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536

  石家勋出来,第一时间并不是觉得不好跟自己班那群人说,而是感觉到身为最基层辅导员的无奈和憋屈。
  所以连带着的,还有对自己前途的迷茫。
  缓缓起身,天行社那帮人还等着他回话。
  可自己又该怎么跟他们说呢?
  石家勋苦笑。
  你们口中的“老石”,没那么强大……
  有时候一个辅导员的面子,也不过如此啊。
  抱歉了,同学们。
第三十六章
过不了
  2000年,十月底,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首都召开,会议部署了“十五”期间科技工作的四个重点: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大动力。二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三是加快科技体制创新,推进国家创新系统建设。四是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加强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此后每年的科技工作会议,都有不同学科的科技成果出炉,然后在这往后十年,二十年。以及此前一穷二白的奠基时期,一并组成了一段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漫长和艰难的历程。
  会议间隙,李太行教授遇到了同参加会议,来自清华的赵启光赵教授,作为同属推动“863计划”的成员之一,两人之间有些共同话题,而且双方的研究领域都有交叉,互相会通个气,甚至在竞争的层面上,还会彼此试探摸底。
  这位赵启光,亦就是当初跟清华十中招生组打招呼,要把程燃招入清华的那位,同时也是在得知程燃进入中南科大后,说了那句流传江湖的“李太行近水楼台,太鸡贼了”的教授。
  双方在一阵对相关领域和行业的意见进行闲聊,当中想起了什么,赵启光开口,“对了,那个叫程燃的,招到你们科大里面后,情况怎么样?对相关领域的适应,还习惯吗?”
  李太行愣了一下,半垂着眼睑,似乎在思索回想。
  赵启光没声好气,“就程飞扬的那个儿子。”
  “噢噢……”李太行这个时候才连连恍然,眯着眼睛道,“哎呀,你不说我还忘了……唉,你说这孩子吧,毕竟是孩子,进入大学后,有些收不住心了,逐渐也就没什么动静了,好像成绩实在普通……”
  “是专业不行还是怎么的?要是发现专业不对,那就马上调整啊……”
  “不是专业不对,还是放松了……希望他自己能紧迫起来吧。”
  “那就太可惜了,所以说啊,当初应该来我们清华……”
  “是可惜啊,不过都一样,去你们清华,也要被退学……”
  会议间隙的交流时间是短暂的,两人很快分开,赵启光背过李太行往前走的时候,李太行冷嗤了一声。
  还惦记着自己圈里面的崽呢……也不看看我是谁,怎么可能让你赵启光得逞?
  赵教授走进会议厅里,也是满心腹诽:装摸做样的,都是千年的狐狸,你在那跟谁演戏?不过这李太行真心太贼了,先不说挖了清华北大的墙角,现在又把人捂得严严实实的,很难找到机会啊……
  ……
  不过和赵启光在首都碰面的这场交谈,倒是给了李太行一个念头,确实是到目前为止,程燃也已经到了中南科大两个月了,情况到底是如何,还是不知道的。
  一方面他的确是忙,二来,他虽说是科大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但这两个月基本都没怎么回过学校活动,都在外面奔走,首都是呆得最长的,每天各种事宜压下来,不知不觉间科大的很多工作也就没有过问,自然有助理研究员在帮忙打理,而程燃在科大的情况,也就来不及过问了。
  不过程燃毕竟也是大一,离李太行所预想他规划的路线,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这么想着的时候,突然程燃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这让李太行不得不觉得还真有些玄妙的巧合。
  说不定是自己的大脑能量太强,类似某种量子机制,影响到了科大那个小程燃,造成了说曹操曹操到的冥冥之中?
  接起电话,李太行笑着慰问程燃在大学的情况,十万奖学金是不是落实到位了?和程燃之间开奖学金的玩笑,似乎成了两人间一个特别的事迹。他当然也是知道程燃压根不缺十万块的。
  “老头子,你在科技部开会吧……很厉害啊,光是想想,就觉得是好大一座山。”
  “你抬头看山的时候,别忘记成为山的人也曾经这么做过,只是有的人一步一个脚印的爬上去,数十年如一日,回头就是一览众山小。做学问就是这样的。你在科大生活怎么样……如何……还适应吧……”
  “暂时还算适应……”
  “暂时?”
  “……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商量了一下,想搞一个学术性的群体,内部竞争制,一方面可以互相鞭策学习,一方面也希望吸纳一些优秀的人进来,能够为成员彼此之间所需求知识进行支援和补充。”
  “噢……这是个很好的事情啊。要是我读大学那阵,有这么一个供大家学术交流的地方,肯定会扎进来汲取知识的。”
  “同时也不仅仅是这样……还准备扩展出去,利用科大的人才优势,更精准的和外部一些公司对接,引进一些设备,技术合作,甚至可以说成为一些公司的高校实验点,反过来还能对相关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和练兵……”
  “你想做的很大啊!这个事儿很好啊。”李太行脑海里电光火石,他可是见识过程燃的眼界视野的,换任何一个人跟他说今天这话,都还不是本科生了,就是研究生博士,他都会怀疑对方是不是在张口说大话的臆语。
  但是换电话里面的那个人,李太行就知道不会。光是他的身份,说和外部公司对接,和公司联合搞实验点,就绝对不是句空口白话。
  而实际上,这也未必不是李太行当初要把程燃薅进中南科大的本质原因。那就是程燃这样的学生,进入科大,在将学术资源变现,从外界攫取商业和社会资源上,能够比一些大学教授的作用还大。
  现在又听程燃说起他打算成立的协会的构想,李太行是本能的想到科技工作会议上遇到的那个清华赵启光,心想幸好中途截胡,没有让程燃拿给赵启光他们清华截过去,否则现在听程燃在那头汇报的,就是赵启光那个乌龟脸了!
