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胄(精校)第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15

  刘凌猛的一窒,他快步走过去问道:“什么时候得到的消息,准确吗?”
  那亲兵说道:“就在不久前,抚远军的一个都虞候不眠不休从南方边界赶回来报信。杜将军已经带着那抚远军的都虞候大人进宫面圣去了。杜将军让小的立刻通知王爷,小的不敢耽搁!”
  刘凌将毛巾丢给老吴说道:“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本王这就进宫!”
  刘凌快步回到卧房,换了一身朝服,赵二和花三郎已经等在外面了。三个人,带着十几个护卫骑马一路疾驰,直奔皇宫而去。才走到半路,前面一骑飞快的迎面跑来,离着不远,对面那人问道:“可是忠亲王殿下?”
  刘凌勒住红狮子,见那人穿了一身大内侍卫的服饰,心里已经明白。他一挥手说道:“我已经知晓,这就进宫去!”
  那大内侍卫听了心中松了口气,偷眼看刘凌,只见忠亲王一脸的凝重,却没有一点慌乱。再想起大学士苏秀的反应,这侍卫不由得暗暗佩服忠亲王的定力。他拨马跟在刘凌护卫的后面,一路朝着皇宫奔去。
  到了皇城门口,刚要下马就看见一个内侍骑马从皇城中冲了出来。那内侍一出门正好看见刘凌到了,他勒住缰绳翻身跳了下来,急匆匆几步跪倒在刘凌面前说道:“奴婢叩见忠亲王,陛下宣您火速进宫!”
  刘凌将缰绳甩给一个护卫,说了声知道了,大步走了进去。
  这时早朝的时间还没到,不过皇城外面已经有早来的大人们靠在轿子里闭目休息。他们是等着皇城开门的,有没睡眼尖的已经瞧见了刘凌急匆匆的进了宫城。两个来的早的大人凑在一起,指着宫门议论道:“这是出了什么事?”
  另一人道:“看来是出了大事了,你看见了没,内侍骑马出城,要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内侍怎么敢在禁城骑马?”
  刘凌直奔承先殿,这时军机处的当值大臣苏秀,城门守偏将杜威,还有那个一路不顾性命奔波来报信的抚远军都虞候都已经在大殿里了。这个都虞候两条腿已经麻木了,是两个侍卫搀扶着他一路走过来的。
  刘凌到了承先殿的时候,正听见孝帝急切的问道:“你说什么?”
  那都虞候也不能跪,扑到在地上行礼说道:“后周太子郭超在演武场练兵从马上摔落后被马踩破了肚皮死了。周皇帝郭威悲痛引发了恶疾,第二日就一命呜呼。郭威临死前传位给他的义子郭荣,三日前郭荣在后周文武百官的拥立下已经登基帝,称周世宗。周世宗郭荣借口说饲养踩死郭超那匹马的马夫是咱们大汉的奸细,登基当日便点兵二十万御驾亲征!”
  孝帝一拍龙案骂道:“好一个莫须有的借口!好一个狼子野心的郭荣!他义父兄长刚死还未入殓,他竟然不管不顾,却发兵攻我大汉!”
  他指着那都虞候问道:“还有什么消息,接着说!”
  那都虞候舔了下干裂的嘴唇,虚弱的用双手撑着身子说道:“郭荣用孙玄道为帅,骠骑将军柴信为先锋,点兵二十万长驱直入。末将赶回来的时候,抚远军寡不敌众,坛州已经失守。玉州被孙玄道八万大军围困,末将突破重围赶回来报信,只是不知玉州是否还坚持的住。”
  他歇了一会说道:“陛下,玉州守城的抚远军不足五千,将军杜义率军民拼死抵抗,末将冲出来的时候,玉州南门已经快要被攻破了!求陛下早日发兵救援!”
  孝帝面色阴沉,手紧紧的攥成了拳头!
