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426


第五百三十一章
背锅
  “民夫的征调一定要小心,如今关中人心未稳,民心未附,我等是雇佣而非征募,钱会给到,而且价格不低,让他们放心,并非做白工,另外吃住方面另算,若是工程能够加快,提前结束的话,还会有赏钱拿,但不会太多。”
  章武六年,九月十七,已经进了深秋时节,关中之战的后续影响已经逐渐消除,但这个时候要大动土木那就得防止刚刚稳定下来的人心再度出现变化,所以诸葛亮在这次负责招募民夫的过程中,相当的谨慎。
  一大早,刘毅刚刚进了丞相府,便见诸葛亮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了。
  “伯松,丞相几时起来工作的?”刘毅看向诸葛亮的养子诸葛乔,询问道。
  诸葛乔乃是诸葛瑾次子,因为诸葛亮至今尚未有子嗣,所以过继给了诸葛亮,不过诸葛亮对这个养子却是视如己出,也颇为严格,如今作为丞相少吏,秩俸三百石,这个官位,相比于如今已经渐渐闯出名堂的二代来说,太低了,但这是诸葛亮的意思,要好好在基层磨练诸葛乔,作为丞相,诸葛亮对自己乃至家人的德行操守都是十分严格的,为避免有人说闲话,对于家族中出仕的子弟,那是严之又严。
  “一般寅卯交替之际醒来,卯时三刻来此处理政务。”诸葛乔躬身道。
  刘毅点点头,示意诸葛乔去忙,径直去了诸葛亮堂中坐下,帮诸葛亮分担一些事物,诸葛亮看了刘毅一眼,只是微微颔首,继续处理政务。
  眼下关中新定,很多事情都要落实,而诸葛亮生性严谨,对于这些关乎民生的大事,必须亲自过问才能放心。
  两人一直到巳时初,方才将公务处理完毕。
  “多谢伯渊了,若非你来帮忙,怕是得到未时方能结束。”诸葛亮舒展了一下懒腰,看着刘毅笑道。
  “你呀,这些事情交给府中官吏去做便是,这些你都做了,那丞相司直、丞相长史、丞相征事做什么?朝廷白发他们俸禄啊?”刘毅扭了扭脖子,无语的看着诸葛亮道。
  “事关民生,怎能轻忽?”诸葛亮叹了口气,主要是不太放心。
  “你呀!迟早把自己给累死。”刘毅对于诸葛亮这个想法并不赞成:“是,现在事情只是京兆这一带,你忙得过来,但以后呢,再收复失地,还是你?人力有穷,你是丞相,不是小吏,与其把精力放到这些事情上,不如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赶紧生个孩子。”
  “伯渊!”诸葛亮哭笑不得的看着他道:“那若是伯渊,会如何做?”
  “事交给他们去做。”刘毅指了指一旁端茶倒水的司直:“好好一个千石官员,硬是被你用成了小厮,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让他们做,而你作为这里的一把手,你要做的是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纠正,这样再过几年,你身边才能多几个能吏,朝廷花千石俸禄请来的官员,却在这里端茶送水,这钱花的多冤?”
  “伯渊说的,倒是有些道理。”诸葛亮点点头,若有所思。
  其实道理诸葛亮怎会不懂,但就是怕犯错,尤其是这个时候,关中要稳。
  “不是有道理,而是事实,听我的,明天开始,这些事让他们来做,你还坐在这里,他们有问题可以问,你帮忙解决,但类似的问题若是超过三次,直接换人,那说明他们做不了,朝廷花千石请来的人,可不是来吃闲饭的。”刘毅很不客气的道,诸葛亮这个性格绝对要给对方掰过来,历史上蜀汉无人可用也就算了,现在刘备麾下人才济济,诸葛亮还这么大包大揽可就不对了。
  “但……”诸葛亮苦笑着看向刘毅。
  “没有但,这些事情,大家一起做,一个时辰就能解决,你偏偏一个人花上大半天的时间,看起来是兢兢业业,但实际上,你是在损耗人才啊。”刘毅指了指周围那些官吏道:“人若不用,会废的,再天才的人,你也得给他历练的机会,否则什么事都你干了,他们会对你形成依赖,久而久之,这些当初精挑细选的人才也会泯然众人。”
  诸葛亮苦笑着点点头,刘毅说的道理他都清楚,只是平时还好,但真遇到大事,就像现在,整个关中的问题亟待解决,诸葛亮就有些不放心,不自觉的便将所有的事情揽在自己身上去做了。
  “司空府的事情都做完了?”诸葛亮看着刘毅,询问道。
  “就是一些资源调配的问题,从汉中往这边的路,是由汉中那边出人修得,我过去了一趟,把钱发了,留下人监督,定期将进度发回来就行了,这边还需要一些时日调集资源,人手方面,你刚才也说了,协调是个问题,不能激起民变,各处监察至少做了三层,一环套一环,出问题的可能性不高,所以现在每天多半时间在陪妻儿。”刘毅点了点头,他做事情肯放手,如今手下也聚集了一批能吏,许多事情,都无需他操心,可比诸葛亮潇洒多了。
  更何况还有各地少府协助,少府基本都是他带出来的人,协调配合方面,自然默契。
  “伯渊所言甚是。”诸葛亮点了点头,看着刘毅道:“不知伯渊今日来此却是所为何事?”
