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536

  而且重要的是科利华目前根本没有经历用在这条路的深耕细作上面,市场已经被科利华公司这样的先来者开辟了,只要他们接下来的软件,内容比科利华的好,价格却只有对方的一半或者更便宜,就有在这个市场上站稳脚跟扩张的核心竞争力。至于说名气这种,背靠一个联众平台,就足以竖立起这么一个牌子。
  联众平台目前变现还有点困难,但是利用名气来变相做软件产业的变现,未尝不可。
  其次,目前程燃能感觉到的,还是姜红芍母亲对自己的防备,这种防备是多样化的,拥有一个母亲的所有忧虑,可能是家庭方面,可能是她那个层面章隅和姜红芍父母之间关系不错,而且两人曾都想把章隅收至麾下却不果,程燃当然不能直接公开身份把章隅忽悠进套,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章隅纳入自己的旗下,这其实也是有价值的事。以后说不定,还能通过章隅进行缓冲,双方能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这件事情并不十拿九稳,程燃只是看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但章隅能不能把这些做好,成立的公司能不能顺利把软件卖出去,挣到钱,占领市场,都是未知之数,有很大失败的可能。
  风险与机遇并存。
  只是程燃觉得,自己想到这么一回事,便能立即投入人力资源,调拨资金开动来做,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在念头和行动中实现的。还有什么比你生出一个激动人心的念头,便能着手配置各种资源去达成这个目的,更觉得自由的事情?
  这才是自由的意义。
  这是心灵层面的自由,并不局限于狭义的想去哪去哪,想吃什么吃什么。
  还能这样,想做出一件事情,就能运用能量向目标迈进。
  当然,程燃目前也只是初级阶段,手上的无论财力资金人脉资源都很有限,还没到举手投足就呼风唤雨的那种地步,但就是眼下这种,程燃就觉得很有意思了。
  像是那个出名的《我的世界》的沙盒游戏,他也似乎在用自己的能力,一点一点改变身边的事物和环境。
  说不定,就能拗动眼前的世界呢。
  ……
  当然,这个事情程燃没有告诉姜红芍,其实也是存了几分小心思,试想老姜一直认为章隅就是一块又臭又硬的大石头,连她父亲,还有那个权柄滔天的她母亲也收服不了这孙猴子,如果一步一步让章隅把事业做出来,到后面给她揭晓这一切,想来老姜表情会非常有趣。
  不过姜红芍也真是冰雪聪明,从程燃最近对章隅的一些关注的蛛丝马迹她就看出端倪,一边说“你想知道什么,我都告诉你。”另一边也会歪着头一副无辜模样打探虚实,“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啊,要对付章隅?说来听听我给你参考参考评价一下……”
  评价个鬼啊,这种一副‘来我指点你’的臭屁态度才是程燃从根本上想要推倒的吧。
  但程燃当然明白越是大事越要不动声色的道理,只是微微一笑解释,“我就对锲而不舍监视我们的人很好奇而已。”
  “你想多了吧……”不知想到了什么,姜红芍脸微微一红又做自己事不理他了。
  ……
  新的周末难得的程飞扬有时间在家,徐兰提议一家三口难得的周末,大家一起去吃鱼头火锅。程燃以前就喜欢吃鱼头火锅,曾经还一度被徐兰作为表扬他考试考好的奖励手段,鱼头火锅是川省流传较广的一种火锅样式,一般以新鲜鲢鱼鱼头下锅煮制,蘸料就直接用鱼头火锅的原汤配制,搁上一串青花椒,撒上香菜,葱花还有芹菜花生米碎末,捞半个煮好的鱼头进蘸碟碗里,就可以大快朵颐。
  不一会在渣盘里就会堆满小山头一样的鱼骨,吃起来很有一种成就感。
