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5

  一众士绅闻言都把目光看向卫贤,让卫贤冷汗直冒,莫看卫贤是太守,平日里这些士绅对他也是毕恭毕敬,但一旦此事坐实了,就算朝廷不追究,恐怕他也别想再坐稳这河内太守的位子,更别说,此刻还有蔡邕这尊大神坐在这里,他虽然没有官爵,但河内距离洛阳不过百里,一旦蔡邕将这话传到朝廷……
  卫贤已经不敢想了,有些求助的将目光看向一旁的青年,毕竟说到底,他也是卫家之人。
  青年有些恼怒的看了卫贤一眼,叶昭虽然没有明说,但只看卫贤的反应,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叶昭所说的,九成是真的,只是此刻,还真不能不保他,当下站起来,对着蔡邕一礼道:“蔡翁来此地已有数日,说到底,还未曾正式拜会,此事说来,也是误会一场,不如暂且退堂,我想太守定会给修明兄一个满意的答复,不知蔡翁以为如何?”
  修明便是叶昭的字,是蔡邕为他所取。
  “也好。”蔡邕已经懒得去看卫贤了,看向叶昭道:“修明,你意下如何?”
  “听凭老师吩咐。”叶昭心里叹了口气,看来要收拾这卫贤,只能等日后有机会了,打蛇不死被蛇咬,今日这梁子既然已经结下了,依这卫贤的风格,恐怕不会跟他善罢甘休,而叶昭也没想过就此一笑泯恩仇,那不是他的风格,不过眼下,自己也只能妥协了,他可不是前身那个愣头青,一根筋到偏执的地步,差点将原本站在自己这边的蔡邕生生推到对方的阵营,这情商也是没谁了。
  蔡邕满意的点了点头,扭头瞟了卫贤一眼。
  “退堂!”卫贤见状如蒙大赦,连忙一挥手,示意退堂,同时亲自下堂,待众人离开之后,对着叶昭拱手笑道:“此事,本官却有失察之罪,叶贤侄能够不计前嫌,卫贤没齿难忘。”
  “府君言重。”叶昭摆了摆手道:“只是我叶家遭逢家变,如今正是多事之秋,还要希望使君高抬贵手,放我叶家一条生路。”
  卫贤面色一僵,干笑道:“不敢,不敢。”
  “伯儒兄,对于府君之事,叶某问心无愧,今日老师在此,我可既往不咎,但若是卫府君再来找我叶家麻烦,那今日之事,会被翻出爱一起算。”叶昭看向青年,淡然道。
  “自然。”青年微笑着点了点头:“上次一别,已有月余,不如蔡翁和修明兄留下来,也让在下一尽地主之谊。”
  “不了。”蔡邕起身,摇了摇头,有些欣慰的看了叶昭一眼笑道:“老夫待罪之身,还要尽快赶至洛阳面见陛下,在此已耽搁了数日,当尽快启程了。”
  “免了,下次去了河东,伯儒兄再尽地主之谊吧。”叶昭也摆了摆手,他现在急于回去梳理自己目前的状况,哪有心情在这里跟这些人扯皮,当下起身,跟在蔡邕身后一起出门。
  “在下送一送蔡翁。”卫觊连忙走上来,与卫贤一起,将两人人送出了太守府后,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卫贤才缓缓地松了口气,这一劫,他算是躲过去了,不过对于叶昭,是真恨上了。
第四章
为官之道
  “修明啊。”走在宽敞的青石街道上,蔡邕叹了口气,看着前方道。
  “老师有何吩咐?”叶昭微微颔首。
  “自老夫回来之后,你我这师徒之情,便生分了许多。”蔡邕摇头道:“以前你可不是这么称呼我的。”
  幸好有这么一出,否则的话,叶昭跟蔡邕突然变得生分,难免惹人生疑。
  “此事怨不得恩师,弟子无能,还错怪恩师,实是不该。”摇了摇头,叶昭顺势换了称呼,别看这一字之差,但亲疏远近可都在这里面:“学生以前年少气盛,不知进退,还劳老师操心。”
  蔡邕回头,认真的看向叶昭,叶昭心里虽然有些不安,担心被这老爷子看出什么,但毕竟是见过风浪的人,脸上却是一片坦然,良久,蔡邕才收回目光,摇头笑道:“修明,你天资聪慧,弱冠之龄便学遍百家,对世事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是却过于死板,不知变通,老夫一直担心,有一天,你这性子会害了你,所以只是举荐你为孝廉,却未再帮你张目,一来你年纪轻,尚且需要磨练,二来吗,你这性子,实在不适合混迹仕途,过早让你步入仕途,于你而言,反是害了你。”
  叶昭点点头,前身的性子,混迹官场,绝对活不过三章。
  “不过今日所见,虽然看似莽撞,实则环环相扣,从一开始你步入大堂的那一刻,那卫贤便落入你的算计却不自知。”蔡邕似笑非笑的看了叶昭一眼:“士绅、老夫包括那卫觊,都成了你的帮凶,杀人之罪,罪责可不轻,却被你轻松化解,如此,老夫走的,也能安心一些。”
  叶昭惊讶的看了蔡邕一眼,老爷子不声不响,但这份洞察能力却是惊人呢。
  “看来此番挫折,于你而言,也非坏事,老夫也能放心帮你张目,助你登上仕途。”说到这里,蔡邕突然一顿,扭头看向叶昭:“你可知道,这为官之道,最重要的是什么?”
