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355

  看着众人,叶昭沉声道:“此战徐荣为统帅,令三万将士前往河套,与关羽、赵云二将汇合,华雄、张辽随军出征。”
  “喏!”徐荣、华雄、张辽出列,躬身一礼道。
  “另外……”叶昭看向戏志才和李儒道:“尽快拟出一份计划,此战我们打到哪里,以何处为界,河套之地如何布防,尽快做出来。”
  “喏!”
  这对外扩张可不是达到哪算哪,哪里比较容易防御,可以抵御敌军侵袭,哪里适合屯军,哪里适合百姓居住,这都有讲究。
  之前蜀中好说,汉中那便阳平关一堵,外人想进来都不容易,之后关中也是,占据了弘农郡和河东两郡之后,只需将函谷关一封,关东诸侯想要攻进来也不容易,但这次要占据河套之地,就不像之前那般容易了。
  倒不是匈奴人如何厉害,而是若攻占了河套之后,就要面对并州、鲜卑以及西凉乃至西域的压力,而且河套地势开阔,适合防守的地方并不多,为了能够维持稳定,甚至可以放弃一些不适合防守的地方来保证河套的地位。
  像匈奴采取的就是以鸡鹿寨、大城寨、五原寨以及美稷王庭四部主力联防,无论哪一路兵马攻进来,都必然会过其中一寨之地,匈奴人又是以骑兵为主,机动力很强,可以迅速相互进行支援。
  但汉军却是以步兵为主,匈奴人的防守方案并不完全适合汉军,叶昭既然要拿下河套,并且进行开发,就必须考虑安稳的问题,若不能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如何让百姓放心迁徙到河套之地?
  “主公,除此之外,还需方知那呼厨泉向西北逃遁,与北匈奴重新合兵!”李儒提醒道。
  叶昭点点头,南北匈奴如果重新合并,影响很大,所以,必须派一支军队卡在这南匈奴逃遁的必经之路上面。
  “这样,我亲自率领飞舟部队空降鸡鹿寨!”叶昭看着地图的方向,沉声道。
  “主公不可!”众人闻言大惊,戏志才躬身道:“主公,如今我关中、蜀中皆系于主公一身,而且如今我军中飞舟虽然经过几番改进,容量扩增了不少,但一艘飞舟最多也不过容纳三五十人,便是有千艘飞舟,也不过三五千人之众,一旦发生意外,这辛苦经营的基业,怕是要毁于一旦!”
  叶昭如今就是这关中和蜀地的定海神针,这两处地盘都是叶昭亲手打下来的,威望极重,叶昭在,没有问题,但若叶昭出现什么三长两短,到时候就算叶昭已经有了继承人,但最大的叶征也不过十一岁,不足以挑起这偌大基业的大梁,此时叶昭可不比当初刚出洛阳之时,家大业大,不容有半分损失。
  叶昭闻言,犹豫了片刻之后,也放弃了这个打算,众人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作为关中、蜀中二州之主,叶昭如今的安危可不仅仅是个人安危那么简单。
  目光看向众将,沉吟片刻之后道:“如此,便以纪灵、管亥为将,率领空军直击鸡鹿寨,尔等要做的,是死守鸡鹿寨,此行会为尔等配上三名专门研究城池规划的大匠,一旦攻破鸡鹿寨,你们要做的,是用尽一切手段,加固鸡鹿寨防御,一旦有敌人来攻,只需死守待援,徐荣、关羽、赵云闻讯之后,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支援,尔等只需等到他们来援便可。”
  “喏!”纪灵、管亥闻言,躬身一礼,接过叶昭的令箭。
  “如今云长和子龙估计刚刚开战,匈奴人都未必做出反应,你二人即刻出发,直奔鸡鹿寨,多备些火油,要以最小的代价将其攻破!”叶昭郑重的看着两人道。
  “主公放心,我二人定不负主公所托!”纪灵与管亥躬身一礼,告辞离去。
  安排已定,叶昭让众人各自离去,戏志才却没有走,对着叶昭笑道:“还有一事欲说与主公。”
  “哦?何事?”叶昭笑问道。
  “近日在书院中发现一怪才!”戏志才笑道。
  “怪才?”叶昭挑了挑眉道:“如何怪法?”
