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355

  “呃……”李儒这才听到房间里的啼哭声,闻言连忙道:“那就要再度贺喜主公了,这可是好事成双呐!”
  “还有好事?”叶昭看着李儒,随即恍然道:“河套有消息了?”
  “不错,河套大捷,徐荣大破美稷,关羽于半月前在鸡鹿寨刀斩南匈奴单于,尽歼其部众,如今虽未尽占河套,但南匈奴至此,已是族灭了!此乃我大汉自立国以来,于匈奴作战中史无前例的一场大胜!”李儒笑道,这一仗,最大的好处不是河套之地的人口和河套那数百里沃土,政治上的好处更大,叶昭凭此功绩,足以流芳百世!
  “好!灭的好!”叶昭闻言,大笑道:“传我军令,即刻派人去犒赏三军,并命徐荣,尽快将河套之地全部收服,如今正是仲夏,今年冬季开始迁徙人口过去。”
  “喏!”李儒躬身一礼,却并未离开,这事也不急于一时,相比于叶府添丁,这些事情稍微推后也不会影响什么。
  “公子,还没给小公子取名呢。”良叔走上来,对着叶昭笑道。
  “就叫……喆吧。”叶昭看了一眼紧闭的房门笑道,喆通哲,而且在叶昭看来,两个吉加在一起,也有好运的意思,这个名字,挺吉利,正合现在的情况,这小子出生的时间卡的也真是不错。
  “叶喆?好名字。”良叔笑道,其实他的文化水平,也说不出这名字好在哪里。
  暂时不能去看馨儿,叶昭便让良叔留在这里,带着李儒去了偏厅,河套大捷,对于叶昭来说,政治意义可不小,他需要跟属下商议一下如何将这件事带来的好处最大化,另外,在美稷攻破,大局已定之后,叶昭这些时日就一直陪老婆,对于最近几天的情报还没去看,今天正好整理一下。
  “西凉方向没有动静?”叶昭坐下来,按照那去卑的说法,钟繇当初是先找的西凉,然后再找的他们,虽然不认为韩遂和马腾有胆量在这个时候来捋他的虎须,但要说两人完全不动,叶昭是不信的。
  “韩遂之前率军走北地郡抄掠了几个匈奴部落,带走了数千人口,不过在徐荣将军于美稷坑杀匈奴之后,便率军撤回金城了。”李儒笑道。
  “倒是个果断之人。”叶昭点了点头,笑道:“说起来,这韩遂借着我们的商路,从西域得了不少好处,如今迫不及待的劫掠人口,想来也发现了弊端,接下来,恐怕要对马腾动手了。”
  “主公之意是……”李儒看着叶昭,询问道。
  “看韩遂的架势,有投奔我的意思,不过若真让他吞了马腾,难免与我坐地起价,我可没心思跟他去讨价还价,西凉就那点人口,两家兵力加起来却有十几万,快跟匈奴人差不多了,我军现在满打满算,两州之地兵马加起来,也不过三十多万,还要防备四方之敌,半个西凉,加起来也不过三郡之敌,城池都不到二十,却拥兵十多万,文忧不觉得太多了?”叶昭看着李儒笑道。
  “韩遂此人,虽有能力,却反复无常。”李儒闻言点点头,有些明白叶昭的意思了。
  韩遂见叶昭势大,有投奔的心思这不难理解,但看看韩遂的过往,几度投降汉朝又几度联合羌人或是地方势力反叛,队友都被卖了,韩遂的官却是越做越大。
  聪明人一般是不说忠诚的,但也不是只讲利益,一般聪明人通常会有抱负,希望能有一个平台供自己施展才华,比如戏志才于叶昭,李儒、满宠都有自己的报复和理想。
  而韩遂,他不会有忠诚,也没有什么理想抱负需要通过别人的平台来实现,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只看利益,利益一致大家可以称兄道弟,但当利益不一致的时候,他对队友动起手来不会有丝毫心理负担,干脆利落,这样的人,叶昭可以收,但绝不会委以重任,天知道如果哪天叶昭战事不顺的时候,这位习惯卖队友的坑神会转手将叶昭给卖了。
  虽然叶昭家大业大,但如果关键时候被韩遂出卖,损失肯定大,这种聪明而没有底线的人,或者说底线就是自己的利益的人,哪怕是叶昭也不敢重用。
  想了想,李儒笑道:“倒也不难,不妨将此事透露给那马腾,所为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眼看着韩遂大口吃肉,不知道也罢了,若是知道了,就算马腾不放在心上,马腾麾下那些人,恐怕也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一来,马腾对韩遂,必会有所警惕,韩遂想要一口吃下马腾,恐怕很难。”
  马腾大小也是一路诸侯,虽然是武将出身,但能够在西凉这种地方跟韩遂平分天下,要说马腾脑子里都是肌肉,没人会相信,就算再笨,有边章、北宫伯玉这些前车之鉴在前,在知道韩遂这些小动作以后,马腾也不可能没有丝毫防范,如果再加以谋划,挑拨双方大战对叶昭集团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到时候就只需坐收渔利就行。
  “此事便一并交由文忧处理。”叶昭笑道:“如今河套已定,西凉这块地方不拿下,河套不好治理!”
