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3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355

  钟繇想了想道:“仲德所言,也不无道理,然我军新败,若此时贸然出兵,又中了叶昭奸计,再败一次,则社稷危矣!”
  这也是曹操这边如今最担心的事情,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不久,如果此刻再败一次,那对曹操来说,几乎可说是万劫不复了。
  曹操有些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他也倾向于关羽出南阳乃诱敌之计,但程昱所言也没错,如果是叶昭看透了他的想法,真的是要对荆州用兵的话又该怎么办?如果让叶昭吞并了荆州,那叶昭的治地就会连成一片,想要击败叶昭,就更难了。
  这个时候,曹操……心乱了,他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决断,只能将目光看向荀彧。
  荀彧默默地思索片刻后,对着曹操躬身一礼道:“主公,无论叶昭要如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叶昭此番命关羽进驻南阳,必有大动作,可先集结兵马,静观其变,若叶昭真的攻打荆州,则我军可与孙策结盟,若叶昭是以此为饵,诱我军出兵,那就不止是诱我军,亦会诱导孙策,可让孙策先行出兵试探,若能引出叶昭后手,则无论荆州也好,青州也罢,亦或是自陈留出兵,我军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变。”
  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如今最适合曹操的方案,因为此刻的曹操地盘已经缩小到连一州之地都不完整的地步,颍川虽说在曹操治下,但被吕布、叶征劫掠了一遍,如今已经不受曹操掌控了,所以如今曹操的军队,因为地方缩小,可以随时驰援四方,堂堂昔日的北方霸主,有机会问鼎天下,到如今,却沦落到如此地步,也是莫大悲哀了。
  曹操默默地点点头,有些落寞的道:“便依文忧之计!”
  ……
  青州,临淄。
  “公瑾,此乃天赐良机,为何叫我按兵不动?”孙策不解的看向周瑜。
  “没这般简单。”周瑜摇了摇头道:“伯符且想一想,若那叶昭真的欲吞并荆州之地,怎会不防后方空虚?”
  “叶昭便是再自大,此时正是决定天下大势之时,此人一向狡诈谨慎,怎会真的三面作战?我看吞并荆襄是假,诱我军出兵方是真!”周瑜沉声道。
  “但若他算到我们如此想,又该如何?”孙策反问道。
  “那便静观其变,反正我军如今与曹操结盟,如今之势,曹操不可能与我等相攻,我军可屯兵于济南,静观其变,若叶昭真要攻打荆州,我军兵马随时可以渡河,如今要紧的,还是尽快安抚民心,招揽精壮之士入我军中,加紧练兵,以我军如今兵力,尚不足以与那叶昭争雄!”周瑜沉声道。
  “便依公瑾之言。”孙策默默地点了点头,的确,如今虽得青徐二州,但时日尚短,虽然招揽了不少降军,但要面对叶昭这样的巨无霸,还差了不少火候。
  ……
  南阳,卧龙岗。
  “你家先生又去哪了!?”张飞有些暴躁的看着眼前的童子,只觉此子相当可恶。
  “我家先生去云游四方,当真不在,刘将军还是下次再来吧!”童子有些不满的瞪了张飞一眼。
  “若你家先生回来,烦请遣人告知,我会留人在此!”刘备叹了口气,看向身旁一名亲卫道:“刘全,你便留在这里。”
  “我家先生的草庐,乃清静之地,并不欢迎外人。”童子朗声道。
  “无妨,不会打扰草庐清幽。”刘备看向刘全道:“你便在此处寻一户人家,买下房舍,若那孔明先生回来,立刻来告知。”
  “喏!”
  刘全乃刘备亲卫,也是刘备同乡同族,有些武力,刘备任代郡太守时便来相投,被刘备任为亲卫统领,虽然地位不高,却是刘备身边最信任之人,其信任程度,恐怕不弱于张飞、陈到这些人。
  “兄长,不过一酸儒尔,何必这般客气,没了他,难道我们便不会打仗了?”
  “闭嘴!”刘备喝了一声,对童子抱了抱拳,转身带着张飞和陈到离去,这卧龙岗如今属于叶昭治地,刘备也不便久留。
  看着刘备等人离开的方向,童子看了刘全一眼,转身回了草庐,将大门关上,径直入了正厅,却见两名青年正盘膝坐于厅中下棋,当下躬身一礼道:“先生,那刘将军已经离开。”
  “嗯。”一名青年默默地点了点头,叹了口气,将一枚白子落下。
  “孔明,这刘将军在民间颇有声望,又是汉室宗亲,这五顾茅庐,也算极尽诚意,为何连一面都不愿见?”青年对面的男子要比青年大上几岁,微笑着看着青年问道。
  “那元直又为何不肯出仕?”孔明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大势已定,出不出仕又有何意义?”青年叹了口气,看着草庐之外道:“刘将军确为明主,可惜生不逢时,这天下……我记得孔明曾著一书,专研这天下局势,该有应对之策才是,为何……”
  “吾于去岁曾游历蜀中!”孔明幽幽一叹道:“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蜀中吏治清明,人心皆向叶昭,便是胸有万般计策,但这人心不在,如之奈何?”