  “此人是被举荐入长安书院,书院所定的考核轻松通过。”戏志才笑道。
  “倒是不错,不过书院定下的考核标准对于大多数书院学子来说,本就不难,只能说明此人有书院学子的水平,他多大?”叶昭对此不以为意,书院的考核是以筛选有潜力的少年所定,能够通过考核,哪怕是轻易通过,恐怕也难当怪才之名。
  “二十有四!”戏志才微笑道。
  “二十四,也不小了。”叶昭看着戏志才笑道:“能让志才如此郑重向我举荐,应当不止如此吧。”
  “主公慧眼。”戏志才点头笑道:“此子极傲,入书院第二日,本该上课,他却将书院中儒学、法学、兵法各科教习轮番辩了一遍,书院诸位教习尽皆败北,此子眼光、才学、机辩皆属上品。”
  “若是如此,倒是可以通过书院考核入仕,何必举荐?”叶昭奇道,自蔡邕过世之后,书院中的教习顶尖水平不算太高,教学尚可,但若与真正的有识之士比起来,就差了不少。
  “之前已经说了,此子极傲,不愿如寻常学子那般按部就班,他扬言要让主公知道他名,亲自相请。”戏志才摇头笑道。
  “有几分本事,不过这口气也有些过了。”叶昭摇头笑道:“志才愿意前来举荐,想来此人本事,能得志才认可。”
  “不错。”戏志才点头道:“臣已经与其遍过,此人许多言论,与主公理念相合,如兵法,自己未曾领过兵,是以直言战场之事自己无法揣度,不予评价,所言者,皆是兵书上之言,此外善击剑,曾在李傕麾下做过县令,对地方政务以及律法方面,却有惊人见解。”
  “也就是说,志才认为,我该去见见此人?”叶昭笑道:“自抬身价,志才恐怕说漏了一点,此人若是经商,也会是一把好手!”
  “如此人才,若去经商,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戏志才摇头笑道。
  “也罢,近日无事,我便亲自去一趟书院,看看此人有何本事能得志才如此推崇。”叶昭点头笑道。
  “主公不问其姓名?”戏志才诧异的看着叶昭道。
  “若真是金子,我相信逃不过我的眼睛。”叶昭摇了摇头道:“若真有本事,我定会发现。”
  “有些地方,臣觉得此人与主公倒是有几分相像。”戏志才起身道。
  “我可没有这么大的儿子。”叶昭闻言不禁笑道。
  “非是样貌,此人同样少有才学,与主公一样心有傲气,不过相比于主公,此子却是少了几分内敛,更像个年轻人一些。”戏志才摇了摇头道。
  “激扬文字,本就是年轻人该做的事情,我跟他们不一样的。”叶昭笑道。
  戏志才点了点头,的确,叶昭早年经历坎坷,那份内敛应该不是本就如此,而是被环境给逼得。
  叶昭倒是不知道戏志才此刻心中已经误会了他,他说的不一样,是指自己乃是穿越而来,不过就经历来说,却也没错。
  “不过自岳父过世之后,这长安书院的号召力大不如前呐!”叶昭跟戏志才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
  “蔡翁乃当世大儒,名满海内,而且还教导出主公这般人物,自然颇得大家推崇,如今没了蔡翁,号召力大减是必然的,不过主公也无需为此担心,主公的教学理念只要能够继续贯彻下去,臣相信无论是成都书院还是长安书院,未来都会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用不了几年,天下仍然会有大量英才源源不绝的加入书院。”戏志才点头道:“不过若主公真想令书院尽快恢复号召力的话,可再请一位名望不弱于蔡翁之人便可。”
  “谈何容易?”叶昭摇了摇头,蔡邕已经算是硕果仅存的大儒,除他之外,恐怕也就只有郑玄了,只是郑玄远在青州,而且也已经老迈,就算能请动,恐怕等郑玄过来,也活不了多久了,何必让老人家奔波,而且没了顶尖大儒也不错,虽然顶尖大儒有足够的号召力,但也会令书院中其他各门学术被儒学挤压,这本就不是叶昭希望看到的事情,当下摇头道:“算了,慢慢发展吧,我们不急。”
  说话间,已经到了门口,戏志才对着叶昭躬身道:“主公切莫再送,臣告退。”
  “慢走。”
第五十二章
法正
  夜已深,叶昭房间的烛光却并未熄灭,与匈奴之间的这场仗开始的有些突然,叶昭也没有足够的准备,按照原本的计划,是先吞并了西凉,然后再考虑河套之地。
  如果此时拿下河套,就代表着叶昭的势力将会和袁绍全面接壤,不过实际上,除了劳师远征,从云中、定襄出兵之外,袁绍跟叶昭之间虽然接壤,但接壤的部分不但有黄河,还有大片黄土高原,于行军不利。
  真正能走的,还是走壶关,这里如今由方悦驻守,兵马也不少,而且袁绍目前与刘备交锋,还有曹操在背后使绊子,聪明的话,不会跑来找自己的麻烦,不过日后不管谁是这河北之主,壶关这一带,都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叶昭如今要考虑的就是日后这河套一带的驻防问题,不但有来自袁绍的压力,还要面对北方的鲜卑王庭、西北的北匈奴,西域那边,叶昭倒不觉得西域诸国会跑来招惹自己。
