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3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4/355

  “天子?”叶征哂笑一声道:“那便请天子出来吧。”
  说着,身子一侧,对着未央宫躬身一礼道:“请天子!”
  “叶征,你想做什么!?”皇甫郦闻言大怒,厉声道。
  叶征不答,很快,刘辩便在王双和曹性的“护卫”下,战战兢兢的来到三军之前。
  “征儿,朕……”刘辩看到叶征,嘴唇嚅动了几下,想要说什么,却被叶征打断。
  “陛下,臣乃叶征,三军之前,还请陛下莫要徇私!”叶征躬身道:“请陛下自重!”
  “放肆!”皇甫郦身后,几名老臣闻言大怒,叶征这是在教训刘辩呐。
  “陛下,这些人说,他们是受了陛下诏书前来清君侧以讨不臣,敢问陛下,是何人不臣?”叶征没有理会那些人,只是淡淡的看着刘辩问道。
  “这……”刘辩畏惧的看了叶征一眼,他发现,自己这个外甥,比他老子更狠,叶昭再怎么说,也很少以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度跟他说话,但自己这外甥,在这次回来获得监国之权以后,那可是根本没将他这个舅舅兼皇帝当成一回事,虽然言语恭敬,但那语气里,总是带着一股强硬和威胁,让刘辩这个皇帝当的很没安全感。
  此刻叶征虽是询问,但语气中,那威胁之意却是显露无遗,甚至刘辩眼角扫到那王双已经在摸刀了,这让他怎么说?
  “卿听何人所言?朕并不知道此事!”看着叶征,刘辩叹息一声道。
  “陛下!”皇甫郦失神的看着叶征,片刻后,突然发出一声苍凉大笑。
  刘辩心中有愧,不敢去面对皇甫郦的目光。
  “念尔等乃受蛊惑,可从轻发落!”叶征扭头,看向那些将士道:“诛杀首恶,可赦免尔等罪行!”
  “不敢劳世子大驾!”皇甫郦冷笑一声,抽出宝剑厉声道:“郦便在九泉之下,看你父子是何下场!”
  说完,也不等人动手,横剑自刎。
  皇甫郦死的干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皇甫郦这等骨气,妄图率众突围,只是不需叶征动手,那些追随他们而来的将士,此刻便足矣让这些人万劫不复。
  身后的惨叫,厮杀,叶征没有再去理会,而是转头,看向刘辩躬身一礼道:“陛下,如今长安有宵小作祟,总有宵小妄图谋害陛下,为免陛下受到惊扰,还请陛下移驾长门宫,待臣扫清宵小,再将陛下迎回长安!”
  话音落下,只见流变的脸,刷的一下子就白了。
第四十五章
孙策退兵
  根据《汉书——文帝记》记载,长门宫是西汉时馆陶长公主刘嫖的私人园林长门园,长公主刘嫖有个面首或者说男宠名为董偃,为了让自己能跟董偃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长公主刘嫖就让董偃将这长门宫送给汉武帝,长门园也就改成了长门宫,作为天子祭祀、休息、游玩的别苑。
  至于为何刘辩听了长门宫之后,脸色会大变,那就得从这位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说起了。
  陈阿娇与汉武帝刘彻是青梅竹马,金屋藏娇说的便是陈阿娇,不过天子吗,富有四海,古往今来,能够对一段感情忠贞不渝的皇帝,那真没几个,更别说汉武帝这种传奇大帝,他的雄心不止表现在政治和权利的手腕上,对待感情也是相当的霸道,传说中,这位汉武大帝那可是男女通吃的。
  而陈阿娇自小娇生惯养,而且当初嫁给汉武帝,两人可是有过一段蜜月期,汉武帝对陈阿娇一开始那可是百依百顺的。
  本就是千金大小姐,本身长得那也是倾国倾城的,再加上汉武帝一开始的百般恩宠,恃宠而骄也就成了,但再好的皮囊,看得久了也就那样了,作为一名皇帝,而且是有着雄心壮志的皇帝,日子久了,那颜值带来的新鲜感没了,加上那恃宠而骄的性格,自然也就烦了。
  何况作为皇帝,富有四海,最不缺的就是美女,之后的移情别恋也就顺理成章了。
  陈阿娇被独宠久了,自然不满意汉武帝背叛这份感情,于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搞得汉武帝头疼不已,如果是寻常男人,那也就忍了,但汉武帝是什么人?放眼中华历史,那都是数得着的大帝,哪能让这种事情烦心,所以陈阿娇上蹿下跳的搞事情,不但没能让汉武帝回心转意,反而把自己的皇后位置给作没了,更是直接打发到长门宫,来个眼不见为净。
  陈阿娇自然不甘心就此被废,但经此一事,也知道自己撒泼是不可能拿回自己的皇后之位的,所以改走了文艺路线,重金请司马相如做出名流千古的《长门赋》想要挽回这段感情。
  只是男人,尤其是不缺女人的男人,一旦变心了,想要再转回来,那就很难了,陈阿娇虽然名留青史,但终其一生也没能再见到汉武帝一面,自陈阿娇之后,长门宫也就成了冷宫的代名词。
  “陛下,请吧!”眼见刘辩不动,一旁的曹性上前,伸手一引。
  “尔……尔等……”刘辩惨白的面色变得难看无比,他很清楚,真的要被送去长门宫,那他这个皇帝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有心拒绝,但一旁的王双已经目露凶光,刘辩咬牙道:“朕要见丞相。”
  此时,刘辩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叶昭身上了,毕竟不管怎么说,他是叶昭的小舅子,而且叶昭如今虽然大权独揽,有些专权的意思,但对他这个皇帝,实际上还是很有分寸的,不会轻易僭越,或许……如果让叶昭来处理这件事情,会留几分颜面。
  “家父在为陛下征讨叛逆不臣,此刻远在洛阳,如何能回?”叶征看着刘辩,淡然道:“而且……些许小事,便不必惊动家父了吧,如今这天下,正值关键之际,此时将家父召回朝中,白白贻误战机,陛下又于心何忍?”
