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355

  阚泽亲自前来,在叶昭面前一阵慷慨激昂,说没说服叶昭不知道,但此时叶昭麾下不少文武却被说动了,叶昭也就顺势相信了阚泽,亲自将他送回。
  时间已经入了十月,天气开始转寒,陆军转成水军的事情似乎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这日,叶昭在营中与众人饮宴,突然有人来报,有荆襄名士凤雏先生来投。
  叶昭闻言,揉了揉太阳穴,点头示意将其请入。
  人,是真的丑,反正叶昭在见到庞统之后,就没啥食欲了。
  “久闻凤雏之名,今日一见,果然天生异相。”叶昭示意侍女给庞统倒了杯酒笑道:“不知先生此时来投,可是有妙计相授?”
  “妙计不敢当。”庞统摇着一把蒲扇,大冬天的,叶昭也不知道这人是怎么想的,反正看着很怪,微笑着对叶昭道:“只是荆襄之地,战乱日久,统实不忍再受兵祸之苦,是以前来献计,希望能够为丞相出一份力,也让这荆襄之地得享太平,不受刀兵之祸!”
  “不知士元有何妙计,快快讲来!”叶昭闻言目光一亮对着庞统笑道。
  “此计名铁索横江!”庞统笑着一把拔出腰间佩剑。
  “放肆!”此举顿时让四周一众武将站起来,典韦上前一步,护在叶昭身前。
  “何谓铁索横江?”叶昭挥了挥手示意众人莫要激动,他南征北战多年,要让庞统这么一个文人给刺杀了,那才叫笑话。
  庞统对着叶昭一礼,将手中宝剑搭在两张桌案之间,对着叶昭笑道:“可以以铁索、木板将城下麾下舟楫连接,或五艘为一列,或十艘为一列,如此,便是江水浩瀚,丞相麾下将士也可如履平地!”
  叶昭闻言,跟郭嘉对视一眼,抚掌笑道:“妙计!先生不愧为奇才,只此一计,便叫烦扰孤多日之难题解决!好,此战若胜,先生当记首功。”
  “不敢,能为天下百姓略尽一份绵力于愿足矣,不敢奢求赏赐。”庞统闻言连忙摇头道:“在下还有俗事在身,便先行告辞了。”
  “不急!”叶昭伸手拦道:“先生雅量,但孤治下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先生立此大功,若不加封赏,岂非自食其言?就先委屈先生在孤门下担任主簿之职,待此战大功告成之后,再行封赏!”
  说完也不让庞统再说,拉着庞统只是劝酒,庞统也怕事机败露,只能暂时答应下来,以后再想脱身之策。
  如今已是冬季,刮得都是西北风,不管是天象还是真的是诸葛亮借来的东风,叶昭没去管,次日便按照庞统之计将舟船练成一片,铁索横江,远远看去,倒是颇为壮观。
  如此又过一月,当进入十一月之后,周泰终于派人过来约定了投降日期,三日后,入夜,周泰将率部来投。
  “赵云、华雄、甘宁、黄忠、张郃、高览、纪灵、张任、张辽、魏延听令!”叶昭在送走周泰派来的使者之后,迅速将帐下一众大将招来。
  “不知主公突然召集有何要事?”众人疑惑的看向叶昭。
  “从现在起,尔等受奉孝调遣,如何行动,皆由奉孝负责,奉孝之命便是吾命,不得有任何违背!”叶昭肃容道。
  众将虽有疑惑,但见叶昭罕有的肃重,不敢多言,纷纷应命。
  叶昭将一枚金令递给郭嘉笑道:“三日后,此战能否终结,便看奉孝的了。”
  “主公放心!”郭嘉接了令箭,先命甘宁、黄忠率本部人马走云梦泽之流以小船悄然渡往长江上游,约定只要看到这边火起,不需回援,直接攻打江东大营水寨,之后两日,又分别暗中调走陆军,到第三日傍晚,整个云梦泽大营之中只剩下荆州水军。
  这些调度,虽能瞒得住无法看出虚实的周瑜,却瞒不住身在军中的庞统,在看出叶昭布署之后,庞统连忙就想离开,却被典韦看住。
  “庞先生,主公有令,今夜将有大事发生,任何人不得擅动,违令者……斩!”典韦面无表情的看着庞统,森然道。
  庞统被典韦盯得心中发毛,不敢强来,只能被破退回营中,急思对策。
  只可惜,叶昭似乎早知他意图,根本没给他任何跟外界通信的机会,出入甚至上茅厕,都有典韦以及数名禁卫相随,一直到入夜时分,庞统都没找到机会与外界联系。
  傍晚,才在典韦的带领下,来到叶昭身边。
  “今夜将有一出好戏,想请先生同观!”叶昭看着庞统,微笑道。
  庞统看了看四周,昔日军容肃整的关中精锐已经不在,周围几乎都是有气无力的荆州水军,心底顿时生出一股寒意。
  入夜之后,远处的水平线上,一支打周泰旗号的船队出现在视线之中,叶昭扭头,对着身旁的几名荆州水将笑道:“此必是周泰降军,放他入营后,叫他来见我!”
