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吕布(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278

  “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又或是其他诸多学派,确实导人向善,但征儿有没有想过,若用这些学说来治国的话会怎样?”吕布看向吕征。
  吕征茫然的摇了摇头,他没想过那么远。
  “就像之前那名凶犯,或许他真有悔过之心,所以皈依佛门,但此例一开,却会让人生出一份侥幸,不管犯了多大的罪过,只要皈依佛门,就可以逃避律法的制裁,而完善法制,就是为了打消人们这种侥幸的念头,让他们知道犯了错,不管你是否后悔,都必须接受律法的惩处,从而遏制人恶念的发生。”
  用手指醮了水,在桌案上画出一条线,看向吕征道:“律法就相当于这条线,可以叫它底线,告诉人们,什么事错的,什么是对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好的律法,可以让恶人变成好人。”
  在这条线上抹开几条豁口:“但就像刚才,一旦律法向宗教妥协,开了一些口子,让人们知道,只要从这里过去,就可以免于刑罚,这样的口子越多,这个下限就会逐渐成了一纸空谈,这样的律法,就算是好人,眼看着周围无数人在做坏事,却能通过这些途径去变成坏人,那这样的律法就是恶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固和完善这条下限,将这些漏洞不断补齐,让人们不敢去碰触这条底线,然后在这条底线的基础上,儒家、道家、墨家、佛门这些学派可以自由发挥,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更多的道德圣人,让它不再成为传说,所以两者从根源上来说,并不矛盾,只是一些儒家为了个人的私利或者儒门的地位,而去有意识的去贬低,就这点来说,说这种话的夫子,本身在道德上就存在缺失,他们不愿意去承认律法的作用,或者根本没能力看清楚这些。”
  吕征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虽然不能全懂,但父亲说的,好像比夫子说的更容易理解一些。
  贾诩看了一眼吕征,心中默默地点点头,吕布的教学方式很独特,他不会强行将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别人,而是通过这种引导加论证的方式去说,听起来有些离经叛道,但事实上,吕布说的这些,却正是如今吕布治下能够越发繁荣强盛的根本原因,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让吕布有耐心去讲这些东西的。
第四十四章
勾心斗角
  佛门的事情给吕布提了一个醒,眼下吕布治下,百家争鸣格局已现,这是吕布所愿意看到的场面,但凡事都过犹不及,无论宗教还是各家学派,都不能脱离律法的束缚,更不能享有任何特权,特权不能说完全消除,但绝对要控制,越少越好,为了此事,吕布在回到骠骑府之后,专门招来律政司的一些要员以及贾诩、陈宫、沮授、徐庶等人,将这个问题专门列出一个大致框架。
  吕布攻下蜀中之后,就准备称王封国,无论朝廷允不允许,到时候的吕布都走到那一步了,虽然还未称帝,但只要封王,国的框架就起来了,法度也会更加完善,同样对外吸引力也会随之增强,会有更多的域外学派、宗教流入中原。
  朝廷对这些学派、宗教必须一视同仁,至于华夏流派会否会被域外学派或宗教挤垮,吕布只能说,该死的,谁也救不活,大浪淘沙,被淘汰,只能说明你本身不具备竞争力,吕布需要的是金子,是能够引导这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精神文化,而非抱残守缺,将外族精华文学视之为洪水猛兽,有竞争才有进步,吕布不相信,神州大地之上,诸子百家这么多流派,干不过外族学派。
  虽然吕布的有些观念并不理解,但大致上,限制宗教权利,以律法约束,这一点上,律政司是完全赞同的,不过要根据诸子百家内部的规矩来查缺补漏,补足律法在这方面的漏洞,这是个浩大的工程,各家学派未必愿意让律政司将手伸进他们内部,而律政司要做这些,也要弄清楚各家学派内部的规矩,再与各条法令一一对照,这是个浩大的攻城,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因此,吕布也没有强迫律政司立刻就要给出自己答复,不过这件事情,必须尽快提上日程,作为近十年之内,律政司的主要完成项目。
  相比于洛阳城的各种建设,洛阳书院却是更先一步建起来,执教的是长安书院不教师,至于生源则是洛阳就地取材,吕布的三学早在建安七年的时候,长安这样的大都市已经开始布置,历经五年,一些基础教育已经完成,正好与洛阳书院对接,洛阳建起了书院,对于大批郡学学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代表着他们继续深造就学要远比其他州郡更有优先权。
  因为大批人才还没有成长起来,因此,吕布在人才储备方面还有所不足,眼下举办科举没有任何意义,人才储备就那么点儿,尤其是吕布大力推广工业、商业,除了仕途之外,读书人有了很多出路,虽然盘活了吕布,但也让治理方面的人才出现了分流,都用还有不足,哪容得你如同精兵政策那样挑三拣四?
