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55

  “那这马城……”叶昭看向刘乔。
  邹靖笑道:“我家公子如今已经到了出仕之年龄,是以我主向朝廷举荐,由公子出任马城令。”
  叶昭点点头,倒也没什么抵触情绪,刘焉这一手虽说拿了他的马城,但却给他争来一个护乌桓校尉,虽然来钱肯定不如马城,但却是一州实权官职,算不上亏本儿,也算是跟自己或者自己背后的蔡邕、王芬等人来了一场利益交换。
  示意管亥接过印信,叶昭让高升去把自己的官印以及虎符取来,交给刘瑁,想了想道:“虽然如今这马城已与我无关,不过有一事,叶某言之,至于听与不听,全看子盛兄自行决断。”
  “修明兄且言,乔洗耳恭听。”刘瑁连忙正襟危坐,肃容道。
  “马城能有今日之盛,一者为商,此处北接草原,我已与草原各部落形成贸易往来,互通有无,用盐巴、粮食换取战马、人口,同时将战马销往各州,才有今日之盛;二者,对胡人来说,若只是互通有无,虽然我大汉能得利,却也让他们不断壮大,时日一久,必成我大汉之患,是以一者,可以给他们兵器,但冶炼之法绝不可传,而人口贸易也绝不能停,只有这样,他们会为了掠夺人口不断内战,虽然会有不少部落因此而壮大,但从整体上来看,整个草原的人口,却因为这一条贸易,而不断削减,草原的实力因此而不断衰弱;三者,公子手中一定要有能够震慑胡人的力量,否则,这些胡人豺狼心性,一旦失去了威慑,反受其害,示之以威,诱之以利,如此,方能让这些胡人从狼逐渐驯化为我汉家的看家之犬,或许百年后,便不再有胡人一说。”
  叶昭将自己对付草原胡人的套路仔细的说了一遍,算是报了刘焉这举荐之情,至于对方听与不听,那就跟他没关系了。
  这个时期的胡人势力其实自檀石槐以后已经开始衰弱,在叶昭所知的历史上,即便后来诸侯纷争,到三国鼎立时期,胡人在汉人面前一样得夹着尾巴做人,真正造成后来五胡乱华的,恐怕是三国之后的晋朝,至于为什么一统了反而弱了,那就不得而知了,现在这样做,或许会遏制胡人的发展,但并不是主要的,因为在这个时代,包括来自后世的叶昭,同样不认为如今的胡人能够对这大汉江山产生什么威胁。
  “瑁谨记。”刘瑁肃容拱手,他早在来此之前,就研究过叶昭这两年来在马城施行的手段,如今被叶昭一点,明悟了不少,当下起身朝叶昭拱手道。
  “还有一些东西要整理,是以怕是要在这马城耽搁几天,军队的话……”叶昭皱了皱眉,马城的一校精锐是他两年训练出来的精兵,就这么拱手相让,还是有些心疼的。
  “修明兄放心,家父在离开洛阳时,向陛下请了一校虎贲,皆乃锐士,修明兄的兵马,仍旧归修明兄调遣。”刘瑁微笑道。
  “若有机会,在下定然亲赴涿县,向中郎将致谢。”叶昭站起身来笑道。
第三十一章
狠人
  刘瑁并未立刻上任,这次前来,只是跟叶昭商量交接之事,在婉拒了叶昭的款待之后,便匆匆离开,赶回逐郡调集人马前来上任。
  “主公,就这么放手?”邱迟有些不舍的道,虽然早已知道叶昭恐怕在这马城久留不了,但这么突兀,还是有些不甘。
  “护乌桓校尉,秩比一千六百石,一州刺史也不过秩比两千石,这已经算是这幽州实权官职了,地位甚至不比刺史差多少,用一个护乌桓校尉来换马城,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想如何?”叶昭看得很开,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准备在这马城久留,如今能够捞到一个护乌桓校尉的职位已经超出预期了。
  黄巾起义还没有出现,大汉的将军并不常设,除了洛阳的大将军以及像刘焉这样挂一个中郎将之职的将军之外,校尉基本上就是军职的巅峰了,手下三校兵马,六千人,听起来不多,但要知道,在黄巾起义未曾爆发之前,整个大汉记录在案的军队甚至不足十万,叶昭统领六千兵马,已经算是军职体系中的高层了,还有什么好不满的。
  除非他想不开想要凭一个马城造反,否则的话,如今这个结果,算是最好的了,至少刘焉还算厚道,没有直接将他平调,否则,以刘焉汉室宗亲的身份和在士林中的地位,这口气,叶昭也只能忍了。
  邱迟闻言,也只能暗自叹息,若是以前,叶昭能够高升到护乌桓校尉,比之刚开始的马城,地位不知道多了多少倍,但时移世易,马城经过两年时间的治理,不但成为幽州境内少有的过完户的县城,其中的利益更是堪称恐怖,最重要的是,叶昭在这里军政大权都在自己手中,那护乌桓校尉官职虽高,但掣肘也多,麾下虽说是有三校兵马,但除了叶昭这一校,另外两校是否能够指挥的动还是个问题。
  叶昭拍了拍邱迟的肩膀笑道:“别傻了,就算没有此事,你不会以为朝廷会一直这样将马城的军政大权尽数交由我来掌管吧?”
