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355

  “老典,可看好了!”管亥拎着大刀,双腿一夹,便往典韦处冲来,大刀在空中划过一道圆弧,算准了在冲到典韦面前的时候,这个弧度正好能够斩到典韦,而且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在地上他力量比不过典韦,在马上,他要享受一下硬生生凭力量将典韦击落马下的快感。
  典韦回过神来时,管亥已经冲到,连忙将双戟相叠,往上一架。
  “咣~”
  一声闷响声中,典韦的屁股被马鞍卡住,纹丝不动,管亥却是被反震之力震得差点从马背上滑下去,若非他并未出全力,单是这反震之力便能将他震飞,不由诧异的看向典韦,啧啧称奇道:“主公曾说,知耻而后勇,看来老典你这段时间没少苦练骑术啊!”
  鬼才练那玩意儿!
  典韦惊奇的感受了一下,练没练他心里清楚,但此刻的他,坐在马背上,就像一个自小便学骑术的骑手一般,策马前行几步,相当的稳当,心中不禁多了几分自信,抬起头冷笑着看着管亥道:“再来,叫你看看老子的马上本事!”
  说完,不等管亥说话,一催战马,竟一反常态的先发起了冲锋,到得近前,在管亥惊骇的目光中,呼的从马背上站起来,魁梧的身体如小山一般带着一股难言的压迫感,一对铁戟对着管亥劈下来,管亥连忙举刀招架。
  “铛~”
  只一声闷响,管亥双臂一麻,还来不及接招,身体已经被巨力推得从马背上滑下来,怔怔的看着重新坐回在马背上的典韦,惊道:“这怎的可能?”
  需知在没有马镫的年代,骑士要在战斗中还稳坐在马背上,至少有一半的力气要用双腿夹紧马腹,典韦那般直接从马背上站起来,就算有那个力气,也得把马给夹死了。
  “你是如何做到的?”管亥上前道:“你且下来,让我试试!”
  “休想!”典韦得意道。
  叶昭正要说话,却见方悦大步走过来,躬身道:“主公,营外有一落魄武将前来投奔!”
  “武将?”叶昭闻言,点了点头道:“让他进来,典韦,将那马收起来,莫要让旁人看到,郭匠师,此事关乎我军机密,勿要外泄。”
  “主公放心。”郭匠师连忙道。
  “果然是马有问题,是不是!”管亥见典韦下来,连忙上前仔细端详,一时也想不出来,只能问典韦道。
  “日后自知。”典韦得意一笑,有了这玩意儿,在马背上跟在地上一样,虽然还是有些不方便,但至少也能发挥他在地上的七成武艺,还有战马的冲击力,若论威力,却是比以前更强了些,不过这战法还需好好琢磨,毕竟这骑战跟步战终究不同。
  不一会儿,便见方悦带着一名满脸沧桑的汉子进来,虽然看着身板结实,但也不像是典韦、管亥这等一看就很强横的主,只是那一双眼睛,虽然露出疲惫之感,却带着一股坚毅,见到叶昭,也只是微微欠身。
  这些时日也不是没有武将或是一些落魄寒士来投,但大都只是寻常武将或是文吏,莫说大用,便是能小用的也不多,放在军中,最多也不过是军侯、队率的本事,但眼前之人,却给叶昭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
  “壮士可否通名?”叶昭站起身来,微笑道。
  “在下徐荣。”来人躬身道。
  “徐壮士,听口音,像是幽州人士。”叶昭笑道,他在幽州待过三年,虽然各地方言都有不同,但那个味道是错不了的。
  “叶侯好眼力。”徐荣点头道:“在下辽东襄平人。”
  “本官亦曾在幽州为官数载,燕地自古多豪迈之士,我观徐壮士,也非常人,只是不知何以不远千里来这洛阳?”叶昭看着徐荣,笑问道。
  “只为一展胸中所学,久闻叶侯之名,今日来此,特来投奔。”徐荣躬身道。
  “徐壮士很自信。”叶昭笑道:“只是不知徐壮士有何本事?”
  “家传兵法自幼熟读,曾率乡民与贼匪作战,未尝败绩。”徐荣躬身道。
  “乡民?贼寇?”管亥跟典韦上来,闻言不禁嗤笑一声:“不知有多少乡民,又有多少贼寇?”