  不过未来科举是大势,否则吕布也不会大力推行三学,却也没想过在政策方面对管理型人才优待,管理型人才,说白了,是分配财富的,而一个国家的根基,需要的是创造财富的那一批,也就是工、商、农,至于管理型人才,够用就行。
  慢慢来,有些事情不能操之过急。
  送走了贾诩等人之后,吕布负手而立,看着湛蓝的天空,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时间似乎过得有些快了,眨眼间,已经到了建安十三年的秋天,一年的时间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过去了。
  似乎做了很多事,但好像又什么都没做。
  洛阳的建设还在继续,城池的规划和设计虽然已经出来,但要建成,保守估计也得五年的时间,这一次经过重新设计之后,洛阳是按照世界级的大都市来建设的,比之以往的洛阳城,面积大了三倍不止,能容纳三百万人口,建成后,比之如今的长安都要恢弘几分。
  虽然目前的人口,甚至连旧城区都没办法填满,但那股南来北往的,欣欣向荣的气息已经随着吕布入主洛阳,不断展现出来,相比之下,作为荆州昔日的治所,襄阳可就破败了不止一分。
  蔡瑁如今一想到诸葛亮,就恨不得割掉对方那根烂舌头,原本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就在这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硬生生被诸葛亮那根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各郡,将襄阳给彻底孤立,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城。
  蒯家的人,最近似乎也有些不对,蔡瑁怀疑,蒯家似乎跟刘备有所勾结,但蒯家毕竟是跟蔡家一样,并列为荆襄四大家族之一,没有确凿的证据,蔡瑁如今也不敢乱动蒯家。
  “都督,斥候来报,刘备已经带了张飞、黄忠等猛将,汇合刘磐,起兵五万入侵襄阳,不少县城已经降了!”张允来到蔡瑁身边,苦涩道。
  张允,在刘表在世的时候,是蔡瑁的副都督,按照刘表的本意,是想用张允来分蔡瑁的兵权,可惜张允并不是那种权力欲望很强的人物,时间久了,不但没起到分化兵权的作用,反而被蔡瑁收服,成了蔡瑁的心腹。
  “五万大军?”蔡瑁闻言,嘴角抽搐了几下,胸中突然升起一股无名怒火,当年刘备在荆州孤立无援,将不过关张陈,兵不满两千,但随着当年出兵洛阳,被刘备截取了三万大军,而后屯兵南阳,让刘备将南阳、江夏的兵力尽数掌控在手中,到如今,刘备竟然能在北拒吕布,南拒江东的情况下,还能汇聚出五万大军,那些兵马,有很大一部分,本该是他蔡瑁的手下,如今却帮着刘备来打襄阳,这让蔡瑁心中一股无明业火蹭蹭的往上涌。
  “如今襄阳,兵不满两万,将军,我们……”张允蠕动了一下嘴巴,正想说什么的时候,却见蔡瑁豁然回头,狼一般的眸子盯在张允身上,令张允胸中一窒,说不出话来。
  良久,蔡瑁收回了目光,深吸了一口气,淡淡道:“蒯家最近可有反常?”
  “没有。”张允摇了摇头:“末将已经派人将蒯家严密监视起来,但有风吹草动,定不能逃脱我等监察。”
  “继续盯着。”蔡瑁点了点头:“我总觉得,蒯家人最近有些不老实,你且下去吧。”
  “喏。”张允躬身答应一声,默默地退下,只是没有人发现,在张允转身那一瞬间,眼中闪过一抹难言的怨毒之色。
  离开了蔡府,张允在城中晃荡了几圈之后,确定无人跟踪后,折道进入了蒯家。
  “异度兄,蔡瑁已经对蒯家生疑,你如何还能如此淡定?”进入蒯家,正看到蒯越坐在文案之上,一边翻阅着一本书籍,一边品茶,不禁恼怒道。
  “淡定?”蒯越微微抬头,看了张允一眼,摇头笑道:“文承兄倒是对那吕布颇有研究。”
  “嘿~”张允在蒯越身边坐下,摇了摇头:“说实话,若非吕布对世家迫害太甚,我倒更愿意去投吕布。”
  “哦?”蒯越抬了抬头,瞟了张允一眼,随后摇头道:“不知文承兄来找我,有何事?”