  “呃……”邱迟闻言一滞,随即恍然,马城能有今天,除了三年免税的优厚待遇之外,最重要的也就是权利都归叶昭一人,旁人无法插手。
  但朝廷给的三年免税之权,如今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到时候一旦恢复税制,以朝廷如今税赋之重,马城想要如同往日那般日进斗金根本是不可能的,其中的税收,至少要有一大半上交给朝廷,剩下的那点,维持军械、城防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日常用度,就算有剩余也绝不会太多。
  这么一算的话,能够升到护乌桓校尉,也算不错,自己作为叶昭手下头号军师,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只是到了校尉府,怕是不复马城这样的风光了。
  “让人备一份厚礼送去涿县,中郎将现在兼任涿郡太守,又是汉室宗亲,如今既然有了这个机会,要结交一二,记住,是重礼,莫要小气。”叶昭笑道。
  华夏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人情社会,叶昭想要走的更远,至少在大汉还未被颠覆之前,这人脉得先建立起来,可惜自己那位素未谋面的父亲死得太早,昔日的人脉早已淡去,如今他的人脉都是以蔡邕、王芬为中心扩展开的,看起来一个是士林大儒,一个是一州刺史,相当雄厚,但实际上人家不可能成天就围着他一个人转,所以叶昭必须继续拓展自己的人脉,而刘焉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主公放心,属下知道该如何做。”邱迟躬身道。
  “让阿力收拾行装,等刘瑁的人马一到,我们就去军都山!”叶昭伸了个懒腰,朝外走去。
  军都山,便是护乌桓校尉部所在,职责便是防备乌桓南下寇边,不过这两年来,随着马城大规模与鲜卑、乌桓等族进行贸易,不少小部落都朝着弹汗山一带聚集,马城有十八座关城防守,加上刘瑁的两千虎贲,只要主将不是脑残,就算真的跟弹汗山一带的那些部落闹翻了,自保足够。
  反倒是这军都山位于燕山和乌桓山山脉之间,也是胡人南下的主要方向,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往年的护乌桓校尉府基本都会建在这里,叶昭也不想搞什么幺蛾子,现在是光和六年,太平教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到现在,自己所知的黄巾起义应该差不多快要爆发了,一旦黄巾起义爆发,叶昭会写信拖蔡邕帮他说项,加入镇压黄巾起义的序列,只要功勋足够,凭借蔡邕的人脉加上足够的功勋还有暗中寻找十常侍活动,谋个洛阳的官职应该不难。
  封疆大吏看起来风光,但这个时候天下可没乱,封疆大吏风光那是后来的事情,现在的话,就如同郭勋兄弟一般,手握幽州军政大权数载光阴,但朝廷一句话下来,该撤你还得撤,由不得你反抗,在天下还未彻底乱掉的时候,封疆大吏也只是封疆大吏,绝对到不了拥兵自重的地步,就算如今朝廷腐朽,也绝对容不得你拥兵自重。
  正是看清楚这一点,刘焉要马城叶昭才会交的那么爽快,在汉室根基彻底被动摇之前,大汉的权力中心,始终在洛阳而非地方,他日后想要有所作为,有个好根基,必须到洛阳镀金,一者为权,二者为名。
  别看现在叶昭在这马城混的风生水起,但他的名声也只限于这幽州一带,中原谁人知他?
