就是另一个规则中的事情了,所以从这以后,要的还是章隅个人修行个人际遇了。
  所以他们才会多问了一下章隅背后的团体,联络的是什么人,若不然没什么真本事,章隅这下海经商还落得折戟沉沙的下场,恐怕还不知道背后会受多少对他仍怀敌意的人的嗤笑。
  ……
  等这顿饭吃完,姜红芍主动表示自己去洗碗。
  李靖平泡了杯茶,进书房看看文件。
  专门给姜越琴留出了和章隅单独的空间。
  姜越琴看着厨房那边姜红芍的身影,还有哗哗水流冲刷的声音,回过头来,对章隅嘴角轻翘开门见山,“学校里,红芍那边,多让你费心了。其实,我也不反对她和那男生接触,程燃这个男生我也见过,确实比较特别,两人之间若能保持相互促进,相互作为砺石促进,我是赞成的……但是……”
  姜越琴眼帘半垂,搁下清茶,落桌磕一声清脆有声,“就是要注意分寸。”
  “我明白嫂子的意思。”
  兴许是今天喝了两杯酒,再加上人逢喜事精神爽,章隅情绪不错,而且,自有一份身担监察者责任的胸有成竹。
  “放心,一切尽在掌握。”
第一百三十九章
地狱骑士
  程燃对于章隅的观感,其实很简单,他不喜欢这个人。谅谁也不会喜欢一个被其实是被安排过来说得好听是看顾,说的不好听点就是监管他和姜红芍平静学校生活的人。
  和章隅之间闹过不愉快,而且这个事情还不可避免把姜红芍牵连进来,虽然老姜在这个前小姑父和自己面前,明确说了站在自己这边,程燃还是有些碍眼。
  程燃觉得自己好歹这么一个大能,行走于时空中的旅者,要感觉一个人碍眼会怎么做,那部风靡全美据说至今还是美国父亲对自己孩子床边读物的《教父》有解释的方法,如果不能除去对方消灭他的肉体,那就让对方俯首听命。
  高中生涯还有最后一年,在这上面想尽情体会眼下的生活,又还要兼顾事业和学习线,本身就很累了,若是再跟章隅这边互不对付,那心情一定很糟糕,为了解决这个隐患,程燃在发现了章隅一直以来研究的专业和那些著作后,心里就有了想法。
  “我一直不明白,你怎么会想到利用自己的老师来做这个?”赵青登门,在程燃的房间关起门来讨论这件事。
  有时候赵青也有几分虚荣,这间屋子很普通,老式的书柜,起码有十几年的历史,里面密密麻麻装着各式各样的书本,书柜旁边就是衣柜,对着一张一米五的床,屋子里没有少年人房间惯常看到的海报,干净得让人觉得这压根不像是住着一个少年。其次就是简单的书桌,上面有一个牌子是华索的录音机,书桌是玻璃板压着,下面压着一些票据,程燃一家以前的照片。电脑不在这里,而是在程飞扬的书房。桌子上倒是摆着一些程燃会随意取用的书,多是理科,题库,经济类书籍,还有武侠小说。
  然而就是这间伏龙少东家的卧室,恐怕也只有他赵青能这么出入了。
  程燃道,“其实还是我爸给伏龙引进IPD集成产品开发系统带来的灵感,为什么国内很多公司都有所谓的“两亿”天花板,“二十亿”“四十亿”天花板,其实不说这些公司,就是一些中小企业,也会有制约他们的“第一个一百万”,“第一个一千万”。一家公司崛起的根基在于核心实力不假,但若是没有运作的方法,良好的机制,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空负绝世内力的高手,却不懂得招式,那么与人对敌,也难免身死道消的下场。
  伏龙的发展越来越大,内部项目组众多,很多管理杂乱交错,都会患上“大公司病”,内耗严重,程序环节冗长,对市场把握不敏感,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资源重复浪费,产品研发周期巨大,而且最终成品竞争力还不行,以至于整个公司走向衰落。
  我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同时目光注意到了太平洋彼岸那个帮助蓝色巨人IBM重新崛起的IPD体系,所以不惜花费巨资去咨询,哪怕以后在提及这一点的时候外界议论绕不开伏龙师承IBM,但其实虽然源于IBM,但也进行了本土化改造的伏龙IPD,其内蕴的潜力和爆发力将是巨大的。”
  赵青道,“就是太昂贵,成本太高。”
