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355

  “主公,这练兵所需粮草……”邱迟担忧的看向叶昭,这些粮食,怕是那些豪门也不会帮忙支付,这些天他也算看出来了,别看那些人对叶昭感恩戴德,但要让他们多出些钱粮,这些人就会推三阻四,派些家丁家将跑来帮忙已经是极限了。
  “府库有三十仓粮食,开两仓作为军粮,对朝廷上报就说太平教叛贼发难时掠走了五库。”叶昭淡然道。
  邱迟心领神会,显然,叶昭不准备白做事,除了两仓军粮之外,叶昭显然还要往自己腰包里塞三仓,不过邱迟也算是叶家家臣,对此事自然不会反对,叶家越强盛,他日后的日子也会相对越好过一些。
  “另外从仓库中选取精良战甲、兵器千套,弩具五百、弓三千箭簇两万,趁着太平教乱贼还未完全封死退路,送回河内,良叔知道该怎么做。”叶昭笑道。
  “喏。”邱迟会意,答应一声之后,退出叶昭书房,他以前也做过这等勾当,在马城之时就曾为郭铓做过这些事,怎样运作他比叶昭更擅长。
  叶昭坐在胡床之上,盘算着下一步该如何走。
  太平教这口头汤他没喝成,随着太平教起义,虽然动乱天下,但也算是一次重新洗牌,就像这次,即便他及时赶走了太平教,睢阳之中,还是有十几个豪族被灭门,大汉最上层的这个圈子会出现一定的权力真空,他要找机会借此契机,进入这个权利真空带。
  只凭军功是不够的,这是个重门第的时代,出身在很多时候都能限制发展,如今他应该已经进入天子的视野,但也只是进入而已,自己需要更加重几分在天子心中的筹码才行。
  至于如何加重……暂时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不过十常侍这边,却是得加紧走动走动,只是送礼还不够,需得做出一些实情来。
  就在睢阳在叶昭的安抚下逐渐稳定,开始恢复秩序之际,太平教却是越演越烈,睢阳的失败并没能让太平教受挫,反而随着裹挟的百姓越来越多,黄巾贼也越来越多,说过郡县,官员皆望风而逃,偌大中原之地,竟然在短短一月的时间里,沦陷的差不多了。
  这些官员多是买官得来的地位,上任之后,多是考虑着如何回本,哪会顾及百姓死活,也因此民怨极重,一旦爆发,这些人更好无责任感,携家带口脱逃,上行下效之下,中原一带的官兵也多是腐败成风,加上事起仓促,加上贼势浩大。
  三月初,天子急令大将军何进讨贼,然何进何许人也?一屠夫,凭借裙带上位,虽有号令天下兵马之权,却无统帅千军之能,何进显然也知道自己的本事,遂称病据不出战,天子无奈,只能调集卢植、皇甫嵩、朱隽各领精兵分三路讨贼。
  同时接受宗正刘焉上奏,重启州牧制,并号令各公卿捐出弓马弩,推举名将子孙后人以及民间有将才者去往公车署接受考察,过关即可派往军中任职。
  天下大乱,天子此刻也无心再接受买官了,只要有能力,都可出任。
  只是连续几日,虽然有不少应征者,却少有合刘宏心意的,让刘宏心中颇为焦虑,这日,嘉德殿上,听完一群百官说了一堆听起来励志却等于废话的话语之后,刘宏不耐烦的下令散朝,心情抑郁的往宫中去。
  “陛下可是烦恼无人可用?”张让陪在刘宏身边,见天子愁眉不展,不禁笑问道。
  “阿父当知如今局势,那张角……”刘宏说到最后打住了话语,只是闷闷道:“实为可恨!”
  “老奴倒是有一人,或可有些用处。”张让笑道。
  “哦?”刘宏好奇的看向张让:“阿父从未出宫,怎知人才?”
  “老奴虽不出宫,但也长了耳朵,陛下可是忘了那蔡翁高徒。”张让微笑道。
  “叶昭?”刘宏恍然。
  “老奴听起过此人,在北疆时,常常以少胜多,更斩杀鲜卑单于,此人将略可见一般。”张让笑着提了一句便不再说。
  “朕也记得此人,不止是战略出众呐!”刘宏闻言点点头道:“只是梁国正是匪患最重之地,只怕此人已经……”
  “陛下,蔡公在宫外求见!”就在此时,一名小黄门小跑着进来,对着刘宏躬身道。
第五十七章
天子筹谋
  “臣蔡邕参见陛下。”蔡邕快步走进来,对着刘宏躬身参拜。
  “蔡公,皇儿学业如何了?”刘宏伸手虚扶,示意蔡邕免礼,脸上之前忧虑之色已然尽去,微笑着询问道。
  “协皇子天资聪颖,老臣所遇之人中,当属上乘。”提到这半个弟子,蔡邕脸上肃穆的神色也温和了不少,他一生算上记名弟子的话,门下弟子不少,但真正可算是天资横溢之辈不多,能被蔡邕认可的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叶昭,可惜叶昭对儒学兴致缺缺,难以继承自己衣钵,另一个就当属刘协了,不同于叶昭,刘协对于儒学是颇感兴趣的,只可惜,皇子的身份,不可能如叶昭一般跟随自己左右让自己悉心指导。
  “能得蔡翁赞誉,也算皇儿之幸,对了,蔡翁前来,可是有事?”刘宏满意的点了点头。
  “臣听闻陛下向民间选取善战之士?”蔡邕抬头,看向刘宏道。
  “不错,蔡公的消息,也够灵通。”刘宏笑道。
  蔡邕如今虽然已经被赦免,但官职还并未被恢复,并不上朝,这散朝才没多久,蔡邕就已经得到了消息,虽然知道这事早晚会被蔡邕所知,但刘宏还是忍不住打趣道。
  “臣……”蔡邕苦笑道:“如今太平教乱贼四起,臣心忧社稷,是以一直等候在宫外……”
  “朕并无怪卿之意。”刘宏叹了口气道:“朕听说,你劝卫家将送来的聘礼上缴国库?”