  如今政局刚刚平稳了一些,北方大辽的岁贡还没有凑够,文武百官暗地里说什么的都有,人心惶惶。偏偏就在这要命的当口上,后周又来犯边!这国家已经千疮百孔了,国库空虚,兵源不足,拿什么跟后周的二十万大军对抗?
  刘凌赶到承先殿门口的时候,正好听见那都虞候说话。他站在门口听完,心里也是一紧。南方六州,抚远军加在一起不足七万,大部分都集结在霄州,应州。其他四个州府每州都不过五千上下的守备人马,再加上城墙年久失修,如何能挡得住后周二十万士气如虹装备精良的大军?
  再加上自从他被关入了天牢,抚远军各个将领之间谁也不服谁,勾心斗角,早就没了之前团结一致的那种士气。后周的大军势如破竹的攻破坛州,围困玉州,这之前抚远军竟然毫无察觉!由此可见抚远军已经懈怠成了什么样子!
  两年多些啊!刘凌不由得感叹,只是两年多些,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抚远军,就已经成了这副摸样!抚远军七营七万将士,本来是他树立起来的大汉南方屏障,可是现在,却不过是后周铁骑下呻吟的孱弱之师!
  坛州丢了,玉州也肯定是守不住的,但是这还不算太坏,只要霄州和应州没丢,刘凌就有信心把后周的大军赶回边界!
  想到这里,刘凌迈步进了承先殿。
  “臣刘凌,叩见陛下!”
  “老九,你终于来了!”
  孝帝看到刘凌到来,压在胸口的一块巨石终于松动了几分。他激动之下,竟然离座而下快步走下台阶,一把拉住了刘凌的手臂。
  “老九,后周举兵二十万,如今已经破了坛州,玉州也是危在旦夕,你有何良策?”
  孝帝此时已经没了往日的沉稳,急切的问道。他拉着刘凌的手说道:“军务上朕不如你,这一战,朕就全靠你了。”
  刘凌还是按规矩跪下磕头,然后起身说道:“陛下,刘凌明白。”
  此时事态紧急,刘凌知道如今这北汉国中能征善战的将领屈指可数,他若是不担当起来,只怕没有人能破此一劫。此时不是客气的时候,他也不推诿,而是转身问那都虞候道:“你叫什么名字,在谁帐下听令?”
  那都虞候不过二十岁上下的年纪,一脸的风尘遮挡住了原本颇为俊美的相貌。他听到忠亲王刘凌到了,一双热切的眼睛早就看了过来。此时听到刘凌问话,竟然激动的有些难以自持。他匍匐在地说道:“末将是抚远军第六营将军杜义麾下新兵都虞候杨业,拜见大将军王!”
  大将军王!
  
  第五十九章
小人告状
  
  刘凌见这都虞候颇为眼生,并不是自己当初在南方时候的老部下。可是从这人眼中那种狂热的崇拜之情来看,这个人应该是熟知自己的。这个少年看上去也就二十岁上下,仔细看来倒是眉清目秀,两道剑眉入云,又带着三分的刚毅。
  “你叫什么名字?在谁帐下听令?”
  刘凌问道。
  那少年都虞候难掩激动的伏倒在地说道:“末将是抚远军第六营杜义将军麾下新军都虞候杨业!拜见大将军王!”
  杨业!
  刘凌的脑子里瞬间就迷糊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杨业啊,这可是一个大人物啊。这个人的名气在后世远比这北汉国还要响亮,很多人都不知道历史上有过北汉这样一个弱小的国家,但是很多人都知道赫赫有名的杨家将!
