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穿越之帝王之路(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424

  “这……”赵云惊讶的瞪大了眼睛,看着李轩:“将军是要……”
  “不错。”李轩肯定的点了点头:“大乱之后,胡人必会趁我汉家元气大伤之际,肆意南下,有些事情,虽然千难万难,但却不得不做,本将军既然身为护匈奴中郎将,自当担起这责任,既然知道胡人必然会给我汉家带来灾难,何不趁着我乱世未至之际,将这未来大患,先行根除!?”
  赵云突然感觉胸中热血翻腾,天下大势,他也能看得懂一些,一直以来,赵云最大的理想就是寻一明主,扫平乱世,还天下一个太平,但扫平乱世之后的事情,却从未想过,那对他或者说这个年代的人来说,都太过遥远,但李轩的话,却让赵云看到另一幅画面,乱世之后,胡人乱华,那是赵云绝不愿意接受的,同时也对李轩的志向和气魄折服,再无半点疑虑,轰然拜倒,郑重道:“若将军不嫌子龙粗鄙,云愿誓死追随将军!”
  “能得子龙相助,何其幸也!”听着系统传来的提示,李轩不动声色,伸手虚扶,同时正色道:“不过还有一事,尚需跟子龙说的明白,免得日后你我之间生出龌龊。”
  “主公请说!”赵云恭声道,这一刻,他已经做出了决定,哪怕日后永无扬名天下之日,也在所不惜。
  李轩正色道:“我知子龙勇武,更能得我岳丈大人亲睐,兵法韬略想必也有极深的功底,但子龙也说过,在我军中,拔擢唯功,眼下,子龙寸功未立,本将军暂时只能许你校尉之职,等他日有了军功,再行封赏,我麾下众将,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子龙可能接受?”
  “敢不从命!”赵云躬身道。
  李轩点点头,赵云最令人欣赏的地方,不是他那百万军中七进七出的勇武,而是他始终谦和礼让,任劳任怨的性格,只是可惜,历史上的赵云半生都在跟着刘跑跑东奔西窜,等入蜀之后,却被雪藏,上面有关羽张飞压制,终其一生,未曾有过大的战绩,如今既然到了自己麾下,自然不能浪费人才。
  “金城守将岳飞,乃本将军麾下第一大将,无论兵法韬略,都乃本将军帐下不二人选,金莲川本是鲜卑重地,来年必有大战,子龙可先行去往金城,在岳飞将军帐下听用。”
  “子龙领命!”
  “好,公事已了,今日能得子龙这员虎将,乃我军大幸,今夜为子龙接风,不醉不归!”
  “好!”一众武将闻言不由轰然叫好。
第十七章
蓄力
  这个冬季似乎特别漫长,已经到了三月,但草原上却仍有不少地区被皑皑白雪所覆盖,按照三国时期的年号来算,现在应该是中平三年春,公元186年,董卓进京的时段应该是公元189年,足足三年的准备时间,看起来是很充裕,三年,如果以之前那种火箭式的发展速度来看,足以让李轩在塞外打下一个堪比幽州的领地。
  但仔细想想,结合当前形势,这个想法明显不大现实。
  趋利避害,本就是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的本能,鲜卑人也不是傻子,呆呆的站在那里等人杀,而且来自幽州内部的压力也开始浮现出来,从二月份岳飞、赵云率众于金城令来自鲜卑几个大部落联盟的大军损兵折将,更是被李轩趁机绕击敌后,一口气连拔三个大型部落,使中不鲜卑元气大伤,在此之后,狼屠夫之名,威震幽并冀三州二十八郡,幽州一带,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汉家百姓迎来了难得的太平时期,甚至远在洛阳的灵帝对这位开疆拓土之臣也是赞赏有加,虽然官职并未变更,却给了李轩一个关内侯的爵位。
  虽然只是一个空头侯爵,却也是一个重要的提升,要知道,在这种相对和平的年代,护匈奴中郎将基本上已经是将军头衔的巅峰了,四征、四镇以及在往上的车骑、骠骑并不常设,至于大将军的职位,恐怕到东汉灭亡,也轮不到李轩头上。
