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355

  “竟有此事?”波才皱眉道。
  “渠帅这些年多在中原奔走,不知北方之事,这叶昭可非常人,曾任幽州马城令,不但令马城繁华,更数度击溃鲜卑、乌桓,去年更是在马城一把火烧光了鲜卑精锐,斩杀鲜卑单于和连,曾出任过护乌桓校尉,绝非等闲县令,若非受出身所限,加上太过年轻,如今怕绝不止是一个梁国相。”陈败躬身道。
  “朝廷之中,竟然有此少年英雄?”波才有些吃惊的瞪大了眼睛,随即懊悔道:“早知此人有如此本事,便不该贸然出兵!”
  陈败沉声道:“是以眼下不是问责之时,如今这叶昭来援,怕是朝廷援兵也快到了,我等当尽快攻破长社,先擒下皇甫嵩、朱隽,以涨我军声威,只要此二人一败,那叶昭便是再有本事,凭借两千兵马,也无法撼动我十万大军!”
  “只是有此人在背后掣肘,我军怕是难以全力攻城!”另一名黄巾将领皱眉道。
  “这有何难,可分一支兵马看住那叶昭。”陈败笑道。
  “怎么看?五百都能击败四千,要看住他,我等岂非要分出两万并马来?”一名黄巾将领皱眉道。
  “不必!”波才摆了摆手道:“此战之败,有些轻敌,再说我等也不是要与他硬碰,只是看住,一万人足矣!陈败,你亲自率军将其看住,待我攻破长社之日,再与他算账!”
  “喏!”陈败上前一步,躬身道。
  ……
  长社,城楼之上。
  官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颓丧之气,虽然败给了波才,但此刻拒城而守,法度森严,士气也足,丝毫不像一支败军。
  皇甫嵩立在城楼上,观望着黄巾军的阵型,良久,摇头对一旁的朱隽笑道:“这波才虽有胆魄,却无智谋,此等依草结营,实乃自取死路!”
  朱隽捋须点头微笑,虽然波才之前的表现的确惊艳,但无论皇甫嵩还是朱隽,都不怎么看得上此人,尤其是现在,波才犯了这等大忌,更让他们不屑。
  “此番陛下解了党禁,我等士人这些年来所蒙受冤屈终于得解,待我等平定这黄巾之日,便不必再依附于何进那屠户门下,届时定要辅佐陛下,驱除阉宦,一正朝中不正之风气。”皇甫嵩拍了拍女墙,看着城外那连绵不绝的黄巾大营,冷笑道:“便让这波才再猖狂些时日。”
  “嗯?”正跟皇甫嵩聊着一些朝政之事,朱隽眉头突然微皱,看着黄巾军大营的方向道:“义真兄,快看。”
  皇甫嵩闻言看向黄巾军的方向,却见黄巾军中竟然在后阵方向分出一支兵马向东南方而去。
  上万人的兵力调动,自然瞒不过这两个老将的眼睛,皇甫嵩皱眉道:“之前似乎就出了一支兵马,这波才意欲何为?”
  “莫非是有援军至此?”朱隽拧眉猜测道。
  “看这阵势,来援兵马怕是不少。”皇甫嵩面色也变得难看起来,他还指望着借此机会向朝廷再要些钱粮,若此时来了援军,他的计划怕是要被破坏了。
  “不过波才只是分兵拦截,看来援军还未至!”朱隽点了点头,看向皇甫嵩。
  “静观即可,波才主力尚在,来援兵马短期内不至于至此。”皇甫嵩皱眉道:“可着我军安插于黄巾军中细作联络来援兵马,让他按兵不动,待时机成熟,再行里应外合之计,一举歼灭贼军。”
  朱隽闻言点头答应,此时四门紧闭,自然无法暗中联络,只有等今夜再行联络了。
  ……
  长社城外,一处山岗之上,叶昭带着典韦以及几名亲随立于山岗上,仔细打量着黄巾军的阵势。
  波才虽然是野路子出身,但显然多年的经历和实践,也并非全无章法,至少这围城大营在叶昭看来还是有一些水准的,并非如梁发那般分成几片七零八落的排布,不过这立营之地……
  叶昭看着四周的地形,摇了摇头,调转马头道:“回营。”
  “主公怎的才来便走,不是要看这些贼寇的大营么?”邱迟一脸疑惑的跟上来,不解的看着叶昭。
  “不用看了,今夜,我必破此营!”叶昭一边催马回营,一边头也不回地笑道。
  波才这营寨就算立的再好也没用了,水火无情,波才背草结营,已经犯了大忌,一把大火之后,再坚固的营寨都没了,哪还有必要继续观察这波才的大营?叶昭带着典韦、邱迟以及一众亲卫一路赶回大营后,便立刻召集丁力、廖淳等将领前来议事,命丁力选精锐之士去放火,廖化负责领兵四面摇旗呐喊,将黄巾贼驱散,叶昭则率领主力追击,最好能将波才给拿下。
  至于城中的皇甫嵩、朱隽是否会出兵相助,叶昭没考虑,既然有机会速战速决,那就绝不能给这两人阻止自己的机会,此战解围是首要,杀敌反而是次要的。
  事实上,这场战争,叶昭真不希望死太多人,黄巾军说到底其实大都是一群百姓,死的太多,对整个国家、民族都非好事。
  ……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太阳落山,夜色渐浓,黄巾大营之中,丝毫不知道危机将近的黄巾军已经开始逐渐陷入梦乡。
  朱隽派来的使者趁着夜色摸入了军营,找到了黄巾军中的汉军细作,正要将朱隽的命令告知,却突然听到营中传来一阵阵惊呼之声,同时黄巾军大营四周,不知何时窜起火光,朝着这边蔓延过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已经烧到了营中,无数黄巾军被突如其来的火势吓了一跳,一个个惊慌的四处乱窜,有黄巾军将领冲出营帐,想要将军心稳住,只是军心已乱,哪里能够稳住。
  波才第一时间发现不对,来不及披带盔甲,拎着剑便冲出了营帐,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冲天火光,顿时反应过来,心中暗暗叫糟,连忙拉来一员将领道:“快,通知彭脱、陈败他们,阻止兵马退往阳翟!”
