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吕布(校对)第1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278

  “不要管那些,机会已经给他们了,既然不愿意放弃手中的东西,却又想要从我这里拿走东西,天下可没这么好的事情,舍得舍得,叫你那位兄长得空来邯郸一趟,开春之前,怕是不能回长安了,正好有些事情,要与他商议。”吕布摇了摇头,哂笑道。
  “是。”甄氏乖巧的点了点头,没有继续再多说什么,能做的她已经做了,就像吕布说的那样,想从这里拿东西,又不想舍弃已经有的,好事都让他们给占了,凭什么?自己的几位姐姐终究是嫁为人妇,很多事情,是由不得她们来做主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夫家跟吕布之间的传话筒。
  犹豫了一下,甄氏低声询问道:“夫君,开春之后就要回长安?”
  “嗯。”吕布点点头,这此轰轰烈烈的均田制计划到现在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基本上民心已经得到了,继续留在这里意义并不大,反而会让曹操担心,时间久了,很可能再拉起一场大战,这无论是曹操还是吕布都不愿意看的,曹操要消化此战所得,青州以及冀南,而吕布也要开始新一轮的动作。
  人口有了,也将百姓的根儿给保住了,只要这场均田制继续维持下去,吕布的根基就彻底打牢了,接下来,就是要开始在此基础之上,开始推广其他东西了。
  “不想走?”扭头看了甄氏一眼道。
  “妾身不敢。”摇摇头:“只是有些惶恐。”
  “放心吧,她们是很好相处的,不过有一点,最好少过问政事,这些不是你们该管的。”看了甄氏一眼,吕布笑道。
  “妾身明白。”甄氏点点头,帮吕布打好髻。
  “主公,徐庶求见。”周仓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书房等候。”吕布点点头,披上了一件大袍出门,在与周仓来到书房时,徐庶已经等在那里。
  虽然没有正式效忠,但这几天来,徐庶这个门下书佐的职位做的真心称职,比庞统强多了,很多事情都无需吕布去操心,徐庶会帮吕布将问题的核心罗列出来,许多事情上,还会附上自己的见解,很多时候,那些方法要比吕布自己做出来的更加精炼有效,这个书佐用的是真顺手。
  “参见将军。”徐庶起身一礼。
  “元直这么早来找我,必是有要事与我商议,说吧,可是均田制出现什么变故?”吕布大马金刀的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看向徐庶道。
  “非是均田制。”徐庶摇摇头将手中一本册子递给吕布道:“这是最近一段时间,西凉、并州乃至河套、西域整理出来的信息,将军之前曾有规定,我军治下各族百姓,必须学我汉语,穿戴汉服,也因此,民间出现了不少矛盾,不少羌、胡各族百姓对此非常不满,每每与地方官吏发生冲突,也令我军后方治安不稳。”
  “不稳有些大了。”吕布摇摇头:“凭这些人松散的组织,还无法撼动我军统治,而且我也说得清楚,想成为汉民,就必须先学会汉家礼仪,穿戴我汉家服饰,说我汉家官话,若连这个都做不到,凭什么让我汉家子民接纳他们?又有何资格自称汉人?”
  “恕庶直言。”徐庶皱眉道:“将军于草原上所建立的阶层等级制度虽然短期内可以见效,打击草原胡族,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这个确实。”吕布点点头,金字塔制度不能长久,因为按照吕布建立的那套升迁制度,如果等所有二等民都成为汉人的话,别说一个大草原,就算吕布将手伸到贵霜、安息、大秦这些遥远的国度都未必够用。
  “主公有意归化蛮夷,这本无措,只是自古以来,先贤皆是以安抚为主,以王化、德望来感化,因此才有匈奴南复。”徐庶皱眉道。
  “然而……先贤事实上并未成功,南匈奴若真的归化,此前也不会有河套大战。”吕布点了点桌子:“元直,你觉得,先贤的说法、做法,就是完全对的?”