  “人手方面的协调,郿县和陈仓那边,这次是选了两条轨道先铺,汉中那边调集了三万人,我准备从陈仓和郿县这边一起开始动工进行对接,至少要一万民夫,最好从那一带就地雇佣,钱财已经备好,就差人了。”刘毅笑道。
  “这个不难,郿县、武功一带可以凑足人手,只要钱财给到,其他的问题不大。”诸葛亮点点头,接过刘毅递来的文书,看了一遍没有问题之后,取出自己的相印盖上。
  对于诸葛亮还要检查一遍,刘毅并没有不满,他和诸葛亮都是比较务实的那种性格,这样做起来,也不容易出错。
  “好嘞,那我先走了,明日再来。”刘毅收起文书,起身笑道。
  “明日?”诸葛亮疑惑的看着刘毅,事情都完了,明天还干什么?
  “你这是病,得治。”刘毅看着诸葛亮道:“我真的很担心,天下平定的那一天,你是被自己给累死的,或者我去跟嫂夫人说说,让她来监督?我怕不行呢。”
  诸葛亮:“……”
  最终还是妥协了,默认了刘毅在未来这一段时间内监督他的想法,堂堂丞相,位还稍比刘毅高一些,现在却要被刘毅给监管,这上哪说理去?
  “走了,你之前那一手,最后却是由我来背锅,如今都快成士人公敌了。”刘毅收好了文书对着诸葛亮挥了挥手。
  此前诸葛连突袭查贪腐之事,抄家所得的钱财,基本都送到刘毅这里,现在刘毅在官场上,可是那种不受待见的。
  诸葛亮脸上露出不失礼貌的微笑,起身送客。
  刘毅虽然位列三公,但眼下的境况却不是太好,之前查抄之事,有理有据,而且事情已经发生,那些背后的家族也没办法说什么,更不可能因此就对刘备表现出不满来,甚至诸葛亮也不行,所以这份不满,最后就发到了刘毅身上。
  不过如今的刘毅也不是当年只得刘备信任,没有丝毫根基的人物,位列三公,可不只是能力,刘毅的人脉如今在大汉的疆土上已经一点点的成长起来,成长到这些人即便有所不满,也没办法动的程度。
  县级单位经过这一系列的清理后,新上任的大多数都是书院弟子,尤其是关中这一带,这个比例几乎占了七成,而刘毅这次修建的工作,主要是跟各地少府对接,那几本就是刘毅一脉,旁人想插手也插不了,各地县令配合之下,而财权又握在刘毅手中,如此一来,至少给刘毅这次重建二都使绊子是不行了,只能从明面上来堂堂正正的对决。
  眼下关中新定,百废待兴,民心未附的情况下,刘毅这样大兴土木肯定是会引起不满的,甚至有不少地方在暗中唆使百姓抗拒征募。
  不过刘毅说的也清楚,是雇佣,每天拿钱的,所以人还是能够募集到的,毕竟现在是农闲时候,而一天百枚大钱的收入,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收入可不低,平头百姓有属于他们的智慧,不会明着跟世家干,但县府政令出来的时候,还是会来应征,毕竟朝廷最大吗。
  有时候,利益确实可以换取人心的,当地百姓跟地头蛇不是一条心了,那问题就好办多了,而且还促进了各地新任县令在地方上的人望以及掌控力,对于朝廷来说,这是双赢的,当然,那三十亿的钱发下去,刘备心疼劲儿是一直没有过去。
  最重要的是,刘毅已经开始规划洛阳房舍的建筑,公开询问各地士人有没有想法,这么一来……很多牵扯不是太大的就倒向了刘毅这边,至少不会公然再去怼刘毅了。
第五百三十二章
曹魏的对策