  “刘皇叔已经亲率三万大军进入襄阳境内,我等还需早做准备。”张允沉声道。
  “哦?”蒯越笑了,看向张允道:“不是五万大军吗?”
  “我……”张允正要回答,但话到口中,却突然惊恐的看向蒯越:“异度是如何知道?”
  “文承兄,这襄阳大族,并非只有蔡家。”站起身来,蒯越放下书卷,扭头看向张允道:“你不该来。”
  张允张了张嘴,面色一变,脸色变得煞白,不可思议的看着蒯越道:“他……你……”
  “放心,文承兄做的很足,蔡瑁的人并没有跟上,不过文承兄之前满城转悠的举动,很容易惹人生疑。”蒯越扭头看了张允一眼,微笑道。
  吞了吞口水,张允看着蒯越,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说。
  “文承兄不必多虑,你我既然都已经决定投效皇叔,这些事情,我已帮你料理了,蔡瑁不会生疑,皇叔虽有三万大军,但说句难听的,这些兵马都是临时拼凑而成,远不及南阳、江夏兵马精锐,不客气点说,这三万大军人数虽众,却是乌合之众,那诸葛孔明想来也没指望凭借这三万大军能够攻破襄阳,蔡瑁守城还是有几分本事的。”蒯越微笑道。
  “那……”张允不解的看向蒯越。
  “这是孔明在向你我示好,将攻破襄阳之功,赠予你我,也算是送你我一个人情。”蒯越微笑道:“至于该如何做,想来不必我来教你。”
  张允机械的点了点头,看着蒯越,一时间说不上话来,只觉得自己在眼前之人面前,仿佛没有一丝遮掩一般,所有的一切,都被那双温和中带着一股危险的眼睛给看透,张允觉得,眼前的男子要比蔡瑁更危险十倍。
  蒯越端起了茶碗,轻抿了一口,看向一脸阴晴不定的张允,疑惑的询问道:“文承兄,还有其他事情吗?”
  这是在撵人了。
  张允虽然不满,但面对蒯越,甚至比面对蔡瑁都让人心中生寒,干涩的点点头道:“那……在下告退。”
第四十五章
绝望
  其实如果按照诸葛亮原本的计划,不该这么早打襄阳,虽然除了襄阳,荆襄九郡,几乎已经都成了刘备的地盘,但实际上,刘备对于地方的掌控力还不足够,刘磐、韩玄这些昔日的太守虽然如今愿意拥护刘备,但兵权还都控制在地方手上刘备实际掌控的地方,也只有南阳、江夏两地,除此之外,刘磐因为有着黄忠这层关系,对刘备也十分亲近,可以当成是自己人,但其他地方,刘备控制力还不够。
  按照诸葛亮的计划,蔡瑁是有存在意义的,可以让刘备以对抗蔡瑁为借口,一点点将触手伸进各郡,只需要再有一两年,荆襄十八万军队,可以在一个和平的过程中为刘备所获,到那时,刘备就有足够的实力去进取西川。
  可惜,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原本吕布攻占冀南,对于刘备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然而曹操之前派来的使者隐晦的提醒道汉中恐怕已经被吕布所获,这就让诸葛亮无法再淡定的一点点帮助刘备收拢荆襄各郡的大权了。
  在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策略当中,蜀中是最关键的一环,荆州乃用武之地,而蜀中才是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大后方。
  结合吕布之前的种种表现,很显然,从一开始,吕布的目标就是汉中,至于冀南,只能说是顺带。
  在暗示刘备答应曹操联盟的同时,荆州战事也必须尽快落下帷幕,要征蜀中,如果襄阳还在这里挂着,时间一长,很容易出现变故。
  如果站在吕布的角度来看,对于吕布放弃中原而先攻西川的战略,诸葛亮是相当赞成的,但站在吕布的对立面,对于吕布选择这个战略,诸葛亮的心情自然就不美妙了,吕布这是要吞并天下的节奏,如果蜀中真的被吕布拿下,接下来天下局势将会变得诡异,但无论怎么变,除非三家能够真的合一,不是联盟,而是完成一统,才有可能对抗吕布,只是这种事,明显不太可能。
  坐在颠簸的马车里,诸葛亮将地图合上,轻叹一口气,看向身边的刘备道:“吕布身边,有能人呐!”