  叶昭此刻有些捏不准老爷子的心思,摇头道:“弟子愚钝,望老师指点。”
  “为官之道,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奸字!”蔡邕笑道。
  叶昭掏了掏自己的耳朵,看向蔡邕,这话怎么看也不该是一个大儒说出来的话,大儒吗,不是应该时刻将忠君爱国什么的挂在嘴边吗?
  “恩师是说,让弟子做个奸臣?”叶昭皱眉道。
  “忠?奸?”蔡邕目视远方,眼中闪过一抹茫然:“十年前,老夫断不会说这等话,但如今……唉……大奸似忠,大忠似奸,又如何能够说得清楚,名留青史说的多好,但谁又知道,那青史之上,聚集着多少冤死之魂,为师此前不希望你步入仕途也是因此,你虽天资横溢,但秉性纯良,若步入官场,怕是不得好死。”
  “多谢恩师教诲,弟子铭记。”叶昭面色一肃,躬身道。
  “如今此事算是暂时了解,不过这河内终究在卫家的影响之下,为师也不可能常在你左右,个中利弊,尚需你自己去权衡。”蔡邕摇了摇头:“修明当谨记,这仕途之上,忠臣也好,庸臣也罢,但首要的,是学会做个奸臣,虽然这个名声不是太好,但至少能让你活下去,人活着,才能做事,死了……也未必能够名留青史呐!”
  叶昭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上辈子,整个地球都经历了一次大清洗,丧尸对于基地市的威胁,不仅仅来自于外部,更有内部的问题,自己是一步一步拉起一班子人马,虽然见识过人心险恶,但对于这些弯弯绕绕,因为外部环境的原因,几乎是一个封闭的势力,对于许多勾心斗角的门道,他或许还真没手下那帮人精通,最终被背叛,做了他人的踏脚石,如今听蔡邕这番话,也是感触颇深。
  两人陷入了沉默,一路走到蔡邕临时住宿的客栈,蔡邕才扭头看向叶昭:“明日一早,老夫便要启程前往洛阳了,此番虽会为你谋划仕途,但初入仕途,老夫觉得,不宜过高,修明可有想法?”
  叶昭闻言皱了皱眉,此刻他刚刚接收记忆不久,对如今的天下局势还没有捋清,要说他有何想法,还真想不出来。
  “不忙。”蔡邕见状,微笑道:“明日再告诉老夫答案。”
  “是,弟子告退。”叶昭点点头,目送蔡邕回了客栈之后,才心事重重的跟管家、侍女还有两个家丁汇合。
  光和三年?
  揉了揉太阳穴,叶昭虽然也读过历史,前世末世还没有降临之前,他也喜欢看些历史小说,但那已经是十年前的记忆了,能记住的更少,对于光和这个年号,实在没有任何认知。
  如今算是暂时安身了,不过已经习惯了大权在握,一言断人生死,让他平庸的过一辈子,他不愿意。
  “快看,是太平教的神使在发符水!”就在叶昭一边梳理脑海中的记忆,一边思索未来之际,却见街道上不知什么原因,大批的百姓突然兴高采烈的就像过年一般。
  “什么神使?”叶昭一脸不解的扭头看向身边的良叔,一旁的丫鬟已经激动地面色潮红,叶昭也懒得问了。
  “呃,公子忘了,就是那巨鹿大贤良师啊,他开创了太平教,这些神使,都是大贤良师的弟子,被大贤良师指派在各地帮助百姓,赠送符水,为人治病,颇受百姓爱戴。”良叔疑惑的看向叶昭,他记得叶昭之前对这个教派很关注的。
  “大贤良师?张角?呵,想起来了。”叶昭闻言眉头一挑,不止是脑海中出现的记忆,更是前世的记忆中,他也总算找到一个与自己所知符合的历史人物了。
  张角,不就是发起黄巾之乱的那位吗?
