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校对)第4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536

  只是在程燃看向她的时候,她则是侧头看窗外,仿佛没有注意到他的目光。
  其实她也不是没有和男生一起坐过车,在这样的近距离和空间相处过,往日里大概在科大谈活动,做策划时候有时会有男生帮忙,会有那种就她单独跟对方就活动交流的时候,对方会出现不敢直视她目光的那种紧张和局促,这一次怎么好像换成出现在了她的身上?
  总觉得有些气啊。
  好歹也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赵叔开车过后,又加上将带程燃去的是自己的主场,张静坐着,觉得自己的霸气女王范不能堕了气势啊,于是双手揣衣兜里,转过头故作洒脱道,“我跟我爸说过了,他对你也很感兴趣,想跟你聊一聊。没事的,一会餐厅订的在外面,距离吃饭前还有一段时间,你和我爸我三叔可以聊一会,其实我们家里聚会还是挺宽松,没有那么严肃,有时候亲戚也会带来他们的朋友,氛围挺好,你不用拘束。”
  程燃点点头,“有饭可以蹭,我脸皮还是可以厚一点的。”然后他一笑,“就是有点担心你们家不要误会了。”
  有意思,终于抓住了点程燃的小担忧,或者说局促?
  张静微微一笑,“误会什么?以为你是我男朋友?”
  程燃不置可否,手势随意比划了一下,意思是大致是这类。
  张静大眼睛乌黑狡黠的闪烁了一下,“你觉得我怎么说的?”
  “还能怎么说,跟班?学校搞社团的同学?遇到点困难想听听领导意见?”
  张静笑,“不要把我爸想得太高高在上了,什么领导不领导的,其实在我看来,我爸就是一劳模,成天东跑西跑的,因为开发南区,他要到拆迁点巡查,太阳晒,整个人跟非洲黑人一样,一次戴着个笠帽回家,脚上满是泥,我妈还以为哪里来的农民。去年18个拆迁片区,一个区最后有个钉子户工程搁置,是个企业下岗职工,坚决不搬离集体宿舍,指挥部没有一个能劝动他。僵持一段时间后,那人更是在屋内堆放木材,见工作人员上前便挥舞菜刀,甚至提出要和区长“单挑”。
  我爸竟然答应了,找上对方,上前就露膀子,要跟对方扳手腕,“单挑就单挑”,我打网球就是我爸教的,他经常骑车,锻炼,爬山,常锻炼的,那人其实体型瘦小,扳不过我爸手膀子败下阵来,后面我爸跟他关起门来谈了两个小时,那人再也不挥菜刀了,一周后就自行搬走了。就这事我爸被我妈念了大半年,现在还耿耿于怀,说他当个官,时刻把头都悬脖子上的。
  见了面你就知道了,我爸其实挺好玩。”
  程燃点点头。
  前排的赵叔也在微笑。
  然后张静道,“对了,我跟我妈说的,这次带来的是……考察对象。”
  一直平稳操控对驾驶技术相当自信的赵叔险些心神不守。
  程燃看来的时候,张静头转向窗外,大眼睛忽闪,满是捉弄到人的笑意弯弯。
第六十五章
Excuse
me
  到了张静家聚会的地点,是一家临河的饭店,饭店装修华丽,沿河边有草坪,主体楼二层延伸的平台架起一个朝河的玻璃茶室,很雅致。
  张静家不少亲戚现在就在这个平台处玩,等程燃踏足饭店后院草坪的时候,就有张静的小姨在伸手跟她打招呼,旁边还有张静的堂弟堂妹,和那些年长的人大不一样,打量他的神态很是明显。
  男人们在茶室里下棋,喝茶,聊天,等张静和程燃出现的时候,张静家人这边离得近的跟程燃微笑点头,离得远的聊着天也看过来。有带小孩的会让小孩叫张静姐姐,又唤着孩子说“叫哥哥”。