  一个爵位,却是让李轩的身份有了质的提升,不说其他,单是年初时,田畴主动举荐的几名田氏子弟,虽然只是旁支,却也代表着田氏这个幽州豪门对李轩释放出的一丝善意,说不上认可,但至少也是一种变相的认可。
  几个田氏子弟,虽然都有真才实学,但也仅此而已,用这个时代评价人才的标准来说,充其量也不过是几个能吏,连一县之才都算不上,与李轩并无实质性帮助,但却是幽州世家豪门释放出的一个信号,对李轩未来一统幽州有着重大的意义。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随着李轩以草原为养分,来达到壮大自己的目的,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至少这种方式与刘虞的怀柔政策完全背道而驰,这段时间,同时李轩势力的不断壮大,也超出了刘虞的控制。
  幽州有一个公孙瓒,已经很让刘虞头疼了,如今再多了一个李轩,这是刘虞绝对不能容忍的,公孙瓒至少还是刘虞名义上的下属,哪怕是阴奉阳违也好,但在名义上还要受到刘虞的节制。
  而李轩却不同,护匈奴中郎将,可是有着朝廷认可,独自开府的权利,地位与州牧持平,在政治层面上,甚至比如今已经实际掌控了渔阳、右北平和辽东三个郡的公孙瓒威胁更大,从名义上,刘虞并无任何权利去过问将军府的事情。
  而且,更让刘虞和公孙瓒这两位幽州霸主担忧的是,李轩虽然只有三座城池,但根据统计,治下人口却高达五十万,在龙城和金城之间,如今可是汇聚了不少以牧场为单位的汉人聚集地。
  这些牧场以畜牧业为主,如繁星般拱卫在两座城池周围,为两座城池提供了大量的人口基础。
  而更让刘虞恼怒的却是,李轩竟在龙城公然开始贩卖鲜卑奴隶。
  在金城和龙城之间的牧场里,几乎每个牧场的主人,都会购买一些鲜卑奴隶来,毕竟汉人擅长耕作,但放牧却并不擅长,最初一批牧场的主人,大都是一些李轩帐下武将的亲属,这些鲜卑奴隶被以十分低廉的价格交易出去,然后在城主府的暗中推动下,一座座别具特色的牧场就出现了。
  草原地薄,不适合耕作,汉人耕地的技术显然在这里能派上的用场不大,李轩也没想过将草原变成农场,那不现实,但汉人要在这片草原扎根,更要站在草原金字塔的顶层,如何有效而合理的规划金字塔的架构就成了李轩必须面对的问题。
  以汉人为牧场主,在李轩占据的草场中建立牧场,圈养牛羊,再讲驯化后的鲜卑奴隶分发出去,汉人为奴隶主,指挥这些鲜卑奴隶去放牧,而每年所收获的牛羊,必须无条件向所在范围的城池上缴两成,这就是李轩初步规划的金字塔结构。
  将军府,自然是站在这金字塔架构之中最顶层的那一波,第二层,则是以将军府各方武将家眷、亲族为主的既得利益集团以及投靠过来的幽州豪强,世家大族显然还看不上这些东西,或者说,他们自重身份,不屑掺和其间,而豪强责不同,他们没有世家大族深厚的底蕴,同样家族的负累也远不如世家大族那般繁重,每一个决策都要经过一次次商议才能实施,豪强之中,并不缺乏赌性十足的赌徒。
  眼下虽然还不明显,但已经有不少马城附近的豪强开始向这边靠拢,这些人加上将军府一众文武将领的亲属家眷,就是这金字塔的第二层。
  而第三层就是汉人,也是这个金字塔组成之中的中坚部分,他们虽然没有足够的资产去置办牧场购买鲜卑奴隶,但在这个新兴势力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机遇,将军府已经颁发出不少惠民措施,有一技之长的,可以进城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若能力突出的,还可能被招入将军府。
  只要能够攒够足够的资金,就可以随时去将军府购买土地和奴隶,置办属于自己的牧场,茫茫草原,最不缺乏的就是土地。