  杨业,刘凌楞了一下。历史上杨业可不是在南方抚远军中啊?刘凌记得历史上关于杨业是如此记载的:杨业,山西太原人。其父杨信,“麟州土豪”,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趁五代混乱时,占据麟州“自为刺史”,由于时局动荡,先后臣附于后汉、后周。杨信二子,长子重贵,次子重训。
  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杨重贵到太原,后来杨信投靠后周,杨重贵留在太原,事北汉世祖刘崇,年少英武的杨业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赐姓刘改名继业。
  这位名震关内外的名将,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也高,二十多岁便入仕太原的北汉政权,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和重用。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越,所向披靡,国人号称无敌。
  然而杨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战绩却淹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宋史》《辽史》对这位北汉名将的记载很少很少。但是不管是北宋还是辽国,对这位名将都是十分忌讳的。北汉这个弱小的国家之所以能在夹缝中生存这么久,这位号称无敌的将军功不可没。
  也许说起来很多人对杨业也不是很熟悉,但是提到杨家将,提到杨六郎几乎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这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啊。
  这是刘凌的第一印象。
  然而,有些可笑的就是,这位在后世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此刻却激动万分的仰视着自己的偶像……忠亲王,也就是曾经一手建立抚远军数次击败强大后周军队的刘凌!
  连刘凌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所以他才会一时失神。不过刘凌以刘凌的心机,他很快就将心情平静了下来。杨业虽然是名人,但是刘凌知道,身处在这个时代,以后或许见到的历史名人会更多,名头会更大。比如后周现在的那位皇帝郭荣,也就是柴荣,也是大大的名人呢。再比如,或许还会见到一统中原的那位宋太祖,赵匡胤!
  不过按照历史的进程,现在的赵匡胤应该已经小有名气了才对,为什么到了现在一直不曾听说后周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呢?
  但此时这可不是刘凌需要关注的问题,现在他需要关注的是,后周来势汹汹的二十万大军该如何应对。
  想了想,刘凌问道:“现在玉州守城的既然是抚远军第六营,不是有不下万人吗?为何你刚才说只有不足五千人守城?还有,我离开的时候,不记得有什么抚远军第六营新军呢?”
  杨业终于见到了自己敬仰心中偶像,他压抑住内心的激动,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语气平静的说道:“回王爷,玉州和坛州是咱们大汉的南大门,王爷在南方的时候坛州屯兵一万五千,玉州一万,还有一万人的抚远军第三营在霄州,和坛州玉州成品字布置,互为照应。即便后周大军攻到也能应付自如。”
  “王爷回都城第一年的时候,抚远军的布置基本上还没有变更。但是从第二年开始,抚远军新任的指挥使安恒就开始排挤王爷当初的老部下,先是逼死了抚远军第三营的将军李贞,将第三营一万军马都划归到了应州由他统领,只隔了一个月,他又故技重施将第六营的将军杜义骗到应州,逼杜将军自己辞去第三营将军的职务。杜将军不服,带着我们不足二百亲兵从安恒的三千人马中冲了出来。”
  “回到玉州后,却发现守城的第六营一万军卒已经被安恒用兵符调走,也驻扎在了应州附近。第六营到了应州之后,千夫长以上的首领都被安恒在酒宴上杀了!”
  “杜将军奈何不了那安贼,先后写了六道奏折用快马送往都城,结果都被安恒派人半路拦杀了。因为玉州百姓都爱戴拥护杜将军,那安恒不敢派兵围城引起朝廷的注意,于是就僵持了下来。”
  “再后来,坛州的第一营将军李飞光也被安恒撤职查办,坛州军马只留下两千老弱残兵,精锐都被调到了应州一带。自此整个抚远军几乎都落在了安恒的手里,他排除异己,一手遮天。为了控制下面的将领,他杀了何止百人!”
  “杜将军守卫玉州,手下只剩下了我们不足百人的亲兵,无奈之下只好招募乡勇。因为杜将军的威望,我们用了三个月招收了五千人的队伍。杜将军不敢自立番号,仍称为抚远军第六营,只是以新军代称。末将就是杜将军那个时候任命的新军都虞候,帮助杜将军训练新军。”
  “杜将军每日都会派斥候在边界巡视,其实后周大军开拔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收到了消息。杜将军不记前仇以国家为重,派人火速前往应州通知安恒。可是……可是那安恒!竟然把前去送信的人给杀了!还说什么杜义扰乱军心意图谋反!”