  “臣只是略尽绵薄之力,不敢居功。”蔡邕躬身道。
  刘宏摇了摇头,幽幽道:“若这满朝公卿,都能如蔡公这般忠义,也许,便不会有这太平教之事了,明日起,蔡公也一同上朝议事吧。”
  蔡邕摇了摇头道:“臣乃戴罪之身,岂可胡乱废礼,尤其是当此国难之际,朝廷礼法必须更加严苛,朝臣也当恪守,如此,方可为万民做表率。”
  “你啊~”刘宏摇了摇头道:“说吧,是为你那弟子求官而来的吧。”
  “非是求官。”蔡邕肃容道:“若修明无此德能,臣断不敢因私而废公,然其确实有能,所谓举贤不避亲,臣认为当此国家用人之际,修明之才,确实可堪一用,陛下,修明于幽州入仕之时,便能数度击溃胡骑,不但保我大汉疆土,更扬威塞外,斩杀鲜卑单于,搅动塞外风云,令胡人不敢南下,虽然修明出身不高,但此时我大汉正值用人之际,陛下不必拘泥于门户之见。”
  张让没有开口符合,虽然他收了叶昭的钱,但他更清楚皇帝的性格,这个时候若是自己开口帮腔,不但这蔡邕不会领情,皇帝怕是也要心生猜忌。
  “蔡公所说,也不无道理。”刘宏疑惑的看了张让一眼,点头道:“朕自然不会忘了此人,而且不止如此,前后两任梁国相对这叶修明都是颇为赞赏的,这周旌还上书希望能够让叶昭兼任梁国都尉一职,可惜,这周旌竟然弃城而逃,实数可恨,倒是您这弟子做的不错,危难之际力挽狂澜,将睢阳数万太平教教众驱逐出城,保得睢阳不失,更保住了大半粮仓,朕准他暂代梁国相之职,兼领都尉。”
  “这……权柄是否太重了些?修明虽然有才,但毕竟德行还不够,不能持重。”蔡邕闻言不禁微微皱眉,梁国可不是马城,就算他看好叶昭,但这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而且还是梁国这等重镇,蔡邕不但担心叶昭是否能够胜任,也担心叶昭会生出一些不该有的想法,毕竟这权利腐蚀人心的能力可不小,叶昭就算才学再高,但修行不够,蔡邕怕他生出一些别的心思。
  更何况,如此重要职位,交给一个刚刚弱冠的少年,叶昭也担心叶昭是否能够承受的住。
  蔡邕这些话,让刘宏心中舒服了不少,点头道:“朕何尝不知,蔡公放心,叶昭并非皇族,朕不可能让他久居此位,只是如今……”
  苦笑一声,刘宏看着蔡邕道:“虽然已派出卢植、朱隽、皇甫嵩三路大军镇压,但贼势浩大,一时间也难以扑灭,之前皇叔刘焉上表,希望能够重启州牧制,选德才兼备者牧守一方。”
  “这……”蔡邕愕然,州牧制早已被废黜多年,其弊端已然不言而喻,蔡邕张了张嘴,想要劝谏,却被刘宏阻住。
  “朕拒绝了。”刘宏在一处凉亭坐下来,有些疲惫的摇摇头道:“只是此时,朝廷对各州郡掌控力确实不足,叶昭既然有能,便让他暂代梁国相,先平定梁国太平教叛乱之后,朕会将他调往皇甫嵩麾下,协助皇甫嵩破颍川太平教,若有出众表现,朕会将他招来洛阳做官。”
  此次太平教叛乱,也让刘宏感觉到朝中人才不足,满朝公卿,竟然只选出三个老将出马,放眼望去,本该人才济济的洛阳,年轻一辈,竟无人可用,而那些老臣,大都是些清谈之士,真说作为,一个都没有,整日只知争权夺利,也让刘宏迫切希望能够为洛阳引进新鲜血液,荡一荡这洛阳城的那股子死寂之气。
  “陛下英明,此举于社稷有害而无利,不可行。”蔡邕点点头道。
  不可行吗?