  说完,叶征一躬身道:“请陛下移驾长门宫!”
  “请陛下移驾长门宫!”叶征身后,一群文武大臣以及将士尽数跪下,对着刘辩齐声道。
  “尔等……”刘辩被气的浑身哆嗦,眼一翻,直接昏死过去。
  “世子,这……”曹性连忙伸手扶住刘辩,询问的看向刘辩。
  叶征淡然道:“陛下操劳过度,身体有恙,送陛下以及太后、皇后入长门宫修养,待丞相回朝再做定论。”
  众人闻言,不敢怠慢,连忙躬身应诺,用御辇将刘辩送入长门宫,而后何后、唐皇后也未能幸免,被一并送去长门宫,这其中,自然免不了怒骂哀求,但叶征不是叶昭,有些事,叶昭做得,但叶征却做不得。
  虽然皇帝被送到长门宫去“修养”,但朝政却并未因此而受到太大影响,虽然有不少官员愤怒罢官,但朝廷的运转这些人的去留区别其实不大,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一直都掌握在丞相府中。
  “世子,此事事关重大,是否告知丞相?”将刘辩送去长门宫后,郭淮有些担忧的看向叶征。
  “此战关乎国运,还是莫要让父亲分心了,只管调配好粮草供给便可。”叶征想了想,摇了摇头,其实他也不太确定叶昭将自己派回来究竟是不是这个意思,但如今事情既然已经做了,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他不能回头,叶昭就算回来,也回不了头了,不如让这件事情先拖一拖,等叶昭回来之后,刘辩的微信也就丧失的差不多了。
  “喏!”郭淮躬身一礼,不再多言。
  ……
  关羽长安发生的事情,叶昭没有多管,秋收之后,天气开始转寒,叶昭留了赵云镇守洛阳,关平镇守函谷关,同时将汉中太守张任调往汝南担任将军,主管汝南军事,而叶昭自己则亲率三万大军自关羽屯兵新野之后,出伊阙关,坐镇宛城,做出一副准备攻打荆州的样子。
  曹操虽然笃定叶昭这般做法,定是声东击西,但见叶昭这态度,一时间也有些摸不准,毕竟如今的局势,叶昭就算输一仗,也还有翻盘的能力,而曹操如果再输一阵,这仅存的一点地盘恐怕都得易主了,孙策攻占青徐的弊端,此刻也凸显出来了,曹操失去了战略纵深的空间,已经输不起了。
  而东边的孙策,却是在紧锣密鼓的招兵买马,同时在高唐、著县一带,仗着水军的优势进行过几次进攻,丁力和方悦也曾派船出来迎战,只可惜相比于江东子弟,叶昭麾下的兵马在水战之上差距不小,输多赢少,索性遇到孙策的挑衅之后,两人都选择了避而不战,谨守水寨,孙策水军虽然厉害,但面对这种乌龟防御,也没有办法,双方在黄河下游僵持了两月之久,在进入十一月之后,河水终于开始冰冻,虽然冰面还很薄,但也大大影响了江东水军的行动力。
  而且北方冬天的冷跟南方可是不同的,不少江东水军都起了冻疮,连兵器都拿不稳,孙策也只能选择暂时修整,而这个时候,周瑜也渐渐察觉到不妥,汉军这两月来一直坚守不出,恐怕就是等这冬天的到来,江东子弟根本无法适应这种天气下作战,而对于叶昭的军队来说,问题却是不大,毕竟已经习惯了。
  “伯符,看来那叶昭,必是等着这一刻,待河水冰封之时,恐怕就是叶昭出兵之日,我江东将士如今已无力再战,新募将士,恐怕难以与那叶昭精锐之士相抗衡。”周瑜找到孙策,将自己担忧的事情说了一遍。
  孙策闻言,默默地点了点头,他虽然号称小霸王,但实际上并非那种有勇无谋的匹夫,同样精通兵法,知天时,看向周瑜道:“公瑾是说,退兵?”
