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吕布(校对)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78

  “小心一些总是好的。”贾诩摇了摇头,现在是非常时期,容不得他不小心。
  ……
  鲁阳城外三十里处,吕布乘着赤兔马,立在一处山岗之上,在他身旁,魏延指着一处大道向吕布介绍道:“主公且看,自此过去,便是颍川,可直达襄城,曹军若要攻入南阳,此地可为要冲。”
  “却是一处易守难攻的要冲。”吕布看着眼前的地势,扭头看向魏延道:“文长是义阳人?”
  “不错。”魏延点点头。
  “若有一天,我要继续西进,文长可愿相随?”
  “西进?”魏延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主公要入三辅?”
  吕布点点头:“南阳四战之地,不是久留之处,若非张绣不肯借道,也不会有今日之事。”
  “关中乃龙兴之地,只是如今,历经董卓、李郭之乱,如今已是千里无人烟,并非一处好去处,而且有武关阻隔,主公若想以此地为根基,单是人口,便不足以支撑霸业。”魏延摇头道。
  “总会有办法的。”吕布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淡淡道。
  魏延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主公可是要效仿当年董卓?”
  当年董卓火烧洛阳,将洛阳之地的百姓尽数迁往关中,令洛阳成为一片废墟,至今未能恢复生机。
  “若是如此,文长可愿助我?”吕布找了一块青石坐下来,看向魏延道。
  魏延眼中闪过一抹挣扎之色。
  “故土难离,文长若是不愿,布不会强求,此间事了,文长自去便是,某不会强留。”吕布笑着说道。
  “主公,给末将一些时间。”魏延眼中闪过一抹感激,躬身道。
  “嗯。”吕布点点头,目光却看向大道的方向,那里,一骑快马正飞奔而来。
  “何仪。”吕布眼中突然闪过一抹森然,沉声道。
  “末将在!”何仪上前。
  “去,将那骑给我拦下,记住,要活的。”
  何仪看了一眼,领命而去。
  “主公,此人有何不妥?”魏延疑惑的看向在大道上疾驰的身影,疑惑道。
  “人没有不妥,不过那匹马,是战马。”吕布站起身来,看向大道的目光里闪过一抹森然:“曹军的战马。”
  魏延闻言,神色不由一肃,如今曹操还在汝南打袁术,这个时候派人来南阳却是为何?
  何仪甩开大步,朝着官道飞奔而去,他身形精瘦,跑起来虽不说比得上奔马,却也比常人要快许多,只是片刻,便已经来到官道之上,正逢那骑士飞奔而过,看到有人拦路,也不停止,竟然直接策马撞过去。
  何仪嘿笑一声,一侧身,让开战马,长臂轻舒,在擦身而过之际,将马上的骑士如同拎小鸡一般拎下来,战马一直奔了老远,才发觉没了主人,茫然的在原地打着圈,随后被跟上来的两名士卒牵了回来,战马在中原,可是稀缺资源。
  稍倾,何仪去而复返,带着那名汉子来到吕布身前。
  “几位军爷,在下未曾冒犯,何故抓我?”汉子看到吕布的瞬间,瞳孔骤然一缩,随即恢复正常,一脸谄笑看向吕布几人。
  “干什么的?”魏延喝道。
  “小人是名商贩。”
  “货呢?”
  “卖了。”
  “那钱呢?”
  “丢了。”
  “别问了,搜。”吕布挥了挥手,这么干脆利落的回答,也是醉了,这货显然不是专门从事情报的人员,只是身上那股彪悍之气,就无法掩藏住。
  汉子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焦急,猛然往何仪怀里一撞,将猝不及防的何仪撞开,便要夺路而逃。
  吕布目光一冷,反手自身边士卒的箭囊中抽出一支利箭,抖手扔出,箭簇破空,威力竟然不下强弓射出,一箭射穿了对方的小腿,那汉子倒也硬气,不吭一声,两名士卒上前,凶神恶煞的将对方按倒在地,很快从对方怀里掏出一封竹笺。
  “放开我!”
  “主公。”不理会挣扎的大汉,何仪将竹笺交给吕布。
  吕布摊开竹笺,一目十行的看下去,眼中闪过一抹惊喜的目光,竟然是曹操写给贾诩的书信。
  “何仪,拷问一番,问问对方如何接头。”吕布站起身来,看向宛城的方向:“回城。”
第三十一章
抹书间贾诩
  张绣这段时间很烦,在陈宫的建议下,最终还是没能抗住南阳那些世家的压力,以胡车儿为大将,点兵一万,讨伐吕布。
  这几乎是张绣手中一半的人马,但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胡车儿号称张绣麾下第一猛将,力大无穷,勇冠三军,然而,大军还没到了鲁阳,便在筑阳糟了张辽的埋伏,损兵折将不说,胡车儿更是差点被张辽阵斩,只能率着大军先去打义阳,结果这一次败得更惨,高顺倒是没有伏击,堂堂正正的展开阵势开战,结果依旧是大败,被高顺借助有利地形,人数优势施展不开,硬生生被人家以三百人打的狼狈逃窜。
  一万大军,连鲁阳的城墙都没有看到,就被张辽、高顺轮番修理了一遍,俘虏了不少,逃走的更多,最终带回来的,只剩下不足两千,不但没有讨伐成功,反而让吕布声威大涨,气的张绣当时差点提刀砍了这货。
  现在,张绣已经不敢轻动了,只是这几天,吕布已经又拿下七座县城,彻底将宛城和大半个南阳隔开,不是不敢动,而是张绣现在根本不能动,他的兵力已经不足,如果再败一次,那这南阳,就是吕布的了。