  “这……”徐庶闻言一怔,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先贤一定对?这个疑问,其实鹿山书院两位大德都有过擦边球的说话,具体怎么说的,徐庶记不得了,但无论是水镜先生司马徽还是庞德公,虽然通读经史子集,但却很少去引经据典,但如果听他们说话,核心上,却又能够感觉到是出自那些经史子集。
  徐庶曾经问过司马徽类似的问题,因为徐庶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类似的疑惑,不过司马徽当时的回答却让徐庶至今有些迷糊:如果有一天,元直觉得他错了,那他就一定错了。
  这算是否定吧?但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
  “那换个说法吧,时移世易这个元直懂吗?”
  徐庶点点头。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我打了你一巴掌,明天你死了,这个可能是我下手过重,按律当判刑,但如果十年以后你死了,也要怪我吗?”吕布笑道。
  “自然不能。”徐庶点点头。
  “同样的道理,先贤的学说,有一些在当时看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放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却未必全对,时代在推移,学问也该与时俱进,就像我大汉律法,相比于商周时期,自然会有许多不同,这点上大家可以接受,为何学问、做事上,就一定要照搬前任经验?”吕布笑道:“大汉立国四百年都未能彻底解决归化问题,已经说明王化在这件事上并不能真的完全做到令四夷宾服,不是说它不好,只是用错了地方,观念、风俗上,胡汉之间差异太大,你想让人家接受你的观点,有时候就要用一些强硬的手段,就如当年秦始皇统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到如今,有几人记得当年其他六国的文字?”
  “将军想要效仿始皇?”徐庶抬头,看向吕布惊讶道。
  “算不上,将这些羌胡与当时六国并论,元直未免太过抬举他们了。”吕布摇了摇头:“元直之前的平胡册我也看过,以王化观点来看,元直已经做到极致,建立各族聚集地,让他们接受王化,短期内,的确能让他们感恩戴德,但元直你记住,那是暂时的,这种感恩不可能一代代传下去,就算这一代愿意,只要他们保留着自己的文字、服装、风俗,总有一天,还会成为后患,到那时,我们的后代未必能够压住这些人,此册乃治标之策。”
  “那不知将军有何妙策?”徐庶皱了皱眉,看向吕布。
  “妙策?这世上哪有所谓的妙策?只要你看清楚了问题的关键,除非无解之题,否则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会太复杂,至少在理念上,不会太复杂,根本不必什么妙策。”吕布笑道:“元直可知,为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庶洗耳恭听。”徐庶摇了摇头道。
  “很简单,不同。”
  “不同?”徐庶愕然。
  “就是不同,他们穿的跟我们不同,说的话跟我们不同,仍在人群里很突兀,所以大家本能上会排斥。”吕布点点头。
  “但如果有一天,匈奴人穿着汉人的服侍,说着汉人的话语,就像现在外面那些被立功之后,被拔升为汉人的匈奴人、鲜卑人一样,元直还觉得他们跟汉人有多大区别吗?”吕布指了指门外那些肃然而立的汉子,大多数是吕布从奴兵中解除奴籍,立功后被准入汉籍的匈奴、鲜卑乃至屠各、羌族等人,但现在看去,与寻常汉家将士根本没多大分别。
  “无法辨别。”摇了摇头,徐庶苦笑道。
  “胡汉杂居,的确会造成一些混乱,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最节省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做的是该控制平衡,让这个过程顺畅,而非胡乱压制。”
  “庶受教!”徐庶若有所思,向吕布行了一礼,而后告退。
  今日一番言论,并不是证明吕布比徐庶有多聪明,而是为徐庶打开了一扇门,一扇让他跳出了固有的儒家思考,从另一种角度去思索问题的方式,许多以往学问上的疑惑一下子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八十七章