  四面八方不断传来喊杀之声,让黄巾军更乱,但波才却能听出四周的汉军并不多,并非是城中的官军主力,应该是那新来的叶昭看出了破绽虚张声势,但此时此刻,继续留在这里已经不可能了,这把火只是烧着了草料,但论杀伤力却并不强,但军心已乱,必须尽快逃离,否则待长社的汉军反应过来,那可就真完了。
  在波才的组织下,黄巾军开始撤离营寨,叶昭率军猛攻,只是他麾下只有一校兵马,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将十万大军给杀没了。
  长社城中,无需细作来报,皇甫嵩和朱隽已经被城外的火光惊动,当两人来到城上之时,正看到黄巾军大乱,夜空中,隐约传来汉军的号角声。
  “究竟是谁,坏我大事!”看着狼狈奔逃的黄巾军,皇甫嵩不喜反怒,狠狠地一拳打在女墙上,眼中闪烁着阴鸷之色。
  “黄巾败势已定,我等是否追击?”朱隽皱了皱眉,不过他也是寒门出身,虽然失了算计,却并不像皇甫嵩那般恼怒,如今考虑的是是否乘胜追击。
  “追!”皇甫嵩沉默片刻后,咬牙切齿的道。
  事到如今,已经没办法再拖了,此时不追,他日反而会引来口舌,于自己不利,先出兵再说。
第八十章
刁难
  随着长社四门洞开,皇甫嵩、朱隽以及帐下猛将孙坚各领一支兵马配合叶昭四面合围,黄巾军的溃败最终衍变成一面倒的屠杀。
  跪地求饶的黄巾贼被扑杀而上的汉军毫无怜悯的斩杀,叶昭刚刚俘虏了一批黄巾贼,便见一员猛将率领一波汉军杀到,看到地上的俘虏,不问缘由,提刀就上。
  叶昭目光一冷,廖淳眼中闪过一抹不忍之色。
  “拦住他们!”叶昭沉下脸来,一挥手,丁力立刻率领兵马上前,将那些准备屠杀战俘的官军拦住。
  “尔等想造反吗?”为首一员大将,三十上下,一脸刚正,头戴金盔,身披兽面吞金甲,手持一把古锭刀,立于阵前,浑身散发着一股悍勇之气,目光如刀,扫过叶昭麾下一众将士,最终将目光落在叶昭身上。
  “我乃梁国相叶昭,将军何人?为何杀俘?”叶昭策马而出,看着眼前的悍将,皱眉道。
  “某乃右中郎将麾下佐军司马孙坚,奉命杀敌,将军有令,不留俘虏!凡是贼寇,皆杀无赦!”孙坚将古锭刀往马背上一横,向叶昭一拱手道:“府君率众来援,一路劳顿,这杀敌之事,便交由在下吧。”
  “杀俘不降!”叶昭皱了皱眉道:“将军若要杀敌,可继续追击敌寇,然这些人已然放下兵器,放弃抵抗,若杀之,日后还有何人愿意投降?”