  孝帝听到这里,气的三魂出窍。他猛的站起来,一拍龙案:“好一个安恒!好一个国贼!想当初先帝还说安恒忠心不二且饱读兵书,可当大用。如今看来先皇是看走了眼,可恨啊!朕必杀此人!”
  刘凌也是眼神冰冷,他攥紧了拳头,眼神中都是森冷的杀气!好端端的一支抚远军,就这么被安恒搞的支离破碎!自己曾经手下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如今竟然一个一个都被自己的同胞杀害!
  说道激动处,那杨业也是目中含泪,他带着哭腔说道:“杜将军没有办法,亲自带了两千兵马到坛州布防。可是,坛州城早就人心惶惶了,安恒留下的两千军马都是老弱病残,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杜将军带人修缮城池,安抚民心。招募乡勇,鼓动百姓一起守城。”
  “可是,四千守城兵马,一半是老弱,一半是新军,如何能挡得住孙玄道和后周先锋柴信手下的八万精兵啊!杜将军带兵顽强抵抗了两天,手下已经不足两千兵马。可是即便是这样,守城的军卒都没有后退一步!”
  “谁知第三天的晚上,坛州太守刘学半夜开了城门,竟然带着家眷亲信投降了后周!后周大军一拥而入,杜将军抵抗不住,带着一千残兵退回了玉州。后周军破城之后连着烧杀抢掠了两天,之后就由柴信守坛州。后周元帅孙玄道亲自领兵直取玉州!”
  “杜将军回到玉州之后,再次派人请安恒发兵支援。但是那安恒非但不派人来,还说我家杜将军勾结后周拱手送出了坛州城!”
  “孙玄道八万大军围困玉州,玉州百姓都已经上城和周军拼命了,可是,那安恒坐拥六万抚远军精锐,就是不发一兵一卒!”
  正在这时,忽然承先殿外面一个小太监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跪下禀报道:“陛……陛下,南方特急军报!”
  孝帝眼神一凛道:“传进来!”
  那小太监急急的跑了出去,不多时,一个衣甲鲜明,看起来威风凛凛的抚远军千夫长快步走进了大殿。这千夫长进来之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微臣抚远军第四营千夫长孙志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孝帝冷冷的问道:“何事奏来?”
  只见那孙志,从怀里掏出一份奏折说道:“启禀陛下,就在前日后周兵马大元帅孙玄道领兵十万犯边,坛州守抚远军第一营将军李飞光杀害太守刘学,勾结孙玄道,打开城门迎接后周大军入城,如今坛州已经被那孙玄道占了!第六营将军杜义,不但未曾发兵救援坛州,竟然派人与后周元帅孙玄道秘密联系,意图造反,将玉州献给后周!”
  “抚远军指挥使安恒大人,日前带人火速赶往坛州,已经于昨日和孙玄道大战了一场,斩敌七千,大获全胜。安大人率军已经围住了坛州,不日就能将坛州收复!”
  “军情紧急,安大人已经浴血奋战了两日,而那李飞光和杜义勾结后周,安大人腹背受敌,特命微臣火速赶来都城报信,请陛下发兵支援!”
  听他说完,孝帝安奈住火气问道:“你说后周大军前日来犯坛州,安恒昨日派你前来报信?”
  那孙志一头触地说道:“正是,陛下啊,如今军情紧急,还望陛下念在安大人率军浴血奋战,早日发兵啊!”
  孝帝哼了一声,冷冷的说道:“昨日你才出发,一天就到了太原,你好快的速度!”
  孙志僵硬了一下,随即叩首道:“微臣马不停蹄,一天半夜跑死了三匹快马,这才赶到都城!”
  孝帝猛的一拍桌案道:“好一个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你衣服洁净,盔甲鲜明,没有丝毫的疲劳之态,以为朕是傻子吗!殿前侍卫何在,给朕把这个满口胡言,不知好歹的东西拉出去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