齐聚洛阳
  徐庶离开以后,吕布翻了翻徐庶递来的那本册子,他并没有带走,胡汉在融合过程当中会产生的矛盾和冲突,这一点吕布以及贾诩还有陈宫等一众高层是早有预料并有过一定准备的,一时半会儿还乱不起来,不过这个时候正是整个吕布势力人力、物力几乎都是一切以冀州为中心,投注在这方面的精力自然也就相对少了许多,致使许多问题无法妥善解决,之前的准备计划没能够施展开来。
  “真是个多事之秋呐!”摇头叹了口气,将册子扔下来,虽然这些问题和矛盾日渐尖锐,但如今吕布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冀州上面,而且洛阳的战事也牵扯了吕布不少的精力,一时半会儿他也腾不出手来去处理这些问题,只能靠陈宫来顶着了,冀州的问题是一个慢过程,吕布需要一步步重新建立自己的制度,这个冬天是很关键的,问题也只能等到来年开春了,希望洛阳的战事能够尽快解决,不然的话,如果等曹操先自己一步缓过气来,那可就坏了。
  吕布相信,只要给自己时间,自己可以将如今所有战局的区域打造成铁桶一块,然后十年生计,十年发展,到时候中原诸侯绝无人是他对手,可以横扫天下。
  可惜,大势并未给他这个时间,完全不受外部干扰苦练内功,眼下中原诸侯已经隐隐有联盟对抗自己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闭关造车,不大可能,他只能一边搞发展,一边打。
  洛阳城中,雄阔海的到来并未给高顺和魏延带来多少帮助,雄阔海是猛将不错,但刘关张被蔡瑁留在了虎牢关外面牵制徐盛,剩下的荆襄诸将,如果斗将的话,别说雄阔海,就是魏延如今也能横扫荆襄诸将。
  蔡瑁作为荆襄多年的统兵大都督,自然知道斗将非自家所长,不愿意求助刘备,因为那样等于必须放权给刘备,因此蔡瑁很少会接受斗将的邀请,通常都是两军对垒,兵力上的比拼,蔡瑁那边可是带来了八万荆襄精锐,高顺这边在兵力上实在占据不了什么优势,他不可能将洛阳这三万兵马都变成陷阵营,幸好马超带来的骑兵帮高顺缓解了兵力上的压力,同样也让双方陷入了胶着之状。
  “将军,我去城外挑战,待他们出营之后,便让孟起率骑兵冲锋,岂不是很容易?”雄阔海一脸郁闷的道。
  原本以为到了洛阳能够大展身手,好好跟那张黑子较量较量,谁知道张飞没碰到,遇到蔡瑁这么个缩头乌龟,当然,也只有雄阔海会将蔡瑁当成缩头乌龟,毕竟这边马超的骑兵在旷野上危害太大,没有足够的把握就跑出来打,那根本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蔡瑁进攻或许不怎么厉害,但在荆州挡了周瑜、孙策这么些年,防守的经验可真当得起名将二字。
  “若真那么容易,我军也不会与荆州军相持数月了。”魏延摇了摇头,也就是雄阔海,本事高又是吕布的亲卫,魏延会跟他客气的解释这些,平常将领敢发表这种意见,早就直接一脚踹过去了。
  马超厉害吧?魏延可不怎么惧马超,如今马超屯兵洛阳城外,一定程度上也是跟魏延闹的。
  “但一直这么僵着也不是事儿啊。”雄阔海拍了拍脑门儿道:“要不我们用疲兵之计,逼他们出来?”
  “你来此之前,已经用过了,没用。”高顺摇了摇头,疲兵之计屡建奇功,但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合适,至少蔡瑁给破解了,你前边跑来敲锣打鼓,人家也不跟你硬杠,直接派人到城池另一边敲打一起,双方僵持了三天,结果两边将士都是颓废无比,最终也就都不约而同的放弃了。
  “行了,少说两句。”摆摆手,魏延敬雄阔海,高顺可不用,不说身份上的诧异,雄阔海跟吕布的时候,高顺已经跟着吕布征战多年了,资历尚也完全镇得住他。
  “再等几日,待到了初春蔡瑁还不退兵,那就强攻吧!”叹了口气,高顺沉声道。
  如今有了马超的骑兵相助,虽然兵力不足,但真打起来,谁胜谁负尚未可知,冀州之战已经结束,洛阳战事不能继续拖下去了。
  “丑鬼,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上你。”众人正要散去,突然听到门外响起一阵清脆中带着几分英气的声音。
  “小姐?”高顺和魏延连忙站起来,惊讶的看着门外,吕玲绮几乎是高顺看着长大的,她的声音自然不会不陌生,只是不知道吕玲绮怎会出现在这里?