  “主公放心,最多明年,臣必叫主公得了西凉。”李儒笑着躬身道:“不过还需借主公手中一支兵马来用。”
  “顾诚?”叶昭看着李儒,似笑非笑的道。
  “不错!”李儒点点头,作为叶昭麾下最精锐的一支部队,军中不知多少将领眼馋,不过这支部队只听命于叶昭,想要请动这支部队可不容易。
  “好,便借于你,莫要让我失望。”叶昭沉吟片刻后,最终还是点头笑道。
  “谢主公!”
第六十四章
一本书
  就在刘备在雍丘设计击破张郃大军,顺势进取河间,中原局势出现微妙变化,各路诸侯几乎都将目光移到冀州之际,关中突然传出的消息如同暴风雨一般,在李儒免费送书的策略下,迅速席卷中原大地。
  书籍乃是李儒亲自撰写,其中包括匈奴人想要用计擒拿雍王刘辩以要挟大汉开始,而后叶昭如何英明神武的识破了敌人的诡计,不但尽歼来犯之敌,更将计就计,在匈奴人发难之前,便派兵秘密潜入河套,趁着匈奴人将精力放在长安之际,突袭大城寨,而后大破匈奴直到鸡鹿寨,关羽斩单于。
  总之,一本书都是来歌颂这场东汉以来在对外作战中最大的功绩,其中细节更有不少修饰和美化汉军,将匈奴人说的面目可憎,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在书里面,匈奴人的恶行被夸大了百倍,也使得哪怕最终的结果是叶昭所部前前后后屠杀了近三十万匈奴人,中原百姓却只有拍手称快,少有人去指责叶昭杀戮过甚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修饰和美化,这一战叶昭屠刀下屠杀甚至坑杀三十万匈奴人,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相当震撼的。
  虽然叶昭号称世之名将,也是一路杀出来的局面,但无论是昔日黄巾之战还是后来洛阳中的派系之争、诸侯讨董,哪怕是占据蜀中,归化南蛮,虽然杀戮也不少,但那只是在战场上,屠杀这种事,叶昭几乎从未做过。
  南匈奴在河套休养生息百年,人口有近五十万,但此战之后,河套之地,只剩下二十万左右,而且皆是妇孺,谁能想到,当年为了黄巾降军,不惜跟上官朱儁硬顶,违抗军令的叶昭,这一次竟然如此心狠手辣。
  当然,书中有过解释,胡人性情反复,若不能一战而绝其后,将来难免降而复叛,对我大汉不断造成伤害,其中还提到一些胡人威胁论的论点,颇得北地百姓好评,但百姓能接受,不代表其他人能接受,这其中,反应最激烈的,还是士人,在之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整个中原士人阶层,叶昭几乎就处于被口诛笔伐的状态。
  杀戮匈奴,其实士人并不在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叶昭坑杀的又不是汉人,其实没必要这么大动肝火,真正触及到士人的,反而是李儒这本书。
  书本身没有问题,以叶昭今时今日的地位,出书来美化自己完全合情合理,但令士人恐惧的是,这本书的流传度。