  徐荣道:“中平二年,襄平有恶霸赵雄以黄巾贼之名起义,聚众三千,袭掠乡里,在下聚集乡民三百七十一人,先弃乡寨,诱其分散,而后逐个击破,历时九日,歼敌七百,斩得贼首赵雄,余者皆散。”
  “以一敌十,而且率领的还是一群乡民?”管亥挑了挑眉,看向徐荣,一脸的不信。
  “正是。”徐荣的声音有些沙哑,却有一种令人本能信服的坚定感。
  “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叶昭看着徐荣,笑道:“放眼天下,能做到这一点,足矣称之为名将,若你真有这等本事,倒是本将军之幸运!不知徐壮士武艺如何?”
  “虽有武艺,但徐某很少与人交手。”徐荣摇头道。
  “正好,与我一试。”管亥有些兴奋地摩拳擦掌,想将在典韦那边丢掉的面子找回来。
  “不用比了。”叶昭摆了摆手:“徐壮士都说了,他并不以武艺为重。”
  “徐壮士若愿意,可先在我门下,若你真有本事,官位、财富、女人,本官不会吝啬,我军中,量才而用。”叶昭笑道:“至于现在,先委你一军侯之职,领一曲人马如何?”
  “徐荣拜见主公!”徐荣也不废话,纳头便拜。
  叶昭并没有阻止,等他拜完才将他扶起道:“可懂练兵?”
  “略懂。”徐荣点头道。
  “那便先将那一曲人马训练出来,让本官看看你练兵的本事。”叶昭道。
  “喏!”徐荣点点头,没有多言。
  “方悦,分他一曲兵马。”叶昭扭头看向方悦道。
  “喏!”方悦答应一声,便带着徐荣径直离开去挑选兵马。
  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叶昭摸索着下巴,徐荣的名字,他自然知道,出身地也差不多,若这徐荣真如历史上所说那般厉害,自己这次,倒是捡到宝了。
  正思索间,却见孟虎带着几名狼狈的蔡府家将跑过来,对着叶昭道:“主公,蔡翁出事了!”
第九十九章
废立之议
  “岂有此理,华雄竟敢对蔡翁无礼,反了他了!”听着蔡府家将的叙说,典韦眉头皱起,整个洛阳城,谁不知道蔡邕是叶昭的恩师?这无缘无故的跑来端蔡府,不但杀人,更将蔡邕父女给劫走,这是在挑事儿啊。
  管亥看向叶昭,抱拳一礼道:“请主公给末将些兵马,末将定将蔡翁还有昭姬姑娘安全抢回来。”
  “董卓此番设宴,宴请洛阳百官,独独没有招我。”叶昭摸索着下巴道:“如今更将恩师带走,是该找他好好谈谈,方悦,集结兵马,入城。”
  不管董卓是何用意,但对蔡邕出手,无疑是在向叶昭挑衅,叶昭虽然有心相让,但也不会无底线的认怂,当即站起身来道。
  “喏!”方悦一礼,命人吹响了集结号。
  蔡邕的事情来的有些突然,在此之前,叶昭没想过董卓在自己做出这样明显的让步之后,还会跑来招惹自己,这其中多少有几分试探的意思,但既然已经碰到了底线,那就是再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叶昭反应的干脆,直接将留在洛阳的人马全部调出,恐怕也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
  城门驻军,已经尽数被董卓收走,如今驻守西门的城门校尉,已经换成了董卓的心腹人马,当看到那浩浩荡荡的兵马出现在城外的时候,显然是被吓了一跳。
  “叶侯留步!”西园的兵马来的太突然,已经来不及关闭城门,城门校尉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对着叶昭一拱手道。
  “我要进城,有些事情与董凉州商量,还请放行。”叶昭脸上倒是没有丝毫怒色,甚至带着几分笑意,语气也十分温和。
  “叶侯恕罪,末将职责所在,若叶侯要入城,请将兵马……”城门校尉再度拱手,只是还没等他说完,眉心一痛,一枚弩箭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直接洞穿了他的脑袋,身体微微后仰,双目骤然圆睁。
  “本侯没有跟你商量的意思!”叶昭自腰间取出一枚弩箭,不急不慢的重新填装上。
  这城门校尉虽然是董卓的心腹,但周围的兵马都是洛阳昔日的城门守军,自然知道叶昭之名,眼见叶昭毫无征兆的突然发难,直接将城门校尉击杀,一时间茫然无措,不知道该上还是不上。
  不过下一刻,无需他们再纠结了,但见徐荣迅速指挥将士冲上前,将城门占住,城门守军的兵器也被剿掉。
  叶昭赞许的看了徐荣一眼,点头道:“本官回来之前,保证西门不失,另外,这些城门守军是你的了,是否能收编,就看你的本事了。”
  “主公放心!”徐荣插手一礼:“末将必不负所托!”
