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校对)第4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8/536

  “一般我会问三个问题:你觉得自己的家庭是怎么样的,你想你的未来要做什么事情,你现在要怎么做?”
  “问的真好。如果我来认真回答,我会告诉你我对家庭的理解,我从家里得到了什么,缺憾又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我未来想做什么样的职业,最后的问题又迫于我去思考我现在要取得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我真的对这些感兴趣吗?”姜红芍想了一下,在电话那头道,“于是你这三个问题。问出了家庭背景和所接受的教育,人生观,问出了一个人对价值的理解,还有他们做规划的方式方法。”
  “不愧是姜哥……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所谓家庭接受的教育并非是知识教育水平,而是一个人对人生价值的各种看法。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一环。这有助于我了解这个人。天行社现在他们有自己成立的团队,接软件外包的服务,其实如果说水平,大学里的这些哪怕相关专业的,还是没法和社会上职业的人相比,甚至差距很大。但外面的公司招揽一个人担任某个职务,是不会等你成长了再来胜任的。天行社却是可以培养一个人成长的。”
  停顿了一下,程燃道,“我希望天行社就是这样的,不需要出身权贵的加入,这样的协会也是没有什么归属感的。相反在天行社,是让一个人在这里成长起来,他们的家庭或许不是先富阶层,或者朝中有人,但他们可以从这里起步,自食其力的成长成他们领域或者行业的开创或者佼佼者。这样对于天行社这么一个地方,他们会觉得是精神的支柱,一个支持,一个承载他们奋斗理想的方舟,这样大家对协会的认同,会比你本身是精英为了找个圈子加入到这里来的更深刻,更有力量。
  我希望天行社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个人,都能自信从容的面对人生跌宕起伏,然后永不自弃,始终自强。”
  “程燃……可惜了。”
  “可惜什么?”
  因为说了很久而微微发烫的话筒里,姜红芍宛转的声音传来,“可惜现在看不到你,想来很可爱。”
  程燃笑了,“彼此彼此,峨眉山上朗诵‘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时候的你,也很可爱。”
  两个人之间沉默了片刻。
  姜红芍略有些俏皮的声音传来,“程燃,你和你的天行社……我都很期待。”
  “是不是觉得没有同在科大,错过了这么有趣的事,有些遗憾?”程燃腆着脸往自己身上贴金,然后听她的细微动静。
  兴许能让老姜这样的女子表现出这样的“小遗憾”,是个男人都会觉得自己“小圆满”。
  “吖……?”姜红芍似乎有些微愕,然后挺实诚,“没有啊……你在科大创办协会,我在伦敦求知向学,都各有精彩,我为何会为这个遗憾?你是不是发烧了,有些不清醒?”
  得了,在外界看来教主一样的程社长,这个时候在妖精一样溜滑的女子这边那点小九九被抓握得死死的,就是不给你翻身。
  挂了电话,姜红芍又自顾自的捉促一笑。
  其实方才话没说完。
  那个说着希望走出天行社的每一个人都不自弃的男子。
  不仅可爱。还挺耀眼。
第四十六章
蝴蝶效应
  有关于科大程燃的动静,还是传到了北大朱旭的耳朵里的,朱旭其实也在十中校友会那个群里面,只是平时不会轻易在上面说话,他更愿意看着群里面的动向,有时候是带着居高临下的心态的。
  唯一就是有关于程燃消息的时候,他都会循着线索翻聊天记录去看,看大家的讨论,看只言片语间透露的程燃近况。
  怎么说呢,就像是有个心结在那里,如同他爸她妈同学会,当年班上最翘楚漂亮的女生,大家聚会的时候,也都会多打听一下。
  然后十中的校友们在首都碰面聚会,大家说起这些轶事的时候,他会如第一次听到这些般反应,或者给出他的评价。
  “程燃在科大倒是很闲啊,按理说,科大这两年不是号称比清华北大学风更浓吗?倒是……也就是他了,反正我是没有时间的。”朱旭表现出轻描淡写的态度,朱旭在同学会的圈子里,地位还是很高的,毕竟是光华人啊。旁人印象中有些什么不明白的,他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了,直指重点。有的时候有什么事情请教他,也是准没错的,给出的结论,是确实让人心服口服。