  脑海中,不禁想起当初派胡车儿出征之前,那陈瑜的谏言:“胡将军勇则勇矣,但却缺乏机变,不适合为三军主帅。”
  当时没有在意,但此刻想来,却不无道理,心中不禁有些后悔的张绣准备去找贾诩请教一番,那陈瑜虽然有心相助,但内心里,张绣还是更愿意相信贾诩多一些。
  “主公,去哪里?末将护送你。”胡车儿迎面走来,看到张绣出门,连忙上来道。
  “在这宛城,能有什么事情?”张绣翻了翻白眼,却也没拒绝,任胡车儿跟在自己身边,一道向贾诩的府邸走去。
  “最近吕布那边有没有什么动静?”路上,看着胡车儿略显苦涩的表情,张绣无奈的叹了口气,对这个跟了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也不忍责骂,漫不经心的询问道。
  “没什么动静,只是最近在不断把南边各城的人口往西面歉意,除了那些世家之外,平氏那边儿的几座城,都快被他搬空了。”提到吕布,胡车儿表情有些不太自在,毕竟半月前那场仗败得有些太离谱了。
  “迁徙人口?”张绣闻言突然一怔,回头看向胡车儿,确认道。
  “是啊,最近各大世家怨声载道,这眼看就要春耕了,吕布却将各城人口都给牵走了,虽然对那些世家算是秋毫无犯,但没了人口,谁帮他们种地?我看,就该让吕布狠狠地折腾他们一下,让他们平日里目中无人。”胡车儿肯定道。
  “迁徙人口?”对于胡车儿后面那些抱怨的话,张绣根本没去听,注意力只集中在这一句话上,他是没野心不假,但不是傻子,吕布如此明目张胆的动作,其目的,已经不言而喻,吕布并不准备在这南阳久留,否则根本无需迁徙人口。
  “快。”张绣霍然回头,看向身边的扈从,急声道:“去请陈瑜先生来贾府议事。”
  “是。”扈从连忙点头,扭头朝着陈家的方向跑去,如今陈家在南阳,也算是名门望族了,门第颇有规模,并不难找。
  张绣带着胡车儿,急急忙忙的来到贾府,正要派人叫门,却见贾府内,一名青衣短打的汉子走出来,看到张绣的瞬间,面色突然一变,转身便走。
  “拿下!”张绣原本没觉得什么,只以为是贾诩府上的下人,谁知此人见到自己扭头便跑,反而惹得他心生疑虑,厉喝一声道。
  “小子,哪里跑!”胡车儿应了一声,三步跨做两步,瞬间便追上此人,一把抓住他的后颈,生生的将此人提起来,拎到张绣面前。
  张绣皱眉看着此人,却并非贾诩府上下人,沉声道:“你是何人?因何在此?”
  青衣汉子面色难看的别过头去,没有说话。
  “问你话呢!”胡车儿目光一瞪,一巴掌拍在汉子的脑袋上,直接将汉子扇的趴倒在地上。
  当啷~
  一声脆响,一块铜牌自青衣汉子怀中跌出来,青衣汉子面色一变,伸手想要去抓那块铜牌,却被胡车儿抢先一步捡起来,递给张绣,随手将汉子按在地上。
  张绣脸上闪过一抹阴翳的神色,没有再理会青衣汉子,径直走向贾府内,胡车儿连忙将汉子提起来跟着走上前去。
  贾府,大厅内,看着竹笺上面的字迹,再看看那些被涂抹过的痕迹,贾诩面色微变,连忙将竹笺扔进一旁的火盆之中。
  “先生,这是何物?”竹笺刚刚落入火盆之中,门外却已经响起张绣的声音,贾诩脸上露出一抹苦涩,终日打雁,终究被雁啄了眼睛。
  胡车儿上前,也不顾烫手,从火盆中取出竹笺,将上面的火焰踩灭之后,才送到张绣的手中。
  这竹笺,本就是曹操写给贾诩的书信,半月前被吕布意外截获,又擒了信使,一番拷问之下,知道只是一份简单的通信,这个时代,哪怕是敌对双方,也偶尔会有书信往来,当初曹操在宛城被打的灰头土脸,甚至失了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但也是从那时起,知道了贾诩的本事,退回许昌之后,常常以书信往来,若只是如此,就算让张绣知道了,最多心生不悦,却也不会因此而责难于贾诩。
  吕布想起了曹操抹书间韩遂的戏码,虽然张绣不是马超,贾诩也不是韩遂,但信任这种东西,尤其是在有了“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总会显得十分脆弱,虽然未必能够成功离间,但只要有一点可能,吕布就不会放弃。
  在将信笺上一些比较容易让人产生瞎想的地方涂抹了一番之后,吕布让人将这封信交给陈宫,他相信,以陈宫的能力,一定会明白自己的意思,只是吕布没想到,陈宫为了今日这一出,竟然足足准备了半月之久。
  看着手中的竹笺,张绣的面色阴沉下来,目光复杂的看向贾诩,摇头苦笑到:“先生,你若想叛我,其实无需如此的,又何必与那曹操暗通?莫不是为了富贵,连我这颗人头也要送于他?”
  贾诩脸上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看着匆匆赶来的陈宫,涩声道:“大人,若我说这书信只是日常通信,你可信?”
  “既是日常往来,又何必欲盖弥彰!?”张绣终于压抑不住心中那股愤怒和憋屈,将竹笺翻过来,指着竹笺上那些涂抹过的地方,略显悲愤道:“我知先生胸有韬略,却也不必如此欺瞒于我。”
  “那,不知大人,要如何处置于我?”看着凑到张绣身边的陈宫,贾诩摇了摇头,声音渐渐变冷。
  “不如何。”张绣摇了摇头,不再去看贾诩,声音有些嘶哑道:“先生走吧,绣非成大事之人,先生既然胸有抱负,绣也不便强留先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