  因为是免费赠送,大多数识字的都会要一本,而且其中文笔,几乎通篇都是白话文,在大多数饱学之士来看,就是粗鄙不堪,一点内涵都没有,但偏偏就是这样一本书,百姓读的却是津津有味,也是这本书,让叶昭的名字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叶昭虽然有名,但名声大多数是在士人圈子里传播,升斗小民,最远走的也不过是县丞,抬头最大的官最多也不过县令,终日为生计而奔波,很多人甚至连自己归哪路诸侯都说不清楚,更别提远在关中的叶昭了。
  而士人,如今显然是跟叶昭站在对立面,怎会去帮叶昭张目,舆论,一直都掌握在士人阶层手中,这也是士人掌握天下口舌的时代。
  但如今,叶昭一本书,便扭转了这个局面,虽然不少士人后知后觉,纷纷在各地正规书局中将来自关中的书禁了,但有时候,你越是这样做,百姓反而越是好奇。
  也因此,叶昭开始专门成立一部,将一些神话传说编纂成册,用这种白话的方式销往关中,价格不贵,而且相比于那些费脑子,需要很多人一生去精研的书籍来说,这些书要说内涵,那是真没有,但就是让人看得爽,同时也在无形中将一些关中的生态一点点的流入关东。
  有精明的士人很快发现这些问题,许多地方直接将关中传来的书册列为禁书,禁止售卖,但饶是如此,也够了。
  “好一个叶昭!”兖州,许昌,荀家的一间酒肆里,一名青年一边翻阅着一本书,一边拍案笑道。
  “奉孝还有心情夸他?”在青年对面,则是如今兖州的实际掌控者,荀彧,曹操率军出征,荀彧总督后方,恰逢好友郭嘉弃官归乡,前来拜访,荀彧便邀郭嘉饮酒,同时也将这书籍给郭嘉看。
  去年袁绍欲同时跟曹操和刘备相争,意图仗着实力雄厚,两线作战,郭嘉出言阻止,两线作战,那可是兵家大忌,尤其是刘备、曹操两面夹击,一旦一面有失,肯定会首尾难顾,按照郭嘉的建议,幽州连年征战,民生已疲,可以先跟刘备讲和,给刘备休养生息的时间。
  毕竟幽州地广人稀,人口就那么多,别说一两年,就是给他十年八年,以幽州的人口还有边塞的胡患,刘备都不可能发展起来,而袁绍利用这段时间,全力将曹操拿下,青州、冀州两线发力,那就是曹操顾此失彼了,只要吞了曹操,只剩下一个刘备,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可惜,袁绍在犹豫之后,最终还是膨胀的自信心作祟,让他选择了两面作战,结果如何,郭嘉已经不想去看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袁绍绝不是成事之主,就算这一次侥幸胜了,那也是惨胜,最多让他占据了幽州,但想要拿下曹操,却是很难。
  所以,郭嘉在族叔郭图的掩护下,弃官归乡,途径许昌,前来拜访。
  “确实是个人物!”郭嘉将书放下,笑道:“文若看不出此书奥妙?”
  “粗鄙不堪。”荀彧黑着脸道。
  “若只论书本身,确实粗鄙不堪。”郭嘉笑道:“但文若既然让我看这书,想必也明白,这位叶太尉将此书送入关中,根本就不是给我等士人看的,这书原本就是流向民间,这些年书籍虽然大兴,百姓家里多多少少有那么一两本,百姓也多半识字,但你要让他们能看懂易经、中庸之类的书籍,有些强人所难。”
  易经、中庸这些书籍,莫说刚刚接触文字不久的普通人,就算是很多名士都没办法吃透,百姓要忙于生计,哪有功夫钻研那些?