  小孩也不认生,甜甜叫了,不过显然更喜欢熟稔而且漂亮的张静。
  张静拉着姨家的小孩,和程燃到茶室,张静的父亲张松年,三叔一行人此时就在茶室。
  和亲戚寒暄之后,张静介绍了程燃,男人们之前在闲聊,现在有人也就出去了,基本上就留下了张静的父亲和三叔,张静也就表示和叔姨们打招呼,不留下掺和了。
  这主要是考虑到程燃等会好开口,照顾到他的颜面,本来这已经算得上是自己为他找关系了。实际上也一直在尽量避免这种认知,当初提出来的时候,让他“嘴巴甜点”,所谓的仗义相助,调侃玩笑,当时是可以的。但真正到这种时候,当然就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不管待会程燃和自己父亲三叔聊的时候会不会提面对的困难,哪怕就是他脸嫩,全程不提,都没关系。因为她已经在三叔那边提前说过了,相信三叔会处理的非常好。
  而在茶室之外,张静亲戚这边,方才的一系列印象,才发酵起来。
  “张静的这大学同学,人小伙挺标致的嘛。”
  “静静的朋友,能差哪去了?也不看我们静静这么优秀,还是科大才女。”
  这些议论都进了张静母亲刘芸耳朵里,身边的二婶还用手拨了拨她的手膀,“这小伙不错的。”
  刘芸才不得不给出个评价,“不错是不错……就是好像不太机灵。”
  “嗨,要那么机灵做什么,就这样的,静静以后能控制得住,这才好嘞!”
  “你们都说些什么呢……”刘芸笑了起来,“只是同学而已,遇上点事找静静他爸聊聊,没到你们想的那一步……”
  张静不用过去都知道家里长一辈的亲戚们现在那边的话题是什么。也就没过去凑合,这边逗弄小姨的女儿,那边准备问问堂弟张瀚和堂妹张巧的近况。
  结果两人来到张静面前,堂弟张翰很直接的道,“静姐,你带回的男朋友?感觉人很木讷啊。”
  张巧则皱起眉头,“我还是喜欢李哥哥!”
  两人看到张静可能有把小姨女儿楠楠抱起砸过来的趋势前,很适时的跑远一点去了。
  结果没过多久两人听到张静在那边问自己父母,“张瀚和张巧最近考得怎么样?……我觉得这个成绩不行啊,上高中了,你们可能要管紧一点……”
  两人面对家里这种时刻都会被拿出来当做标杆的才女老姐,异口同声,“唯小人与女子难养!”
  ……
  茶室里,张静的父亲和三叔丝毫没有半点自己身处要职的气势,反倒是相当的平易近人。
  还是张松年率先开口,“听静静说你们开办了一个社团,成功举办了很大的活动,还上了报纸是吧?《经济报道》的报纸我看过,这个报纸新办不久,但有渊源,隶属于商报集团,一度在宣传口很有名,可以说填补国内商界报纸的空白。
  前段时间上了我们南州先进名单,报纸定位是商务人士和很多知识分子,还邀请到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专家开辟评论专版,可以说提供了专业和权威性。
  这么一份刊物把你们科大搞的活动都报道了,可见科大这种一流高校一直是在我们媒体和社会紧密关注的,而作为科大学子的你们,很多时候的作为,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啊。”
  张松年身份问题,所以跟程燃的交流角度也就不同,但这突如其来提到报纸报道也还是让程燃一愣,不过反应过来,王玉兰啊。
  “《经济报道》的新闻我最有印象,因为那段文章写得让人印象深刻,‘电子工业风云起……少年人心气吞山河……愿为星火铸太阿。有朝一日,身负龙剑斩群邪。’这篇报道出来,你们科大学生,确实是让人耳目一新,让人觉得下一代真是充满希望!”