  “不能这么算,”程燃摇头,“伏龙的销售额每个季度都在上升,但产品毛利率却在不停下降,人均效益,比起科思,IBM这样的公司,只有别人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这等于是我们用尽全力,结果还顶不上别人随便动动手得来的成果,当然要改革。当这一切搭建完毕后,成果将是巨大的,而且随着公司的扩大,哪怕产品开发周期是比以前缩短百分之十,研发费用减少百分之十,一增一减,相去何止倍数,效应都是巨大的。”
  程燃当然不能给赵青说死,其实程飞扬手头上有一个不便公开,一旦被竞争对手得知将很可能引起警惕的内部机密试点项目报告,在几个项目引入IPD流程管理后,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了40%-60%,研发费用从以前的预算中减少了30%-40%。
  这是什么概念,等于是一套绝世武学,是独孤九剑是九阳神功是如来神掌,一旦伏龙改造完毕,那就将以让人难以望其项背的速度把各条项目排到产品线上去,生产力将大大提升,而且速度也是极其可观,一条条的产品设计研发生产流水线,就将以新工业化的形式被生产出来。
  那将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就等着伏龙用产品一个接一个轰炸市场。
  甚至没有市场的地方,也能激发人们的需求打出一个市场。
  产品将带给人们最原始的感动。
  那才是振奋人心的场面。
  程燃道,“计算机带来的技术进步也是如此,要不说知识怎么就是最大生产力,章隅研究的那些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其实掰碎开来,很多东西都可以衍生出来,然后迅速把市场上没有的空白,或者别人还做得不好的地方给填补起来。”
  “就好比那个学校排课选课系统,如果运用到大学生上面,学生能够直接在微机上面选择好自己一学年的课业,老师能够通过教师端一目了然自己的课程和班级人数,甚至可以调出学生平时的出勤率和成绩,最后方便给予绩点分,这套系统可以节约一个学校核算部多少人力物力加班费用?等于是生产力的提升,你说校长采不采纳?人对工具的依恋是最原始的本能,而生产力的提升是人类最不能拒绝的事物。这样的系统,一个学校收个几万块钱不过分吧?全国多少高校,近两千所吧,这是大几千万的市场,另一方面,全国几十万所学校,需不需要财务管理系统,需不需要教师备课系统?”
  “再说那个选课系统,微机不够用没关系,每个教学楼下面装个终端机,学生可以刷卡操作,这套系统,伏龙能不能做,硬件做出来搭配软件使用,上去就是一波组合拳。别人要来竞争,顶不顶得过我们这样双管齐下对教育系统的覆盖?当然,我们和伏龙的关系,是没有跟章隅说的。这是秘密和底牌,对手不知道,盲目想过来跟我们打,就会发现踢在铁板上。”
  所以赵青最喜欢的就是程燃的这个房间,因为他总能在这里听到这么多惊世骇俗或者天马行空的构想。
  赵青才从恍神中想起自己的来意,道,“查清楚了,都是几所小学,其中有一所,是贵州的岩村小学,是盘水市凌峰县潘镇最边远的一所小学,距镇政府20公里,高寒贫穷,平时学生因为离家远都不回去,自己带足一个星期的干粮在学校住宿吃饭,校舍是八零年代修建,有一栋校舍已经不堪重负,正待修缮,需要一大笔钱,但本来就是贫困县的当地拿不出钱来……学生现在都集体住在最后一栋稍好的楼里。”
  “啊……”程燃怔了一下,恍然,“所以章隅不仅仅是因为看到了林晓松把那套他的理论体系落实在软件后的前景,还是因为需要一大笔钱啊……”
  程燃在收发室见过了章隅的那些信件,他当然不会看信的内容,但是记住来信的地址,却是没有问题。
  这些地址都通过赵青去查了。
  都来自他所资助的学生。
  他们会跟他分享很多事,当然也包括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困难。
  所以章隅答应林晓松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起来做教育行政管理的软件,还有这方面的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