  “嘿,本官现在可是主公亲封的军师中郎将,你便是主公之女,也给我客气点。”公鸭子一般的嗓音让人听着有几分难受,一旁的雄阔海却是目光一亮,这个声音他也熟悉。
  “哟,世家子也有低头的时候?”
  “你懂什么?这叫良禽择木而栖。”庞统是绝对不会把自己被算计的事情说出去的。
  “哈,肯定是被贾诩那老狐狸算计了。”吕玲绮不屑的撇撇嘴道。
  庞统面色一赫,强撑道:“不可能,贾文和那老儿有何本事来算计我?”
  说话间,一行几人已经进入了府中,见到高顺几人,吕玲绮收起了玩笑之色,恭恭敬敬的对着高顺一礼:“玲绮拜见叔父。”
  “不必多礼。”高顺点了点头,扫了一眼吕玲绮身边的赵云,闷哼一声道:“诸位都坐下吧。”
  对待赵云,吕布麾下对他的感官很复杂,大丈夫一诺千金,自是值得敬佩,但在西域呆了那么久,浴血沙场,大多数人都把赵云当自己人了,却在那时候撂挑子跑了,还拐走了主公的女儿,道理上是不错,但感情上,便是高顺也有些接受不了,别以为只有吕布宠爱女儿,对高顺、张辽来说,吕玲绮可都是他们看着长大的,跟女儿也没差了,当时的心情,估计不会比吕布好多少甚至更糟,此刻哪怕赵云在中原绕了一圈又回来了,也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众人分宾主坐下之后,高顺目光自动忽略赵云,杨阜他有过几面之缘,虽然不熟,却也认得,但杨阜身后的汉子,看气势,有股子精悍之气,当是一员猛将,只是吕布麾下猛将,高顺基本都见过,却未见过此人,当下询问道:“这位壮士是……”
  “此人乃甘宁,字兴霸,是一员厉害武将,我等在荆襄时,黄祖欲要截杀我等,却被我等击溃,若非甘壮士相助,那黄祖早已没命,只是那黄祖昏庸,将如此猛士弃之不用,我见他武艺高强,不忍相杀,便劝他随我来投父亲,跟我们一起去了江东,归来时却得知荆襄兵马围攻洛阳,是以特来相助。”吕玲绮拉了赵云一把,笑眯眯的看向高顺道:“叔父,子龙这次可是立了不少功劳,不信你可以问义山先生。”
  杨阜微笑着点点头,事前吕玲绮已经跟他说过,而且这一路上,哪怕到了江东,赵云也的确出了大力气,他不介意做个顺水人情,不过在高顺、张辽这等级别的将领面前,他的话还真不怎么顶用。
  “只希望此次不会又有什么诺言!”高顺不理会赵云尴尬的脸色,扭头看向庞统道:“庞先生怎会来此。”貌似庞统在吕布身边类似于俘虏,吕布怎会放心将庞统给放出来,不怕跑了吗?
  “主公派我来相助将军。”庞统有些不情愿的将一封书信交给了高顺手上。
  “军师中郎将?”高顺看了一遍手中的书信,又看了看庞统,刻板的脸上露出几分笑容:“早听玲绮说过先生有奇才,此番却是要见识一番。”
  庞统闻言,一对朝天鼻一翻,正想自夸几句,却被吕玲绮毫不客气的打断:“高叔,这丑鬼可不能夸,你一夸他,这鼻子能翘到天上去。”
  “你……”庞统刚刚抬起的朝天鼻连忙又低下来,恼怒的看向吕玲绮,见对方一眼瞪过来,顿时没了脾气,以前可没少被这丫头收拾。
  “想要自吹自擂,等有了功绩再说吧。”吕玲绮冷笑一声道。
  庞统指着吕玲绮,气得说不出话来。
  高顺听着两人斗嘴,不禁莞尔,若非这庞统长得太磕碜,无论本事家事,与玲绮倒也是良配,可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