  “喏!”几名水军将领躬身应命,叶昭则带着庞统径直往后营而去。
  “轰~”
  不多时,前营的方向暴起火光,正巧此时风向突然转成了东风,火借风势,无数火箭顺风而来,将大半个水寨笼罩。
  叶昭站起身来,看着身旁面色发白的庞统笑道:“先生计策已成,为何还是这般阴沉,笑一笑。”
  庞统干涩的咽了一口口水,看着叶昭,涩声道:“丞相好毒的手段,这十万荆襄水军,便因丞相一念灰飞烟灭,丞相何忍?”
  “先生是不是弄错了什么?”叶昭看着庞统,笑容不变,只是笑声中,带着几分寒意:“若非先生此计,他们怎会如此?怎能将此孽强加吾身?”
  “走吧。”看着失魂落魄的庞统,远处的火势已经朝着这边蔓延而来,无数的喊杀声也在朝着这边蔓延过来,叶昭站起身来,冷笑道:“莫要以为有些才智,便可将天下英雄玩弄于股掌之中,孤南征北战二十载,未尝一败是有原因的!”
  庞统,就在典韦的押送下,跟着叶昭带着亲卫迅速脱离水寨,直奔襄阳而去,与此同时,江东水军也借着火势杀上案来,漫山遍野追着荆州军的溃军追杀,与此同时,刘备的江夏军在见到这边火起之后第一时间扑向江陵,想要抢占地盘。
  只是当刘备军抵达降临之时,面对的却是早已准备就绪的张辽,同一时间,孙策率领的江东主力在荡漾遭遇了赵云、魏延、张郃、张任四路兵马的围攻。
  江东水军在水上是一条龙,但在这陆地上,面对早有准备的关中悍卒,只是一个冲锋,便将士气如虹的江东军打的支离破碎,周泰为保护孙策,被赵云一枪挑杀马下,周瑜和孙策率领这参军奋力杀出一条血路,逃回大营,却正遇上黄忠与甘宁,孙策被黄忠斩于刀下,周瑜却被甘宁俘虏。
  也是在这一日,远在广陵驻军的管亥率领空军飞渡长江,掩护丁力、方悦登陆,击杀曲阿守将蒋钦之后,大破敌营,攻入吴郡。
  只是数日时间,吴郡、豫章、丹阳、会稽便在叶昭军的凶猛攻势下迅速陷落,刘备兵败江陵,江夏也被华雄、纪灵攻破,诸葛亮被华雄生擒。
  此战,江东军主力与荆州军同归于尽,叶昭的北军却丝毫未损,趁机攻入江东,与徐州的丁力、方悦所部东西夹击,尽灭刘备与江东孙氏,十一月底,孙权率领孙家以及江东一众士绅投降,也代表着天下彻底回归一统,刘备在江陵一战中误中流矢而死,张飞不知所踪,泰安八年(公元210年),叶昭在江东、荆州稳定之后,才班师回朝。
第六十二章
大结局
  泰安八年五月,叶昭班师回朝,却并未直接回长安,而是去了长门宫,将被关在此两年之久的刘辩恭恭敬敬的请回了长安,同时将叶征、贾诩、郭淮、王双等人下狱。
  通过这样的手段,叶昭让朝中那些抨击叶昭图谋不轨,欲代汉自立的人彻底闭上了嘴。
  不止如此,叶昭更亲自带枷上殿,向刘辩请罪。
  最终在满朝文武的求情下,刘辩没有罢免叶昭的官职,而叶昭的声望经此一事,被攀升到巅峰,毕竟这天下,几乎都是叶昭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此刻就算叶昭改朝换代,也没人能说什么,叶昭的这种做法,赢得了天下人的好感。
  大战之后,自然就是治理了,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叶昭不断完善汉律,并逐步加强执法力度。
  泰安十一年,叶昭的正室,刘薇病逝,其实自叶征将刘辩送入长门宫之后,刘薇在大发雷霆之后,便大病了一场,当时正是叶昭平定中原之时,没能及时回来,当叶昭回朝之后,虽然遍请天下名医,但病根子已经落下,最终还是没能救回来。
  刘薇去世后,叶昭颓废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向刘辩请辞,同时,却又将被在牢里关了三年的叶征放出来,代替叶昭执政,叶昭则去为刘薇守孝。
  不过叶征毕竟不是叶昭,在朝中威望还不足以服众,在叶昭致仕的第三年,也就是泰安十四年(公元216年),西域乌孙、康居两国联手意图将汉朝的势力驱逐出西域,刘辩为了制衡叶家在朝中的势力,派出亲信武将去主持西域战事,却被乌孙、康居联军大败,令刘辩威望大失,无奈之下,刘辩只好亲自请求叶昭出仕。
  在刘辩的再三请求下,叶昭勉强答应,并要求刘辩重启昔日部将,叶昭率领关羽、赵云、叶开、关平、曹彰等将领三万大军远征三千里,花了三年时光,一直打到康居国都,逼得康居王称臣,乌孙远逃,才班师回朝,叶昭之名再度恢复鼎盛。
  泰安十八年(公元220年),叶昭班师回朝,刘辩欲封叶昭为齐王,叶昭辞不肯受,再三相求之后,叶昭才在刘辩以及满朝文武的请求下接受了齐王之位。
  齐王也有与帝齐平之意,叶昭的威势至此攀至巅峰,之后,叶昭又花了五年时间,重新帮刘辩梳理天下。