  元直叹息一声,良久才打破沉默道:“听闻那丞相已定下新的取士之法,于泰安七年也就是后年向天下取士,不问出身,凡有才者,皆可量才录用,我准备届时去往洛阳一试。”
  孔明默默地点点头道:“以元直之才,当可平步青云,亮预祝元直功成。”
  “孔明不随我一同去?”元直看向孔明,开口道:“孔明之才胜我十倍,难道真的甘心终老于这山野之间。”
  “吾并无出仕之心。”孔明摇了摇头道。
  “我知孔明属意于那刘将军,但孔明也说了,天时地利人和皆无,又何必如此,我观那叶相亦有人主之象,孔明之才,未必不能一展所学。”
  “常伴与这青山绿水,也未尝不是一件快事。”孔明微笑道。
  “罢了!”元直起身,对着孔明一礼道:“学业已成,此番前来,便是与孔明告辞,我欲游历天下,若有再见之日,你我再把酒言欢。”
  “恕不远送。”孔明起身,对元直还了一礼笑道:“但愿你我,还有再见之日。”
  “一定。”元直点头,拍了拍童子的脑袋,转身往门外离去。
  孔明看着元直的背影,直到消失在门外,方才幽幽一叹,这天下大势,真的无可改动了吗?
第四十二章
有人想搞事
  话分两头,中原时局出现一统之势,于叶昭而言,自然是好事,他的计划从乱世开始便已经开始布局,到如今,局势基本已经成型,天下继续乱下去,于他无益。
  其实如果仔细看叶昭的发展路线,不说科技方面的话,其实跟两百年前建立新朝的王莽没什么不同,当初王莽也曾妄图从士族豪绅手中夺取土地,均田天下,平抑物价,兴教育,打异族等等措施,跟叶昭这一路来推行的政策相仿。
  但结果却是天差地别,王莽的新政直接导致他在夺皇位之前,多年在民间建立下来的名声毁于一旦,各处义军四起,烽烟遍地,新朝只维持了短短数年,便被推翻。
  相同的路数,到如今却是不同的结果,这让天下许多士人百思不得其解,同样是与整个士人阶层为敌,为何王莽惨败,而叶昭却是一步步将王莽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一步步实现?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王莽生平,再看看叶昭这半生就不难发现,看似相通的终点,实际上两人走的路却截然不同。
  王莽出身于外戚之家,本身也算是士人的一员,所以他在用人方面不像叶昭这样可以随心所欲,唯才而用,本身王莽的性格,也无法做到一碗水端平,政策虽好,但执行政策的人却往往抱有私心,再好的政策如果难以贯彻,那也是一纸空文。
  而叶昭从一开始便是借力打力,借助刘宏,打破了士人阶层对文化的垄断,而这反噬之力,却是让刘宏和那摇摇欲坠的大汉江山来承担,蜀中私田归国有,叶昭是在将世家豪族力量打的差不多了,才开始推行的,而且叶昭对于麾下官员的执行力有着专门的监察人员,完全独立于官员体系之外,只对叶昭负责的情报部门,治下官员有对叶昭法令阳奉阴违者,叶昭都能第一时间得知并迅速处决。
  兴农、兴工以及兴商,叶昭在经济方面也是完全可以脱离世家的,加上借助书籍流通的契机,大办学院,让士人唯一能够节制叶昭的地方,也被叶昭抹平了,所以他有了蜀中这样一个铁桶一般的大后方。
  其次就不得不感谢这个乱世了,关中军阀相争,世家或被灭或被屠,残存下来的,也因为李傕用叶昭之计不断被削弱,所以当叶昭出兵关中的时候,关中世家的力量薄弱的不堪一击。
  而获得关中,对于叶昭来说,有着很大的意义,气候西凉、并州都是世家势力薄弱之处,到此时,叶昭已经有了直面整个士人阶层的实力,更别说丝绸之路的开始加上粪肥在四州的大力推广以及鲜卑、匈奴相继被灭给叶昭带来的政治资本,让叶昭将这四州之地经营的肥沃无比。
  相比于王莽高屋建瓴却毫无章法而言,叶昭的每一步几乎都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堆出来的,也因此,叶昭如今的根基可谓相当牢固。
  但根基牢固,不代表所有人都愿意生活在叶昭的阴影之下。
  尤其是如今眼看着天下将有一统之势,而叶昭声势更是如日中天,这次叶征被叶昭打发回来之后,那态度更是颇有些咄咄逼人之感。
  叶昭跟刘辩毕竟有一段情谊在,所以以往在朝堂上,多少会顾全刘辩的面子,然而叶征呢?