  这个时候说起程燃,朱旭的表态就有点值得玩味了,“还天行社什么的……他走偏了。程燃就是这么一个人啊,说到底,不稳定,以前认真的时候,能一下子考到年级第一。但也可能一走神,就往下来个大的落差。”
  程燃超过他考到年级第一,已经是毋容置疑的事实,这事儿上没有挣扎的余地,但朱旭可以把话题引导一下,引导到程燃心性不定,起伏不稳的方向上,这个方向再引申一下,就是不成熟。
  而且现在话语里,是一种过来人“成熟”的角度看程燃的“不成熟”,于是也就显得高下立判。
  你看,你当初确实是抢了我川省状元的冠冕,但是人生是场长跑,你心性不稳,拒绝清北到了科大,而我扎根全中国最顶尖的北大光华。当你程燃还在大学里着迷于搞那个天行社,搞学生协会这种事情的时候。我却全身心的扑在了学业上面,专攻绩点,相信到最后,交出漂亮成绩单的,一定是自己。
  你一度领先过,但大意了,在成熟度上面……抱歉……我要比你更明悟自己要追求什么。
  父母,亲戚朋友,这个社会……都反复表达过的同样看法,成绩,是决定你社会层级的敲门砖。
  是的,很多人会下意识忽略到这种事情。
  而且来到了北大光华才发现,那么多优秀的老师教授,光是一个人家“名下门生”的称号,都足够你这辈子受用无穷。
  如何能拜得了那些山头……家庭背景?抱歉,有的人家不看这个。唯一过硬拜山头的投名帖,就是你手上的成绩单。
  当然,经朱旭这么一说,首都身边的校友里,也有人附和他的这个说法。
  “也对,程燃说什么天行社,又要面试,又搞培训什么的,神神秘秘……搞得像是社会上那一套,在学校里,太不合适了。”
  “可惜了……”
  “赵院士的讲座,走了。晚了过道都站不上了……”
  “走走走……”
  工程院院士赵启光的讲座在光管院的1号楼大教室进行着,赵启光说的是“认知即将迎来的黄金十年”。说的也就是契合WTO格局下,国内科技人文社会上面所要应对的突破和未来变革。
  座无虚席,甚至有的人还要在过道上站着听。大家都目光灼灼,听着眼前这位近在咫尺的院士跟大家说他高瞻远瞩的那些思想见识。
  这些东西,其实就是大学的价值所在,最前沿的思想,目前最高峰的理论,甚至主导国家政策的智库看法。思想碰撞,交流,不亚于一场酣畅淋漓的沐浴,有时候听下去会觉得自己身心都得到升华,虽然大部分人一觉醒来后又发现没啥卵用。
  但是思想是先进的,角度是够高的,博古通今,国内国外,国际交流见闻,赵院士信手拈来。
  赵启光讲得兴起,说到如何打造生态这个课题的时候,就在台上环顾四周,“所以我说,我们的学生们,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真正的走出去,去实践,去看看外面开阔的世界。得到一定资源的同学们,走在前列的同学们,你们应该把经验教训传授给身后人,大家要抱团,不是形成一个组织,而是一个平台。
  甚至这样的平台,在大学里就可以搞嘛,大家有社会实践的,有企业资源的,整合一下,欧美先进大学里有精英社团,校友会,我们也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搭建思想碰撞,技术交流,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们的平台,我不是鼓励你们不专注学业,如果你们是其他院校的,这种事我保证提都不提一句!”
  下方出现了一阵带着善意的哄笑。
  赵院士在那边道,“但正是因为各位是北大人,我们不光是亦步亦趋的跟着前人的脚步去学习,重要的是还要有批判精神,还要有创新精神,我知道你们大部分人智商是足够的,你们能力是足够的,有足够的能力在学业的同时,还能去实践验证。所以,应对未来变革,大家报团取暖,要形成中国企业和技术阵地,要形成平台,当然,我希望这样的平台,要有社会和公益的性质在里面,不仅仅是商业,要有文化目标,社会目标,要有高度,要有价值。在这上面,咱们北大可不是在前列啊……大家不用猜了,有竞争性势同水火的,可不止我们隔壁一所,大家不要掉以轻心。”
  又是一阵笑声。
  “总之已经有大学允许学生们这么做了,我作为北大人,多说一句私心话,我们北大,不在平台上占据前列,未来,这一块可就要拱手让人啰……”
  赵院士妙语连珠,说话又很接地气,所以他讲座人气很高,今天讲座上也是效果反响很好,只怕一夜过后,明天北大满城都会是“赵院士鼓励我们别一直学习,多搞搞学生社团活动”这种笑谈调侃话。
  只是阶梯座位上,朱旭在内的一干人等面面相觑。
  他们先前评论程燃不务专业,结果转过头在他们北大这位院士讲座上,人家就高屋建瓴的提出了北大人要抱团去占领未来的平台阵地!