  有了这些东西牵绊,这些既得利益群体自然会自发的去维护将军府的地位,甚至为了获得更多的奴隶和土地,还会积极主动,不遗余力的去支持将军府攻伐异族。
  再往下,第四层就是归化或投降过来的异族,这批人地位仅仅高于奴隶,勉强可以有自由之身,但却不能享受汉民所拥有的任何福利,他们的出路只有一条,加入将军府的军队,只要立下足够的功劳,就可以获得汉民的身份,从而享受汉民的许多权利和福利。
  第五层,也是李轩构建的金字塔计划中最底层,就是那些被掳掠过来的异族奴隶,没有人权,即便被杀死,也没有人会去追究,运气好,遇到一个仁善的主人,或许还能过得好一些,但若是遇上一些苛刻的主人,悲惨的命运将注定。
  同时,李轩对于这座金字塔的等阶划分极为森严,对于胆敢以下犯上的人,将军府的部队会予以毫不留情的剿灭,甚至设置了各种残酷的刑罚来对付那些桀骜不驯的奴隶或异族,但对汉民却极其宽仁,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强了汉民的优越感和对将军府的向心力。
  虽然目前这个计划才刚刚开始实施,大的影响还看不出来,但就眼下,已经对幽州境内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已经有不少流民开始向北方汇聚,甚至一些豪强也开始向将军府注资,即便没有举家迁往李轩治下,但也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了不少鲜卑奴隶。
  无论在哪个年代,上流社会总是会攀比成风,以往只有塞外异族来掳掠汉人,将汉人当做奴隶的,如今调了个个,给人的感觉却很不一样,一时间,在幽州上层中,购买鲜卑奴隶几乎成了一种潮流,家里没几个异族下人,出门都不好意思自报家门。
  当然,卖给这些高端人士的奴隶自然不会是五大三粗的鲜卑战士,以这些豪强的家底,还不用专门去购买鲜卑战士去看家护院,更多的却是一些颇有姿色的异族美女,这些异族美女对龙城来说,实用性不大,但在这些幽州世家眼中,价值却远比那些五大三粗,不解风情的鲜卑壮汉更有价值。
  照这种趋势,上层财富会不断向龙城汇聚,而百姓也会在利益的驱动下向边塞靠拢,不断壮大将军府的实力,这种结果,无论是公孙瓒还是刘虞,都无法接受的。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刘虞和公孙瓒,这两个一直以来因政见不合而矛盾重重的政敌,第一次在某件事情上意见达成了一致,十分默契的开始对李轩的将军府展开了种种限制。
  禁止贸易,沿途设置重重关卡,限制流民乃至百姓向龙城方向迁徙,甚至严重者,公孙瓒已经在治下下达了禁止与龙城通商的禁令,一时间,倒是遏制住了一些势头。
  “貌似这一次,夫君又赢了!”龙城,将军府中,抱着腻在自己怀中不肯出来的襄儿,黄蓉微笑着捻起一枚白子落在棋盘上,眼中闪烁着盈盈的笑意看着李轩道。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两个笨蛋好歹也是一方诸侯,这点道理都不懂吗?”赵敏不屑的撇了撇嘴,颇有些怒其不争的意思,显然对于某人的算盘已经洞悉。
  周芷若温柔的帮李轩倒上一杯香茗,摇头道:“不是不懂,而是别无他法,也只能用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暂时抑制相公的发展,若相公这次败在弹汗山,那如今的一切,自然也是泡影。”
  “所以说,谁胜谁负,终究还是要看此战成败了。”李轩将一枚黑子落入棋盘,眼中带着从容不迫的自信,微笑着道:“蓉姐,貌似你已经输了。”
第十八章
孤家寡人
  中平三年的这个初春对于和连乃至整个中部鲜卑来说,真的不太好过,不但因为这个漫长的冬天,更有来自汉人的压力。