  程燃很喜欢这种在麻辣鲜香中剥离鲜嫩鱼肉攫取的快感,只是一听到就口舌生津。更何况如今还有蓉城招牌最老的老字号谭鱼头,就伫立在通惠门。
  眼看程燃附和,徐兰笑着说那我立即定位子,她翻开手写钢笔密密麻麻的通讯录,找到电话号码用手机打了过去,那边一听说是炎黄的徐总,立即就让人留了位置。看来徐兰是直接给负责人打的电话。
  三人出门的时候程飞扬说要不要喊辆车。
  徐兰揽过程飞扬的手肘,微微一笑,“你一家人去吃饭,人家也要过周末,就打的吧,一家人好久没这样出行过了。”
  程飞扬看着眼前已经高高挑挑的程燃,似乎又想起了以前的生活,曾经一家三口也是如此,程燃吵着要吃鱼火锅的时候算算生活费,觉得还宽裕,便带着他前往,只是那时候可不是打的,而是赶公交车,走半个小城市去那家最出名的鱼头火锅小店。
  程飞扬会喝一瓶啤酒,隔着烟火看埋头吃鱼头的程燃,小子虎头虎脑。
  挺可爱。
  就像是现在这样。
第一百四十三章
人间局(上)
  今天是杨夏蓉城家族聚餐,但却多了两个不算外人的外人,罗志先和他母亲李丽华,他的父亲罗臣没来,但影响力却是整个笼罩在杨夏家的聚餐上面。
  奶奶孙蓉坐在上座,旁边挨着的就是李丽华。罗杨两家以前老一辈就是蓉城文化系统干部,罗家老太爷比较传奇,年轻时家里是大地主,属于少爷公子哥,但个人很好学,解放前读过重大,当过国民党团长,投诚后分配下来做过地方干部,动乱年代在五七干校劳动,打扫厕所,受过不公正待遇,后面平反重新启用,在蓉城文化系统,杨夏奶奶孙蓉就曾做过他下属,承受过提携之恩。
  后面孙蓉也在文化系统上耕耘到了高位,两家人关系一直深厚。
  罗老太爷几年前去世了,但大儿子罗臣却是个能人,八零年代就种中药发家,后面又涉足好几个产业,杨夏奶奶虽然把一个个在蓉城的子女都安排得很好,但毕竟杨家这一辈都没什么太过非凡的人物,杨夏蓉城这边亲戚虽然很多都在文化系统就职,或者或多或少和文化系统有关系,但毕竟都是拿死工资,就算待遇不错,也就堪堪小康水平,但因为和罗家的关系,罗臣这边有些手头上的一些事业,也让他们入股进来当了股东,每年那些事业发展的不错,杨家人得到的分红对他们来说都是超越工资的不菲收入来源。
  杨夏的两个叔伯,一个堂叔,和罗家的联系千丝万缕,而杨家一脉子嗣都是男的,最小的父亲杨川出生后,家里压力增大,那时候杨夏奶奶还没当多大的官,爷爷也普普通通,家里供都要读书的三个男孩,还是吃力,同系统的赵奶奶家正好都生的女儿,特别喜欢男孩,就把杨川寄养到对方家里,杨川基本上就是赵奶奶带大的,往后杨川上学工作,最后到了山海,其实和杨夏奶奶以及两个兄弟关系并不亲密。
  一方面是杨夏奶奶很强势,两个叔伯从小都很会讨好大人,而寄养在外的杨川就相对冷淡,不会做这些表面功夫,也和家族格格不入,孙蓉也觉得自己这小儿子性子冷漠,属于呆头呆脑闷葫芦,三个儿子里,最不喜欢也是杨夏父亲。
  再则当年孙蓉在位甚至哪怕退下后也有人脉和面子,两个叔伯从小都懂得如何从大人这边讨好处,更是把这些门路用得淋漓尽致,这不一个在一家博物馆当副馆长,另一个则是出版局的处级干部,人情关系上的位,本事不大,但头面文章是一套又一套,说起话也时常拿腔拿调,杨川看不过眼,兄弟之间虽说没直接红过脸,但其实都知道大家不在一个世界。
  两人更认为这是杨川当年自己出去读书,跑山海那边安家落户,没有受到杨夏奶奶的护荫,所以心头是有不满的。
  而且当初杨川还娶了杨夏奶奶公开表示看不上,没啥家庭背景的肖云。当初一度和蓉城家族这边,关系更僵。
  只是后来有了杨夏,双方重新接触得多了起来,再加上肖云在这个老母亲面前多少忍气吞声,这些年关系才缓和过来。
  至少杨夏这个奶奶对杨夏还是不错的,每年寒暑假都会让她来蓉城玩,以前还吩咐保姆带她上街,要什么买什么,当然杨夏知道这些关切都是在自己两个哥哥没在场的情况下,甚至哪怕堂叔那边的堂姐,在家族地位都要在她之上,杨夏就曾见过她奶奶孙蓉对她和颜悦色,结果两个哥哥玩了回来后,孙蓉就说变脸变脸,慈祥的表情收了起来,也没再当着她两个孙儿子面塞给过杨夏零食或者给什么好东西,甚至吃好吃的都是让两个哥哥先点,最后才问她的意见。