  泰安二十三年(公元225年),有东瀛倭国邪马台女王卑弥呼前来朝贡,在这十几年间,大汉的造船术在神工营的努力下已经具备了远航的能力,而大汉水师也在近海一带开辟出数条航线,兵发现了夷州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叶昭趁机跟卑弥呼建立了贸易关系,以商业手段不断从倭国掠夺大量银矿等物资。
  泰安二十七年(公元229年),刘辩在未央宫病逝,传位于其子刘仁,叶昭为辅政大臣,官拜大司马,叶征拜太尉,改年号为汉平。
  汉平六年(公元234年),刘仁在群臣的再三劝说下,同意禅让皇位于叶昭,时年已经六十六岁的叶昭在三次推让之后,顺利接掌皇位,同年,叶昭的平妻蔡琰、妾氏馨儿双双离世,任红昌也一病不起。
  叶昭并未改国号,依旧以汉为国号,改年号为汉兴,是为汉兴元年。
  汉兴二年(公元235年),任红昌也终于没有熬过去,离世而去,同年,关羽、黄忠、华雄病逝,叶昭立甄宓为后,孙尚香为贵妃。
  汉兴八年(公元241年),赵云、纪灵、徐荣、丁力、方悦、张郃等昔日追随叶昭的将领相继离世,郭嘉、戏志才、李儒也同样离世,而大汉的国力,却在这三十年间飞速增长,叶昭兴农、兴商、兴工,解决了人口生存压力,又覆灭了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新出现的草原部落不成气候,让大汉在安逸的环境中,蓬勃发展,到汉兴八年时,大汉人口不但恢复了鼎盛,更出现了人口井喷式暴增。
  叶昭结束乱世时,经过户籍统计,大汉人口不到三千万,然而仅仅三十年的时间里,大汉的人口便翻了五倍,在汉兴八年人口统计时,已经接近一亿六千万之多。
  同时,大汉的工业、船业在这三十年间也发生了大幅度提升,虽然还没有进入工业时代,但大汉的飞舟已经具备了远距离航行的能力,可以横跨海洋抵达倭国。
  汉兴九年(公元242年),倭国向大汉称臣,并愿意举国迁往汉地。
  汉兴十年(公元243年),大将叶开攻陷贵山城,将大宛国纳入大汉境内,同时利用飞舟技术,与当时与大汉并列的贵霜、安息、罗马建交,开通贸易。
  因为飞舟技术逐渐成熟,飞行速度和安全性能方面较之飞舟刚刚出现之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大汉作为上家,在与三国的贸易之中,为大汉赚取了大量的物资。
  汉兴二十一年(公元254年),时年六十五岁的太子病故,已经八十六岁的叶昭尝了一把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几乎一蹶不振,立了皇重孙叶辰(叶征的孙子)为储君,改元建兴。
  建兴七年(公元261年),历时五十年,叶昭终于在工部的帮助下,打造出第一台蒸汽机,第一台蒸汽机的出现,也代表着大汉将再度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工业化时代。
  其后三十年,一直到建兴三十七年(公元291年)叶昭花了三十年时间,通过战争,不断推陈出新,凭借先进的武器,先后攻灭了贵霜、安息、罗马,实现了整个欧亚大陆板块的第一次一统。
  电话、火车等等现代化工具也在这三十年间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解决了大汉在军事上的各种麻烦,叶昭也被后世的史学家称为千古一帝,他的事迹也被后人无数次传颂。
  建兴三十八年(公元292年),叶昭,这位活了123岁的传奇,在将皇位交托给自己的太孙(叶辰之孙)叶寻之后,回到祖籍怀县,与世长辞。
  叶昭虽然离世,但他的影响却极其深远,其执政生涯近八十年,因为有他的缘故,特权阶层终其一生都没能再度出现。
  而在叶昭之后,叶寻继承了叶昭的遗志,继续以叶昭的方略来治理天下,并积极推广科技的发展,叶昭按照其前世记忆,使得蒸汽机、火车、电话出现,但在叶寻手中,却结合了许多华夏的文化元素,发展处许多不同的东西,渐渐走出一条易于原本文明的道路。
  大汉在叶昭病逝之后,又延续了近八百年之久,加上东西两汉以及叶昭执政的那百年时间,足足延续了近一千三百年,在公元1126年,随着大汉最后一代皇帝西征美洲时,不幸被一颗流星毁灭,整个大汉大陆陷入了动荡和重组,分为数个国家,但整个大陆因为在大汉治理下渡过了八百年之久,是以哪怕分裂成不同的国度,境内百姓,都依旧以汉人自居,而整个世界的文明,也因为叶昭的横空出世,比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提升了数百年,当时间推移到叶昭前世的那个时间段时,地球早已进入了星际时代。
  (全书终)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