  刘宏没有多言,只是看向蔡邕道:“叶昭之事,朕已有安排,蔡公不必担心,协之学业,还望蔡公多多费心,待这太平教之事了结之后,朕会宣布复你官职,至于令女与那卫家之事,到时候朕亲自主婚。”
  “臣多谢陛下厚爱!”蔡邕连忙躬身道。
第五十八章
静待
  叶昭送去洛阳的奏疏已经有半个月了,这半个月来,传来的几乎都没有什么好消息。
  卢植率领三河精骑北上,与张角相据于广宗,说起来,以这个时代的行军速度来说,卢植行军已算很快了,选择的方略也很对,直取张角腹地。
  只是广宗既然作为张角老巢,驻守的兵马自然不少,不确切的情报来看,张角于广宗驻军号称三十万,而卢植的三河精骑加上冀州各州郡派来的援军,也不过三万,兵力相差悬殊,胜算渺茫。
  就算这三十万大军水分很大,但张角经营太平教这么多年,不可能所有的兵马都是乌合之众,这三十万大军中乌合之众肯定是大半,但精锐也肯定有,又有坚城,卢植想要速战速决是不可能的。
  颍川、南阳等重地也是太平教的重灾区,官府望风而逃,哪怕是皇甫嵩、朱隽这等名将出马,一时间也没能占到半点便宜,反而败了几阵。
  “主公,梁仲宁率领太平教大军步步进逼,恐怕不出三日,我睢阳便要被太平教彻底包围了,您倒是想个办法啊。”相府之中,邱迟急得团团乱转,如今虽然因为开仓放粮,加上官府将那些家破人亡的豪绅土地拿出来分于百姓,睢阳民心渐安,但整个梁国,除去睢阳之外,其余七县全部沦陷,太平教教众,更是在短短时间内暴涨,一时间,仿佛整个梁国都是太平教众。
  “太平教如今正是势盛之时,要败不难。”叶昭此刻却是一派轻松的伏在案间翻阅竹笺,果然放低目标之后,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自己不需要考虑太平教背后的势力牵扯,只需要站对位置,好处自然也就来了。
  虽然如今只是代领梁国相,但经此一事,叶家的地位也会提升,虽然这只是虚高,在这看重门第的时代,莫说是一郡太守,便是当朝大将军,手握天下兵权,不一样被人诟病为一介屠夫吗?
  但地位提升了,接触的圈子自然也就不同了,现在使唤起那些豪绅来,可是顺利多了。
  “东西都送去河内了?”叶昭没有在这个话题上面多言,而是反问道。
  “兵器铠甲已经送过去了,只是……”邱迟抬头,看了叶昭一眼道:“粮草实在太多,而且极其醒目,又是兵荒马乱的,很难运出。”
  兵器铠甲不过几千,分批运送的话,一路乔装打扮,还是能够运过去的,但这次叶昭借着太平教的名义,直接吞了三仓粮食,这么多粮若是太平时期,倒也不难运走,但现在可就不容易了。
  “那就先存着,待太平教气焰被打下去时,再运走不迟。”叶昭点了点头,反正这些粮食在朝廷那里已经属于折损了,不在朝廷府库计算之中,就算到时候朝廷派人来查,也查不出什么,自然也不必急于一时。
  “倒是这段时间,因为太平教之事,令百姓不敢出城耕作,若是贻误了农时,我等此前所做就等于白费了。”邱迟苦笑道。
  “不碍事,这府库之中的粮仓足够养活整个梁郡百姓一年,我已获得便宜行事之权,目前就算贻误了农时,浪费些粮草,也不可出城作战。”叶昭摆了摆手,一来太平教如今携大升之势,气势如虹,就算是乌合之众,在这等大势之下,也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叶昭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跟太平教硬杠,二来叶昭还要借着太平教这把东风再聚拢一些政治资本。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今太平教正是处于这一鼓作气的时候,然而,也只有这一鼓作气而已,待其气势衰竭之时,方是我等反攻之际,在此之前,本官希望诸位能够勤练兵卒,谨守城池,将这股气给憋在心中,待其衰竭之时,便是我军一鼓作气,消灭太平教之日。”叶昭说到最后,看向一众将领道。
  “末将领命,主公勿忧!”方悦等人齐齐躬身应命。
  叶昭点了点头,示意众人退去之后,叫上典韦,起身往门外而去。
  就在叶昭这边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加固城池防御,安抚民心之际,蒙县之中,梁发却是开始精选士卒。
  睢阳之败,让梁发认清了一个事实,那便是人多未必有用,若不能有效指挥,人数优势有时候反而会反噬自身。
  “渠帅。”一名黄巾贼快步步入县衙,对着梁发拱手道:“前去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
  “那叶昭依旧无动于衷?”梁发皱眉问道。
  “不错,我军将士已经在睢阳城外三十里附近出没,但睢阳城除了派遣斥候查探我军军阵之外,再无其他反应。”黄巾贼将躬身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