  年初时那场部落联军围攻金城的战役,在事后看来,根本就是汉人的一个圈套,一个以整个金莲川作为诱饵的圈套。
  无论是谁,也没想到李轩竟会任由几大部落十几万联军围攻金城的情况下,自己亲自带着一支偏师,绕袭鲜卑人的后方。
  没有去攻击和连的鲜卑王庭,哪怕和连当时急于占据金莲川来树立自己的威信,抽调了王庭大半人马,当时的王庭确实很空虚,李轩也没有去选择进攻弹汗山,而是将目光放在其他部落,疯狂猛攻。
  最终的结果,就是二十万联军人心惶惶,不攻自破,哪怕和连如何陈明利害关系,许下种种好处,也没有人原因继续攻打金城,只剩下和连本部人马被岳飞在金城之下杀的丢盔弃甲,狼狈鼠窜,五万王庭精锐,最后能够逃回王庭的,不足一万。
  更可怕的是,因为和连决策上的失误,导致三个大型部落被连根拔起,让和连本就岌岌可危的地位雪上加霜,若非经此一战,各家都是元气大伤,恐怕就连他如今的汗位都可能被人拉下来。
  对于李轩,和连现在是恨到骨子里,但却又无可奈何,如今中部鲜卑乃至整个草原,对于这个狼屠夫都是谈虎色变,以和连大跌的声望,已经很难再召集一次联盟,而且中部鲜卑经过那一役,已经是元气大伤,残存的部落不是北逃就是南下接受汉人的归化,又或者加入其他两部或者匈奴人的部落。
  眼见汉人肆无忌惮的将牧场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身为檀石槐的继承人,整个鲜卑民族的共主,和连却无可奈何,虽然那共主之名只是名义上的,但身为檀石槐的后代,和连依旧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耻辱。
  幽州一带的草原上,除了弹汗山一带之外,如今已经很难再看到鲜卑乃至所有胡人部落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由汉人建立的牧场。
  这个冬季,对生活在这一带的鲜卑人而言,注定是一个难熬的冬季,没有来自汉家的补给,也失去了南下劫掠的勇气,甚至不需要李轩继续动手,仅仅是冻死、饿死或是失踪的鲜卑部民,就足以让和连以及一众残存的部落首领吐血,当冬季过去的时候,整个中部鲜卑残存的人口,已经不足冬季到来前的一半。
  而这些,只是一个开始,和连乃至所有部落的首领都清楚,若不能拔掉李轩这颗已经刺进鲜卑人要害的钉子,到了下一个冬季,对于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鲜卑人而言,将又是一个痛苦的季节,根本不用汉人动手,只需要维持现在这种局面,用不了三年,整个中部鲜卑将面临亡族灭种的巨大危机。
  然而可悲的是,即便知道这种结局,但经过一个冬季的折腾,和连以及一众部落首领悲哀的发现,他们已经没有了向李轩发动进攻的能力,莫说两座城池,单是那些已经获得巨大利益的牧场场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自发的组织起一支支私人武装,成为两座城池之外的一个天然防御圈。
  对于这种情况,和连以及各个部落首领都是恨得牙痒,因为那些牧场主中,有不少牧场主,都是规划过去的鲜卑人,甚至不少是之前一些小部落的首领,如今不但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汉人的统治,更是一脸奴才嘴脸的帮助汉人去对付昔日的同胞。
  对于这种局面,和连和一众部落首领恨得牙痒却又无可奈何,和连不止一次派人前往幽州,希望寻求刘虞的帮助,姿态放得极低,远没有往年那般趾高气昂,现在,整个中部鲜卑的脊梁骨差不多已经被李轩给敲断了,面对昔日软弱如羔羊般的汉人,有种发自骨子里的畏惧。