  “如此说来,府君欲抗命?”孙坚目光一厉,横在马背上的古锭刀再次摘下,刀子一般的目光落在叶昭脸上。
  “嗯?”感受到孙坚的杀机,典韦浓眉一扬,拎着双铁戟踏前一步,犹如一头发怒的暴虎,一股狂暴的煞气弥漫开来,那狂暴之气令孙坚胯下战马躁动不安,哪怕孙坚不断安抚,竟也似不受控制一般。
  “这些人,本官已然收降。”叶昭挥手示意典韦退下,看向孙坚道:“若中郎将要怪罪,其罪责叶某自会承担。”
  孙坚扫了一眼叶昭身后已经聚集起来列好阵型的梁国军,目光一凝,看了叶昭一眼,闷哼一声,调转马头往其他方向追击而去。
  “主公,如此一来,怕是要背个抗命不尊之罪。”邱迟担忧的看向叶昭。
  “我是受朝廷诏令而来,虽官阶不如人,却并非他们下属,他们还无权定我之罪!”叶昭看着孙坚离去的方向,有些失神,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越来越多熟悉的历史人物出现,今日见了孙坚,不知那曹操、刘备又在何地?怕是早晚也会见到。
  叶昭继续收降俘虏,一夜之间,收降俘虏上万之众,皇甫嵩、朱隽率军追击波才,不过夜色太浓,也只是追出十里便不好再追,收兵回城。
  “叶昭?”皇甫嵩对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从叶昭塞北斩单于开始,叶昭的名声在洛阳已经传开了,后来调任睢阳令,又有了断案如神的名头,再加上蔡邕弟子的光环,宗亲刘牧回朝之后,对叶昭也颇有赞誉。
  大堂之上,朱隽坐于皇甫嵩身侧,孙坚立于下手,叶昭站在堂下保持着参拜姿势。
  看着叶昭年轻的面容,皇甫嵩微微皱眉,叶昭的出现,坏了他的筹谋,但他确无理由去责怪叶昭什么,毕竟没有事先通气,叶昭破敌,说到底,也是好心,但这心里的不爽却抹不开。
  一来叶昭的出现破坏了他多日来的筹谋,二来则是叶昭以两千兵马大破黄巾,自己统领洛阳五校加上西军四万余人,却被黄巾击败,困守城池,虽说是故意的,但这事若传出去,让自己这张老脸往哪搁?成全了叶昭的威名同时,却打了自己的老脸。
  “我且问你,为何阻拦孙坚杀敌?”皇甫嵩拧眉看向叶昭,问罪的话,他是说不出口,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叶昭都做的没错,若因此而问罪的话,自己这张老脸也不用要了。
  “回将军,那些人既然已经放下了武器,已然是俘虏,杀俘不祥之言,昭也不多说了,只以人心来论,这些人的投降,可以更快瓦解这些黄巾贼的人心士气,他日再战,方能势如破竹,令敌军望风而降,下官以为,这些降兵不可杀!”叶昭躬身道。
  “你可知太平教是何罪?”皇甫嵩的目光渐渐凌厉起来,逼视着叶昭,森然道:“乃叛国之罪,理应诛杀满门!”
  “那将军可知,这太平教有多少人?”叶昭抬头,分毫不让的看向皇甫嵩,朗声道:“旁的不说,单说梁国一地,起事之初,太平教也不过万余,却在旬月之间,迅速暴增至十万,其中大多数是被这些黄巾贼裹挟而来,本心并无反抗朝廷之意,梁国一地也不过十余万户,若将军坚持除恶务尽,还诛杀满门,那一场杀戮下来,梁国能活下来的,怕是不足一万人口,这些人杀干净了,谁来耕作?朝廷何来兵马?哪处去收税?又如何供养这满朝公卿?”
  “再者,若将军一味以杀止伐,那这些原本并不心向黄巾的百姓岂非是被逼着与朝廷为敌!”
  “你是说本将逼民造反?”皇甫嵩眉头一挑,森然的看向叶昭。
  “下官并无此意,只是向将军阐明过度杀戮,于国无益,只会损耗国本,望将军三思!”叶昭躬身道。
  皇甫嵩坐在帅位置上,冰冷的目光落在叶昭身上,仿佛要将他看穿一般,叶昭也不畏惧,立于堂下,坦然直视,目光虽无攻击性,却犹如磐石,哪怕皇甫嵩乃当朝名将,朝中重臣,依旧不能令他折腰。
  一旁的孙坚见气氛越加沉重,上前一步躬身道:“将军,末将以为,波才虽败,然其主力尚存,颍川、汝南、陈留等地仍旧在黄巾手中,我等当务之急,当乘胜追击才是。”
  朱隽缓缓点头道:“如今黄巾贼军锐气已失,正是我军破敌之时,若再耽搁下去,怕是惹来陛下不满,两位当以国事为重。”
  “叶昭!”皇甫嵩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叶昭道。
  “下官在。”
  “本将军奉命征讨黄巾贼匪,有权调动豫州一带郡兵,你虽为梁国相,但既然率军来援,便需听候本将军调度,你可知道?”皇甫嵩沉声道。
  “下官知道。”叶昭点了点头。
  “好,如今波才主力虽败,但仍有数万兵马盘桓,本将准备尽起大军追击敌寇,然汝南亦有黄巾作乱,不可不除,本将军听闻你在北疆时数度以少胜多,大破贼寇,便命你为先锋,率本部人马前往汝南剿匪,待本将军击败波才之后,你我各自率军回击陈留乱贼,你可愿意?”皇甫嵩的目光中,带着几分威胁之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