  这些她都看在眼里,有时候跟父亲说起,她爸杨川也只有沉默不语。
  后来罗志先长大了,她的两个哥哥嫌她不好玩要把她丢下的时候罗志先会停下来等她,被两个哥哥欺负哭鼻子罗志先也会第一时间安慰,后来似乎也因为罗志先对她的特别,她奶奶对她也改观很多,更是一遇到逢年过节都给她父母打招呼让把杨夏送蓉城来。
  罗家这边也其实对杨夏很是关注,至少罗志先的母亲李丽华就特别喜欢杨夏,经常把她兄妹三人一起叫到家里和罗志先玩几天,其实未尝不是想要杨夏和罗志先多接触的意图。
  杨夏考上十中,一家人搬蓉城来,那就更是个大新闻了,杨夏奶奶孙蓉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二话不说就是赞同,甚至不顾两个儿子对此龃龉的意见,打算把市中心两个临街的门面,一个拿来卖了支援杨夏家买房,另一个则腾出来不租了准备给杨夏母亲肖云开个小店算是解决工作问题。
  后来听说肖云其实可以把工作调到蓉城这边来,杨夏奶奶也没改变意见。
  但杨夏父亲杨川却是破天荒说了句“谁要他们支持。”
  先不说杨夏父亲本身就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做经理,到蓉城来根据朋友关系也能进蓉城这行名头不错的泰行公司,得到一个中级经理的职务,杂七杂八的收入一个月几大千是没问题。
  其次肖云在山海伏龙本身就是会计,所以伏龙公司的福利房杨夏家这种老员工也有份,特别以前原始股还分了红,今年就有五万块,还不消说每年都水涨船高,而肖云也是直接调到伏龙总部,别说有福利房了,家里的积蓄就是来蓉城买房子,也是绰绰有余。
  其次他知道自己一向强势的母亲要不顾前两个儿子家族的反对拿两套名下的商铺给他们家作为支援的目的所在,那就是换取对他们家彻底的掌控。
  如果杨夏家受了这些东西,那么杨川知道他们一家在蓉城就再无底气,只能任由得孙蓉操控安排了。
  譬如在此之前杨夏他奶奶就跟他说了,罗家人很喜欢杨夏这女孩子,而且杨夏也不差吧,凭自己转学考进省内最好高中,今年罗家这儿子罗志先要到国外去,你们家杨夏要是愿意一起,罗家把她在那边的国外名牌大学解决,同时学费和食宿一切费用全包,两家人关系这么好,还用说这些,而且罗志先这孩子不错,看着长大的,绝不会欺负了杨夏,以后在一起,罗家直接给他们在国外定居创造一切条件,这可是你家杨夏难得得好机会,凭你们自己,能把她供出国去好大学读书吗?能直接就在国外定居,安排好一切吗?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个女孩来说,这就是打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罗家那条件,罗志先那人品,找你家杨夏这级别的女生,不难吧。可别人为什么单单就喜欢杨夏,一来是杨夏这孩子确实好,长得漂亮,对长辈也恭顺,心地善良。二来,也是咱们两家人的关系在这里,两人以前也算看着长大,哪能没点感情。这可是大好事,你们考虑清楚,不要耽误了女儿前程。
  面对杨夏奶奶说的这些掷地有声而且言语里透着大道理的话,即便和自己这母亲从来关系冷淡,但还是有种被大家长耳提面命的那种压迫力,他只能说,“夏夏那边,我们还是趋向于尊重她个人的意见,而且,未必就要考量这么多,这事也不好强迫她,这孩子,表面看上去柔弱,其实有自己想法的很,就好比这回考上十中,我们都不知道她瞄准的是十中……”
  杨夏奶奶当时脸就垮下去了,拉长了声音,“什么叫强迫她?怎么就强迫了?我的意思你没听明白……这事你也做不了主。回去好好跟你女儿说说,做做工作,所以说我说你们这些当父母的……不懂得好歹,不要一个不留神,误了自己孩子!”