  要走还得一段时间,叶昭趁着接下来的几天里,开始处理一些尾巴,自己这两年来培养出来的工匠人才尽数送回河内,这些可是他日后崛起的根本,两年来,研究出来不少好东西,如今时机未到,还不好拿出来,但这些人却绝不能放走,拖家带口一并打包送到河内,作为叶家的附庸,由良叔负责管理,等他谋划好日后的根基之地后,这些人会全部送过去。
  除此之外,就是财物了,这两年来,借着免税的便利,除了大量发展马城之外,叶昭自己的私囊可鼓了不少,这些算是他叶家的私产,而且还是合法所得,除了一部分拿出来维护人脉之外,剩下的只要允许,他随时可以靠这些家财拉起一支部队来。
  “主公,那女人醒了!”三天后,叶昭正在处理公务,管亥大步走进来,躬身道。
  “走,去看看。”叶昭闻言站起身来,跟着管亥一起来到安置那女人的小院儿。
  “见过县令。”来到小院,一名医者刚刚从房间内走出来,看到叶昭,连忙上前参拜。
  “先生不必多礼。”叶昭伸手虚扶,看向医者道:“这姑娘好了?”
  “昏迷了三天三夜,命算是保住了。”医者摇头叹道:“老夫行医一生,这般狠厉之人,莫说一女子,便是男儿也是少见,听军司马所言,此女在来马城之前,经历过苦战,身体已经受了重创,之后,却还能跟着县令跋涉数十里来到马城,若非救治及时,怕是此刻已经魂归幽冥矣!”
  “这么重?”叶昭诧异道,之前见这女子虽然伤势吓人,但一路跟着他们回到马城,料来无大碍,谁知一昏迷就昏迷了三天三夜,这才让叶昭感觉有些不妥。
  “怕是比大人想象的更重,此女身上旧患颇多,新旧伤口加起来不下三百计,其中有十余处更是足矣致命,这些都还只是旧患,更可怖的,是此女的心性。”医者眼中闪过一抹惊叹之色。
  “怎么说?”叶昭笑问道。
  “大人可否知道她脸上那道疤痕?”医者询问道。
  “知道。”叶昭点点头,怎么可能忘掉,本来清秀的脸庞,就因为那一道疤痕,将美感彻底破坏。
  “此疤痕由左额至骸下,刀痕虽然翻卷,绝非快刃所致,若老夫没有看错,那刀痕分明是此女自疮!”医者沉声道。
  “自疮!?”饶是叶昭的心性,也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他很清楚,容貌对于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还算长得不错的女人来说,由多么重要,自毁容颜,真不知道这女人究竟经受了什么?
  “不错,自疮。”医者叹息道:“此女心性之狠诀、果断,实乃老夫生平仅见,大人最好莫要将其留在身边,否则……”
  医者没有说下去,这么狠的个女人,就是听着,都感觉心里发怵,留这么个女人在身边,绝非什么好事。
  “知道了,有老先生。”叶昭默默地点点头,扭头看向跟在身旁的护卫道:“去账房,多给先生支一千钱。”
  “喏!”护卫答应一声,朝着医者一拱手道:“先生,请。”
  “多谢大人。”医者连忙道谢,别看叶昭平日里如同吸血鬼一般疯狂的吸纳着塞外的元气,但对于自己人,尤其是在各行各业有突出成就的人,可是相当豪爽,否则马城也吸引不来如此多的名匠名医。
  难怪如此熟悉!
  待医者离开后,叶昭进入房间,看着床榻上睁眼看着自己的女人,心中感叹,在前世,能够在那样黑暗的年代里活出个人样的女人,都有着类似的心性,但眼前的女子,却比她们更狠。
第三十二章
过去
  “现在,能说说你的名字了吗?”坐在床边的胡床之上,叶昭看着女子冷厉的目光道:“你是个汉人,早在见你的第一面时我就已经发现,草原上的女人,久经风霜,就是贵胄之女,因为常年迁徙的缘故,皮肤也会粗糙无比,而你的皮肤却十分细腻,绝非草原上的人,除此之外,你的武功路数,当有名家指点,而且造诣不凡,叶某这双眼睛不瞎,就算姑娘表现的十分狠厉,但细微之处观之,当属名家,在下叶昭,河内叶氏之主,叶修明。”
  女子的目光依旧冰冷,只是却少了之前的戾气,就这么跟叶昭对视半晌,就当叶昭已经准备放弃的时候,女子干裂的嘴唇突然开口:“蜀中,巴郡,张月。”
  声音有些干,而且似乎已经很久未曾与人交流,说话有些磕巴,不过叶昭还能听得懂。
  “很久未说话了吧。”叶昭给她倒了一碗水:“先喝口水吧。”
  女子很虚弱,在叶昭的搀扶下才勉强坐起,一把抢过叶昭手中的水碗,贪婪的一口气将碗中的水喝完。
  “不介意的话,我很想知道张姑娘一个蜀中女子,为何会出现在这边塞之地,蜀地距此,何止千里?”