  相比于大汉这边的兴高采烈,接连失去关中、河洛之地,而且在此战之中,曹真、曹休、张郃等大将先后折损的魏朝则是被无尽阴云笼罩,对于刚刚继位的曹瑞来说,绝对是一个不轻的打击,他对关中的支援不可谓不及时,但汉军的布置显然更加严密,不但援军没能被送到关中战场,更在河洛战场便被汉军打的彻底崩溃。
  谁能想到这些是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朝廷屯驻在关中和洛阳的兵马再加上援军,数量不比对方这次出动的兵力少,然而在战场上出现的情况却是一边倒,哪怕是洛阳战场上,占着人数的优势,还有曹休这种大将镇守,都被敌人以少胜多给击溃了,十几万大军,最终回来的,恐怕只有司马懿那一部,关中战场上通过蒲坂津退回来的还有洛阳通过孟津逃回来的,终究是少数,这还是司马懿见势不妙,提前撤走。
  当局势稳定,汉军不再对外进攻转而防守后,司马懿方才回朝,只是此时朝中的局势也有些微妙的变化,曹真、曹休、张郃的折损,对于魏国来说,说是晴天霹雳也不为过,更何况还有十几万大军的损失,不管是降还是战死,这么多人马的折损,哪怕是曹魏家大业大也有些吃受不住。
  “陛下!”司马懿敏锐的察觉到朝堂上的气氛不再像之前那般和谐,这份微妙的变化并不明显,但司马懿心中却是有些发沉。
  曹休、曹真还有张郃的死,对魏国是巨大的损失,但对曹氏来说,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最直接的,就是曹氏手中掌控的权利随着这些人的战死而缩水了,皇权跟世家权利的关系,你退一步,另一边必然会进一步,但……
  司马懿看了看满朝文武,能够明白这一次战败对于曹魏来说究竟有多大危害的人并不多,甚至之前已经察觉到有人想要借此机会获得更多的权利,心中也越发的沉闷,眼下的局势,要想抵挡汉军,魏国内部实在不宜生乱,众志成城,都未必有用,更别说内耗了。
  “罪臣司马懿参见陛下!”深吸了一口气,司马懿直接跪在大殿中央,对着曹睿参拜道。
  经历过曹丕时代,司马懿如今在朝中的地位已经隐隐可视作士人表率了,尤其是两位托孤重臣死在战场上之后,而陈群年事已高,如今已经不怎么理朝政的情况下,司马懿说是百官之首也不为过,很多时候,司马懿的态度能够决定百官的态度。
  “大将军不必如此,朕知洛阳战败,非爱卿之罪,实乃大势如此。”曹睿摆了摆手,亲自起身,下来将司马懿扶起来,叹息道:“爱卿能够回来,已是我大魏之福。”
  “臣惶恐!”司马懿连忙躬身道。
  “说说吧,如今汉朝来势汹汹,三军溃败。”曹睿示意司马懿进入班列,随即看向满朝文武道:“朕不通军事,然却也知道祖父在世时,与汉军作战虽然偶有小败,然却也不至于这般一败涂地,甚至一直以来,对汉朝都是占据胜势,为何时隔不过十年,再战时我大魏却一败涂地?”
  当年曹操跟刘备打,无论是汉中还是南阳之战,曹操虽然没成功,但也不至于大败,跟现在完全是两个概念,而且这些年来虽然少跟大汉动手,但在跟东吴的战场上,哪怕得了汉军的器械,也没见吴军有多厉害,最多跟曹魏持平,甚至更多时候还被魏军压着打,怎么十年不曾有大战的汉军,这一出川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竟然如此惊人?