  对于这种情况,刘虞表示爱莫能助,他也很想钳制李轩的势力,但眼下李轩发展的重心并非对内,而是在开疆拓土,若是败了还好说,可惜,李轩一直在胜,抗胡英雄的美誉,让李轩在北地声望颇隆,甚至连远在千里之外,洛阳之中的那位皇帝陛下,对于这位开疆拓土的功臣都是赞誉有加,刘虞很清楚,这可不止是开疆拓土的原因,更因为年初的时候,李轩把自草原掠夺过来的大把金银进献上去的缘故,那位贪婪的陛下显然已经尝到了甜头。
  刘虞更清楚,李轩掠夺了大半个中部鲜卑的财富,可不止于此,单是那些掠夺过来的牛羊战马,如果全部兑换成金银的话,几乎比得上整个大汉国两年的税收了。
  但这种事,他无法明言,因为皇帝身边,张让、赵忠一干阉党在帮李轩说话,不用说,刘虞也清楚,这该死的李轩暗地里肯定没有少给这帮阉货好处。
  但就算知道又能如何,他如今能做的,只有在马城周围屯集重兵,希望能给李轩一点压力,不过收效甚微,刘虞自己也很清楚,若此时他真敢在后面搞风搞雨,朝廷那边,一顶残害忠良的帽子恐怕是少不了了。
  毕竟如今的大汉虽然日薄西山,但积威犹在,远未达到历史上诸侯割据的情况,哪怕他刘虞身为幽州牧,更是汉室宗亲,在许多事情上也不得不考虑后果。
  对于和连的求助,刘虞只能以沉默来应对。
  对于刘虞的沉默,和连有些绝望,最近,龙城那些蛰伏了一个冬天的汉人部队又开始行动起来,四处掳掠和屠杀鲜卑人,甚至明目张胆的绕过了弹汗山,到了春季,草原上的种族自然不能像冬天一样龟缩在一起,必须分散开来放牧来养活自己,否则,单靠弹汗山这点地方,只能活活的被饿死,而李轩的部队也化整为零,在各方将领的主持下,对这些分散开来的鲜卑人展开了新一轮的屠杀。
  不错,就是屠杀。
  在接连覆灭了几个大型部落之后,靠着这些鲜卑大部落作为养分,李轩麾下众将得到了充足的成长,再加上随着李轩的名声散播出去,不断前来投效的北地武将,如今李轩帐下的部队里,就算一个小小的军侯,都有可能是三流级别的武将。
  和连如今已经无法可想,能够求助的都求助了一遍,甚至连匈奴人那里都试过,但可惜收效甚微,其他两部鲜卑,只是约束部众的行动范围,丝毫没有参与进来的意思,至于匈奴人,如今李轩的部队虽然猖獗,却坚决不打匈奴人。
  这种区别对待,让匈奴人乐的在一旁看鲜卑人的笑话,唇亡齿寒这种道理,在草原上是行不通的,哪怕明知道李轩未来会威胁到他们,但大多数匈奴人更愿意看着鲜卑人倒霉。
  李轩显然打得是远交近攻的策略,而且计划非常成功,很快,和连悲哀的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弹汗山以西,原本还是有着不少鲜卑部落存在的,这里已经脱离了幽州的范围,去年的时候,幽州的汉军是很少打到这里来的,虽然并州这边也有个凶神恶煞,但人家主要对付的是南匈奴,倒是很少来招惹鲜卑人,所以往年这一带的鲜卑人虽然听说过狼屠夫的恶名,但也仅仅是听说而已,生活一直很滋润,没事的时候放放牧,如果觉得闷了,就纠集一批人,到汉人的领地去劫掠一番,看看汉人的江山,反正只要眼活些,不要去触碰并州人的利益,并州那位杀神也懒得来管他们。
  只是今年开春之后这些生活在弹汗山以西的牧民们突然发现世界变了,不再是那么和谐而美好,一队队绕过弹汗山的汉军让这些已经习惯了掳掠汉人的鲜卑牧民第一次体会到那些被他们掳掠的汉人是一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在一队队如狼似虎的汉军面前,他们的反抗显得苍白而无力,面对汉军罕有的强势,不少鲜卑牧民习惯性的选择了投降,以往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只要选择投降,用不了多久,这些满口听不懂的仁义道德的汉人就会把他们放回去,来年重新来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