  这算什么?
  新时代的蝴蝶效应?
  科大的一条小蝴蝶扇了扇翅膀。
  北大的院士讲座就引发了一场风暴。
  一定不是赵院士科大有卧底。程燃是不是在哪里提前听过人家理论了!?
第四十七章
那时年月
  如果有人问在全中国最好的大学上学是什么样的感觉,杨夏可能说不出那么多的子丑寅卯,因为有和想象中一样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但一定可以确定的是,吃饭肯定比较苦恼。
  食堂太多,风格都不一样,进去了还要面对各式各样来自五湖四海菜式的食堂窗口,吃什么对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来说绝对是脑壳疼的事情。
  好在那之后就没有那么麻烦了,杨夏和秦芊互相发个短信,两下一商量,就可以把地点给定下来。
  自清华十中学生聚会过后,往后几次,秦芊也随后被联系上了,加入了进来。结果参加了校友活动,莫由名来的,和杨夏走得却是很近。
  这种关系很奇妙,不是闺蜜,两个女生,而且同属于旁人看来有自己个性的女生,不会用闺蜜这种太过黏乎的词作为两人关系的诠释,但两人却似乎着实很合得来。
  有些事可以一起做,饭点去食堂打饭用餐,在某个午后在水吧喝点奶茶小坐,或者图书馆看看书。却从不深入的介入对方的生活,就譬如杨夏不会谈过多自己班级和专业里的事情,秦芊也从不邀请她观看自己在艺术团的演出。
  两人间有一种很特别的相处方式,保持着距离,却也有朋友的要好。
  当初两人攀谈说上话的时候,说来也有些奇异,是秦芊和杨夏生疏打招呼“原来你是伏龙院子的啊……和程燃一起长大的?”
  杨夏也会点头说“有次在他家里,见过你的照片。”
  这是最初始的对话,而后双方经常一起成双成对,并肩走在燕园,大概就是很多人那里所谓的惊鸿一面。
  而作为艺术团成员的秦芊也普遍是学校里的热点,这倒并非是说普通学生对她会有什么拥趸的表现,只是她名气够大,而且经常出去表演,所以生活在杨夏看来相对多姿多彩。罗茜就说起过还有人打赌追秦芊的,有各种乍一听就让人耳朵都高高竖起,放其他人身上相当罗曼蒂克的事迹,结果往往都是对方的铩羽而归。实际上是约过她的好些个男生,各种套路在她面前都被轻而易举化解。
  简直是让追求者直接没啥脾气了,心想姐姐你敢情倒是懂得比我还多啊。
  这一点让杨夏都颇为佩服。
  哪怕是在全中国最好的大学,沉闷的每天和书籍学习为伴的生活肯定屡见不鲜,但也有这样的,精彩的十分精彩,只要你活跃人脉好受欢迎,有大把的事情找上门。
  两人一起吃饭,杨夏倒是想到程燃最近在科大的消息,正好这个时候没啥话题,但还是不确定要不要和秦芊提及,虽说曾经在程燃房间见过秦芊寄来的照片,一度大概是那个年段可能有的那种属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年华心绪,要不然往后也没从程燃这里听到她又有来信,甚至这么在清华燕园,见证了秦芊的好人缘受欢迎程度,大致算是另开一片天地。和秦芊相处往后,两人之间聊过的话题不少,但她却再没有从杨夏这打听过程燃,或者聊到过他。
  像是那个男生只是曾经一段车窗外仓促的风景,兴许一时惊艳过,却无迹可循。
  甚至杨夏都不确定要不要跟她谈论他,但她还是在舀了一勺饭后含着勺子,道,“最近的十中群里,他也还是不消停……”
  秦芊正在发短信,应该是在联系下趟演出的事宜,先前已经就此事打了几个电话,最后一段信息发送过去,她抬起头来,“嗯?十中群怎么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8/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