  “陛下。”司马懿出列躬身道:“据臣所观,两郡将帅且不论,单以兵器、铠甲而论,汉军兵器铠甲远非东吴可比,战场上,我军将士很难破开敌军防御,而汉军却能一击便击杀我军将士。”
  “就以投石车为例,汉军的投石车可以投射近两百步,而我军相同等级的霹雳车,却连百步都不足,臣此番侥幸缴获几架汉军投石车,以汉军器械相攻,汉军并不比我军强多少,当年太祖大力推动工业,如今看来,却是极有必要!”
  “大将军!”大臣蒋丰闻言皱眉出列道:“若是如此做,我朝与伪汉又有何区别?”
  刘备建立的政权虽然继承汉统,但当年曹丕是正儿八经的通过禅让得来的皇位,所以,在魏朝这边来看,汉已经亡了,刘备此事打着大汉的旗号实际上只是伪汉。
  “但若不效仿,不出十年,待刘备稳定关中、河洛之后,再出兵东进,我军根本抵挡不住,届时,就真的没有区别了。”司马懿散淡的扫了蒋丰一眼,摇头道。
  “真的如此厉害?”曹睿皱眉看向司马懿道。
  “臣此番缴获了一些汉军器械,陛下可以查验,战场上,我军败便败在这些事物之上,如今非是我等要效仿大汉,而是我军器械再不改良,故步自封,恐怕不久之后,这天下便是大汉光复,再无我军立足之处!”司马懿诚恳道,这一次他身在前线,对于那种装备不敌之上的无力感比任何人都要更清楚。
  “众卿有何异议?”曹丕点点头,而后将目光看向群臣,其实兴工、兴农是曹操当年定下的国策,只是后来曹丕继位,为了推行九品官人法做出了一定妥协,曹操的意志没有继续执行下去,而到曹丕死时,却是将此事重提,只是当时群臣极力反对。
  曹睿登基才多久,但作为士族的领头羊,司马懿却是第一个开始支持曹操的做法,希望朝廷能够大力发展工业,也正合了曹睿的意思。
  “陛下,此事暂且不提,眼下汉朝兴起,加上孙权于淮南一带屡犯我疆界,若继续如此下去,我军恐无力两面作战,臣以为,如今之际,当先破除孙刘之间的联盟。”蒋济出列躬身道。
  “孙刘联盟已有近二十年。”曹睿皱眉道:“怎会轻易破除?”
  “当年孙刘联盟不过为形势所迫,太祖势大,孙刘孱弱,只得联合共抗太祖。”蒋济沉声道:“然而时移世易,如今刘备势力逐渐扩张,坐拥荆、蜀、三辅、西凉四州之地,又有虎牢天险,其势已不弱于我军,而孙刘之间,也远非那般亲密,早年孙权曾派人袭击江陵意图趁关羽攻襄阳之际,窃取荆州,却为刘毅所败,更失了江夏,虽然此后两家和好,然而龌龊已生,此番孙权与刘备本是联手来攻,但在听闻刘备攻入关中之后,那孙权便退守合肥,便可看出那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不稳固。”
  “济公欲如何破此盟谊?”曹睿询问道。
  “示弱东吴,向孙权求和,言我军已被刘备重创,希望东吴可以暂缓与我军征战,同时支持孙权称帝!”蒋济微笑道。
  因为刘备的强势,孙权为保持盟谊,一直未曾称帝,到如今还是以吴王称号立于世,但要说没有这个心思,那是不可能的,孙权这些年可没少在这方面试探刘备,只是刘备不希望这天下出现第三个帝王,对于孙权的这些明里暗里的示意并未理会。
  曹睿想了想点点头,毕竟刘备都已经称帝六年了,再多个皇帝也不是不能接受,看着蒋济道:“这样就能破了孙刘联盟?”
  “不错,以眼下来说,虽然双方都未曾说过,但刘强孙弱,东吴对大汉是有些敬畏的,否则孙权也不会一直不称帝,若孙权称帝,双方本就并不坚固的盟谊,自会生出裂痕,再加上我朝若向孙权示弱,也会让孙权察觉到刘备的强势,连弱抗强,才是当年孙刘联盟的基础,但如今刘备强势,我军却反而示弱于人,自然也会让孙权心生危机。”
  曹睿点点头,目光看向司马懿笑道:“大将军以为如何?”
  司马懿想了想道:“臣以为,尚书所言极是,眼下汉朝强势,我军若继续分兵两线,若再有战起,恐难敌汉军,不弱与孙权暗中结盟,化解南方危机,全力备战汉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