  “进城!”
  随着叶昭一声令下,上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始入城,这样大规模的动兵,自然瞒不过董卓的耳目。
  很快,事先已经得到董卓和李儒交代的各营人马纷纷拔营,尽数朝着西城这边汇聚而来,准备切断叶昭的退路。
  叶昭的军队,在进城后并未一股脑冲向董府,叶昭只带了典韦、何曼以及五百亲卫直奔董卓府邸,方悦、管亥、孟虎等人在进城后就开始分批迅速占据要地,将附近几条街道纷纷戒严。
  洛阳百姓一见这个阵势,生恐再被波及,纷纷出逃,朝着其他各门狂奔,严重阻碍了西凉军的脚步。
  与此同时,董卓府邸,上午还门可罗雀,此刻却是已经成了人满为患,满朝公卿以及洛阳名士尽数被请来,举目望去,皆是高士,只是若置身其中,就会发现一股死一般的寂静,一名名公卿大臣或是洛阳高士面色阴沉,每进来一位大臣,大家的面色就会难看一分。
  董卓这次直接以强硬的方式将他们“请”来,这让许多人感觉到无奈的同时,又感到无比的愤怒。
  能被请来的,若放在外面,哪个不是受人尊敬,走到哪里,都是谦恭之声,哪怕是昔日天子,都不会这般无故强迫他们,不高兴一样可以称病不出,昔日何进权倾天下,也不敢这般嚣张,但这一次,董卓却就这样做了,令众人感觉相当不爽的同时,也让许多人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兵权的重要,纵使满腹经纶,面对一群如狼似虎,根本不会跟你讲道理的虎狼之兵,除了无奈妥协,也别无办法,已经有数名硬骨头被董卓血洗了满门,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也不是所有人在屠刀面前,都能将骨子里那份气节给彰显出来。
  生命和尊严,到了真正对比的时候,往往还是生命更加重要一些。
  虽然叶昭永兴匠坊已经出了一些可以大家坐在一起的圆桌,但主流上,在正席依旧是按照以往的习惯,一人一桌,大厅里共摆放了四十八章短桌,显得有些拥挤,一盘盘食物被流水般端上来,自有董卓从宫中请来的宫女帮忙上菜,如今董卓已经掌了南北两宫,但因为有叶昭的存在,袁绍这边也掌了一些军权的缘故,董卓还不敢太放肆,请宫女也是通过正规的渠道,向何太后请的。
  董卓在百官陆续到来之后,便离开大厅,一直到百官到齐之后,才佩剑入厅。
  “今日能与诸公同席,卓心中甚慰,遥想当年,卓第一次入这洛阳城,莫说与诸公同席,便是要拜访诸公,也是万难,如今想来,甚是感慨。”董卓举起酒觞,对着众人做了个敬酒的动作,豪爽地笑道:“请!”
  群臣心有不愿,但此刻刀架在脖子上,这杯敬酒不喝,稍后怕是要喝罚酒了。
  群臣之中,也只有袁绍、丁原、曹操几人,沉默不语,没有接这一杯,只是以沉默回敬。
  董卓见群臣大半喝了这一杯,满意的点点头,跟身旁的李儒对视一眼,在酒过三巡之后,董卓突然将腰间佩剑摘下,往桌案上重重一放。
  袁绍、丁原皆皱眉抬头,看向董卓,有名士皱眉道:“董公这是何意?”
  董卓坐直了身体,厉声道:“卓有一言,请诸公静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