  至于西边的韩遂、马腾也不得不防。
  是块沃土,却也是四战之地,若非叶昭如今已据有关中、蜀中两块地盘作为大后方,叶昭还真不想在此时对河套出手。
  “夫君,要出整了吗?”蔡琰起身,挺着肚子来到叶昭身旁。
  “是要出征,不过这一次为夫不走!”叶昭摇了摇头,站起身来扶住蔡琰笑道:“夫人不必担心。”
  蔡琰温婉的点了点头,依偎在叶昭胸口,呢喃道:“非是妾身要束缚夫君,只是夫君如今不仅是这长安之主,更是我们的夫君,几个孩儿的父亲,若夫君有了什么事情,这叶家的天,怕是要塌了。”
  叶昭点点头,如今的他,确实已经没办法像以前那样事事亲临前线了,轻柔的摸着蔡琰鼓胀的肚子,笑道:“不说这些了,师妹,夜已深,该休息了。”
  “嗯~”
  一夜无话,次日一早,叶昭带着典韦去了书院,他要去见一见这位能够令戏志才都赞口不绝的怪才。
  “主公,不就是个谋士吗?就不信他比两位先生都厉害,当初两位先生都没有如此劳主公来请,这货何德何能,让主公亲自出面?”典韦不满的嘟囔道。
  还真说错了,当初为了戏志才,叶昭可是花了不少功夫,最后还是威逼利诱,就这样,虽然招来了戏志才,但却没有能够拿到戏志才的人脉,颍川那些有名的谋士,最终还是都投了曹操。
  叶昭麾下谋士之中,如今以戏志才、李儒为首,两人官爵不高,却是作为叶昭的头号幕僚,关中和蜀地的政策,都会经两人之手,在叶昭麾下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他都是一些能吏,能够做事,但像戏志才、李儒这样能在大局上与叶昭谈论天下的人不多,戏志才显然也知道叶昭如今缺乏顶尖谋士,是以才为他举荐此人。
  若非这种顶尖人缺乏,此番对河套用兵,叶昭怎会连谋士都不配一个?不过这些事情,跟典韦也说不清楚,他来到书院,询问了几名教习之后,怪才很有特点,并不难找,自将书院的教习尽数辩倒之后,多数时候是在书院之中的藏书阁里面看书,性格不算孤僻,也有几个好友,而且年纪不大,却有些好为人师癖好。
  就比如现在,叶昭在找到人后,并没有立刻上前交流,典韦被他留在门外,听典韦自己说他得了一种看到书就想睡觉的病,叶昭已经对他放弃治疗了,随他吧,而此刻正是各大学院讲课的时候,藏书阁里分外冷清,叶昭随手捧起一本论语品读之时,却见那被戏志才乘坐怪才之人忍不住看了他几眼。
  作为叶昭普及教育后印的最多,也是启蒙读物的书籍,三十五岁的人捧着一本论语在看,就好像后世成人看幼儿的连环画一般,还是在这种神圣的地方,给人的感觉多少有些怪。
  “你是书院中人?”怪才看着叶昭,主动说道。
  “算是吧。”叶昭点了点头,饶有兴致的打量着此人,二十四五岁左右,脸上倒是看不出什么轻狂之色,只是眉宇间那股自信让人有种咄咄逼人的感觉。
  “看你年纪不小了,怎的还在读此书,有些好奇而已。”青年笑道。
  “孔子著此书用了多少年?”叶昭看着青年笑道:“先圣一生总结,我看来,不管年纪多大,都可以看,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体悟,何必强求于这些?”
  “有些见地!”青年闻言,目光一亮,坐下来笑道:“观先生谈吐,不似俗人,不知有何高见?”
  “人吃五谷杂粮,怎就不是俗人?”叶昭也不挑明身份,开始跟此人谈起学问。
  青年确如戏志才所言,虽然才高,却不似当初黄权给自己的感觉,是属于那种能够学以致用,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绝不妄加评断,但涉猎面却极广,农桑、水利、行政以及一些在军事的大局之上的见解。
  战术是需要结合实战,但战略却不需要,就比如演义中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没有任何实战经验,但却能看清大势,从战略的层面去考虑战争,许多见解都颇为独到,对天下大势的看法也颇为新颖。
  当初戏志才说过天下大势划分,而此人却是从各家执政方法理念去划分,比如刘备、袁绍虽然相争,但两家其实制度都是沿用旧制,袁术甚至还不如这两人,刘表文治荆襄,但也脱不开旧制的藩篱,这四家其实可以算作一家。
  而叶昭,有效仿先秦之意,却也借鉴了先秦失败的原因,推崇法治,却会多些人情在里面,而且更注重政体国力的提升,大力鼓励工匠可说是颠覆了之前大汉的许多东西,而其爆发出来的能量,如今已经是有目共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