  说起来,叶征作为刘薇的儿子,刘辩还是他舅舅,应该跟刘辩亲近才对,但显然,叶征对自己这个舅舅并不是太看得上眼,在朝堂上,每每意见相左之时,叶征的态度就会变得相当强硬,哪怕刘辩这个舅舅软语相求,叶征也绝不会妥协或者让步。
  比如叶征刚回来的时候,有名士弘范触法,按律,当施以肉刑。
  何为肉刑?简单来说就是剁掉身体某个器官,比如手脚啦,鼻子啦,眼睛啦,或是直接拖出去宫刑,实际上在文帝时期,肉刑已经被废除,这其中还有一段缇萦救父的故事,总之,自那以后,肉刑逐渐被打板子代替,但一些罪大恶极者,还是会以肉刑来惩罚。
  而在叶昭设定的新律之中,肉刑被重新搬到刑罚之上,不过这一次,肉刑是专门针对贪赃枉法的官员,于民无关。
  弘范是河间名士,并非叶昭占据冀州之后才来,而是在当初刘辩在长安正式称帝之后,便投入朝廷,但却不是向叶昭效忠,而是向刘辩效忠。
  以往叶昭在长安,政治清明,这些士人投过来,也不敢跟叶昭直接硬顶,所以相当安分,但如今,叶昭挥师中原,短时间内无法回来,哪怕叶昭曾无数次跟百官说过,违法必究,但毕竟叶昭不在了,虽然叶昭的爪牙满宠、夏侯兰执行律令,但叶昭不在,有些人,满宠和夏侯兰有时候也难以动弹。
  比如弘范,其乃河间名士,优势刘辩近臣,跟皇甫家关系不错,在朝中也颇有些人脉,这一次枉法被抓,依律当处劓刑,也就是割鼻之刑,事发之后便被满宠直接逮捕,然而紧跟着,却是朝中不少官员联名向刘辩请命想要将其保下。
  满宠自然不可能执行,就有官员想要将这件事捅到叶昭那里,将叶昭召回朝来处理此事,这让满宠有些犯难。
  其实说白了,就是有人眼看天下出现一统之势,不愿此刻叶昭一统天下,所以想在背后使阴招,将叶昭召回朝中,从而将这一统之势给打破。
  也在这时,叶征带着高顺、曹性回朝,得知此事之后笑道:不过些许小事,何劳丞相回朝?
  而后,就在众人以为叶征会在这件事上站在他的皇帝舅舅这边的时候,叶征直接让满宠行刑。
  面对有些恼怒的刘辩,叶征淡然道:“陛下,我父曾言,有法必依,陛下这半壁江山,能如今日一般稳固,便是因为各地律法得以贯彻,朝廷能得百姓信任,若因一枉法小人而食言于天下,只会令百姓对我朝廷失望,如何还能如现在这般万众一心,繁华昌盛?请陛下以社稷为重,莫要轻信小人谗言而误了国家大事!”
  谁是小人,叶征没说,但这个态度,却让刘辩十分恼火,却又难以发作,只能眼看着夏侯兰将弘范带走。
  在那之后,叶征将叶昭的奏书奉上,将高顺、曹性分别任命,短短几天的时间里,长安军权就落入叶征手中。
  而之后,叶征秋后算账,将叶昭不在朝中这些时日来几名枉法大臣治罪,其中还有刘辩的老丈人,更是直接给斩了,这也让百官看出来了,叶昭威震天下,叶征这个二代也绝不是好糊弄的主,甚至很多方面,叶征比叶昭做的还狠。
  刘表病逝的消息传遍天下,朝廷这边自然也得到了消息,作为如今诸侯之中,唯一一个刘姓诸侯,刘表之死对于刘辩来说,可是意义重大,这代表着如今这天下诸侯之中,除了两个傀儡天子之外,已经没刘家人什么事了,而叶昭牧野一战,大败曹操,得了冀州、幽州二地,更是让朝中这些还打着重夺权利的士人阶层惶恐不已,而叶征最近又频频对这些士人动手,也迫使这些士人不得不联合起来,准备趁着叶昭主力调往中原之时,搞一场大事情。
第四十三章
长安一夜
  “如何了?”夜,丞相府,叶征放下手中的书籍,看向眼前的贾诩,微笑道。
  “尽在世子掌控之中。”贾诩将一份名册放在叶征身前道:“这些,是刘和等人目前能调动的所有军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