  “但这些书却不一样,通俗易懂,而且故事引人入胜,最能抓住人心,而其中,多少带着一些关中如今的生活。”郭嘉看着荀彧笑道:“文若,恕我直言,我虽未去过关中,但只从这书本之上来看,那关中对百姓而言,几乎就是乐土了,而且许多理念也颇为新颖。”
  荀彧闻言陷入了沉默,抛开个人立场不谈,他也能看出如今关中欣欣向荣之势,但知道是一回事,要他心向关中是不可能的。
  关中百姓的兴盛,那是在叶昭将整个士人阶层的权利不断弱化而形成的,那些跟随叶昭新起来的士人,是在这些理念下成长起来的,能够接受这种理念,毕竟在此之前他们落魄,哪怕整个士人阶层的利益被不断削弱,对他们来说,也是光宗耀祖,加上叶昭对笼络人心确实有些手段,才能将大量寒门人才聚拢在一起。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说世家的权利是一百,经过叶昭的不断打压、削弱之后,只剩下十,对原本的士人来说,这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但对于叶昭麾下新生的士人阶层来说,他们原本的权利都是零,如今逐渐提升到十,而且又有了身份和地位,自然高兴,而余下的九十,被叶昭有计划的逐步送到底层百姓手中,让百姓富足,自然也会得到百姓的拥戴。
  如此一来,关中民富、国强,万民拥戴,但损失的,却是世家的利益。
  孰强孰弱,这就见仁见智了,但对于身为大汉顶级世家,名门望族的荀彧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他可以在自己那一百的权利中,分出一些给百姓,来提高家族的人望,但一百里,拿出一点、两点,三点,百姓就足够感恩戴德了,但要将其中一大半拿出来,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原本,叶昭据有关中,世家拥立诸侯占据关东,大家相安无事,但如今叶昭这些书传入关东,不止会令大量百姓向往关中,更代表着一个可怕的信号,叶昭已经不满足于关中、蜀中乃至河套、西凉这些地盘,已经开始着手布置天下了。
  “奉孝素有鬼才之称,可有应对之策?”荀彧看着郭嘉,沉声道。
  此番他邀请郭嘉,一来是想为曹操荐才,他跟郭嘉相识多年,很清楚这位好友的才干,想要将之荐给曹操,二来也想想郭嘉问计。
  “倒也不难,至少各地禁书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百姓已经迷上了这东西,你想禁,很难,所为堵不如疏,不妨效仿关中出些此类书籍,让百姓有更多选择,同时也可以捏造一些关中的污浊来污蔑太尉的名声,至于怎么污蔑……不用我来说吧?”
  “奉孝果然不愧鬼才之称!”荀彧笑道:“那……出仕之事……”
  “不急!”郭嘉摇了摇头道:“袁绍之事,至今仍令小弟心有余悸,就先在文若这里当个幕僚,至于出仕,就免了吧,嘉受不得束缚!”
  “如此……也好!”虽然有些遗憾,但荀彧很清楚自己这位好友的脾气,既然说不出仕,你就是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也绝不会妥协,当下点头道:“只是做我幕僚,有些屈才啊。”
  “不屈才不屈才!”郭嘉嘿笑道:“好酒要有,美人也要,嘉的花销,可不低。”
  “你啊~”荀彧闻言,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第六十五章
新目标
  建安五年六月,在馨儿、蔡琰相继给叶昭诞下二子之后,刘薇和任红昌又给叶昭添了两个女儿,至此叶昭有四子二女,叶家人丁逐渐开始兴旺起来。
  三子叶喆、四子叶开,长女叶凝,次女叶姝,整个太尉府一下子似乎都热闹了不少,蔡益整日逗弄四个弟妹,甚至连学业都荒废了。
  叶昭这些时日心情不错,河套的战事告一段落,虽然之前来报鲜卑人有异动,不过也只是在五原寨转了个圈,南匈奴的惨状显然将鲜卑人吓住了,没有必要显然他们也不愿意再跟叶昭斗,哪怕如今河套的驻军其实并不是太多的情况下。
  虽然西凉还没有拿下,但如今也只是欠缺一个契机而已,叶昭如今的目光,已经开始为中原做准备了。
  “西凉不急,但这并州之地虽然贫瘠,但有太行山脉为界,我军若能夺取并州,也是未来出兵的战略要地,因此,臣以为不管此番袁、曹、刘三方谁胜谁败,我军都该在之前占得并州,并以此为界!”太尉府中,戏志才在地图上给叶昭划出了地界。
  当初兵出关中,戏志才便曾论过这天下大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