  “这个相当好!大学生活要有意义,你们搞这个,我觉得就有意义。死读书要不得,我们更要把书给读活了,不光读活,还要与时俱进,还要眼光长远,程燃,你这么搞,我很欣慰……”
  “现在有个小小的问题……”
  “嗯?你说?要人还是要技术要设备?人我这边能找到科学研究所的,如果你们想要教授指导,我给你们安排,保证有真本事……”
  “不是……”
  “那是什么?”
  “是上报到团委……过不了。”
  “……”
  “……脑袋里面有乒乓啊!”
第三十七章
骄傲
  人生有很多的第一次,譬如第一次扯课桌前面女生的马尾辫,当然这种事程燃没有做过。譬如第一次告老师,这种事此前程燃也没有做过。
  所以大概打给李太行的电话,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告老师”。
  告老师也有多种告法,直来直去太鲁莽,很可能也会反过来降低你自身的评价。而程燃选择的是另一种告法,把天行社的理念,优势,可以在目前达成的一些构想,全盘说出来,引导李太行的想象,参与到他的这种思想建设中来。
  两个人一起完成了这种建设后,程燃再把目前的问题抛出来……这事有人使袢子。
  所以李太行才同时拥有了一种感同身受的怒火中烧。
  说起来这个“告老师”的行为也算是前所未有了。直接告到了人正在科技部参加全国科技工作者会议的院士头上。这也只有两人知道,若是另有第三人旁观,恐怕会拿给程燃这种没有节操的行为刷新三观。
  李太行身为中南科大出身的首批工程院院士,而且在七八十年代做出了很大贡献,有声望,有后台,在中南科大,提及李太行,几乎无人不晓。
  然后在今时此刻,他和程燃同气连枝。
  这是可怕的一件事。
  ……
  团委办今天直接来了个重要人物,党委副书纪同时也是副校长的赵宏建直接下到了逸夫楼团办。
  办公室这边集体有些措手不及,一般来说领导下来怎么都会有个提前通知,而且还要排开阵仗,可能还有校电视台的记者在旁边,这突然袭击是怎么回事?机敏点的人嗅到了些非同寻常的味道。
  赵宏建黑着脸,和几个人碰见有人跟他恭敬打招呼,喊一声“赵书纪!”他也半仅仅是轻微点个头就算过去了,风急火行。
  然后就到贾正声的办公室。和贾正声同一个办公室的还在闲聊,在赵宏建进来后,那人在赵宏建示意下,也就走了出去。
  据这位离开贾正声办公室,到了隔壁团委办,和人竖起耳朵听隔壁动向的相关人员透露,赵宏建虽然是压低了声音,但他那种低沉的特有的训斥声还是掩不住门缝传递了出来。
  赵宏建以前是贾正声的老师,说起来贾正声算是他一脉的人,只是那一天贾正声又感受到了当年在赵宏建霸道统治下的恐惧。
  “你以为是简单的学生协会?哪个大一的敢随随便便组协会?”
  贾正声很委屈,“我只是希望新生把精力用在学习的正道上……”
  “十万奖学金是白给的吗?有多少人能拿到这个奖学金?你当年在干什么,人家现在又在干什么……你拿什么跟别人比,你有什么资格评判?……猪脑子!”
  “计算机科学研究所说了,不挂靠到你们团委,就挂靠到他们那里!真要这样,那我们科大就史无前例的出现一个由研究所下属的学生社团……你们就成笑柄了,你贾正声就是个笑柄!”
  所有人知道了,赵宏建不是来更正贾正声错误的,因为若是要更正错误,一个电话,不动声色这个事的结果就可以改变了,他是专门跑过来骂人的。
  赵宏建之所以这么气急败坏,也是听说了一些个小道信息,这届计科院那个大一学生,是李太行亲自把人给要到中南科大的,也听说了那个本科生组协会,结果团委不批的这件事。然后研究所那边就发声了,表明可以成为社团的挂靠单位,这事闻所未闻。
  李太行这种人意味着什么?先不说他出身科大本家的事情,全国大学各种科研项目那么多,但每年能够被国家科技部认可的科技项目,从来不是以一些个相关利益人举办的什么的大会或者大赛选出来的。而就是李太行这样的少数两院院士组成的评议会,评出来的。
  他所掌握的,是话语权。
  贾正声出事,受影响不是贾正声,而是作为他老师的赵宏建。赵宏建这种学术前途还在大环境下攀爬的,事业又在上升期的壮年学校副职,怎么都不敢招惹李太行这样的存在。所以可想他是如何的恼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