  程燃了然,谢飞白姐姐王玉兰别看挺霸道,但从小到大压着谢飞白,让谢飞白父母都言听计从的他这个姐姐,其实只是遇到了他处处吃瘪而已,其实哪里又是等闲之辈。
  这一手文章,还有作为《经济报道》元老之一到南州开疆拓土,都证明了她过人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谢飞白从小拿给她压的死死的,一点不冤。
  也不怪是让眼前的张静高官父亲和三叔都印象深刻了。
  张松年这么说一通,自然是不给程燃压力,同时肯定他作为科大中出众学生的作为。
  三叔张宸祖也笑着说,“听说你们社团现在遇到些麻烦,拿给校方审查,甚至还可能面临个人档案记过的危险……是违反了学校规定?
  其实校方有时候也能理解,毕竟科大是国内一流大学,有时候也需要个门面,要考虑一下社会影响……但是我觉得,学校维护制度是应该的,但制度会不会过于严格,而对一些学生的创造行为有所束缚?
  放心吧,我和你们科大校方熟,我打个招呼,你们违反制度的情况,校方说怎么整改就怎么整改,别和学校对立,当然,记过这种处理就不必要了。还是要给年轻人探索犯错的机会嘛。”
  程燃点头,心想张静父亲不简单,张静三叔说话也是相当到位啊,一番话正反面都说到了,即消减了他们看来这个年轻人可能年轻气盛对学校生出的不满,也杜绝了给他一种有人撑腰的想法,同时最后才完成张静的委托,打消他的顾虑,还给予了他闯劲的肯定。
  若自己真是个前途无量的科大青年学子,都会被这一番鼓励,对两个领导的人格魅力好一番憧憬了。
  把角色对调过来,程燃觉得自己都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
  能到一个位置,其实个个都是高手,有的其实所欠缺的只是机遇和势罢了。
  只是程燃今天之所以会接受张静邀请过来,并不是为了这事啊。
  程燃道,“谢谢叔叔,我和科大学术委员会的李太行院士其实关系不错,记过其实不担心的。”
  张松年还在伸手去端茶。
  张宸祖也还对程燃的回应微笑着点头,“嗯嗯……”
  然后手停住,微笑有些凝。
  两人看面前这个青年。
  脑海里蹦出一串英文。
  E……xcuse
me!?
第六十六章
迎击巨浪
  从两人角度,其实张静跟他们开口的时候,是觉得有点意思的,从他们人脉关系网上,消除科大对一个学生的处分,是可以做到的事情,更多的也就是和年轻人交流一下,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并了解一下这个和张静走得近的青年,就是一件休闲小事。
  结果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只是科大大一的学生,说出了让他们都为之愕然的事情。
  即便你是科大学生,如果你是在读研究生博士,可以接触到更高级的科研项目和场合,你说你认识一位院士,或者说院士对你评价好,照顾有加,都不为过,甚至可以说已经让人另眼相看,是给你加光的事情,意味着你够得上算是一位青年才俊。
  但是,你这么年轻,今年还在上大一,关系好什么意思?你是人家隔壁邻居?经常端菜蹭饭借暖水瓶?而和全国一千位两院院士成为邻居的几率又是多少?
  现在有种风气,官员都会以能认识高端学者为荣,似乎也能为自己添光加彩,带上了几分书卷气,甚至给人展示精神境界都不一样,这其实也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官员附庸风雅,和大才子把酒论风流,以文士自居,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传承。
  张松年和张宸祖虽说是职位不低,但面对李太行这样两院院士的大熊猫,或许在南州的相关会议上打过照面,勉强说认识可以,但若是说出去跟人家关系如何如何,自己都会脸红。
  关键人家特殊地位在那里。兴许在南州,张松年和张宸祖能指导一方,但去往首都,他们这级别的官员就会议的旁听者或者进修学习班的学生,但李太行,属于在哪里都是座上宾的专家和在场作报告的带头人。
  说白了,人家在台上,自己在台下的区别。再横向对比别人平时打交道对话的级别,都是能让地方上自认为位高权重的人听上去脑壳发晕的层面。
  张宸祖干咳了一下,“你是……和李院士住得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