  不过真正让叶昭惊讶的是,自己这位前身,竟然在两年前,也就是大贤良师之名刚刚兴起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这太平教不妥。
  看来自己这位前身,也并不只是一个普通的书呆子吗,至少这份见识,领先于这个时代大多数人。
  “有意思了!”既然知道了如今的大致年代,虽然关于之后的故事,记忆已经模糊,不过天下将乱是肯定的,那自己之后的规划就简单了。
  阻止黄巾起义的爆发?
  叶昭没想过,黄巾起义能在短时间内席卷全国,并不仅仅是因为太平教的原因,黄巾起义只是一个助推器,实际上是大汉本身已经腐朽到一定程度,就算没有黄巾起义,也会有绿巾起义什么的出现,他要做的,不是逆改大势,而是思考下如何在这大势之下,为自己牟取足够的好处。
  “走,回去!”
  ……
  时间回溯到叶昭他们离开太守府,卫贤看着叶昭离开的方向,终于松了口气,朝着卫觊一躬身道:“伯儒,此番要多谢伯儒出面了,否则今日之事,怕是……”
  “叔父,非是小侄说你,我卫家乃望族,何必要借那三教九流来成事?”卫觊摇头叹道。
  虽然是卫觊的叔父,但在卫觊面前,卫贤反而像个晚辈:“伯儒所言甚是,今后我会注意此事。”
  卫觊点点头,看了一眼叶昭等人离开的方向,皱眉道:“不过这叶昭,却是不能再留了。”
  “呃……”卫贤有些转不过弯来,诧异的看着卫觊:“伯儒,你不是说……”
  “蔡翁在此,官面上,自然不好为难于他,不过我看此子今日表现,迥异往日,有勇有谋,最重要的是,你与他有破家之恨,此番若非我来,此人差点被你活活逼死,这份仇怨,就算今日碍于蔡翁颜面,没有将事情闹大,但我看此人今日表现,怕是日后仍旧会与你乃至我卫家为难,休怪小侄涨他人志气,此人,叔父你斗不过。”卫觊摇了摇头道。
  虽说归根结底,错在卫贤身上,不过世家吗,没理由真的帮理不帮亲,卫贤乃河内太守,虽是旁支,但在卫家,也是官面儿上的人物,自然不可能因为叶昭占理就把卫贤给抛弃。
  “那伯儒以为该如何?我与那杨于毒等人有些交情,不如……”
  卫觊有些无奈的看了卫贤一眼:“叔父,你好歹是个太守,那于毒是何人?你与他有交情,这事情若是传出去,莫说你,便是我卫家也会跟着倒霉。”
  “那该如何?”卫贤皱眉道。
  “荐他入仕!”卫觊沉声道。
  “啊?”卫贤跟不上卫觊的思维了,一会儿要除,一会儿又要荐他入仕,到底想要怎样?
  “叶家祖上三代为将,如今叶昭虽然孱弱,但毕竟是将门之后,荐他去边疆,有时候,杀人……未必需要我等亲自动手,这件事当快,必须赶在蔡翁入洛阳之前,将荐书递交到陛下面前。”卫觊淡然道。
  “高!”卫贤闻言目光一亮,就叶昭那病恹恹的身体,若到了边疆,别说上阵杀敌,便是那恶劣的气候,怕是叶昭也撑不了多久,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将他卫家从这件事上面撇开,不管叶昭去了边疆之后会怎样,但至少明面上,他卫贤还能得个大度之名。
  “那我这就去拟奏书!”卫贤笑着答应一声之后,便立刻去了书房,洋洋洒洒写下一片举荐叶昭的奏书之后,便命人趁着城门未关,连夜火速送往洛阳。
第五章
招募护卫
  蔡邕次日一早便走了,走的很匆忙,这次虽然在卫家的帮助下,免了他流放之刑,但按照律法,他要先去洛阳感谢天子,然后回乡种田,在河内已经耽搁了一些时日,所以蔡邕走的很急。
  “公子啊,您刚才跟蔡翁谈什么了?”良叔有些好奇的看着叶昭,之前两人屏退左右,足足谈了一刻钟之后才告别,作为服侍了叶家三代的老人,叶昭爷爷那辈开始就已经给叶家当家丁了,良叔对于叶家重新崛起,看的甚至比叶昭都重。
  “出仕的事情。”叶昭摇了摇头,既然是屏退左右说的,自然是不能对旁人说起,哪怕是良叔也不能说。
  “公子。”丫鬟馨儿小跑着来到两人身边,将一张地契给了叶昭。
  “这是什么?”叶昭疑惑的看向馨儿,不解道。
  “是赵家托人送来的地契。”馨儿道:“刚才公子不在家,所以馨儿将地契带过来。”
  “地契?”叶昭打开地契看了看,良叔皱眉道:“这是之前我们抵押给赵家的地契,如今送回来是何意?莫不成他们要赶尽杀绝,收了我们的铺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