  杨川当然知道杨夏奶奶这番安排的用意,她迟早有一天要撒手于人世,现在凭她的面子,罗家的关系还能维护着,毕竟罗家那罗臣当年做事的时候,还是不缺乏打着她牌子揽生意拉人脉的,而且她余威犹在,现在一些文化系统管事的,都还承过当年她的荫,都记情,谁都不知道她还有多少人情可以用,但当她这么个家族主事人一走之后,没有了牵制,那么杨家这边她的子嗣,几乎都属于一面的攀附罗家这边的情况。
  没有牵制的攀附,这是根本不可靠的,人家可以记两家老人的关系几年,难道还能记十年二十年?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都可能断了联系,更何况是这种关系。
  那么还有什么能真正拉住罗家这艘大船。保住杨家那些在罗家的股份和利益。
  如果杨夏和罗臣那个注定会接班的儿子罗志先凑一起了。一切都迎刃而解。
  杨川看着此时在家族饭局上几乎是受最高地位的罗志先和其母亲李丽华,看到自己这些兄弟家庭言语之间不缺乏的高明吹捧恭维。
  心情郁郁。
第一百四十四章
人间局(中)
  饭桌上,李丽华装束雍容,与杨家人在交流时,都是轻言细语,但其实仔细看,哪怕是在杨夏奶奶面前,她也不落下风,她说话语速不快,但一开口的时候,不管谈及什么,大家都会停下来听她说。然后做出各式各样的回应,与之相比,一直以来就在家族里地位最低的杨夏母亲肖云,则真像是个小媳妇儿,从头到尾菜没夹几口,伸筷子上桌,都较为拘谨,除了一个杨夏二伯的老婆张婕跟她坐一起还能聊两句之外,根本就像是透明人般不受关注。
  李丽华其实将杨家这边各人清晰的想法早摸透了,她的丈夫在外强势,但她这边就要怀柔,两人一刚一柔,其实两个人都算是厉害角色。不乏罗臣杀人威风,她这边再出面缓冲,抵消负面影响的情况。
  杨家这边,就一个杨夏奶奶较为难缠,但这个老人也很能看清楚情势,其实到她这份上,家里就一独苗,罗志先又要国外读书,一方面,她不可能陪读,这到了国外,掌握罗志先动向就难了。另一方面,谁知道他外国读书后到后面会不会找个不顺眼的儿媳妇回来。再加上罗志先和杨夏的感情那是从小培养,最重要知根知底,李丽华就要这么一个知根底的未来媳妇儿。毕竟说到底,两口子创建的家业,还牵扯亲戚朋友各个脉络,就这么一个儿子,能不慎重?
  两家人未来有什么,都可以商量着来办,而且通过杨家这边,更是可以很容易掌握杨夏。
  所以很多优厚的条件都跟杨夏奶奶这边谈过了,虽然杨夏家这边还没给出确切答复,但李丽华并不心急,她和她丈夫不一样,虽然都是志在必得的那种人,但手腕上她并不直来直去,怀柔的不动声色织一张不透气的茧,也可以把事情给圈定下来。
  在李丽华有意关切杨夏家搬到蓉城的情况后,家族这边的话题自然也就扯在了这上面。
  杨夏大伯就道,“我说老三,你那个进出口公司,进些模具材料,西南这边这方面产业又不强,比不得沿海,据说和沿海工资相比差了很多,你说每月累死累活,拿些死工资,按理说你懂这行,有点关系人脉,不行就自己出来做嘛……”
  他说起这个,一方面是确实看杨川的工作不咋地,其次所谓让他出来自己干,又哪里是真以为杨川能干什么事业。说到底,他们蓉城这边老大老二,他是博物馆副馆长,好歹也管着下面几十号人,还有点官威。而老二杨奉泉在出版局音像管理处,也是个有权力的小领导。比起来,杨川确实不够看,他们瞧不上也是正常。之所以这么说,就是让杨川看清楚眼前罗家这尊真佛,要说做生意这些,罗臣帮衬一下,随随便便他杨川可能收入就会比现在做个小经理挣得多的多。
  结果杨川根本没有他们所想那般心思活泛,或者也没有要面子的好强,只是点点头说确实没法比,但是这边还是有市场,看行情,行情好的时候,能挣着些钱,不好就没法了。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家就在这边,你要我这个年龄去外面闯,也闯不动了。
  大伯一个劲摇头,端起酒和他碰了一杯,又说那没关系,反正都过来了,以后大家帮衬。
  口上说帮衬,但其实绝口不提任何实质内容。杨夏奶奶当初说要把两个门面拿出来作支持,他的意见也是反对。
  杨夏二伯则道,“川子,你们这一块,外经贸局我认识朋友,他们那个管外贸科的叫付力明嘛,一起喝过酒的,以后有要帮忙的,给我说一声。”
  这话还说的让人心里一暖,虽然有炫耀人脉的嫌疑,但好歹有这么一番话,不管话作不作数,能说出来,这个二伯杨奉泉可能还是真心有能帮忙就帮忙的意思,毕竟今天还当着老人家的面,以后杨川通过老母亲一说,他杨奉泉能够简单推诿了?
  杨夏母亲肖云朝这位二哥看过去,觉得和杨夏大伯从不给正面答复的做派不同,这个二哥虽然总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样子,但好歹自己丈夫在蓉城的工作上是能提供帮助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