  周瑜点了点头,虽然放弃黄河有些可惜,但事到如今,也只能以空间来换取时间了,况且青州之地的百姓被曹操迁走了大半,价值其实不是很高,倒不如主动退避,一来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练兵,二来江淮之地的气候也不似这边这般寒冷,三来吗,将叶昭的兵马引过来再打,能够跟曹操形成夹击之势。
  “就如公瑾之言,退兵,不过也不能便宜了那叶昭,趁着如今大河还未被冰封,将青州之地百姓尽数迁往徐州!”孙策果断道。
  原本青州被曹操迁徙了一遍,人口已经凋零,这次孙策再度迁民,不管今后谁占据了青州,如何恢复人口都将是个大问题。
  不过出乎孙策意料的是,这边这么大的动静,那方悦和丁力却是纹丝不动,根本没有过来阻止的意思,任由他们将人口迁走,原本,孙策已经准备好伏兵,只要丁力和方悦渡河,便会迎头痛击,但如今看来,多番准备,却是做了无用功,人家压根儿就没搭理他们的意思,虽然让孙策迁走了三十多万人口,但却没能成功阴到叶昭,这让孙策有些郁闷。
第四十六章
隆中问对
  南阳,卧龙岗,刘备再度无功而返。
  “孔明,你既不愿出仕,拒绝便是,为何还屡次让那刘玄德有所念想?”一名儒士出现在诸葛亮身后,看着刘备等人远去的方向,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刘备第八次来了,哪怕是作为旁观者,他都能感受到刘备身上的情绪波动。
  不止是那张飞恨不得杀人,就是刘备,这一次显然也有了几分怒意。
  想想也是,凡事过犹不及,刘备八次来请却都遭了婉拒,甚至连诸葛亮的面都没能见上一面,这也就是刘备,换个诸侯,哪怕是号称求贤若渴的叶昭和曹操,此刻恐怕也已经在找刀了,而刘备……竟然约了第九次相见的日期。
  “终究是汉室宗亲……”诸葛亮叹了口气,扭头看向身旁的儒士道:“元直已经去了长安,谋求出路,州平何不考虑一二?”
  “我父崔烈,已死在那叶昭爪牙之手,于私,我与叶昭有杀父之仇;于公,那叶昭对我士人何等残虐,虽天下大势已定,然某宁愿终老于这山林,也不愿与之妥协,我等士人,该有士人之风骨。”儒士傲然道。
  儒士姓崔,名钧,字州平,乃清河崔氏子弟,叶昭占据冀州时,趁着大乱,对冀州残存的世家进行过一次清洗,崔家作为清河乃至冀州第一世家,自然是重点照顾对象,而结果便是,偌大清河崔氏,到如今只剩下崔钧一个,他自然是有理有据去恨叶昭的。
  诸葛亮闻言默然不语,这也是他明知天下大势已定,却仍旧没有直接拒绝刘备的原因,天下大势虽定,但这荆襄之地,却是士族林立之地,甚至北方不少世家人才,在北方混不下去,又不愿向叶昭低头,所以大量南迁入荆州,可以这么说,荆州如今虽然陷入二子相争的内乱之局,但实际上,如今的荆州却是整个天下士人阶层最后的大本营,从这点上来看,其实本该团结一至才对。
  但如今二子相争之局已成,谁来继承荆州,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刘琮也好,刘琦也好,无论谁当荆州牧,最终掌权的,实际上都是他们背后之人。
  刘琮身后,是荆州大族蔡瑁,而刘琦身后,却是已经逐渐成势的刘备。
  “这天下大势,真的无可挽回了吗?”眼见诸葛亮默然不语,崔钧终于说出了心声,看着诸葛亮道。
  “有!”诸葛亮沉默片刻之后,终于道。
  “哦!”崔钧目光一亮,看向诸葛亮道:“那孔明为何不向那刘将军献计?”
  “若要逆势而行,只有一线生机,而如今荆州……州平当知道才是。”诸葛亮苦涩一笑道:“若想与叶昭相争,必联合天下诸侯共讨,荆州拥军三十万,然却相互内耗,若不能整合荆州之力,与曹孙联合,这一线生机将不复存焉!”
  “既然如此,我们便择一明主而侍之!”崔钧兴奋道:“孔明有经世之才,又有在下、广元、公威三人相助,何愁不能辅佐明主匡扶正义?”
  “谁为明主?”诸葛亮苦笑道。
  其实他是看好刘备的,对于刘备的生平,诸葛亮做过研究,战绩……刘备算不上好,但真正让诸葛亮看重的,却是刘备那败而不馁的性格,刘备能力其实并不错,麾下也有谋臣猛将,但却缺乏一个如诸葛亮一般的顶尖谋士为其谋划。
  如果不是时局如此,诸葛亮恐怕早已投了刘备,但如今的局势,一步错便是万劫不复的结局,蔡瑁这边其实才是荆州大势所在,以诸葛亮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去做没把我的事情。
  “这……”
  诸葛亮这一问,却是将崔州平问住了,按理来说,刘备当为明主,但就跟诸葛亮所想一样,站在世家的立场上,蔡瑁才是他们这边的,而且占据大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4/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