  “太平教!”张月眼中闪过一抹彻骨的恨意。
  “太平教?”叶昭心中一动,豁然扭头看向张月,神色肃穆道:“你且将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与我听,此事事关重大!”
  或许是叶昭的救命之恩让她放开了一些心中的戒备,也或许此事于她而言,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在叶昭的要求下,张月将自己如何出现在这里的事情仔细的说了一遍。
  张氏在巴郡,算不上大族,却也是豪族之列,蜀中道路难行,一直处于半封闭状态,在中原,百年世家便算得上大族,但在巴蜀却不同,在中原,天地够大,上升的路径也多,只要一代能够出现一个精彩绝艳之辈,只要能保证三代之内不出什么岔子,都能跻身世家之列。
  然而在蜀中,受地域所限,最顶层的地位早在一开始就已经被瓜分完毕,所以,别说百年,哪怕是两百年、三百年的家族,在蜀中都未必能够称得上是世家,而张氏,便是一个百年豪门。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张氏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秘密,那便是关于太平教与蜀中名士贾龙暗中有龌龊的事情。
  具体是什么事情,张月没说,或许不知道,或许是不信任,总之,事情败露,张氏灭门,张月虽然逃过一劫,一路辗转逃亡至西域,却无意中被雍州太平道抓到,作为奴隶换取了马匹,叶昭也是此时才知道,原来太平教夜暗中跟鲜卑人进行交易,只是相比于叶昭这边以盐铁、食物还有布匹为主要交易货物相比,太平教的教徒就类似于现在马城之外的那些胡人,鲜卑人要什么,他们会想办法弄到什么,然后来换取战马。
  至于要战马干什么,自然不言而喻,当时,鲜卑一个部落提出以中原的美女交换,所以张月成了这场交易的牺牲品。
  之后被送往鲜卑王庭用来讨好和连,和张月一起的,有三十名女子,除了张月之外,其他的都死了,至于怎么死的,张月没说,叶昭大概能够猜到一点,末世之中这种事情也不鲜见,只是相比于末世之中为了生存可以完全出卖身体的女人而言,这个时代的女子,还有着贞洁观念,哪怕汉朝民风开放,但若遇到一些超出道德底线的事情,会激烈的抗拒,甚至付出死亡的代价。
  张月是幸运的,同样也是不幸的,为了避免遭到跟其他女子一般的侮辱,她自毁容颜,为了生存,她成为了鲜卑人的战奴。
  所谓的战奴,并不是用来打仗,而是供鲜卑贵族玩乐的一种奴隶,与野兽搏斗,为了能够战斗的精彩,那些鲜卑贵族会给他们足够的食物和教导他们战斗方式。
  张月从十三岁被卖到鲜卑,一共在那里过了五年的战奴生涯,她曾与野狼徒手搏斗,跟一群战奴一起对抗狼群,甚至作为鲜卑贵族的猎物,被鲜卑贵族当做猎物来射杀。
  叶昭不知道她一个女人是如何活过这五年时光的,但想必过程并不美妙,至于为何会逃到这里,却是一群鲜卑贵族在酒后想出个玩乐方式,以张月为赌注,看谁能与她欢好的时间最长。
  很有意思的游戏,他们把自己的命给玩儿没了,原本已经麻木的张月一口气将在场的鲜卑贵族尽数击杀,其中包括三个鲜卑头人,大部落头人。
  然后就一路逃亡出来,直到被叶昭救下。
  这是个史书上未曾书写过的女人,但不可否认,相比于那些被历史所歌颂的红颜,张月这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人,更值得歌颂,叶昭相信,如果没有自己出现的话,这个女人,原本的命运,应该是最终死在鲜卑人的追杀之下,成为历史长河之中的一点尘埃,甚至连浪花都溅不起一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