  逼得自己不得不尽快攻陷襄阳,但就算攻下来,却也让刘备失去了整合荆襄内部的一次良机,日后说不定会成为隐患。
  刘备闻言笑了笑,笑的有些苦,吕布身边有能人,而且不止一个呢,从最早的陈宫,到后来的贾诩,刘备对吕布其实一直挺眼馋的,哪怕现在有了诸葛孔明,还有崔州平、石广元这些能吏,但吕布那边也招降了沮授,关中日益壮大,而他刘备,漂泊了大半辈子,到今天,才算是真的获得一片根基,身边的羽翼也逐渐丰满起来。
  “孔明,据细作来报,襄阳城如今还有两万精锐,我军如今只待三万杂军,恐难以攻克。”刘备有些担忧的看向诸葛亮,虽然诸葛亮表现的很有信心,但刘备还是有些担忧,三万杂兵说白了,就是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刘备可是参加过诸侯联盟的,或许单拉出来不能算乌合之众,但合在一起,那就真的是乌合之众了。
  而蔡瑁却是统兵多年的大将,尤其是攻城战的时候,蔡瑁的防守绝对可说是滴水不漏,其中的差距,绝不是一两个猛将可以弥补的。
  “主公放心。”诸葛亮摇了摇手中的羽扇,轻叹道:“上兵攻心,其下伐谋,再下攻城,亮本准备以攻心之法,兵不血刃为主公取下襄阳,奈何时不我待,吕布进占汉中,已无太多事日于主公和平接收襄阳,但攻城却是最下之策,智者所不取,如今襄阳已是孤立无援,蔡瑁犯上作乱,早已尽失人心,城中万民莫不渴望仁主降临,主公仁德遍布海内,天下万民渴求,此番无需强攻,城中万民必会设法为主公打开城门。”
  有时候,捧人也是种技术活,至少诸葛亮这番话这么义正言辞的说出来,刘备是感觉从心底的舒坦,谦虚了两句,开始跟诸葛亮商量拿下襄阳之后,如何安抚各地士族,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军政财从士族那里给忽悠过来。
  南阳虽然经营得好,那是因为南阳世家南迁,才致使刘备在南阳能够大刀阔斧的效仿吕布,但到了襄阳这边,真那么搞,恐怕就连诸葛亮都得反对,刘备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他希望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获得世家支持的同时,能最大限度的将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
  “昔日荆州蔡蒯庞黄四家为主,黄家随着黄祖父子战死江夏,已然没落,庞士元投身关中,令庞家为士人唾弃,已不负昔日辉煌,此二家可适当拉拢,蔡家经此一事,名声必然一落千丈,但其底蕴犹在,此战蔡瑁必死,但却不可死于主公之手,至于蒯家……”诸葛亮笑着摇动羽扇道:“亮已有安排,主公可坐观结果。”
  “如此,便有劳孔明了。”刘备闻言,不再多问,这也是刘备最大的人格魅力所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敢放权,能够最大限度的给予臣子信任。
  诸葛亮点点头,四大世家这么多年来都是荆州世家的领军人物,若想将权利收回来,这四大世家必须打压,但又不能一杆子打死,在打过之后,却要进行拉拢,而刘备在中小世家之中有着不错的根基,只要将这四家给收拾服帖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都督,刘备大军,已至襄阳五十里外,是否出城迎战?”张允急匆匆的来到蔡瑁府邸,一脸焦急的神色。
  “紧闭城门,无我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城!”蔡瑁摇了摇头,仔细的看着眼前的襄阳布防图,沉声道:“命令各部交替守门。”
  “这是为何?”张允眼中闪过一抹焦急,随即做不解的样子看向蔡瑁。
  “我怀疑,军中已有人暗投了刘备!”蔡瑁冷冷的扫了张允一眼,那目光,让张允不寒而栗。
  “是,属下这就去办。”张允连忙躬身一礼,急匆匆的离开了蔡府,一边命人前去各营传令,自己却转了个弯,取了蒯家通风报信。
  “究竟是谁?”看着张允离开的背影,想到那日有人送来的书信,蔡瑁心中有些烦乱,不想相信,但关乎自家身家性命,蔡瑁不得不去想。
  “德珪。”冷淡的声音响起,蔡夫人的身影出现在大厅里,看着一脸蹙眉的蔡瑁,淡然道。
  “阿姐。”蔡瑁连忙躬身一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